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電影《侏羅紀世界2》上映,恐龍打架的畫面很是刺激,但是最後出來的那個人造恐龍卻讓人覺得恐懼。當然,大家的恐懼也不是沒來由的,因為基因技術已經基本發展到能復活大型生物的水平了。令人驚喜的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可以在地球上重新看見幾千年前滅絕的動物了,比如:猛獁象。
猛獁象。
話說隨著科技的水平的高速發展,當科學家的複製剪切基因的技術運用到比著名抄襲作家還要順溜的時候,不光猛獁象可以復活,人類的餐桌上也有可能多兩道菜呢!值得慶幸的是,對這一技術的使用還是在以做善事的標準進行。
這個猛獁象的復活計劃,目前是在美國一家非盈利的公司進行。科學家們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將已經滅絕物種的基因進行編輯,然後轉變為現存的近親物種的基因。這項技術將被應用到野生動植物的保護之中。
復活一頭猛獁象有多簡單:
儘管有強大的技術支持,但復活猛獁象依然是個很龐大的工程,必將耗費幾十年甚至一個世紀的時間。
首先,為了確保猛獁象屬胚胎的所有基因都正確,從而避免老母豬生出豬八戒這樣的人間慘劇,科學家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來確保準確度;其次,要給這個胚胎找個代孕媽媽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為合格的人工子宮並不好造,而且等猛獁象生下來之後,它還需要有親戚的領養才能長大。亞洲象是一個很好的親戚,但它們大概不太愛到寒冷的猛獁象家裡做客,適應環境同樣需要花掉大量的時間。第三,要讓猛獁象真正回家,同樣有很多考慮,把它們放在俄羅斯,它們打不過戰鬥民族咋辦?把它們放在美洲,萬一又給搞滅絕了咋整?
總之,問題多多,困難重重,猛獁象的平安歸來還需要四方點讚,八方支援。
這就完了?No,too naive!這家公司除了在嘗試復活猛獁象之外,還在嘗試復活那些比較小的動物。如果有足夠的金主爸爸,那他們有望在2022年復活第一隻「代」候鴿,他們需要7個月的發育,就可以談戀愛生孩子,差不多發展10年它們就可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了。
既然鴿子可以被復活,那麼其他已經滅絕的動物肯定會覺得自己也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目前排隊等待覆活的有:石南雞,長的像家養雞,吃起來更像,被復活之後可以作為先鋒物種培育其他鳥類;袋狼,塔斯馬尼亞島的頂級掠食者,大概是有點殘暴的,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被人類乾死了(袋狼OS:到底是誰殘暴啊);恐鳥,紐西蘭著名愛豆,長的像鴕鳥,跑起來更像;歐洲野牛,所有牛的爸爸;大海雀,不會飛的鳥兒;長尾鸚鵡……排隊的動物挺多,但是這些物種的基因被完整保存了下來,所以比較容易復活。
雖然復活這件事情聽起來很刺激,但問題是,這到底有什麼好處?跟人利益的相關的一個好處,就是健康的動物吃起來更香。
跟許多瀕危動物利益相關的一個好處是,他們覺得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現在有很多動物都在面臨滅絕的危險。因為它們沒有近親不能結婚的概念,所以經常是大表哥和小表妹一對眼,就生一堆孩子,然後再重複下去,它們的後代就越來越不健康。當然,很多動物也是迫不得已,它們本來人就不多,自己認識的就更少了,只能就近找親戚做老婆了。
美國有一種叫黑腳雪貂的動物就面臨這樣的困境(穿貂的朋友請反思一下),於是,科學家決定將兩隻35年前低溫保存了集體組織的雪貂復活。在復活的過程中,他們給雪貂介紹各種不同的對象,好讓它們的基因更豐富。當然,在博物館中也找到了現存的雪貂根本沒有的基因,如果給它復活了,那自然就增加了雪貂的基因。如果這一方法有效,那它將可以被多種瀕臨滅絕的物種所用,在滅絕的邊緣,這項技術能把它們拉回來。
美國黑腳雪貂面臨滅絕的危險。
還有,很多動物也面臨入侵性疾病的困擾,它們又沒有醫保,生了病只能等死,就比如青蛙的壺菌、黑腳雪貂的森林鼠疫、夏威夷姚金娘花樹的枯死病、夏威夷森林鳥類瘧疾……那麼,能不能給這些動物打個永久疫苗,把抗病能力植入這些物種的基因裡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20世紀初,紐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從一種小麥中提取出了抗菌基因,然後把它植入到了得了枯死病的慄子樹中。
在夏威夷森林裡,鳥類經常得瘧疾,這主要是因為外來物種致倦庫蚊攜帶的病菌。沒有抗體的鳥兒們一旦被這種蚊子盯上,就是個又來無回。但是,通過一些基因技術,就可以消滅島上的蚊子,讓鳥兒得到保護。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基因救援」正在熱情開發中。正常情況下,野生種群是可以克服困難自己演化的,但是因為人類搞了許多突發狀況,讓原本按著自己的節奏演化的動物們有點懵逼,一時難以克服有些困難。所以,科學家需要做一些事情來提升野生種群的「提升適應速度」。
科學家的目標是精確地增強基因的生物多樣性來恢復生態的多樣性,而不是造出什麼奇怪的東西來。所以這個過程很需要匠人精神,一步步都要小心翼翼的,嚴謹的染色體分析,最小限度的基因調整,以及在各個層面對生態系統和個體基因進行持久監測都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