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八百壯士」 謝晉元

2020-12-22 騰訊網

FM102.3《慧說趣事》

漫漫絲綢路,黃沙翩翩舞

古今天下事,中外多趣聞

慧說趣事

帶你走進歷史瞬間,回味古今中外的那些愛恨情仇。

《慧說趣事》更新時間

伊金霍洛發布:周日更新

FM102.3 :首播10:15

文字太長?聽聽看

抗戰題材的影片《八佰》上映後,好評如潮。電影《八佰》的熱映讓我們了解到了那段悲壯的抗戰歷史,電影中呈現的有關謝晉元團長的許多細節都是真實存在的,今天慧說趣事帶您走近四行倉庫保衛戰,看真實的「八佰壯士」

1937年,日軍全面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在盧溝橋事變之後,8月13日向駐守上海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聲稱要「三天佔領上海」、「三個月滅亡中國」。至此,拉開了長達三個月之久的「淞滬會戰」。在上海,有一支四百多人的中國軍隊堅守在蘇州河北岸,寧死不降,抗擊數萬日軍。這支守軍後來以「八百壯士」的稱號聞名於世,指揮官叫謝晉元。

淞滬會戰最終以失敗告終,上海唯有一個四行倉庫在堅守,為了守住這裡,他們浴血奮戰,湧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許多上海市民不顧危險,捐款錢款、衣物和其他慰問品,許多戰地記者冒著戰火報導了中國軍人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種種事跡,甚至有租界民眾不停將日軍的動向轉告給孤軍,有人還用大黑板畫出體軍的行軍圖,隨時更新給他們。他們因此得以堅守更多時日。

日軍一邊武力攻打,一邊請公共租界工商部總董費信惇將中國軍隊趕出倉庫,遭到謝晉元的堅決拒絕,但在堅守了四天之後,蔣介石讓謝晉元撤入英租界,至此謝晉元的部隊已殺死日軍兩百多人,自己傷亡了二十七人。

1937年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410人左右,為了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八百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從進入四行倉庫親睹「八百壯士」與敵血戰的原國民黨駐上海辦事處處長文強回憶說:「謝晉元與我且說且走,在倉庫巡視了一周,所到之處營房布置整潔有序,井然不亂,間聞愛國歌曲雄壯激越,令人振奮鼓舞」。

10月28日晚,謝晉元向官兵傳達了「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的命令,表達了與全體官兵同堅守共存亡的決心,並勉勵他們要展現不怕流血犧牲的軍人氣概和挽救國家民族危亡的精神。日軍見狀說,將不顧一切後果,採取極端手段對付中國守軍。日軍向倉庫發起總攻,幾天沒合眼的謝晉元仍然站在第一線指揮戰鬥,再次遏制了日軍的攻勢。

這座六層的鋼筋水泥建築,原是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造的貨物堆棧,當時是蘇州河北岸最高的建築。四行倉庫牆厚樓高,異常堅固。倉庫南面緊挨蘇州河,東面是英國、美國控制的公共租界,因為日本尚未與英美等國交戰,是其不能進入的地區,西面、北面已經被日本軍隊佔領。因此,四行倉庫同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座孤島。

日軍派出突襲隊,頂著鐵板潛至倉庫底層,意圖爆破進入。在這緊急關頭,士兵陳樹生身捆數枚手榴彈,從五樓縱身躍下,拉響導火索,與敵人同歸於盡。犧牲時,他只有21歲。前一夜,他在白色汗衫上,給大巴山裡的老母親留下鮮血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當天,很多報紙都以「號外」的形式報導了四行孤軍與敵人激戰的新聞。蘇州河南岸擠得水洩不通。目睹四行孤軍浴血抗擊日軍,數萬名上海市民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們不只是觀戰,也是前來助威。這天晚上,一名外國記者通過英租界遞進來一張紙條,問四行倉庫守軍有多少人。當時謝晉元手下只有420多人,但是為了自壯聲勢,謝晉元答覆:「800人」。從此,這支由四百多人組成的孤軍,開始以「八百壯士」的稱號傳揚開來。

1937年10月31日當晚,「八百壯士」在槍林彈雨中分組撤退。謝晉元最後一個撤離出來,淚流滿面。當他們走進馬路對面公共租界的英國區域時,英兵敬佩孤軍的英勇,當作英雄一樣熱烈歡迎他們。但是,隨後的一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在條件艱苦的孤軍營,謝晉元時刻不忘重回戰場殺敵。他帶領「八百壯士」過著嚴格的部隊生活,操練、運動、值勤、站崗,從不間斷。每天清晨,謝晉元帶領孤軍堅持「精神升旗」,遙望旗杆頂,行舉手禮,高呼中華民族萬歲,抗戰必勝!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地——晉元紀念廣場

