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美國農村無線運營商協會(Rural Wireless Association,RWA)再次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發出了一封「訴苦信」,抱怨替換華為和中興的電信設備報銷補貼還沒有到帳,已經影響到了9月份開學季學生們的遠程教育,而且還進一步提到,在很多完全依靠RWA協同服務的小運營商覆蓋的區域,剝離華為和中興設備的結果很有可能導致連最基本的911電話服務都無法提供。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RWA,代表廣大美國鄉村地帶無線通訊運營商的利益
這封不到500字的公開信由RWA十人聯名籤署,以今年三月份通過的《安全可信通信網絡法》來威壓FCC,索要20億美元國會補貼中自己應得的那一部分,畢竟FCC 也公開承認,設備替換計劃還需要大約18億美元才能差不多算完成。
兩年多以來,若要追尋美國有關「華為禁令」的各個版本,FCC可以說是始作俑者,比美國商務部2019年上半年出臺「實體清單」流程還要早一年左右。
FCC排除中國設備供應商的措施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年初:FCC宣布禁止使用FCC USF(普遍服務基金)購買來自「對美國通信網絡或通信供應鏈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公司」的設備或服務,FCC將美國星羅棋布的電信運營商忠誠測試度與USF掛鈎,主觀上充當了反華為/中興政策吹哨人的角色。
自那時起,RWA就開始了自己的訴苦旅程,美國各大媒體也不斷撰文呼應RWA的訴求,核心觀點就是,FCC的所謂「不安全供應商剝離」計劃,最終損害的將是小供應商和邊遠地區人群的網絡使用權。RWA旗下有相當話語權的Pine Belt當初就估算,採購替代設備的價格將在6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加上原設備的折舊和停機時間,以及加上損失的漫遊費,估算替換其網絡的所有成本加起來約有5700萬美元。
在公開信中,RWA表示,沒有華為/中興的硬體服務,很多地區的911電話都沒法打
如果把5G生態比作數學中的微積分,RWA所代表的美國中小運營商尚處於解答一元二次方程階段,對他們目前而言,5G設備的運力和傳輸量依然是遙遠的「屠龍之術」,而火燒眉毛的是,按照FCC的規劃,美國將在2022年年初開始徹底在全國範圍內關閉3G服務,這對RWA而言,也無異於一種理論形式上的「腰斬」。
Verizon的「苦衷」
美國東部時間9月2日,FCC宣布3.5GHz 5G中段頻譜拍賣結束,Verizon在5G頻譜上花費近19億美元,成為最大買家,廣為外界關注的AT&T和T-Mobile並沒有積極參與此次拍賣,外界分析,很有可為年底的高頻段拍賣做準備。
每個國家的5G頻段拍賣,其結果都和設備供應商的利益息息相關,而在美國,華為和中興看似是局外人,但在某種程度上以「影子設備商」的身份而存在。
競價排名第一的Verizon和排名第七的Windstream(總出價為3850萬美元)均表示目前仍在使用華為的設備。除此之外,諸如CenturyLink,Cincinnati Bell等深度參與頻譜拍賣的,也就是FCC眼中的使用華為與中興設備的「汙點買家」,同樣拿到了各種數量的優先接入許可證。
集微網查詢後發現,美國旗艦級通信運營商Verizon使用的華為設備主要是VoiceLink。
這個Voicelink是一種遠程無線呼叫電話硬體服務系統,用來替代有故障的座機電話,即landline。兩年多以來,Verizon一直聲稱替換掉所有和華為有關的硬體設備,卻讓Voicelink成了「漏網之魚」,背後涉及到Verizon的一個「陽謀」——用Voicelink替換掉線路老舊且維護成本過高的landline。
Verizon的VoiceLink服務系統
而鼓吹Voicelink代表未來新科技遠程通話方向的Verizon卻在一輪又一輪的線路改造中不斷接到投訴,甚至惹惱了會員基礎雄厚的CWA(Communications Workers of America,美國工人通信系協會),作為傳統無線座機的替代品,Voicelink在技術上,如無人值守語音留言、撥號音的連貫度、消除線路間歇性斷裂等一系列領域內均不如人意,導致CWA一度威脅將Verizon告上法庭。綜合Voicelink使用情況來看,該系統的應用問題不在華為製造技術,而在於線路鋪設本身影響了通話質量。
Verizon的運營總監Thomas MacNabb在接受《華爾街時報》採訪時為「華為製造」辯護:「Voicelink可以在極端天氣情況下,為客戶提供最好的通話服務。」Sandy颶風等一系列夏季災難性天氣加速了Verizon的landline線路替代方案,而華為的技術和硬體成本幾乎成了Verizon唯一的選擇。Voicelink和普通人的日常固話習慣性選擇息息相關,美國民間曾經成立過諸如「在新澤西州不要掛斷電話」(Don’t Hang Up On New Jersey)等民間組織抗議Verizon在遠程固話線路的鋪設過程中的反覆無常,再加上CWA的訴訟壓力,讓美國這家運營商巨頭的二次改造,即對華為硬體設施的剝離進程一推再推,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夾生飯」,對此,Verizon只能向FCC解釋,Voicelink不涉及數據存儲,所以暫時不用擔心華為技術是否會帶來網絡安全問題。
