當「最好雪季」碰上「最短營業季」,迎來第二次開板的各大雪場如今都怎麼樣了?背後的冰雪產業,又該如何發展呢?
文/ 王夢如
編輯/ 郭陽
01
巨額虧損,衝擊滑雪產業
一個多月以前,因為疫情,全國各地滑雪場陸續關閉或大大壓縮運營時間。因早早降雪而造就的「最好雪季」碰上了「最冷寒冬」,全國滑雪產業被迫按下了「暫停鍵」。
對季節性極強的雪場來說,2019年-2020年雪季前期巨大的投入,並沒有收到回報,冰雪產業遭受重創已成事實。
疫情對國內滑雪場造成的短期經濟損失測算(來源《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
根據2019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滑雪人次將下滑至1100萬附近,同比下跌47.37%。按2019年各類別滑雪場的滑雪人次增長率保守測算,疫情對於國內滑雪場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在66.8億元人民幣左右,而考慮到其他或有損失,整體短期經濟損失估計將超過80億元人民幣。
同時,滑雪度假區一般配備餐飲、住宿等服務,疫情影響整個滑雪度假鏈條經營受損。據吉林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王少君3月4日介紹,一季度吉林省旅遊業總收入預計減少1100億-1200億元。
金雪花滑雪聯盟發起人鮑永林表示,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是一年中滑雪場人氣最旺的時期,尤其是全國90%以上滑雪場仍然是「一季養四季」模式,錯過春節和上半年度的雪季,全年業績會受到非常顯著的影響,今年滑雪產業至少已經損失了50%-60%的營業額。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副司長彭維勇也有總結:「最好的雪季碰上最短的營業季」、「最多的滑雪場遇上最少的客流量」、「最充分的準備卻收到最差的市場表現」——這就是如今雪場的現狀。
伴隨著巨額損失,在全國滑雪場關閉一個月後,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一些雪場也終於開始復工開滑。
02
雪季重啟,十幾家雪場解禁復滑
2月20日浙江江南天池滑雪場恢復開放,同天遼寧弓長嶺溫泉滑雪場也宣布開放。
2月23日吉林第一家滑雪場廟香山恢復營業。
2月25日被譽為「國內最好的專業雪場」——北大湖滑雪場和萬科松花湖滑雪場宣布解禁復滑。
2月26日崇禮的萬龍、太舞、銀河幾大雪場宣布恢復營業。
據不完全統計,從2月下旬開始,全國陸續已有十幾家雪場重新復工營業。從2月20日最早復工的江南天池滑雪場(2月21日因積雪不足,雪季正式結束)到現在崇禮萬龍、太舞、銀河、雲頂、富龍5大滑雪場陸續受控開放。
萬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區市場部經理黃鐘銳提供的數據顯示,雪場2月25日重新營業,截至2月28日累計接待滑雪遊客5099人, 29日則接待了1700多人。
雪場的第二次開板,讓整個行業看到了一絲曙光。
通過了解,這些雪場選擇對外開放,主要基於兩點:首先,滑雪中,每個環節都能保證對人與人接觸進行有效防控。其次,這些雪場日常運營並未間斷,如今的條件能達到接待客戶標準。
目前來看,雪場復工主要還是集中在東北和張家口崇禮地區,這兩個地方有著良好的冰雪資源,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後者屬於冬奧賽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03
復工難,復工滑雪也難
面對這種情況,部分雪場選擇重新復工營業,試圖挽回一些損失,但重新開板營業的雪場也是負重前行,手續複雜,前路漫漫。
根據各個地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的實施意見》,低風險地區被允許復工復產。
萬龍滑雪場的溫馨提示
但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風險,多數雪場都採取了嚴格規範的疫情防控措施,例如:
對用戶採用網上購票預約的方式,有助於詳細了解、排查用戶信息,避免出現疑似病毒攜帶者;
進入景區、場館前必須自覺佩戴口罩;
在相關營業、服務點排隊時,遊客間距必須達到1.5米以上;
園區內各地區每日進行定時消毒;
設立特定垃圾桶僅用於收集廢棄口罩;
在服務大廳等各區域配別免洗洗手液;
廂式纜車每吊最多2人乘坐;
餐廳加大餐桌間距、取消提供生冷食物;
不對外租賃雪服、雪鏡。
——畢竟,安全仍然是第一位的。
以大家熟悉的萬龍滑雪場為例,看看滑雪流程究竟是什麼樣的。
首先是滑雪資格。從萬龍滑雪場發布的公告顯示:北京、湖北、廣東、浙江、國外等旅居史及其他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遊客是不可預約的。這一條不知擋死了多少人的滑雪路。
簡單總結為:具有預約資格雪場審核專班審核公安局審核發送簡訊成功預約酒店指定日期入場入場檢測登記滑雪離場檢測登記
僅僅入場就需要多道流程,而且還存在預約失敗的可能性。這讓人不得不感嘆,現在進入雪場太難了!
