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象、袋狼、桑給巴爾豹……它們為何消失?

2020-12-16 青兒說翡翠

當一個物種滅絕時,它的經驗、記憶會隨之消失,而世界變成了一個更匱乏的地方。

▲ 猛獁象插畫。

在很多人看來,一個物種的滅絕可有可無,似乎看不到什麼影響,可我們往往都會忽視,滅絕是不可逆轉的。

我們所說的「物種」包含了這種個體的整個演化進程,每一個物種都累積了上百萬年的演化經驗,濃縮了其先祖成功與失敗的歷史。我們確實看不到物種滅絕的直接後果,可正如電影《流浪地球》中所說,「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災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早已只存在研究報告中的,消失的動物們。

01 猛獁象

在所有的史前動物中,猛獁象和恐龍一樣出名。很多人也都知道,我們的祖先曾獵捕它們。史前人類會特意定居在象群遷徙路線的附近區域,並且有組織地集體行動來捕獵。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會把捕獲的猛獁象物盡其用,它們的肉用做食物,骨架用來搭建小屋,象牙則用來做器皿和裝飾物。

▲ 加拿大皇家卑詩博物館的長毛猛獁象復原圖。

在我們的印象中,猛獁象是個龐然大物,但其實大多數種類的猛獁象幾乎和現代的印度象差不多大,只有少數猛獁象種類身高在5米以上。但是猛獁象彎曲的長牙,比現代大象的象牙長許多,而且大多數種類的猛獁象都披著長毛。從夏天到冬天,這些雄偉的食草動物會成群結隊地在乾草原和苔原上遷徙。

▲ 長毛猛獁象(左)和美洲乳齒象(右)對比圖。

科學家們發現,世界上大多數的猛獁象種群滅亡的時間大約在1萬年前。不過,在某些地方,還有一些猛獁象存活了更久。比如,在北冰洋的弗蘭格爾島,猛獁象一直存活到了公元前2000年。在阿拉斯加的聖保羅島,最後一隻猛獁象的死亡時間則稍早一點,它們是因為海水淹沒棲地,食物嚴重減少,才最終從世界上消失的。

▲ 法國魯菲尼亞克洞穴的壁畫,有猛獁象和其他一些動物。

某些理論認為,猛獁象是被人類集體屠殺的,在北美大陸上尤其如此。但是大部分科學家認為,它們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的滅絕,主要是由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猛獁象無法在厚厚的積雪中找到食物,它們變得很虛弱,因此很容易被人類捕獵。科學家在西伯利亞發現了猛獁象的遺骸,還在其胃裡發現了未消化的食物,這顯示它們在僅僅兩個小時內就被凍死了。

▲ 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猛獁象Lyuba。

2017年,科學家將西伯利亞大陸一隻4.5萬年前的猛獁象基因與4300年前弗蘭格爾島的猛獁象基因進行了對比,認為猛獁象最終滅絕是基因突變累積造成的後果。

▲ 西班牙北部,更新世時期的猛獁群落模擬圖。

現如今,我們可以在其他動物類群中看到類似的現象,這些動物數量僅剩幾百隻,處於滅絕的邊緣。不過,根據具體情況來看,史前人類確實令猛獁象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弗蘭格爾島上,最後一隻猛獁象的死亡時間,恰好是人類抵達的時間,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02 袋狼

袋狼是一種奇妙的生物,因為背部的條紋也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作為一種有袋類動物,它和犬科動物沒有什麼共同之處,不過兩者的外觀和生活方式有些相像。

▲ 袋狼的分布圖。

世界上只有兩種大型食肉有袋類倖存到了現代,一種是袋狼,還有一種是袋獾(它們一直倖存至今)袋狼的身長大約是兩米(加上尾部),體重為20-30 千克。袋狼是夜行動物,捕食小型有袋類動物和鳥類,可能依賴敏銳的視覺和聽覺來辨別方向。它也是少數幾種連雄性都有育兒袋的有袋類動物之一。

▲ 1906年,美國國家動物園的袋狼。

由於袋狼的奔跑速度並不算非常快,可能會伏擊獵物,或是依靠長距離追蹤將獵物累垮。它可以像袋鼠一樣用後腿彈跳,據說它甚至可以短時間保持直立。它的下頜可以張大到令人難以置信的120 度,但它的咬合力並不是特別強。

