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遇到辛丑年,屠夫淚漣漣」。由於在下才疏學淺,因此,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雖然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辛丑年是牛年,在在十二生肖中居次位,與十二地支配屬「醜」,易卦中稱:「坤為子母牛。」
據傳說,在古代的時候,牛為玉帝殿前的差役,經常往返於天宮和大地之間。有一天,有一位農夫委託牛給玉帝傳一個口信,農夫說,蒼茫大地,寸草不生,實在是太難看了,如果玉帝能夠給人間賞賜一些草籽,大地就會變綠,就更適宜人們居住了。
牛將農夫的口信帶給了玉帝,玉帝聽了之後,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便問殿下眾神誰願去人間撒草種。
牛聽玉帝這麼一問,便自告奮勇地請求玉帝讓自己去人間撒草種。不過,玉帝認為牛比較粗心,因此,對牛的請求表示不允。然而,牛卻一再堅持要自己去人間撒草種。在牛的堅持下,玉帝只好同意了牛的請求。在牛臨行時,玉帝囑咐牛去往人間後,一定要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帶著玉帝賜予的草籽走出了天宮,在跨出南天門時,牛卻不小心跌了一跤,並一下子跌落到了人間。牛跌落到人間後,頭腦也暈乎乎了起來,因此,忘記了玉帝的囑咐,它竟然走一步撒三把草籽。
由於牛多撒了草籽,因此,到第二年的時候,遍地野草叢生,農夫根本無法種植莊稼。無奈之下,農夫委託灶神將情況告訴了玉帝。玉帝這才知道是牛粗心辦了壞事。本來,玉帝打算讓牛在十二生肖中做首領,就因為牛辦的這麼一件窩囊事,便認定牛沒有「帥才」,於是,便讓牛輔佐鼠的工作,將牛的位置排在了第二。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傳說,是不能夠當真的。
那麼,為什麼說「遇到辛丑年,屠夫淚漣漣」呢?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為了預測當年的天氣、降雨量、幹支、五行、農作收成等而繪製了一幅《春牛圖》,圖內畫了一頭牛及一個牽牛的「芒神」,在圖的左右兩旁分別載有詩句,這些詩句被稱為「地母經」。
其中,辛丑年的「地母經」原文為:
太歲辛丑年,疾病少紛紛。吳越桑麻好,荊楚米麥臻。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桑葉樹頭秀,蠶姑自歡欣。人民漸蘇息,六畜瘴逡巡。
辛丑年「地母經」的最後一句為「六畜瘴逡巡」。這句中的「六畜」是指馬、牛、羊、豬、狗、雞;這句中的「瘴」是指能夠導致「六畜」生病的「濁氣」;這句中的「逡巡」是指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
通篇來講就是說,(辛丑年)因為有能夠導致「六畜」生病的「濁氣」存在,從而會導致「六畜」的飼養量難以提高。
我們可以想想:一旦「六畜」的飼養量難以提高,那麼,屠夫就會因沒有過多的「六畜」可以宰殺而收入減少,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屠夫怎麼能夠高興起來呢?
當然,這些說法都來自於辛丑年的「地母經」中。不過,許多人認為:「地母經」並不具有科學性。根據人們的驗證,「地母經」中的說法大多都存在謬誤,是不能夠完全相信的。因此,明年的養殖業並不會因為「地母經」中的預測而裹足不前。根據目前養殖業的形勢預測:明年我國的養殖業仍然會有很大的發展。所以,屠夫還會有大量的「六畜」宰殺,屠夫的收入並不會減少。因此,屠夫在明年是不會「淚漣漣」的。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同時,我也覺得農夫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因此,特意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