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背後的故事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電影《八佰》熱映,羊城晚報記者專訪謝晉元次子謝繼民——

「八百壯士」背後的故事

由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正在全國熱映,8月22日,《八佰》單日票房2.06億元,破2020年單日票房全球紀錄。截至記者發稿時,累計票房已超過8億元。《八佰》聚焦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了四天四夜。電影的熱映讓人們再次將目光轉向了83年前,歷史上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怎麼回事?謝晉元和「八百壯士」都經歷了什麼?如何評價管虎導演的《八佰》?日前,謝晉元次子謝繼民在上海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

父親從「文狀元」轉為「武狀元」

羊城晚報:您父親謝晉元是廣東蕉嶺人,您也在廣東蕉嶺出生,能說說您小時候的情況嗎?

謝繼民:1935年,父親得知中日必將開戰,幾次動員我母親帶子女回廣東蕉嶺老家。父親跟母親說,「父母年紀大了,老人孩子都需要人照顧,你在家挑起這個擔子,我在外面安心殺敵。」當時我還沒有出生,1936年3月,父親護送身懷六甲的母親和我大哥、大姐、二姐回到蕉嶺,待了兩周就趕回上海了。1936年10月,母親生下了我,按照父親的囑咐,給我起名「繼民」。

母親是上海人,學過多種樂器,從學校出來後成為教員。結果到了鄉下,她要學幹農活,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個人照顧八口人。我們兄妹四人,大伯下南洋過世了,大伯母跟人走了,留下一個女兒,再加上祖父母,八口人的生活都靠母親的辛勤勞作。父親也會寄一些錢回來,但不多。

1941年,父親殉國的消息傳來,母親痛不欲生,她等待和父親團圓的精神支柱沒了。母親也想過一走了之,但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她還是硬把這個家撐了起來。在鄉下的生活是很苦的,母親後來跟我回憶說,「在廣東這十年是怎麼過來的,我真不知道,就是咬緊牙關、一天天過。」我聽了非常心酸,母親是非常慈祥的人,言傳身教,給我的教育很大。

羊城晚報:在您眼裡,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謝繼民:我父親從小讀書就很厲害,文化、體育都很好,後來考進了現在的廣東大學(現為中山大學)。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對我父親有很大的影響。1925年,先是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六月廣州發生「沙基慘案」,父親目睹了暴行,他特彆氣憤,為什麼外國軍隊能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父親決定投筆從戎。當時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是一文一武,分別培養「文狀元」和「武狀元」,我父親就轉到了黃埔軍校,成為第四期學員,先讀步兵科,再轉到政治科,後來參加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

我從父親的日記裡得知,在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時候,他和楊瑞符營長倆人每天早晚都會從一樓到頂樓巡視一圈,每個崗位逐個看。他在日記裡寫,「機槍手、投彈手、班長、排長、連長都是我」。意思是,當時他是一個個去教怎麼打機槍、怎麼投彈,因為很多士兵的軍事素質和文化素質都比較低,並不知道怎麼作戰。

父親有勇有謀,他根據四行倉庫的地理位置,做了周密的布置。倉庫裡有幾萬包糧食,都是黃豆、玉米、小麥。在幾大包黃豆中間,要夾一層牛皮,這樣子彈打過去,黃豆不會到處飛濺。利用糧食把一樓門窗堵死,二三層的窗口堵一半,派人日夜堅守;切斷電源,便於隱蔽和防止著火。

羊城晚報:您是怎麼了解到父親的抗日事跡的?

謝繼民:終於盼到抗戰勝利後,1946年,母親帶我們子女四人從廣東回到上海。報紙刊登了我們回滬的消息後,第二天就有孤軍戰士找上門。當時在上海各區的孤軍士兵有五六十人。這些孤軍戰士的生活和工作大多沒著落。我記得母親說過,「團長犧牲了,我作為團長夫人,要把擔子挑起來。」母親用了很多父親生前的關係,託人給這些孤軍士兵介紹工作。1948年初,母親想了一些辦法,每月會給他們發一定的生活補貼,這些孤軍戰士到我家來,我就跟他們聊天。他們跟我講了很多父親的故事,現在這些老兵全都過世了。

我很希望把這段歷史記錄下來。很多人跟我說,你父親很偉大。我認為父親是盡到了中國軍人的職責。

「最多留一個團」,實際只留了一個營

羊城晚報:您怎麼看四行倉庫保衛戰?