松花湖滑雪場
拿崇禮的雪場來說,幾大滑雪場最初開放時,除禁止六類和疫情密切相關的人員預約入場,其他人均可提前網上預約滑雪。
2月26日,就在崇禮滑雪重啟的當天,張家口市張北縣新增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張家口市的疫情防控措施隨即升級。崇禮滑雪場不再接受北京等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遊客預約申請。由於到崇禮滑雪的外地雪友大多數來自北京,這也讓崇禮喪失了主要遊客來源。
除了外省人員,崇禮本地人滑雪也受到了限制。崇禮目前的疫情防控政策規定:在崇禮常住的本地人、外地人,無須向雪場預約,就可以滑雪,但是滑雪之後不允許返回在崇禮的居所,只能住在雪場酒店。
圖片來源:公眾號「真才實雪」
相比於崇禮,被譽為「滑雪天堂」的吉林情況似乎好些。在吉林市15公裡外的萬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區,遊客必須提前24小時預約,現場需要持本人身份證、預約碼、佩戴口罩、登記、測溫後進入度假區,且限流3000人,目前只接待本省遊客。
進入滑雪場後,遊客排隊、用餐、乘坐纜車時保持間距,口罩、實名預約是標配。
這樣的情況下,多數雪場的復工開滑難上加難。像新疆的將軍山滑雪場、野卡峽滑雪場自2月21發布復工準備公告,至今再無消息。
吉林的夢都美滑雪場直接宣告了雪季的結束。2月20日浙江省的江南天池滑雪場宣布恢復開放,但因雪質和天氣原因,僅營業一天又再次關停。
一些雪場也在籌備即將恢復營業,包括:四川太子嶺、亞布力、多樂美地為代表的雪場等等。
這些例子,也讓我們看到了雪場復工的艱難。不過,復工之後還有漫長的雪季。
就像萬龍雪場,在2月26日的二次開板也意味著今年的冬季還遠沒有結束,按照崇禮的氣候特點,滑雪場完全可以運營到「五一」之後。
對於吉林當地雪場,自然條件較好的雪場每年會營業到3月下旬,2月初至3月中旬為旺季。樂觀情況下還有一個月的營業時間,這都給了雪場喘息的機會。
04
政策加持,雪場積極自救
從1月24日起全國各地的滑雪場陸續關閉到今天,19-20雪季已經錯過了最黃金的一個月。雪季重啟,但卻是在重壓之下,疫情管控、運營成本、遊客量等等每一個都是橫亙在復工前的大山,不可逾越……
可以說,19-20年的雪季,在最好的時間關門,卻在最差的時間選擇了復工。
目前除了東北和崇禮幾家滑雪場重新開放,然而這對於雪場來說並不容易。能否在雪季末實現營收填補虧空尚且不說,人力成本、雪場是否達到防控疫情的營業標準、水電費支出、需求弱化的市場,這都是橫亙在多數雪場的難題。
不是誰都有勇氣像羅力說的那樣:「雪場是不是已經復業,代表著崇禮滑雪的一個狀態,即便現在每天的運營對於雪場來說肯定是虧本的,我們也要堅持復業。」
然而,從萬龍滑雪場的情況看,2月26日重新開放之後,每天滑雪的人數只有百人左右,疫情防控的需要確實讓很多人很難在這個時候來崇禮滑雪,羅力對此表示理解,「健康和興趣,當然是健康更重要」。
在各地區出臺的復工政策下,帶著一堆條條框框的雪場選擇了「負重」營業,雖然這都是為了雪友考慮,為了大家的安全,但這對雙方都是個不小的考驗。
但雪場也並非一片哀鴻,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中央和地方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和幫扶措施。金融機構對於滑雪場將予以貸款的還款延期、利率降低和加大注資等扶助政策。
張家口市已經專門召開了對於崇禮滑雪場的金融扶助專題會議,出臺7項措施幫助雪場企業共渡難關。
延慶區的《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鼓勵冰雪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對前期成本投入比較大、經營狀況受疫情影響較嚴重且仍需人員管護的滑雪場,給予補貼的標準為滑雪場2019年至2020年雪季與2018年至2019年雪季主營業務收入差額部分的50%。延慶這種「真金白銀」的補貼政策受到了廣泛歡迎。
吉林省出臺13條政策措施,對旅遊滑雪場給予補助最高達200萬;該省還推出了文旅「春風計劃」,全力支持企業渡過難關。
河北省體育局與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3月3日聯合印發《關於疫情影響下支持體育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提出提供100億元(人民幣)貸款額度,支持河北省冬奧籌辦和體育產業發展。省體育局還將分批推薦,建立體育企業授信業務「白名單」,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將為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特別是冰雪行業)、重點民營企業客戶,提供綠色審批通道,支持河北體育企業融資。
此外,體育總局還積極發揮中國冰雪產業聯盟的作用,搭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做好行業服務,創新滑雪場四季運營的產品結構和運營模式,進一步復甦冰雪產業。
這些優惠政策對於滑雪場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支持,為雪場減輕了一定負擔。因此,各地的復工都在陸續開展了。
疫情之下,機遇與挑戰並存,重新復工的雪場鼓舞了這個產業,就像羅力說的「最重要的不是客流量,而是讓大家看到雪場重新復工了!」
的確,慢慢恢復的冰雪市場有了重振旗鼓的機會,望向越來越近的2022,中國冰雪產業需要加速前行。
——「冰雪智庫」
走進冬季運動的冰雪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