▲ 袋狼頭骨。

第一批遇見袋狼的人類是澳大利亞原住民,他們約於5萬年前到達這片大陸,當時亞洲和紐幾內亞之間還連著一座陸橋。雖然人類捕殺袋狼,但澳洲野狗給它們造成的傷害可能更大——這些野狗在5千年前隨新移民從東南亞抵達此處。

▲ 袋狼復原圖,與人類大小對比。

澳洲野狗對袋狼來說是一種強大的競爭者:它佔據同樣的棲地,而且身體構造更能適應演化。澳大利亞的歐洲移民從未見過袋狼,當他們抵達時,它已經在這片鄉野中缺席了2000年,只生活在比澳大利亞小得多的塔斯馬尼亞島上。

▲袋狼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象徵,其州徽上的兩隻動物就是袋狼。

1642 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Abel Tasman)發現了塔斯馬尼亞島。塔斯曼在他對當地的描述中提到了袋狼,稱之為「有虎爪的野生動物」。1792 年5 月13 日,法國博物學家雅克·拉比亞迪埃(Jacques Labillardière)對它做了第一份詳細描述。1803 年,農夫們在塔斯馬尼亞島建立了永久定居點,此後,他們擔心自己羊群的安全,便開始有組織地殺死袋狼。袋狼同時也敗給了新來的疾病、改變的環境以及食物如塔斯馬尼亞鴯鶓的滅絕。

▲ 維爾夫·巴蒂與被殺的野生袋狼。

射殺袋狼帶來的回報,讓捕獵成了一種賺錢的生意,超過2000 只袋狼因此而死。這便難怪野生袋狼的數量急劇下降。儘管1928 年人們開始建議要保護它們,但此時已沒什麼可挽救的了。據悉,1930 年5月6日,在島的東北角,農夫維爾夫·巴蒂開槍射殺了僅存的野生袋狼之一。

▲ 袋狼生境模擬圖。

1933年,一隻袋狼被捕獲並交給了霍巴特動物園,它在那裡的不利條件下活到了1936年9月7日,這是這個物種最後一隻已知個體。它名叫班傑明,它給世界留下了一部一分鐘長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班傑明死前兩個月,塔斯馬尼亞政府正式宣布保護袋狼。就好像要否定自己對這一物種的滅絕要負起責任一般,人類繼續在島上搜尋袋狼的蹤跡。

▲ 1933年,最後一隻袋狼「班傑明」。

人們一次又一次收到未經證實的目擊報告,支持他們的只有質量低劣的視頻記錄和模糊的照片。在野外尋找袋狼失敗後,科學家們試圖克隆它。在死後,袋狼變成了該島的象徵,甚至出現在塔斯馬尼亞的盾徽和本地啤酒的商標上。袋狼的命運和塔斯馬尼亞原住人類的命運相仿,後者在19 世紀被歐洲新移民大批殺害,想來也是諷刺。

03 迷信害死豹

20 世紀末,一種生活在桑給巴爾島上的美麗、令人敬畏的豹子滅絕了。

作為一種大型貓科動物,豹廣泛分布在非洲、亞洲甚至歐洲的廣袤區域中,它們主宰著許多不同類型的生境。但人類活動逐步削減了它們的領地,在桑給巴爾島,這種削減更對它們造成了滅頂之災。

▲ 桑給巴爾豹的分布範圍。

桑給巴爾豹屬於豹種,不過有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家們都在爭論它實際上是否並非一個獨立的亞種。從上一個冰期末尾開始,它就在與世隔絕的溫古賈島上獨自演化,這個島是位於東非海岸的桑給巴爾兩島中最南邊。桑給巴爾豹比其他豹子都更小,與非洲的其他豹子不同,它的毛皮顏色更淡,有深色的斑點。

▲ 桑給巴爾豹幼崽復原圖。

桑給巴爾豹捕食野生動物,有時也可能會襲擊落單的人類。島上的原住民人類害怕這種豹子,他們認為無論是誰,見到它都要閉口不言,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厄運。他們把它看作是黑巫師的信使,這些黑巫師名為「瓦查威」,其使命是給村人帶來厄運——殺死他們或他們的牲畜。

