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頭六連」:鐵血青春裡的硬功夫

2020-12-12 中國軍網

編者按 今年1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牢記強軍目標,傳承紅色基因,苦練打贏本領,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把連隊建設得更加堅強。

「硬骨頭六連」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英雄連隊。1964年,該連被國防部授予「硬骨頭六連」榮譽稱號。198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八一前夕,《中國青年》雜誌記者走進這個譽滿全軍的榮譽連隊,尋訪鍛造「硬骨頭精神」的密碼,見識鐵血青春裡的硬功夫。

「90後」戰士楊樹林翻越障礙後右手著地,突感劇痛,他忍著疼低姿匍匐穿越15米泥潭,再用左手完成射擊和爆破三角錐等任務後,不曾想到:自己的右臂會被確診為粉碎性骨折。

同場完成訓練任務的戰友門琳川,戰鬥位置排在楊樹林,事後回憶說:「沒想到他傷得那麼重,這得有多麼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忍住那種劇痛!」

那年,楊樹林23歲。

24歲的上等兵劉磊剛入伍時不曾想到:自己能有勇氣在門牙磕掉半個、鮮血直流的情況下,咬緊牙關堅持考核。

「硬骨頭六連」現任連長趙松告訴《中國青年》記者:「當時劉磊發高燒,我們勸他別參加考核,他說,六連的人不能慫。雖然受傷了,但他卻一直咬牙堅持,最終高分通過考核。」

那年,劉磊22歲。

當1994年出生的張亞秋參加單槓項目二練習比武時,他不曾想到:自己能堅持再做100餘個動作,不怕雙手流血,最終以265個標準動作的優異成績刷新該項目的全旅紀錄。

在場官兵無不動容:「不愧為六連兵,個個都是好樣的!」

那時,張亞秋23歲。

楊樹林、劉磊、張亞秋來自同一個連隊——陸軍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裝甲步兵六連,即「硬骨頭六連」。

1939年3月16日,14名紅軍骨幹在河北雄縣組建了一個新連隊——120師獨立第3支隊2營6連,這支連隊在後來的多場戰鬥中屢建奇功,並於1964年因執行緊急備戰任務表現突出,被國防部授予「硬骨頭六連」榮譽稱號。

在這個英雄的連隊,《中國青年》雜誌記者感受到了戰士們不怕傷痛、不怕流血、拼搏奮鬥、力爭第一的寶貴精神,在歲月傳承中熠熠生輝。

一把拼彎的刺刀

在「硬骨頭六連」的連史館裡,有一把拼彎的刺刀,它的主人是一位威震敵膽的戰鬥英雄——劉四虎。

1948年2月28日,在解放戰爭的西北戰場上,西北野戰軍直下關中,當敵人進入瓦子街包圍圈後,六連擔任阻擊任務,在40多個小時裡,打退了敵人30多次由排到營規模的進攻。子彈打完了,戰士們脫下棉衣與敵人拼刺刀,血戰到最後,全連僅剩13人。

時任六連二班班長的劉四虎才22歲,在拼殺中衝入敵陣,在約4分鐘時間裡,刺死4個、刺傷3個敵人,刺刀彎了不後退,自己也負傷11刀,昏迷了10天10夜後從死亡線上甦醒過來。

在1950年全軍英模大會上,劉四虎當選為全軍的英雄,被邀請到各個部隊傳授拼刺技術。

說起這位老前輩,「硬骨頭六連」現任連長趙松讚不絕口:「劉四虎前輩的那把刺刀至今還在連史館展覽,每次看到我們都敬佩不已。刺刀都彎了還堅持戰鬥,這得有多麼過硬的軍事技術!」

趙松,這位1989年出生、畢業於原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的年輕連長,在一次訓練中,從四五米高的雲梯中躍下時,左手腕受傷,後植入了3釐米的鋼釘。最初,胳膊一動就疼,走路都不敢使勁。但他上肢不能練就練下肢,左手不能練就練右手;用腳踩著彈力繩練單槓,用繃帶綁著手腕練長跑。在2019年4月的考核中,趙松硬是以4個課目440分的成績,成為全旅第一個通過軍事體能「特三級」考核的幹部,「練出過硬軍事技術,不能給老英雄劉四虎丟臉」。