謝繼民: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在上海不斷製造事端。「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時,日軍猖狂的口號是「三天佔領上海,三個月佔領中國」。中國軍隊以重大犧牲為代價,消滅了日軍數萬人,也粉碎了日軍「三天佔領上海」的美夢。當時兩國的國力、武器、裝備等等相差懸殊。在敵軍的火力攻勢下,中國軍隊的大防線被突破,10月26日,中國軍隊不得不全線西撤。

10月30日將在布魯塞爾召開「九國公約」會議,中國政府希望在會上爭取西方的同情和支持。當時的外交官顧維鈞要在會上發言,如果中國軍隊全都撤了,外交官在會上發言就不硬氣。所以,大部隊撤了,八十八師要堅守下來。師長孫元良覺得不值得這麼多人為此犧牲,他說「最多留一個團」,實際上只留了一個營。為了迷惑敵人,也為了更接近一個團的人數,父親對外說的是八百人。現在很多人說,「八百壯士」最後太悲慘,實際上他們是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犧牲個人,他們忍辱負重,最後也鼓舞了民族精神。

四行倉庫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在蘇州河北岸,南岸是公共租界,東邊過了西藏路也是租界,日軍主要從西邊和北邊發起進攻,就像一個人靠在牆角跟人打。倉庫非常堅固,牆很厚,大概有30到50釐米。有些電視劇講到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國軍隊從倉庫衝出去刺殺日本兵,一看就是錯的,因為這場仗是在倉庫裡打的。

羊城晚報:「八百壯士」撤出四行倉庫之後,發生了什麼?

謝繼民:「八百壯士」狠狠打擊了日軍的氣焰,但也引來了更瘋狂的進攻。為了避免戰火殃及租界,租界強迫中國政府撤軍。父親再三表示決心死守,最終軍命難違,四天四夜後,還是退入到租界。日本人一看中國軍隊撤退了,要求租界把「八百壯士」交給他們,租界不敢交,但也不敢放,於是把戰士們關在孤軍營裡。

孤軍營用鐵絲網圍起來,有白俄兵看守,條件非常惡劣。但父親還是嚴格要求戰士們,每天安排出操,鍛鍊身體;教他們生產技能,比如做肥皂、編織藤具、做木工,以便戰士們日後到社會上有一技之長謀生。後來很多老兵跟我說,當時他們不理解,認為把錢花在吃飯上更好,只想著過一天算一天,目光很短淺。父親從1938年開始寫日記,他多次向上爭取釋放孤軍,重返抗日戰場,但收到的回電都是要「忍耐」,「堅忍自重,堅持到底」。孤軍營四年,軍心逐漸渙散,1941年,父親在營中被漢奸刺殺。

羊城晚報:您看了電影《八佰》嗎?您怎麼評價電影?

謝繼民:從大局來說,現在全國都在討論「八百壯士」,電影引起大家對這段歷史的關注,這是好事。這部電影還宣揚了謝晉元和「八百壯士」英勇抗日的愛國精神,對鼓舞民族士氣有好處。電影需要藝術加工,就像做菜需要添油加醬。這是一個好題材,但沒有表達好,有瑕疵,但也值得一看。電影的熱度幾個月後就會過去,真正想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可以參觀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裡邊有很多史實材料。

【四行倉庫保衛戰】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八·一三」淞滬會戰中一次重大戰役。1937年10月26日,在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謝晉元率領四百餘位士兵,以少敵多,和日軍浴血奮戰四天四夜,守住了四行倉庫,重振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

謝晉元  

字中民,廣東省蕉嶺縣同福鄉尖坑村人,生於1905年4月26日,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在1937年淞滬會戰中,他率領「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和日軍作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熱情。1941年4月24日,在上海殉國。2014年,謝晉元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來源:羊城晚報