內戰開始後「八百壯士」 的倖存者們不願打內戰,有的當了車夫,有的當了警察,有的做了苦力。蘇州河水是熱血洶湧,四行倉庫炮火聲轟鳴,「八百壯士」彈雨中行進,國家尊嚴捍衛之旗旌,風起雲湧激蕩之壯懷,感天動地拼搏的英雄誓以熱血守衛著國土,豈讓日寇狂妄之行兇,謝晉元與「八百壯士」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大豪傑。「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這一段歌唱當年「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拼死抗敵的歌詞,今天聽來依舊讓人熱血沸騰。

抗戰勝利後,為紀念謝晉元這位抗日英雄,上海北火車站到四行倉庫的一條馬路改名為晉元路,與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改名為晉元公園,並在園內修建謝晉元墓。1983年,謝晉元墓遷至上海市萬國公墓名人墓園。2014年,「謝晉元等八百壯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附錄: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照片

2014年,「謝晉元等八百壯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註: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讀書| 「八百壯士」 謝晉元
    讀書 | 「八百壯士」 謝晉元 2020-11-01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熱播電影《八佰》中謝晉元等「八百壯士」的故事
    2020年熱播電影《八佰》中謝晉元等「八百壯士」的故事「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八一三」淞滬會戰中的一次重大戰役。1937年10月26日,謝晉元奉命率部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部隊後撤。孤軍浴血奮戰了四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給敵人以重創。四行倉庫巍然屹立,孤軍抗敵的事跡為人傳頌,被稱為「八百壯士」(實際人數為400餘人)。
  • 抗戰老兵回憶錄 第七集,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抗戰老兵回憶錄 第七集 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mp36:00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後,日軍海陸空連續進攻,上海幾近淪陷,國民政府決定將主力撤至蘇州河以南陣地。謝晉元受命率官兵400多人進駐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掩護大部隊撤退,為了迷惑敵人,四行守軍對外稱八百人,後來被稱為「八百壯士」。「八百壯士」以少敵多,與日軍血戰四個晝夜,打退敵軍10多次瘋狂進攻,斃傷日軍200多人,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一曲抗擊侵略的壯麗凱歌,史稱「八百壯士守四行」。
  • 「八百壯士」明明只有414人,謝晉元為什麼對外稱有800人?
    同時,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結束,標誌著淞滬會戰的結束,而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則被稱為「八百壯士」。但當時參戰的士兵沒有八百人那麼多,只有四百人。1937年8月,日本向上海大量增兵,企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對此,民國政府領導人開始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政策,中國軍隊主動應戰。雙方各自投入了幾十萬兵力,一個有備而來,一個倉促應戰,加上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中國軍隊慘敗。
  • 「八百壯士」唯一在世的楊養正檔案曝光,附​「八百壯士」歷史...
    2015年8月13日八百壯士楊養正先生的遺孀趙孝芳到上海參加「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開館儀式後在閘北區文化局張局長的見證下趙孝芳將楊養正先生的遺物捐贈給了「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由「閘北區革命史料館」馬館長代表紀念館接收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最後一名老兵楊養正
  • 八百壯士是不是上海最後的孤軍
    八百壯士是不是上海最後的孤軍?電影《八佰》沒告訴你的歷史細節用醒目大字寫著「八百壯士抵抗數萬日軍,保衛上海最後一塊陣地「(見截圖),引來瘋狂點讚一百多萬。八百壯士26日夜或27日晨進入四行倉庫,30日夜或31日晨撤離,31日當天即被日軍佔領。在這四天當中,淞滬戰鬥仍在激烈進行。在真如、在南翔、在金山衛、在龍華、在楓涇、在浦東……等等,都有我重兵集結。即便在31日四行倉庫失守,八百壯士被解除武裝以後,也還有幾十萬將士成建制的戰鬥在大上海的土地上。又堅持抵抗了十多天,到了11月12日,整個上海方告棄守。
  • 四行倉庫守衛戰:謝晉元不是團長,「八百壯士」只有三百餘人
    淞滬抗戰爆發後,這裡因為謝晉元帶領「八百壯士」奮戰殺敵的事跡而廣為人知,四行孤軍的故事也因此流傳起來。抗戰時期膾炙人口的《歌八百壯士》唱的就是這一歷史事件。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整修之後的四行倉庫於8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上海重要的抗戰紀念地。然而,這個抗戰故事的細節至今仍撲朔迷離。
