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放任一個小文員,纏鬥大清二大權臣?

2021-01-07 騰訊網

向敬之

1

在康熙的名臣系列中,高士奇是一個政治奇葩。

他「出身微賤」,靠著索額圖、明珠的內鬥,成為康熙的紅人。他長期擔任詹事府少詹事,最高職務不過未就職的禮部侍郎。詹事府是給太子管理家務的,但高士奇跟的不是太子胤礽,而是一直給康熙打理南書房,負責皇帝辦公室的文案。

他在康熙十六年十月進入南書房時,開儒臣入直內廷之始,但級別很低。當時,康熙帝給武英殿大學士勒德洪、明珠下指示,說自己愛讀書寫字,而身邊的近侍都不讀書,以致他講論沒人答得上話。他要在翰林院選擇兩名博學善書的人,常伴左右,交流學問。

康熙帝說,對於陪伴的學者,要給予專家優待政策,由內務府在城內撥給專門的居住房屋,並保證只要他們幹得好,幾年後將對他們從優重用。

伴君如伴虎,但在皇帝身邊做事,權勢和聲望見官大一級。他們是皇帝身邊的人。

高士奇

康熙帝強調:「高士奇等善書者,亦著選擇一二人,同伊等在內侍從。」(《康熙起居注》第一冊)按高士奇當時的身份,著實不夠格:一、他只有監生文化,距離進士都有很大的差距;二、他沒進過翰林,只是詹事府抄寫員轉入內閣當文案;三、他的級別太低,只是拿了六品俸祿而已。

但有了最高領導的帶帽,高士奇是內定之人。勒德洪和明珠在翰林院選了一個多月,才選定了另外一個人。《南書房記注》記載:「康熙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命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支正四品俸臣張英,內閣撰文中書、支正六品俸臣高士奇,於南書房侍從。」

高士奇被破格成為了康熙皇帝的文學侍從。大家都知道他和張英將扮演帝辦的機要秘書兼高級參謀的政治角色,權勢絕不與其實際品級等同而語。

他們上班的第一天,康熙帝就發出警告:「當謹慎勤勞,後必優用,勿得幹預外事。」(《康熙起居注》第一冊)張英因「供奉內廷,日侍左右,恪恭匪懈,勤謹可嘉」(《清史列傳·張英傳》),很快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兌現了「後必優用」的承諾。幾年後,康熙帝讓丁父憂復出的張英接替李光地辭職出缺的翰林掌院學士時,說:張英為人厚重,不幹預外事,補授此缺十分合適。

而高士奇卻始終留在南書房幹考訂文章之事。明珠很高興,畢竟高士奇是他舉薦給康熙的。明珠寄望高士奇成為給自己掌握康熙的一言一行的秘密通道。

他因支持康熙帝打響撤藩大戰,剛以吏部尚書拜武英殿大學士。康熙帝已似乎對保和殿大學士索額圖開始不信任,這是他的機會。高士奇留在南書房,就是他更勝一籌的政治資源。當然,他也知道天威難測,他的接管武英殿,就是因為前任大學士兼經筵講官熊賜履一次票擬出錯,被他撿了一個大漏。康熙帝愛讀書,熊賜履給他講論經史,讓他「有疑必問,樂此不疲……於朕大有裨益」(《康熙起居注》第二冊),但一旦出了問題,就被皇帝拋棄,一擼到底,發配到江寧做閒人。

高士奇沒有讓明珠失望,也帶來了實惠。康熙帝對他越發信任,並將其心腹餘國柱安排到武英殿做大學士。索額圖被拿掉大學士,掛個議政大臣還被經常敲打。

更讓明珠始料未及的是,高士奇一個少詹事,入南書房,本來安排整理文案,禁止參預政事,但他因在權力中樞「地既親切,權勢日益崇」,「日思結納諂附大臣,攬事招權以圖分肥」。他將康熙的消息帶出宮招搖納賄。他每次回家,九卿的車駕擠滿了他家門前的巷子,就連烜赫一時的新權臣明珠,也間雜其中,趨之若鶩。

2

明珠更沒有想到,高士奇把皇帝的消息賣給他時,又在皇帝的安排下把他賣了。

康熙二十六年冬,康熙拜謁先帝陵寢,直隸巡撫于成龍(漢軍鑲黃旗的小于成龍)陪同。君臣交心,小於說自己對內閣恨不滿,官職都被明珠和餘國柱賣完了。

康熙震動,驚愕地問:有何根據?