▲ 桑給巴爾豹頭骨示意圖。

桑給巴爾豹的種群數量隨著人口增長而下降,兩者間的衝突也在加劇。另外,豹皮變成了一種受人追捧的商品——這導致英國政府於1919 年通過了一項法令,規定只有持特殊執照的人才能射殺這種動物。此時,看起來桑給巴爾豹還是有可能倖存的。但是事實證明,頑固的迷信和恐懼比法律更強大。

▲ 桑給巴爾豹的標本。

1950 年,殖民政府將桑給巴爾豹移出了保護物種名單。1964 年,桑給巴爾所屬的坦尚尼亞宣布獨立,對桑給巴爾豹的大規模屠殺又重新開始了。一位名為齊坦吉的宗教領袖及獵巫人發起了一次殺戮活動,宗旨是根除島上的豹子,他聲稱桑給巴爾豹必須死,因為它們是巫師的同伴。

▲ 桑給巴爾豹標本頭部放大。

如今,只剩下當地博物館中的填充標本還在嚇唬著當地人。而島外的人類也許被另一個事實驚嚇:這種生物剩下的其餘紀念物,只有保存在倫敦和哈佛大學的毛皮標本以及令人悲傷的故事。

▲ 桑給巴爾豹生境模擬圖。

一種物種的滅絕,可能不是其故事的終點。一個物種的消亡,也絕非一次性事件。而我們的職責是要盡己所能,防止所有不利的巧合過於頻繁地發生。

我們身邊的物種會繼續滅亡,但如果我們的行為對自然更負責,更關切,我們就有可能抵禦地球史上的第六次大滅絕。

相關焦點

  • 揭秘史前最強獵豹 坦尚尼亞特有品種桑給巴爾豹
    揭秘史前最強獵豹 坦尚尼亞特有品種桑給巴爾豹時間:2020-06-19 09:26   來源:愛情劇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史前最強獵豹 坦尚尼亞特有品種桑給巴爾豹 獵豹你們應該都知道吧,這種動物也是十分的兇猛,奔跑的速度很快,捕食的能力也是很強大。
  • 考古學家挖出1.5萬年的猛獁象骨頭,發現它們的消失與人類有關
    其實在古生物研究領域中,人們對於猛獁象的消失一直爭論不一,這次這個巨坑的發現,也間接為猛獁象滅絕的原因,再次添加了新的證據。猛獁象又被成為長毛象,它們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象,也是陸地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它們的體重超過12噸,主要生活在冰河時期,看起來猶如一座移動的小山,絕對可以用「史前巨獸」來形容他們。
  • 袋狼作為澳洲明星物種,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盛,又是如何消失的?
    消失的明星物種跟現代許多已經滅絕的動物一樣,袋狼的消失跟人類有著莫大的關聯,尤其是5000年前,人們將狗帶入了澳洲,隨著狗的數量越來越多,一些狗逃脫了人們的控制,成為了野犬。「一刀切」的方式雖然讓人類及其家畜免受了野生動物的侵擾,但是也直接毀壞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使得袋狼及其獵物等一眾動物大量消失。其實袋狼雖說是當時澳洲一種強大的食肉動物,但是對於人類的威脅,卻也並沒有那麼大,研究表明袋狼的性格十分謹慎,它們懼怕人類,具有夜行性,通常喜歡在夜間捕食,而白天則在石礫、樹叢等地方休息。
  • 袋狼已消失83年,如今卻再次「復活」,會使人類會發生啥?
    要說到「滅絕」這個詞,就意味著這種物種已經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但在人類近幾年的發現中,卻顛覆了「滅絕」這個詞的本意。因為在人類的野外,發現消失了83年的袋狼,而緊接著出現的就是白喉秧雞,那麼袋狼已經消失了83年,如今再次「復活」又意味著人類會發生啥呢?
  •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2017-12-13 14:50 來源: 科技日報已滅絕的袋狼是一種大型有袋類食肉動物,曾廣泛分布於澳洲,直到3000年前左右在澳洲大陸滅絕。大約1.4萬年前,因海平面上升,袋狼種群被隔離在塔斯馬尼亞島,並持續生存至20世紀初。但是它們被歐洲定居者視為當地綿羊產業的威脅,成為政府消滅的對象。人類已知最後一隻袋狼,於1936年死於動物園。袋狼與演化疏遠的犬科動物之間驚人的相似性,是趨同演化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 滅絕生物重新出現,消失38年的袋狼「復活」,白喉秧雞也出現了