  • 《八佰》裡面的壯士們後來都怎麼樣了?謝晉元最令人唏噓!
    最近大火的電影《八佰》讓全國觀眾熱血沸騰,在票房創高的同時也激起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很多人看完電影後是否有這樣的疑慮:「八百壯士」為什麼最後會撤退?謝晉元後來怎麼樣了?後來那四百戰士怎麼樣了......
  • 「八百壯士」唯一在世的楊養正檔案曝光,附 「八百壯士」歷史影像...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抵抗到最後 謝晉元率軍死守四行倉庫4天4夜,以極小的損傷擊退日軍6次進攻,斃敵數百人。上海女童子軍楊慧敏與著名記者曹聚仁將一面中國國旗送到「八百壯士」陣地上,四行倉庫屋頂飄起了中國國旗。
  • 「八百壯士」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電影《八佰》熱映,羊城晚報記者專訪謝晉元次子謝繼民——「八百壯士」背後的故事由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正在全國熱映,8月22日,《八佰》單日票房2.06億元,破2020年單日票房全球紀錄。截至記者發稿時,累計票房已超過8億元。
  • 老報紙中的「八百壯士」
    ……28日晨,英駐軍曾再度努力勸告卸去武裝,退入租界,我壯士對英軍友愛好意,雖極感激,但已決定死守可寶貴之最後陣地,拼最後一滴熱血,作光榮之犧牲,故又堅決謝絕。」  《中央日報》10月29日報導說:「此八百壯士,雖處煙火籠罩敵兵四伏之危境中,不但情緒萬分高漲熱烈,而意態亦至從容。……28日並設法遞出信件甚多,均為遺囑。」
  • 《八佰》中的八百壯士後來結局都怎麼樣了?謝晉元最令人唏噓
    《八佰》中的八百壯士後來結局都怎麼樣了?謝晉元最令人唏噓 文/無計讀史 真實歷史中的「八百壯士」後來怎麼樣了?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電影《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 電影《八佰》中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原標題: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
  • 「八百壯士」的最後歲月
    電影《八佰》的熱映,讓1937年8月「八百壯士」的浴血傳奇重現公眾視野。147分鐘的精彩劇情,讓我們直達歷史現場,重溫那裹著血與火的硝煙……聞名天下的「八百壯士」最後被迫放下武器,退進租界孤軍營。1942年秋,日軍將「八百壯士」分散押解到浙江諸暨、杭州,安徽裕溪口,江蘇南京孝陵衛等地挖煤或築路做苦工,還有一部分被日軍強制運往南洋紐幾內亞充當苦力。直到抗戰勝利後,他們才又回到祖國。本文所講述的,是「八百壯士」們此後的人生……
  •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最後結局:軟禁四年被充苦力
    但是謝晉元壯心仍在,禦敵之志,從不稍懈。他曾作詩自勉:勇敢殺敵八百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倭奴氣不平。 孤軍營在租界內,幾與「俘虜營」無異。八百壯士的自由受到限制,但謝團軍紀嚴整,堅持每天早操前的升國旗儀式。不久,租界當局橫加幹涉,不準他們進行這個儀式。於是謝團就將此改為「精神升旗」儀式。
  • 這位壽縣人,是「八百壯士」一員
    近日,電影《八佰》上映,引起國人共鳴,四行倉庫一戰重振了當時淞滬會戰受挫下中國軍民的抗戰士氣。電影中,「八百壯士」英雄而悲壯的奮戰場面讓不少觀影人淚流不止。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為了守住國土,壯士們經受住了生死的考驗,熱血、慘烈、震撼、悲慟……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一部電影把我們重新拉回到那個我們不忍直視但又必須刻骨牢記的傷痛歲月。  這一縱敢於馬革裹屍的「八百壯士」中,一位抱定了捐軀赴國難的勇士王文川有倖存活了下來。他是淮南壽縣人,是「八佰」中的機槍手。
  • 八百壯士
    而當時孫元良的司令部就設在四行倉庫,他對這裡的實際情況非常了解,感到這裡留下一個團的兵力太多,難以展開,於是權宜變更為留下一個加強營,以524團一營為基幹,由中校團副謝晉元率領,誓死堅守。謝晉元團副看到楊惠敏從身上脫下的國旗,激動得流下熱淚!   謝晉元立刻吩咐準備升旗。楊惠敏回憶:因為屋頂沒有旗杆,臨時用兩根竹竿連接紮成旗杆。這時東方已現魚肚白,曙色微茫中,平臺上站了一二十個人,都莊重地舉手向國旗敬禮。   楊惠敏堅決要留下來替傷員們服務,但是謝團副硬把她送出門口。此時天色已亮,從新垃圾橋原路返回已不可能。謝晉元就衝她喊:「衝過馬路,跳下河!」
  • 抗日著名「八百壯士」還有一人倖存(圖)
    73年前,「八百壯士」威震神州,鼓舞了國人的抗戰鬥志;73年後人們普遍認為,「八百壯士」僅剩下一名倖存者,即家住重慶的楊養正(又名楊得餘)。可就在昨天,又一位「壯士」在蟄伏數十年後意外浮出水面,他就在成都。
  • 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血性本色
    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掩護了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及其主力部隊向西撤退。這次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失利而下挫的中國軍民的士氣。 「七七事變」發生後,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企圖在華北製造第二個滿洲國。在全民抗日浪潮的推動下,國民政府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告「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