諸如Verizon,Windstream等美國大型運營商剝離華為都需要很長時間來平衡市場供需與成本的計算,那麼RWA就有了更多理由向FCC討要更多籌碼,順便向其施壓,畢竟口惠而實不至的畫大餅也是有限度的。
集微網還發現,美國蒙大拿州的Sagebrush Cellular、俄克拉荷馬州的Panhandle Telephone Cooperative等加入RWA聯盟的「汙點買家」都在FCC中段5G拍賣名單中。作為鄉村地帶電信運營的典型代表,Panhandle與華為/中興的合作歷史相對更為悠久,我們有理由推斷,這和兩家設備供應商在美國早期的布局策略有直接關係。
一面鏡子——能源巨頭涉足通信運營
在鄉村和偏遠城市郊區地帶與Sagebrush、Panhandle等構成頻譜和電信運營競爭關係的,不一定是非傳統通訊圈內的企業,而是大型的能源公司,這也是西方國家通訊產業中,美國5G技術運營最特殊的地方。從這個視角看,我們才能深刻理解鄉村地帶的運營商為何難以融資和拿到補貼以配合FCC的設備替代計劃。
美國兩大石油天然氣開採集團EOG和Occidental以能源產業拉動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前者以43萬6000美元的價格拍得德克薩斯州南部4個縣的8個許可證,出價是使用華為設備的Panhandle的6.8倍。
諸如還在使用華為設備的Panhandle之類的中小運營商,拿到運營許可證的不在少數
能源產業巨頭們往往喜歡「精準打擊」,沿著富礦地帶行進,美國得州一個常住人口不到百人的小縣Loving,創下了FCC中段頻譜拍賣中的單位最高價,為每人每MHz 141美元,主要是因為該地區位於德拉瓦盆地之上,地下有一個巨大的頁巖油地層。
該地區計劃擁有25萬口產油井和500多個工作平臺,總設施加起來幾乎是美國全國所有同類型設備的一半左右。除了EOG之外,很多媒體還忽略了另一家能源巨頭雪佛龍披上了「localloop」的馬甲,花費超過580萬美元拿到了113個縣的122個運營執照;而Occidental石油公司則以Oxy USA實體為名,出價超過483萬,拿到了10個縣共31個運營執照。
Oxy USA就是Occidental參與FCC頻譜拍買的「白手套」
EOG、雪佛龍和Occidental的通信運營業務均圍繞德拉瓦盆地的油氣展開,能源巨頭把此地視為禁臠,採用華為和中興設備的RWA顯然是無法競標這片看似荒無人煙卻在通信線路運營大有可為的膏腴之地。美國資深通信產業分析師Brian Goemmer一陣見血地指出:「頻譜在美國是跟著能源走的,而不是人。」
擅長政治投機的雪佛龍的競拍馬甲是「LocalLoop」
趨利避害,無利不起早的資本增殖本性,讓處在地緣政治焦點的拍賣方很多時候會喪失在商言商的中立立場,雪佛龍最近明言讓員工卸載並隔離微信的做法,帶有明顯的政治投機色彩,就說明了這一點。那麼在FCC的華為/中興設備剝離替換計劃的背景下,這些能源巨頭散發出來的商業光譜顯然也和RWA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之中。
結論
表面上和美國國防部和商務部都素無瓜葛的FCC,在排斥華為與中興設備問題上更有一線實操經驗,他們的管制範圍和組織架構在某種程度上比前兩者更受資本驅動的依賴。2017年,FCC曾極富有爭議地取消了美國存在多年的網絡中立法規(Net Neutrality),卸掉了網際網路提供商不得歧視用戶的「包袱」,以增加內容商虛擬自由度為代價,實質上給提供商的惡意競爭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從那時起,就埋下了RWA無法在幾年之內完全替代華為/中興設備的草蛇灰線。因為無論從硬體設備的折舊成本還是運營流暢度來說,十幾年來,華為/中興的辛勤耕耘布局的3G大業才是他們最佳的選擇。
失去商業中立性的FCC,進而因拉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為Open RAN計劃站臺,又失去了技術和政治中立(Verizon的Voicelink背後同樣有政治算計),不但暴露了Open RAN計劃的地緣政治色彩,也讓參與其中的能源巨頭有機會將資本的觸角延伸到通訊運營領域。
FCC「開源」有功,在「節流」領域卻不斷踢到釘板,根本原因就在於它5人委員會組成的平衡小組必須要標榜總體無黨派的身份,左手隔斷政治獻金通道,右手為能源巨頭廣開綠燈,商業和技術上的偏斜未能反哺政治偏斜,最終還是無法填補嗷嗷待哺的RWA所需要的20億美元的華為/中興設備替代政府補貼,主觀上排斥華為和中興的FCC,在技術和商業二律背反邏輯的推動下,反而為華為和中興的存在保留了一塊「飛地」。
(校對/零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