于成龍也不玩客套,說:您只要派親信大臣盤查各省布政庫銀,如果沒有不虧空的,便是臣說了假話,我甘願領死。

康熙帝問侍從的高士奇、徐乾學,他們怕洩密遭打擊,為明珠和餘國柱遮掩,引起了康熙帝的警覺。

歸來後,值孝莊太后駕崩大喪,康熙帝沒有回宮,單獨找到高士奇秘密問話。這回,高士奇說了真話:于成龍沒說假話。

中年康熙讀書像

康熙帝問:為何沒人彈劾?

高士奇答:誰不怕死?

明珠及餘國柱都是康熙帝特別信任的內閣重臣,權傾朝野,結黨攬權,「凡閣中票擬,俱由明珠指麾,輕重任意,餘國柱承其風旨,即有舛誤,同官莫敢駁正。聖明時有詰責,漫無省改。即如陳紫芝參劾張汧疏內並請議保舉之員,上面諭九卿應一同嚴處,票擬竟不之及」(《清史列傳·明珠傳》)明珠是康熙帝倚重的閣臣,經常對最高指示,「任意增添,以市恩立威」。

他有恃無恐,公然矯旨擅權,讓群僚投鼠忌器。

康熙大怒:有我在。他們的勢力能超過四輔臣嗎?我要將他們罷免,則全部罷免之,有何可怕?

康熙帝再次宣示自己的絕對權威,是任何權臣都不能侵犯的。出頭便打!他才是真正的老大。高士奇竊喜,其實他正與被起用同沙俄談判的全權代表索額圖、復職新任禮部尚書的熊賜履、刑部尚書徐乾學,建立了新的政治同盟。

高士奇說:皇上做主,有何不可者!

3

這次出宮的高士奇,不再給明珠賣消息了,而是找到親家徐乾學商量怎麼寫好彈劾折。一年前,徐乾學在左都御史任上,就與明珠親信餘國柱、佛倫有過過節。

徐乾學寫好訴狀,找到新任左僉都御史郭琇,讓他出面報告給康熙帝。康熙操盤,兩路夾擊,訴狀一呈,便革了明珠和餘國柱的大學士。時為康熙二十七年二月。

史書上所載的郭琇參劾明珠、餘國柱的八大罪狀,實為高士奇出謀、徐乾學草擬。而這起著名的政治事件,真正的策劃者卻是對他們特別信任的康熙皇帝。

這件大事,後來被李光地作為本朝時事,寫進了《榕村續語錄》。當時,李光地因請假回家探母,他是剛卸職的翰林掌院學士,兼日講官和起居注官,在御前講幄。聰明的他,是不會胡亂杜撰康熙帝親自指揮、督辦明珠大案。

康熙帝第一次棄用索額圖,其實與高士奇助力明珠,有著很大的關係。

《康熙王朝》康熙與索額圖、明珠劇照

然而,讓高士奇也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九月,因功升任左都御史兼郭琇舉報了他的四大可誅之罪,其中有一條與明珠有關,即他曾把康熙帝的消息賣給明珠。郭琇說高士奇是真正的「國之蠹而民之賊」(《清史列傳·高士奇傳》)。郭琇此次出擊,一次性將高士奇和他交好的王鴻緒、陳元龍等四人都被革職,遣回原籍。

一樁連環案,絆倒近十個大佬。操盤手康熙帝曾警示他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身在閣中僅佐君理事,但明珠心存僥倖,高士奇恃寵招搖,都不及張英「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清史稿·張英傳》),年過花甲還以禮部尚書拜文華殿大學士。

迄至今日,人們還在傳誦張英和他的六尺巷佳話:「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堅守了康熙帝規定的政治底線,惠及後世,道光名臣吳振棫在《養吉齋叢錄》卷四中寫道:「張英、張廷玉、張廷瓚、張廷璐、張若靄、張若澄,一門之內,祖父子孫先後相繼入直南書房,自康熙之乾隆經數十年之久。此他氏所未有也。」張英的謹慎持重,影響了其子張廷玉後來成為康熙帝晚年最信任的漢臣、雍正帝遺詔配享太廟的漢人。

