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滅絕的動物老照片:圖1的皮曾被製成鎧甲,圖5是被捕殺的袋狼

2020-12-16 騰訊網

蘇門答臘犀牛北部亞種。蘇門答臘犀牛北部亞種,這種犀牛體型巨大,四肢粗壯,一般體重重達一噸。它們主要生活在中國的東南亞地區。在戰國時期,這種犀牛身上堅硬的厚皮還曾被人類用來製作成盔甲。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的變化,環境的惡劣、棲息地越來越小以及人類的大肆殺戮,1916年的中國已經沒有了這種犀牛蹤跡,上世紀70年代蘇門答臘犀牛北部亞種在世界徹底滅絕。

北非麋羚。北非麋羚曾經廣泛分布於撒哈拉沙漠北部,它們常與斑馬或其他羚羊群混雜在一起。北非麋羚肩高約1.2米,麋羚背部和前半部粗大後半部窄狹,從前向後傾斜。麋羚面部修長,雌、雄麋羚頭上都長有角,且角豎琴狀,有環紋,兩角根部相連。1923年,北非麋羚被宣布徹底絕滅。

巴切爾熱帶草原斑馬。巴切爾熱帶草原斑馬又被稱為山斑馬,屬於哺乳性動物,主要分布在東部的熱帶草原中。這種斑馬曾被人們稱為是熱帶草原斑馬亞種中最美麗的一種斑馬,也正是因為這種美麗的外表才使它們遭受了不幸。1870年,大群巴切爾熱帶草原斑馬逐漸從人們的視線裡消失了,僅有小群的斑馬散布在草原上,還有地主家。1910年最後一隻巴切爾熱帶草原斑馬在倫敦的動物園中死去了,這也標誌著巴切爾熱帶草原斑馬徹底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阿特拉斯棕熊是棕熊中的一個亞種,在棕熊中體型也是較小的亞種,體重只有100多千克重,比棕熊中最小的敘利亞棕熊體格略大一些,比美洲黑熊略小些。 也是非洲唯一的熊科動物。阿特拉斯棕熊食性廣泛,雜食動物,葷素都愛吃。16時期,歐洲列強的到來也導致了這種棕熊數量的急劇減少。1870年代在摩洛哥的裡夫山區,最後一隻棕熊被獵殺,此後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阿特拉斯棕熊。這也標誌著阿特拉斯棕熊宣布滅絕。

1869年澳大利亞獵人和被其捕獲的袋狼。袋狼是近代史上最大的有袋食肉動物,它們體型瘦長,臉似狐狸,嘴巴可以張成180°。袋狼背部布滿條紋,因其身上斑紋似虎,所以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袋狼第一次出現距離現今約400萬年,曾廣泛生活於澳洲和紐幾內亞。1936年,一隻生活在動物園中的袋狼(班傑明)因管理員疏忽曝曬而死亡,此後再沒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袋狼也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照片中就是被人們捕獲的一隻爪哇虎。爪哇虎分布在爪哇島的南部山地叢林中,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一種虎。爪哇虎是一種獨居性動物,每隻虎都有自己的領地。20世紀初,爪哇島上生存著近萬隻爪哇虎,但是隨著荷蘭殖民者來到印尼之後,就開始對爪哇虎進行瘋狂捕殺,致使爪哇虎的數量在40年內減少了8000多隻。1983年6月,最後一隻人工圈養的最後一隻爪哇虎在雅加達的動物園死去。1988年,印尼政府宣布爪哇虎滅絕。

照片中是拍攝於1899年的裏海虎。裏海虎又被稱為「新疆虎」,它們的體型僅次於東北虎、孟加拉虎。環境的惡化和偷獵都是導致裏海虎滅絕的因素。由於環境的惡化,可供裏海虎食用的東西大幅度減少,這也就不可避免地促使了老虎這一種族的減少。直到1900年,裏海虎因偷獵者的原因而所剩無幾。1980年4月,世界上最後一隻裏海虎在加斯比奧的叢林中孤獨地死去。據官方調查:地球上最後10隻裏海虎,只有2隻是正常死亡。

笑鴞是紐西蘭特有的一種貓頭鷹,因其叫聲像人類的笑聲而得名「笑鴞」。在19世紀中期,笑鴞的數量還比較多,但是隨著人類的活動,他們的棲息地遭到破壞,食物來源越來越匱乏,最終導致了這種動物的滅絕。渡渡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其實目前關於它的滅絕原因尚有爭議,因為渡渡鳥的肉質並不好吃,因此可能並非是人類捕殺造成了它們的滅絕,很有可能是人類砍伐樹木造成了它們棲息地的破壞,最終導致了渡渡鳥的滅絕。