2017年6月,「硬骨頭六連」從浙江省會杭州移防廣東嶺南鄉村,剛到廣東時,氣候不適應。六連班長王飛告訴《中國青年》記者:「一下火車就覺得呼吸不暢,5公裡武裝越野,大家完成時間普遍增加一兩分鐘。我們便進行『熱氣候』適應訓練,不要求完成時間,但把武裝越野的長度從5公裡增加到10公裡。適應了一個多月,大家的成績就恢復了。」

移防後,「硬骨頭六連」面臨改革移防後集團軍首次「嶺南尖兵」比武考核,無疑,這場比武對「硬骨頭六連」軍事訓練成績和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扛著紅旗進嶺南!進了嶺南扛紅旗!」參加「嶺南尖兵」比武的班長林新祥領著隊友每天負重50斤跑8-15公裡以上的武裝越野,加練比武課目。

班組協同射擊之前沒練過,加練;偵察兵小路障礙跨越沒練過,苦訓。大家在800米的賽道上不斷翻越20多個四五米高的障礙,剛開始求完成,完成後求流暢。

連隊堅持嚴格訓練傳統課目,刺殺聲氣勢如虹。攝影:李彬

2018年1月,這支剛移防的連隊,勇奪「嶺南尖兵」比武團體第一和三個單項中的兩個項目第一。

林新祥這位曾創下單位「十項全能」紀錄的青年戰士,在當年光榮當選為共青團中央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那一年,他25歲。

在「硬骨頭六連」的榮譽室裡,我們看到了移防嶺南以來,以下憑過硬軍事技術銘刻的業績:

楊宏衛:2018年全旅10公裡武裝越野比武冠軍,兩項武裝越野紀錄保持者。全旅首個榮立三等功的上等兵。今年21歲。

王冬林:2018年7月參加國際軍事比賽「安全環境」防化專業技能比武,勇奪單項第一,團體第三。今年25歲。

2019年8月,「硬骨頭六連」參加實兵對抗演習,以藍軍身份擔負中路防守任務,在2小時17分鐘內「殲敵」百餘人,為藍軍最終獲勝立下汗馬功勞。

一次英雄的堅守

尹玉芬是「硬骨頭六連」在解放戰爭中的另一位青年英雄。1945年,在青化砭戰鬥中,他率領一個排殲敵一個旅部,親手活捉敵少將旅長;在隨後的爺臺山戰鬥中,他率領尖刀班衝入敵主峰中心碉堡,活捉敵最高指揮官黃日升並繳獲機槍一挺;在峰北山戰鬥中,他身受重傷仍帶領18名戰士堅守陣地一天一夜,打退敵人6次進攻,在自己右腳跟被炸飛、小腹部被彈片劃開、腸子流出腹外時仍與戰友死守陣地。尹玉芬昏迷三天三夜。那一年,他21歲。

今年24歲的「硬骨頭六連」一班班長王一村向記者講述了一段經歷:2019年8月參加實兵對抗演習時,他領著4名戰士如何狙殺「紅軍」旅指揮員。

當時,「硬骨頭六連」負責守衛7條通路,王一村領著4名戰士,埋伏進入現挖的一個地下工事。八月嶺南,酷暑炎熱,地下工事裡5個人擠在一起,氣溫超過40攝氏度,大家通過一個小孔呼吸空氣,每個人攜帶的軍用水壺裡只有一斤水。

戰術訓練中,步戰車發射煙幕彈,掩護步兵突擊。攝影:李彬

當其餘班組的戰友撤退後,王一村班組的工事旁邊,漸漸布滿了「紅軍」對手的身影。新入伍的戰友難免緊張,水也所剩無幾。當「紅軍」走遠時,王一村讓老兵們把水留給新兵,並勉勵戰友:「狙殺『紅軍』旅指揮員可以影響戰爭的勝負,這是關鍵的任務,但我們只有堅守和忍耐才能等到出擊的時刻。想想尹玉芬當年擒拿敵方旅長李紀雲多麼不容易,我們熬過眼前的苦難一定能完成任務。」