領導人用人,有一個標準:他們要的是勤謹職守,而不是越俎代庖、招搖妄為。

雖然高士奇死後,康熙帝給了「文恪」破格封諡,算蓋棺論定,但富有諷刺意味。他沒有對康熙的政治規矩並未恪守初心,但被康熙反擊故人、以怨報德當了槍使。

相關焦點

  • 康熙王朝:寶日龍梅被翻牌,康熙卻為何又說不合規矩,拒絕了她?
    翻牌子就不一定是要留宿  當時按宮內翻牌子的正常情況,寶日龍梅這支簪子是不合規矩,最終是寶日龍梅央求李公公放行,這支簪牌才端了進去,而這支簪子能讓李公公放行,應該是李公公知道最近康熙困擾的事,索性就放任了進去
  • 康熙寫的最好的一個字,被視為大清國寶,消失200年後被總理發現
    也許是為了找回那份曾經的親情,也許是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孝莊在扶持康熙上位之後就特別的關心康熙,親自教導康熙。 正所謂心誠則靈,何況你是大清的皇帝,作為大清的皇帝親自為大清的太皇太后祝福,肯定會有很大的作用的!康熙一想,對啊,作為大清的皇帝,寫個福字總該有些氣運加持,說不定這一寫,就把奶奶的病給治好了呢!
  • 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清忠臣,活生生被康熙逼反
    康熙這麼聰明,為何不先把鰲拜派去對付吳三桂,等待他們兩個殺得兩敗俱傷之後再下手,不是就省力許多了麼?事實上,認真講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清忠臣,活生生被康熙逼反司馬有云: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站位來看,得出的結論會有很大的不同。
  • 身為萬人之上的康熙,為何在周培公去世後要為他守夜?
    但是在康熙平定了三藩以後,鄭氏臺灣又成了康熙的手足之疾,而朝中卻沒有平臺之人可用。所以康熙又想到了周培公,他要再度起用周培公,而這時離周培公被放逐已經過去了十一年的時間。康熙到了盛京以後,卻發現周培公奄奄一息,命不久矣。周培公也自知不起,在向康熙推薦了姚啟聖以後,又把自己歷十年之功完成的大清大清全輿圖獻給了康熙。
  • 安徽秦漢閣拍賣丨大清康熙年制款五彩龍紋盤
    大清康熙年制款五彩龍紋盤(高:5cm,直徑:28.7cm)康熙五彩在歷史上名聲顯赫,代表了當時制瓷業的最高水平。江西景德鎮官、民窯大量燒制,但是存世精品極少。以其特有的藝術風格和美學儀態獨樹一幟,開創了一代彩瓷的新局面。
  • 身強體壯的康熙為何會突然去世呢?
    康熙皇帝是大清的傳奇,他是大清盛世的開創者。他在少年時便滅了鰲拜,青年時平定了三藩。他對清朝的貢獻是非常多的,他還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關於康熙的死,很多人都給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康熙在前一個月還能去獵場打獵,為什麼會在皇宮中突然暴斃呢?
  • 康熙王朝:明珠審判索額圖有功,康熙為何不放他?大師成雙成對
    《康熙王朝》中,索額圖和明珠,就是一對權謀大師,他們既是為了鬥倒對方,也是彼此存在的條件。索額圖風光,明珠跟著飛黃騰達;明珠倒下,索額圖也跟著兵敗如山倒。索額圖入獄後,因其老奸巨猾,李光地等人也奈何不了他。不招供,就沒法定罪,於是,康熙派已經倒臺的明珠出馬,很快就將索額圖繩之以法。按理說,明珠這是大功一件,而且還有大阿哥求情,可康熙為何還是不肯放過明珠呢?
  • 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你看康熙背後是誰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玩「布庫」遊戲,就在鰲拜進見的時候,將鰲拜逮捕。當時鰲拜是顧命大臣之一,又是鑲黃旗重要將領,手握40萬大軍,為何鰲拜寧死不推翻康熙呢?首先,鰲拜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崇德二年(1637年),當時皇太極讓碩託、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攻打皮島,毛文龍鎮守的皮島很堅固,清軍久攻不下。於是皇太極就派阿濟格接手,鰲拜渡海發起進攻,與明軍近身肉搏,拿下皮島。皇太極高興,封鰲拜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開創了封建王朝制度,而這樣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大清是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代表了在我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破滅,大清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而清朝的統治者們也成為了後世的關注對象。
  • 康熙三次親徵的葛爾丹究竟有多強?伐外蒙犯大清,死後令康熙懼怕