相關焦點

  • 讀書| 「八百壯士」 謝晉元
    日軍一邊武力攻打,一邊請公共租界工商部總董費信惇將中國軍隊趕出倉庫,遭到謝晉元的堅決拒絕,但在堅守了四天之後,蔣介石讓謝晉元撤入英租界,至此謝晉元的部隊已殺死日軍兩百多人,自己傷亡了二十七人。1937年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
  • 2020年熱播電影《八佰》中謝晉元等「八百壯士」的故事
    2020年熱播電影《八佰》中謝晉元等「八百壯士」的故事「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八一三」淞滬會戰中的一次重大戰役。1937年10月26日,謝晉元奉命率部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部隊後撤。孤軍浴血奮戰了四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給敵人以重創。四行倉庫巍然屹立,孤軍抗敵的事跡為人傳頌,被稱為「八百壯士」(實際人數為400餘人)。
  • 讀書|「八百壯士」 謝晉元
    日軍一邊武力攻打,一邊請公共租界工商部總董費信惇將中國軍隊趕出倉庫,遭到謝晉元的堅決拒絕,但在堅守了四天之後,蔣介石讓謝晉元撤入英租界,至此謝晉元的部隊已殺死日軍兩百多人,自己傷亡了二十七人。 1937年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
  • 「八百壯士」唯一在世的楊養正檔案曝光,附​「八百壯士」歷史...
    2015年8月13日八百壯士楊養正先生的遺孀趙孝芳到上海參加「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開館儀式後在閘北區文化局張局長的見證下趙孝芳將楊養正先生的遺物捐贈給了「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由「閘北區革命史料館」馬館長代表紀念館接收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最後一名老兵楊養正
  • 老報紙中的「八百壯士」
    電影《八佰》上映引起熱議,那慷慨悲壯的英雄壯舉又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卻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昨晚,電影《八佰》在漢進行點映,將觀眾帶回到1937年的淞滬會戰現場,見證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激昂壯烈。而很多觀眾都發現了:電影裡的這些壯士,怎麼大多說著湖北方言?這是湖北人不能忘卻的記憶:「八百壯士」一半以上都是湖北人,其中又以通城人為主。壯士離開了留下的傳奇永不褪色「說是『八百壯士』,其實只有400多人。」
  • 「八百壯士」唯一在世的楊養正檔案曝光,附 「八百壯士」歷史影像...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抵抗到最後 上海女童子軍楊慧敏與著名記者曹聚仁將一面中國國旗送到「八百壯士」陣地上,四行倉庫屋頂飄起了中國國旗。
  • 那英獻唱《八佰》片尾曲「八百壯士」真實名字震撼催淚
    MV結尾更震撼展示真實「八百壯士」名單(部分),這一個個鮮活的名字都是守家衛國的戰士,催人淚下、令人肅然。那英與波切利首度合作獻唱片尾曲《蘇州河》一覽南北岸戰事奇觀《八佰》片尾曲《蘇州河》改編自愛爾蘭民間小調《倫敦德裡小調》,那英與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這也是二人首度合作。
  • 「八百壯士」的最後歲月
    電影《八佰》的熱映,讓1937年8月「八百壯士」的浴血傳奇重現公眾視野。147分鐘的精彩劇情,讓我們直達歷史現場,重溫那裹著血與火的硝煙……聞名天下的「八百壯士」最後被迫放下武器,退進租界孤軍營。1942年秋,日軍將「八百壯士」分散押解到浙江諸暨、杭州,安徽裕溪口,江蘇南京孝陵衛等地挖煤或築路做苦工,還有一部分被日軍強制運往南洋紐幾內亞充當苦力。直到抗戰勝利後,他們才又回到祖國。本文所講述的,是「八百壯士」們此後的人生……
  •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影片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百壯士是不是上海最後的孤軍
    八百壯士是不是上海最後的孤軍?電影《八佰》沒告訴你的歷史細節用醒目大字寫著「八百壯士抵抗數萬日軍,保衛上海最後一塊陣地「(見截圖),引來瘋狂點讚一百多萬。八百壯士26日夜或27日晨進入四行倉庫,30日夜或31日晨撤離,31日當天即被日軍佔領。在這四天當中,淞滬戰鬥仍在激烈進行。在真如、在南翔、在金山衛、在龍華、在楓涇、在浦東……等等,都有我重兵集結。即便在31日四行倉庫失守,八百壯士被解除武裝以後,也還有幾十萬將士成建制的戰鬥在大上海的土地上。又堅持抵抗了十多天,到了11月12日,整個上海方告棄守。