分分秒秒難挨,又是兩三個小時過去了,一名新兵幾乎要熱暈,恰在此時,敵方旅指揮員乘坐的戰車出現了,大家從工事中躍出後一頓火力猛轟,敵方指揮員被消滅。幾位戰士在酷暑中的堅守,幫助藍軍最終取得了演習的勝利。

多苦多難也要死守陣地完成狙殺任務的軍事作風,在「硬骨頭六連」一直傳續。

一封給8個月大兒子的信

在「硬骨頭六連」的連史館裡,有一封感人肺腑的信,那是一等功臣謝關友在犧牲前寫給兒子駿駿的。

28歲的年輕父親在信中寫道:「駿駿,8個月前的今天,你從媽媽的肚子裡剖出……駿駿,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叫我一聲『爸爸』,爸爸在探親期間,只要聽到你的哭聲就會什麼都不管地來抱你,只要一抱起你,你就會破涕為笑……到目前我還沒有正式告訴你媽媽(我在前線)。不過在出發前我特地趕回與爺爺、娘娘、小姑、你媽媽和你見了最後一面,為了怕你母親傷心和痛苦,我騙了她。你太小了,只有7個多月,爸爸把你抱在手裡,足足有一個小時,捨不得放下,並與你媽媽給你洗了一次澡……戰爭是殘酷的。如果爸爸為國獻身了,那你再也見不到爸爸了,要知道我是多麼地想念你……如果我不在了,你懂事後,要聽奶奶和媽媽的話,好好上學,聽黨的話,做爸爸的好兒子……爸爸每天都要看你和媽媽的照片,每時每刻都在想著你,直到生命的最後一秒也始終如一……小駿駿,我的寶貝兒子,永別了,你長大後,一定要好好地生活,記住爸爸的話,並要好好照顧老人和媽媽。別忘了你是革命烈士的兒子,不要做出有損於黨和人民的事。」

為國家而甘願犧牲、受傷,或失去小家的溫暖與幸福,這一過硬的戰備思想在「硬骨頭六連」代代有傳承。

在高溫暴雨下,六連官兵錘鍊過硬軍事技能。攝影:張永進

2008年春節,我國南方遭遇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六連奉命千裡馳援入贛搶修電網。上級交給六連的任務是把17根兩噸重的電桿和百餘噸鋼質塔材搬運到海拔1300多米的山頂。六連的官兵用砍刀砍出一根根挑槓,綁上毛巾和麻布,爬到半山路滑,大家就跪在巖石上用手撐著往上爬;到山頂時,年輕戰士們的肩膀都已血肉模糊。和平年代,無懼犧牲,救災搶險。他們無愧於前輩英烈。

2017年,「硬骨頭六連」從杭州轉隸移防時,口號是「打起背包就出發,放下背包就訓練」,但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尤其對於在杭州已經成家的戰士們。

時任連長、28歲的胡遲剛把家屬接到杭州,小兩口買了房子,媳婦在杭州有一份收入豐厚的貿易工作。得知上級通知連隊移防後,胡遲跟妻子商量時很愧疚:「剛剛團聚,又要分別……」短暫的沉默之後,電話那頭的妻子漸漸恢復了平靜:「雖然我也感到很難過,但這是你的工作,我永遠支持你,不管搬到哪裡,我都追隨你。」

移防後不久,胡遲的妻子辭了工作,搬到新駐地重新安家。說及此事,胡遲說:「移防時,我向她行了個軍禮,那一幕,我永遠記在心裡。」

一場場解剖彼此思想的會議

24歲的「硬骨頭六連」戰士李志豪在2018年被上級評為訓練標兵,比武之後回連隊時,他有些興奮又略忐忑:他知道連隊有著傳承43年的「慶功揭短會」。

當天晚飯後,「慶功揭短會」按慣例召開,李志豪笑著剛要說話,胡遲先開口了:「李志豪,你的榮譽我們都知道,你先講講你這次比賽中的失誤。這樣,你的成績才不會成為你以後的包袱,這對你的健康成長十分必要。」