    在清朝軍事最強盛的康熙朝,入侵大清,他率領的蒙古鐵騎曾到達京郊,直逼北京。他讓清朝軍事上最有建樹的康熙皇帝,三次親徵,即便是死後,都令康熙感到懼怕。草原鐵騎葛爾丹是準噶爾百年難得英雄,一個新疆又如何能滿足他的胃口。他決定徵伐漠北喀爾喀,然後東進直逼北京。
  • 大明有非常強大的火器,為何會敗於大清的冷兵器?
    另一方面,也是最終要的因素就是大清所有「高科技」火炮、技術全部來源於大明,換句話講,窮到掉渣的大明最後幾口血都吐在了火器採購和人員培養上,可是所有火器、人員,一個不剩的全部投降大清。所以結論是,大清火器水平高於大明,但並非來源於自力,而是大明的最高精尖團隊因為一隻破雞和一條破狗集體投降造成的,這層意義的巨大影響持續到何年呢?大概到康熙二十二年左右,奇怪吧,而且到康熙二十二年可不是截止,而是大規模建制,截止和建制矛盾麼?
  • 兩個于成龍同朝,康熙倚重為何又不同?
    清朝不但有于成龍其人,而且同時期有兩人,都是康熙名臣,而且一度是上下級關係。 一個是漢人于成龍,又稱老于成龍,山西永寧人,以治績卓異和清廉刻苦名世,被康熙帝讚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 康熙王朝:康熙匿名科考真的中了探花?紅樓夢卻表示否定!
    看過《康熙王朝》電視劇的朋友,一定會記得康熙曾經匿名參加科舉,並且一舉高中,中了探花。話說這一年科舉考試來臨,飽讀詩書的康熙心血來潮,想測試下自己的才能,看看在全國的考試中能考第幾名。它告訴我們:賈府其實就是大清皇家,《紅樓夢》寫的是大清皇家之事,它和江寧曹家毫無任何關係。書上提到,賈寶玉和蘭兒同屬金陵籍貫,這個金陵並非南京,實際上影射後金,賈寶玉和蘭兒都是愛新覺羅的子孫。賈府的結局怎麼可能會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呢?那不是等於作者在詛咒自己的家族麼?
  • 作為一個文員,我每天主要幹什麼
    二、任職資格:1、性別女,性格開朗,形象氣質佳,個人綜合素質高,身高160CM以上;2、大專以上學歷,有公文寫作的功底,熟練使用電腦辦公專業軟體;3、工作積極主動,具有良好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工作有責任心;具備一定的商務禮儀知識。
  • 大清兩百多年間,有兩個女人,分別給大清帶來了什麼影響?
    在平定三藩時,雖然康熙非常果斷,剛剛除掉了鰲拜,但畢竟年輕,在整體戰略上缺乏沉穩。年對來勢洶洶的三藩,康熙有點打亂了陣腳,尤其是蒙古的布爾尼趁機作亂,更是讓康熙非常鬱悶,一時不知道怎麼辦? 正是布木布泰第一時間穩住了陣腳,任用圖海平叛,可以說她的戰略和用人眼光還是不錯的。
  • 工廠當普工月薪四五千,為何很多姑娘願意幹月薪3000的文員?
    在工廠當普工月薪四五千,為何很多姑娘願意幹月薪3000的文員?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工作工資雖然會低一些,但是不少工廠打工妹卻還是願意幹的,就比如說去公司當一名文員,雖然月薪可能只有3000塊,但是不少姑娘都是搶著幹的。
  • 滿語曾是大清的國語,為何大清才滅亡一百來年,滿語幾乎消失殆盡
    然而,這種語言的光榮卻並沒有維持多久,隨著大清王朝的落幕,滿語也開始逐漸衰退。如今,清朝不過才滅亡一百多年的時間,全國竟然找不到幾個會說滿語的人了。明明有那麼多滿族人,為什麼滿語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消失呢?
  • 西域小國上貢水果無比美味,康熙大喜賜名,沒想到名字被叫錯至今
    在歷史中,清朝一向就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朝代。清朝中後期,由於統治者所採取的錯誤政策,令中國未能跟上世界潮流,最終在閉關鎖國中墮落,近代史中受盡列強欺辱。不過,在康熙年間,此時的大清卻還是強盛之時,大清疆域遼闊,物產豐盈,諸國無不臣服,呈現出一片萬國來朝的局面。
  • 被康熙視為掌上明珠,藍齊兒為何幾次和父皇決裂
    《康熙王朝》,李德全一路小跑給康熙報喜:「皇上,喜事吶,藍齊兒格格來探親了,龍攆都到暢春園外了。」聽到藍齊兒格格,老頭兒康熙高興得像個小孩,一路小跑去迎女兒。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她要帶母妃去找康熙理論,容妃不去,說那樣會讓康熙更恨她。藍齊兒哭著搶過刷子替額娘刷馬桶,可是容妃給她跪下求她趕快離開。藍齊兒只能傷心無奈地離開,她跑到康熙寢宮,和康熙道別,一字一句地告訴康熙:「皇上還是以前的皇上,額娘還是以前的額娘,藍齊兒還是以前的藍齊兒。」話畢,將父親送給她的八音盒重重地摔落在地。
  • 培公和啟聖皆認出康熙皇帝,伍次友為何不識,康熙疑有殺他之意
    二月河寫的《康熙王朝》,以戲說為主,真假縱橫交錯。本文以小說為主,藉此詳談周培公和姚啟聖的豐功偉績,帝師伍次友是虛構人物,頗有諸葛亮躬耕南陽,三顧茅廬論天道的味道。然而培公和啟聖只在片刻間識得康熙身份,伍次友卻久久未能識破,這是真的嗎?康熙稱他為布衣天子,為何還要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