    引言:在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驅使下,地球有很多生物面臨著滅絕,甚至有的生物早已在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基於地球物種的多樣性,人類逐漸保護瀕危滅絕的生物。然而有消息傳出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已經消失38年的袋狼「復活」,白喉秧雞也出現了,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 消失了83年的袋狼「復活」了,白喉秧雞也出現了,這意味著什麼
    這就不得不提到袋狼了,消失了83年的袋狼竟神奇「復活」了,連白喉秧雞也出現了,這意味著什麼呢?很早以前,人類文明只是在非洲、歐洲和亞洲這三塊大陸出現並逐漸成長。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地區,並把人類文明帶到了美洲大陸。但是,給美洲地區帶去的不僅是人類文明,還有破壞。歐洲人到達美洲地區後,給原始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並且利用槍枝制服了土著民。
  • 消失的遠古野味:猛獁象
    那裡生活著猛獁象,以及一些食草動物群和捕食食草動物的食肉動物,它們在第四紀元大量滅絕,除了猛獁象外,還有羚羊、野生犀牛、野牛、馬、巨型鹿、洞穴獅子、劍齒虎以及馴鹿等。一個說法是,這麼多動物同時滅絕的原因是因為氣候變化,氣候變化造成了草原森林化,而猛獁象的存在控制著樹木的數量,猛獁象消失了,森林就開始擴大,食草動物不斷減少,直至滅絕。
  • 人類真的可以復活猛獁象嗎?| 內有福利
    復活一頭猛獁象有多簡單:儘管有強大的技術支持,但復活猛獁象依然是個很龐大的工程,必將耗費幾十年甚至一個世紀的時間。首先,為了確保猛獁象屬胚胎的所有基因都正確,從而避免老母豬生出豬八戒這樣的人間慘劇,科學家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來確保準確度;其次,要給這個胚胎找個代孕媽媽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為合格的人工子宮並不好造,而且等猛獁象生下來之後,它還需要有親戚的領養才能長大。亞洲象是一個很好的親戚,但它們大概不太愛到寒冷的猛獁象家裡做客,適應環境同樣需要花掉大量的時間。
  • 袋狼,被人為誤解,滅絕的動物
    1936年,這隻世界上僅存的袋狼也死去了,原因是管理員疏忽忘了打開獸舍的門,而使其暴曬而死。在袋狼消失50年後,國際自然保護權威機構宣布其滅絕。從此人類再也不能目睹這一名星物種的風採了。在澳大利亞,袋狼曾被歐洲移民者妖魔化,被當作兇狠的「殺羊魔」。儘管統計數字表明這是個誤會,其實,吃羊的罪魁是澳洲野狗,但是人們還是把袋狼描述為嗜血成性的殺手。
  • 這兩種動物是代表,它們讓人類看到希望
    袋狼被殖民者認為是食物的搶奪者,於是大肆捕殺袋狼,導致袋狼的種群數量銳減。最終,最後一隻袋狼於1936年在澳大利亞一個動物園裡死去,袋狼被宣告滅絕了。然而就在去年,國外有媒體稱袋狼復活了,原因是有人在野外看到了外形酷似袋狼的野生動物,這一新聞不僅再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也讓袋狼的滅絕事實變成了謎題。
  • 滅絕的袋狼並不是狼,它們是歷史上被人類滅的最冤枉的動物
    澳大利亞有很多有袋類動物,除了袋鼠之外還有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了,1936年的時候,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在動物園中去世,被認為意味著該物種的徹底滅絕,至今已經80多年。但是在2017年3月30日,鳳凰周刊的微博帳號上發布了一則新聞,稱在澳大利亞北部的約克角城,一部攝像頭拍到了一隻袋狼,這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 袋狼:被英國人殺光的神奇有袋獸