「連長的話,像一盆涼水一下澆醒了我。」李志豪告訴《中國青年》記者,「我迅速冷靜下來,梳理了自己在比賽中的不足:在夜間射擊比賽奪得第一後,我鬆懈了,因為自己平時的晝間射擊遠超夜間射擊,所以在隨後的晝間射擊比賽前,自己沒做戰術操作思想準備,頭腦完全處於放飛自我的狀態,結果沒發揮好,成績不夠理想……從對自己不足的剖析那一刻起,我覺得我把榮譽的擔子放下了,重新輕裝出發苦練射擊。」

23歲的「硬骨頭六連」戰士廖飛,曾隨林新祥一起獲得2018年度「嶺南尖兵」榮譽,他記得回連隊當晚,大家對林新祥的比武表現開始揭短:「你在布置排雷任務時,有些不小心,腳踩到了出發線,教練已經給我們算時間了,我們還不知道,以後得有專人盯著這事,你自己以後也要注意。」林新祥則虛心接受批評:「感謝大家的指正,這次不小心,太不應該,我以後一定謹慎再謹慎!」

現任連長趙松對自己參加的兩場「接風洗塵會」記憶猶新:「43任連長胡遲被提拔為營長一個月後,我們為他召開『洗塵會』。會議剛開始,就有戰士表揚他,他馬上把臉拉了下來,『我要聽的是批評和建議,這樣對我成長才有好處』。洗塵會結束時,老連長淚流滿面,『這些年,戰友們最真誠的批評一直在幫助我成長啊!』」

趙松記憶深刻的另一場「接風洗塵會」,是自己任連長一個月後:「戰友們批評我說話聲音太大,我反思了一下,布置任務時聲音大是戰鬥需要;連隊生活中和聲細語也是戰友情誼的需要,我確實得改。我想只有在一個團結的集體,才能真正開好這種『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會議,大家才能真正坦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硬骨頭六連」指導員馮傑告訴《中國青年》記者:「『接風洗塵會』和『慶功揭短會』在『硬骨頭六連』已傳承43年。這是『硬骨頭六連』優秀軍政紀律的一部分。」

指導員馮傑在連隊榮譽室為戰士們講述「硬骨雄風」雕塑的故事。攝影:張永進

幾件觸動人心的小事

「我們六連人……」是記者在採訪中聽到最多的話。一個集體為什麼讓戰士們如此認同,乃至以連為家?種種優良的作風何以代代傳承而不走樣?

在採訪中,記者記錄點滴小事,或可管窺這一秘密。

年僅20歲的新兵駱開文告訴《中國青年》記者,他剛到部隊進行武裝越野訓練,跑不動時,老戰友都會替他背武器。

記者與趙松談及此事,旁邊的一位戰士補充說:「年初我們拉練,趙連長還幫我背過20多公斤的戰備物資。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如果你是新兵,就像進入溫暖家庭中的新成員,一定會得到更多關懷。」

王一村向《中國青年》記者講述了他在連隊最難忘的一餐飯:「2018年1月,我參加『嶺南尖兵』比武,第一天結束後大家都很累,到達宿營點後,我突發高燒,1月的嶺南,寒氣還稍重。晚上,林新祥把自己的衣服蓋在我身上,第二天凌晨4點他就起來,給大家做了一鍋熱騰騰的面。他也累呀,但為了大夥在努力,吃到熱面的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以連為家』,人也精神起來。」

趙松則向記者講述了一次難忘的野餐:「我記得那是一次野外建制連比武,第一天比武后,天公不作美,已經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做飯的柴受潮怎麼也點不著火,做飯的戰士脫下自己的棉質秋衣秋褲裹著柴棍才燃起了火。戰士被凍得直哆嗦的樣子,我一直記在心裡。『硬骨頭六連』官兵一直這樣以連為家,我們都不肯辜負這個家的其他成員,都不願給這個家丟臉,這個家的一切優良作風,已深深銘刻在我們心裡,並如基因般一代代傳承下去。」

(陳昌帥參與本文寫作。)