  • 《八佰》中你不知道的事:「八百壯士」現實結局比電影更令人唏噓
    全世界的圍觀 電影《八佰》取材於「八百壯士」於上海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史實。 淞滬會戰末期,這場持續數月的大會戰讓中國軍隊損失慘重,當局決定戰略性退出,以保障南京安全。
  • 「八百壯士」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八百壯士」的說法從哪兒來的?四行孤軍究竟共多少人?孤軍消滅了多少日軍?女童軍楊惠敏渡河獻旗是真是假?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1937年淞滬會戰中謝晉元率領的「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孤軍阻擊日軍的壯舉再次激起了人們對英雄的敬意。然而由於歷史塵埃的遮蔽,有關四行孤軍的一些細節總顯得撲朔迷離。
  • 「八百壯士故裡農產品進上海」推介會舉行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今天上午,「八百壯士故裡農產品進上海」推介會暨上海市靜安區北站街道辦事處和湖北省通城縣友好交流合作啟動儀式,在四行倉庫舉行。「八百壯士故裡農產品進上海」展銷會同時在四行倉庫紀念館廣場舉辦,通城11家農特產品、文旅企業參展,「本草天香」茶油、石溪彩米、九井峰茶葉、麥市豆乾……通城綠色健康的優質農產品,吸引了大批上海市民前來嘗鮮、購買。
  •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英勇抗日的事跡當時的外媒是怎樣評價的?
    該片故事根據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一次真實戰役改編,那就是發生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八一三」淞滬會戰中的一次重大戰役。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鬥厲聲教曾寫文章披露了「八百壯士」的實際人數,文章寫道所謂的「八百壯士」實際人數不足四百人,以「八百」來宣揚這支軍隊,目的就是為了震懾日軍。《國家人文歷史》也曾發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數字為355人。不足四百人的壯士打退強悍日軍的數十次進攻,並予敵以重創,所表現出來的英雄無畏更是震撼人心!
  • 抗日著名「八百壯士」還有一人倖存(圖)
    73年前,「八百壯士」威震神州,鼓舞了國人的抗戰鬥志;73年後人們普遍認為,「八百壯士」僅剩下一名倖存者,即家住重慶的楊養正(又名楊得餘)。可就在昨天,又一位「壯士」在蟄伏數十年後意外浮出水面,他就在成都。
  • 八百壯士在東南亞的後續故事,由這部紀錄片講出來
    1942年,「八百壯士」中的57人被日軍集結在上海吳淞碼頭登船,在海上漂泊了四十多天後抵達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拉包爾,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修建軍事工程。歷經三年苦役,「八百壯士」中的57人中僅36名倖存,而「八百壯士」的身份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最大信念。
  • 八百壯士
    原標題:八百壯士   壯士不辱使命   堅守四行倉庫的勇士們本已下定了必死的決心,然而,事態的發展,並不是他們個人的意志能夠決定的。   10月30日,四行倉庫戰鬥已是第四天。日方高官接二連三地發表露骨談話,威脅和恫嚇租界當局立即採取措施,消除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的抵抗行動,否則,日軍「將不顧一切後果,採取極端手段,對付中國守軍」。
  • 八百壯士背後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你知道嗎?
    最近隨著電影《八佰》火熱上映,我們的記憶也跟著電影來到了1937年上海。八百壯士是國史傳奇,但蔣介石留下的孤軍死守四行倉庫的原因。甚至有人說,在命令中暗喻八百壯士必須死,以此換的九國的同情資助。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電影《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