    就在100年前,澳大利亞還有袋狼生存,但是今天這種奇特的動物卻永遠消失了,而我們人類就是罪魁禍首。關於袋狼,要從一個悲傷的故事開始講起。。。再見!班傑明!1933年,在澳洲大陸以南的塔斯馬尼亞島上,人們用獸籠捕獲了一隻熟悉而陌生的動物,說熟悉是因為它是這裡的原生動物,說陌生是因為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見過了。人們捕獲的動物是一隻袋狼,大家給它起名叫做「班傑明」。
  • 消失了83年的袋狼「復活」了,白喉秧雞也出現了
    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主要生活在熱帶雨林和澳大利亞草原的生物,由於其外表像狼不像虎,腹部有著一個育兒袋,因而外界人給了它一個組合型的暱稱「袋狼」。由於人類肆意破壞環境,導致生態平衡失調,再加上獵人的無情捕殺,袋狼的數目急劇減少,1936年,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在人類的保護下死去,由此權威組織對外宣布,塔斯馬尼亞虎滅絕了。
  • 袋狼的滅絕,人類和澳洲野狗都有責任,它留下來的只有標本
    袋狼是澳洲的頂級掠食者,人類沒去澳洲之前,它們才是澳洲的主人。最後一隻袋狼於1936年死亡,袋狼宣布滅絕。人類有一半責任,澳洲野狗有一半責任。澳洲是塊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獨特的有袋類哺乳動物,典型的就是袋鼠和考拉,它們也成了澳洲的標誌之一。除了袋鼠,還有種食肉動物也是有袋類哺乳動物,它叫袋狼。在人類還沒有踏足澳洲的時候,袋狼才是澳洲大陸的主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很多人聽名字就認為袋狼也是狼的一種,其實兩者並沒有什麼關係。
  • 古代生物「袋狼」,因為讓農夫錯認為是澳洲野犬而慘遭滅絕
    袋狼,主要分布於幾內亞熱帶雨林和澳大利亞的草原上。其實袋狼並不屬於犬科,也不屬於貓科,確切的說應該是「袋狼科」,袋狼是留存到現代,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 他們有它們獨特的攻擊方式,它們會利用自己的速度追趕獵物,耐力超群的袋狼,追逐到獵物疲倦後,用尖利的牙齒咬破它的喉嚨。
  • 曾被認定已經滅絕的袋狼,為何會再次出現?
    塔斯馬尼亞虎,由於模樣長得像狼,而且腹部有著類似袋鼠的育兒袋,因而又名袋狼。袋狼主要生活在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它是一種優秀的獵手,平時潛伏在樹幹上,待到獵物從樹下經過,就馬上跳下來,騎在它們的肩膀上,一口把獵物的脖子咬斷,兇殘至極。但是,無論袋狼如何狡猾,它都無法敵得過人類的槍槓子。由於獵人過度捕殺袋狼,其數目銳減,瀕滅絕。
  • 史前巨獸猛獁象是怎麼滅絕的?科學家眾說紛紜,新研究指向了基因
    6600萬年前,恐龍從這個世界消失,地球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經歷了大洗牌的地球,開始偷偷重現生機,大量新的生物演化出來,「割據」了這個地球。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熟悉的動物——大象的祖先出現。經過六千多萬年的演化,它們的一支後代佔據了地球的北方,那就是著名的猛獁象。猛獁象又叫長毛象,是除了恐龍之外最著名的遠古生物之一。大約180萬年前,猛獁象出現在地球上。它們的出現,恰好處於地球的第四紀冰期,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一次冰河期。
  • 消失了83年的袋狼「復活」了,白喉秧雞也出現了
    據外媒報導稱,有人親眼在澳大利亞草原看到早已滅絕了的生物——「袋狼」。目前,當地政府已經聯合生物研究所對事件進行跟蹤調查,相信不久之後將會有結果。 袋狼,學名為塔斯馬尼亞虎。由於其外形像狼,而且腹部有著類似袋鼠的育兒袋,因而被稱為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