相關焦點

  • 袋狼,被人為誤解,滅絕的動物
    1936年,這隻世界上僅存的袋狼也死去了,原因是管理員疏忽忘了打開獸舍的門,而使其暴曬而死。在袋狼消失50年後,國際自然保護權威機構宣布其滅絕。從此人類再也不能目睹這一名星物種的風採了。在澳大利亞,袋狼曾被歐洲移民者妖魔化,被當作兇狠的「殺羊魔」。儘管統計數字表明這是個誤會,其實,吃羊的罪魁是澳洲野狗,但是人們還是把袋狼描述為嗜血成性的殺手。
  • 無法重拍的瞬間:圖五為滅絕的袋狼,圖九為林徽因騎驢
    無法重拍的瞬間:圖五為滅絕的袋狼,圖九為林徽因騎驢。 圖1:二戰以後,朝鮮分裂為兩部分,北朝鮮和南朝鮮,這也就是後來的朝鮮和韓國。
  • 世界十大神秘動物袋狼,是什麼原因導致其滅絕?
    袋狼被人們稱為塔斯馬尼亞虎或塔斯馬尼亞狼,是一種棲息在澳大利亞的大型食肉類有袋動物,曾經廣泛分布於大洋洲大 陸,而且數量很多。在4-5 千年前,大洋洲大陸上的袋狼才漸漸趨於滅絕,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它們在生存競爭中無法與其習性相似的大洋洲野犬相匹敵。
  • 1936年——袋狼滅絕
    袋狼,澳大利亞特有物種。因其是有袋類動物,且頭似狼,故得名——「袋狼」。又因其後半身有斑紋和虎紋相像,且又棲息在塔斯馬尼亞,又得名——「塔斯馬尼亞虎」。1936年,袋狼滅絕。袋狼的身形,外貌十分的奇特。
  • 袋狼:被英國人殺光的神奇有袋獸
    圖註:孤獨的「班傑明」呆在動物園裡,可以看到袋狼的嘴可以長的很大,圖片來自網絡圖註:「班傑明」的死標誌著袋狼這個物種的滅絕,照片是睡覺的袋狼,圖片來自網絡為了紀念「班傑明」,也為了紀念袋狼和更多處於滅絕邊緣的動物,澳大利亞政府在1996年將每年的9月7日定為國家瀕危物種日。
  • 一起走近你不知道的滅絕生物5——袋獅、袋狼
    其中袋獅和袋狼均屬於滅絕生物,下面我們一起走近這兩種滅絕生物。袋獅,所處的時代是從上新世至更新世,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的肉食動物,也是最大的有袋類哺乳動物。科學家以及古生物學家根據袋獅的化石進行了綜合研究,發現袋獅的攻擊力很強,咬合力驚人,相當於現在獅子的三倍,袋獅在當時的澳大利亞的地位相當於南美洲的劍齒虎。
  • 滅絕了83年的袋狼為何會重新出現?
    每一年都會有動物被列入珍稀動物保護行列當中,每一年都會有我們認識或者還沒有機會認識的動物滅絕。為什麼人類生活越來越好的時候,卻是這些動物過得越來越差的時候。我們因為擁有動物沒有的智慧,發展各樣的科技,從而慢慢走向食物鏈頂端位置,而當我們稱己為王之時,弱肉強志便代替了雙方平等。
  • 滅絕的袋狼並不是狼,它們是歷史上被人類滅的最冤枉的動物
    人類和高等動物大腦之間的差別,顯然在於程度上而不是本質上的差異,所以我們不應該藐視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喜歡動物,就多多關注我吧! 澳大利亞有很多有袋類動物,除了袋鼠之外還有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了,1936年的時候,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在動物園中去世,被認為意味著該物種的徹底滅絕,至今已經80多年。但是在2017年3月30日,鳳凰周刊的微博帳號上發布了一則新聞,稱在澳大利亞北部的約克角城,一部攝像頭拍到了一隻袋狼,這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 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看看還有多少人記得,它們曾經的容顏
    有一些人圍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地品嘗著魚翅、熊掌、穿山甲、中華鱘、猴腦等國家保護動物所製成的菜餚,展露的吃相透露著貪婪的內心。原本鮮活的生命,只因人類的一念之間,就變得不再喘息,場面令人十分痛惜。全世界大約有150多萬種野生動物,但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3的野生動物慘遭滅絕。
  • 曾被認定已經滅絕的袋狼,為何會再次出現?
    塔斯馬尼亞虎,由於模樣長得像狼,而且腹部有著類似袋鼠的育兒袋,因而又名袋狼。袋狼主要生活在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它是一種優秀的獵手,平時潛伏在樹幹上,待到獵物從樹下經過,就馬上跳下來,騎在它們的肩膀上,一口把獵物的脖子咬斷,兇殘至極。但是,無論袋狼如何狡猾,它都無法敵得過人類的槍槓子。由於獵人過度捕殺袋狼,其數目銳減,瀕滅絕。
  • 袋狼的滅絕,人類和澳洲野狗都有責任,它留下來的只有標本
    除了袋鼠,還有種食肉動物也是有袋類哺乳動物,它叫袋狼。在人類還沒有踏足澳洲的時候,袋狼才是澳洲大陸的主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很多人聽名字就認為袋狼也是狼的一種,其實兩者並沒有什麼關係。袋狼屬於有袋類哺乳動物,只是模樣和狼有相似之處,在生物學上就是兩種不同的動物。
  • 袋狼作為澳洲明星物種,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盛,又是如何消失的?
