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行為是一個綜合性的行為,在消費者做出一個購買行為時,會收到經濟、文化、技術以及社會各方面的環境因素影響。但是筆者認為,在眾多影響的因素之中,個人因素是枝幹,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發出的核心主導,文化、社會的影響是附加在這個枝幹上面的繁葉。
那麼,影響消費者做出購買行為的個人因素有哪些呢?
1、年齡和生命周期階段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裡,人們的所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不同。對於一般人而言,結婚前消費的中心會放在餐飲、旅行、時尚方面;新婚,房產和汽車購買會佔據家庭大額開支;生育後,奶粉、紙尿褲、早教、教育會成為日常消費的核心,而到了中老年退休,理財、金融、健康則成為這個年齡段最為關心的領域。所以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的消費行為,都會隨著生命周期階段的改變而改變。營銷需要根據目標市場的生命周期階段為其開發相應的產品和營銷計劃。
在這一塊銀行和保險行業的理財服務就是典型的代表。例如招商銀行面向全國推出的「夥伴一生」的金融計劃,它不同於以資產或性別等為標準的傳統客戶細分方式,而是按照人生各階段額生活消費特徵和投資風格,將客戶劃分為單身期、新小家庭、為人父母、中年和養老五個階段,從而設計出「炫彩人生」、「浪漫人生」、「和美人生」、「豐碩人生」、「悠然人生」五大主題理財套餐,以滿足客戶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理財需求,同時為客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理財服務。
2、職業
一個人的職業,是其身份地位的象徵,也同樣會影響產品和服務的購買。比如,藍領工人傾向於購買粗糙、耐用的衣服,而公司白領則因職業需求,會多購買職業裝。運動員所需要的裝備則以運動裝備為主,保險推銷員有專業的著裝標準,而程式設計師也有程式設計師的格子衫,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消費偏好。
3、經濟狀況
一個人的經濟狀況,也會影響他的儲備以及對產品和服務的選擇。個人的經濟財富趨勢,和大環境下的經濟財富趨勢基本一致。在大蕭條時期,人們會緊縮消費,所以企業需要對產品與服務進行重新的設計、定位和定價。同時,在經濟繁榮時期,也會促進人們對消費升級的需求。
4、生活方式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論述過,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營銷手段。通過將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塑造成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能夠在除了功能性、價值性之外,提供一種心理性的滿足。
5、個性和自我概念
一個人清晰的個性特徵會影響他的購買行為。品牌也有個性,消費者也會傾向於選擇與他們個性匹配的品牌。據研究,品牌個性一般分為5種,真摯(務實、誠實、健康和樂觀)、興奮(勇敢、精力充沛、富有想像力和新潮)、能力(可靠、機智和成功)、高雅(有魅力、上流社會和迷人)、粗獷(戶外、結實)。大多數的品牌都有一個獨特的特點:蘋果手機的藝術優美,農夫山泉的「大自然的搬運工」,這些品牌會吸引對這些特點有較高認同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