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流放地,因為對於人類來說,沒有什麼地方是異國他鄉,從地球表面的任何一個點遙望蒼穹,神的領地與人之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
———塞內加《致赫爾維亞的告慰書》
怎麼去安慰一個人?實際上誰都安慰不了。
悲傷的人總是想迴避他們最愛的人,想找個排解憂傷的地方。然而越是疼痛的地方,人們自然會更多地去觸摸。所以,允許它暫時的疼痛,或許是最快的癒合方式!
每一個人都能使自己幸福。所以命運註定任何東西都不會永遠保持一成不變。人文科學的研究可以引領你去尋找那種慰藉,這是所有那些超越命運掌控的人們的避難所。學習是您最可靠的庇護,只有他們可以使您擺脫厄運的緊箍。
人們老早都知道維持一個人的生活需要多麼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外部的東西,並不重要,順境逆境都沒有多大的影響,順境不能抬高聖賢,逆境也無法降低它,因為他總是盡力,最大可能地依靠自己,從自身獲取全部的樂趣。所以現在流行的斷舍離實際上就是在維護困窘的體面,反叛窮奢極欲的罪惡或者反叛窮奢極欲的貪婪的罪惡。但在物慾橫流的社會,真正懂得捨棄的人,畢竟是少數,就像我一邊說著夠了,一邊去不斷地添加。人只有兩隻手,只有把手張開,倒掉其中的沙子,才能騰出手去抓取更多的幸福。
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忍著悲痛微笑,帶著悲痛生活的?打開遮掩的那一層紗,又有誰的心上不是千瘡百孔呢?人類是共同體的,只有在傾訴中才能找到依靠。
也許真有人能夠什麼都不想,或者什麼都不經歷就可以度過一生,她是幸福的,我們祝福他。但那些經歷過痛苦的,或者一直在痛苦中艱難掙扎的,也值得我們體諒。不要享受貧困,更不要模仿貧困的快樂。所有的貧困於人都是一種災難。只有在貧困的境況中脫離、超越出來的人,才擁有對貧困回顧的資格。
社會發展得太快,我們走得太遠,心靈的灰塵太厚,我們把靈魂丟得太遠,奢望的太多,擁有的太少,得不到的太痛,得到的太過不珍惜……不管哪種原因,都不可避免的使心靈困得太重!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是積極的生活態度。我不願意從痛苦中走出來,我願意在痛苦中生活,這也是一種選擇。 尊重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地安慰心靈。
最後送給大家一首詩。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終將過去
而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