    說起澳洲的明星物種,在現在許多人看來可能是袋鼠、考拉一類天生自帶萌感的動物,但是如果將範圍擴大一點,到一些已經滅絕的動物身上,那麼袋狼無疑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一種。前段時間關於袋狼的討論在網上也是沸沸揚揚,說科學家們在幾個袋狼的標本中發現了較為完整的基因庫,有望通過現代科學手段將這種已經滅絕了的動物重現於世,確實非常神奇。
  • 澳大利亞人殺光了國寶「袋狼」,最後一隻被賣到動物園後,活活凍死
    圖:澳大利亞國徽上的袋鼠和鴯鶓 塔斯馬尼亞虎,又稱袋狼,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它個頭中等,體長約1米8體重約30公斤。 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生活於澳洲和紐幾內亞,是食物鏈頂端的猛獸,但自從歐洲人進入澳洲後,它的末日降臨了。
  • 猛獁象、袋狼、桑給巴爾豹……它們為何消失?
    01 猛獁象在所有的史前動物中,猛獁象和恐龍一樣出名。很多人也都知道,我們的祖先曾獵捕它們。史前人類會特意定居在象群遷徙路線的附近區域,並且有組織地集體行動來捕獵。從夏天到冬天,這些雄偉的食草動物會成群結隊地在乾草原和苔原上遷徙。▲ 長毛猛獁象(左)和美洲乳齒象(右)對比圖。科學家們發現,世界上大多數的猛獁象種群滅亡的時間大約在1萬年前。不過,在某些地方,還有一些猛獁象存活了更久。
  • 1967年,一位農民在山洞中發現動物屍體,被證實是已經滅絕的袋狼
    不過在班傑明去世僅僅一年之後,一位名叫羅伊·馬迪克的動物愛好者,他想要證明袋狼並沒有滅絕,班傑明也不是地球上最後一隻袋狼,於是羅伊·馬迪克便一個人前往澳大利亞的叢林中尋找袋狼的身影。不過羅伊·馬迪克並沒有拍下袋狼的照片,也沒有搜集到袋狼的毛髮和糞便,後來幾支考察隊還前往羅伊·馬迪克看到袋狼的那片叢林前去考察,最終也一無所獲。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曾出現了無數聲稱看到過袋狼的目擊者,但是他們大多都和羅伊·馬迪克一樣,只是看到了疑似袋狼的動物。
  • 袋狼:為什麼我會被人類捕殺至滅絕?還不是因為那些澳洲野狗!
    但要說到傳統意義上能打能搏鬥的陸上動物,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戰鬥力最強的,思前想後,也就只有吃素的袋鼠了。但在1936年之前,澳洲還有一位戰力爆棚的王者:袋狼。袋狼,也叫塔斯馬尼亞虎,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經常是以袋鼠、小袋鼠、或是不會飛的大型鳥類為食。
  • 古代生物「袋狼」,因為讓農夫錯認為是澳洲野犬而慘遭滅絕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已經滅絕的古代生物「袋狼」 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 顧名思義,是擁有育兒袋的動物,在小袋狼出生後,就會在袋狼媽媽的育兒袋裡,度過一段時間的生長期
  •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2017-12-13 14:50 來源: 科技日報已滅絕的袋狼是一種大型有袋類食肉動物,曾廣泛分布於澳洲,直到3000年前左右在澳洲大陸滅絕。大約1.4萬年前,因海平面上升,袋狼種群被隔離在塔斯馬尼亞島,並持續生存至20世紀初。但是它們被歐洲定居者視為當地綿羊產業的威脅,成為政府消滅的對象。人類已知最後一隻袋狼,於1936年死於動物園。袋狼與演化疏遠的犬科動物之間驚人的相似性,是趨同演化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 已滅絕動物-袋狼 這是最後一隻袋狼的影像片段
    最後的袋狼 班傑明現在滅絕的袋狼的罕見的黑白畫面重新出現。根據NFSA的說法,這部錄像代表了「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已滅絕掠食者倖存的最後成名動畫影像的保存。」據我們所知,1936年9月7日,袋狼(也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滅絕了(儘管當地人仍報告目擊者),最後一次被囚禁的袋狼班傑明在塔斯馬尼亞的博馬裡斯動物園去世。
  • 3年8次目擊,滅絕83年袋狼真的還活著?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澳洲袋鼠、兔子、野貓泛濫等,它們之所以能在澳洲橫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澳洲現在沒有什麼大型的食肉動物。澳洲近代最大的食肉動物是袋狼,最後一隻卻在1936年滅絕。去年1月有夫婦駕車經過塔斯馬尼亞島西岸一條河邊時,發現一個疑似袋狼的生物,看了它15秒……面對這幾次「有圖有真相」的報告,專家反覆觀看畫面,都認為雖然這些照片和視頻都有點模糊,但放大後依稀能辨認出袋狼的身體特徵。目前已有高校團隊在相關區域布置了自動感應相機,希望能再次拍到活著的袋狼。袋狼(Thylacine),屬袋鼬科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