責任編輯:宋麗麗

相關焦點

  • 奮鬥強軍硬骨頭!「英雄硬六連」授稱35周年
    「英雄硬六連」授稱35周年》初夏,嶺南。「硬骨頭六連」官兵駕駛新型步戰車馳騁練兵場,用一場全新戰鬥進攻壯寫新時代強軍答卷。1964年、1985年,該連先後被國防部和中央軍委授予「硬骨頭六連」「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是全軍唯一被國防部和中央軍委兩次授予榮譽稱號的英雄連隊。時代發展,"硬六連"戰旗今日別樣紅。
  • ...忠魂——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鍛造全面過硬連隊紀實
    走進新時代,這個曾在1964年、1985年分別被國防部和中央軍委授予「硬骨頭六連」「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的連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努力鍛造「三個過硬」基層。(小標題)「硬骨頭精神」:硬就硬在鐵骨忠魂上「硬骨頭精神」的「硬」,硬在理想信念,硬在聽黨指揮,硬在鐵血擔當上。1939年3月,以14名紅軍戰士為骨幹,「硬骨頭六連」組建於河北雄縣。
  • 時代楷模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
    時代楷模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每逢重大活動,連隊官兵都在連石前舉行宣誓儀式。張永進/攝「硬骨頭六連」是一支傳承紅軍血脈、敢打硬仗惡仗的英雄連隊,是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導下建連育人的傑出代表,是瞄準強敵練兵備戰的時代標杆,是新時代基層建設的一面旗幟。
  • 為啥被稱作「硬骨頭六連」?
    這支連隊組建81年來,成績斐然,以「壓倒一切敵人的狠勁、百折不撓的韌勁、堅持到底的後勁」和「戰備思想過硬、戰鬥作風過硬、軍事技術過硬、軍政紀律過硬」的「硬骨頭精神」享譽全國全軍,它就是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的戰旗方隊中,有一面旗幟光彩奪目,旗幟上寫著「英雄硬六連」。
  • 「硬骨頭六連」:守住初心礪刀鋒 永葆本色立新功
    7月下旬,紅網時刻新聞記者來到第74集團軍某旅六連,探尋這支被譽為「硬骨頭六連」光榮連隊的光輝歷程,感受在「硬骨頭精神」激勵下成長起來的新時代革命戰士風採。鐵心向黨,硬骨錚錚有來源「鐵心向黨,萬難不屈!」
  • 傳承發揚「硬骨頭精神」的英雄連隊
    從抗日烽火中走來的「硬骨頭六連」,以敢打硬仗惡仗著稱,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培育形成了壓倒一切敵人的狠勁、百折不撓的韌勁、堅持到底的後勁「三股勁」,戰備思想硬、戰鬥作風硬、軍事技術硬、軍政紀律硬「四過硬」等獨有精神特質。1964年、1985年,連隊分別被國防部、中央軍委授予「硬骨頭六連」、「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
  • 「硬骨頭」,憑什麼?
    2020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我軍一支英雄連隊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連隊「時代楷模」稱號,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表彰該連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這個連隊就是享譽全國全軍的「硬骨頭六連」。
  • 第82集團軍某旅「馬良山戰鬥英雄炮五連」繼承黨員先鋒隊鐵血傳統...
    原標題:第82集團軍某旅「馬良山戰鬥英雄炮五連」繼承黨員先鋒隊鐵血傳統——「氣」足骨硬勇做衝鋒排頭兵大漠戈壁,兵車轔轔。10月初,第82集團軍某旅一場跨區實兵對抗演習正在緊張進行。「一部自行火炮發生故障,無法行駛!」該旅正在組織戰場機動轉移陣地,行軍梯隊突然出現特情,後續部隊行軍受阻。
  • 紀念賀炳炎將軍逝世60周年,四川音樂學院創作《硬骨頭精神》歌曲
    近日,經深入研究,綏寧縣賀炳炎教育創新服務中心確認委託中國知名藝術院校——四川音樂學院旗下四川省川音尚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牽頭創作《硬骨頭精神》歌曲。據悉,這是綏寧縣賀炳炎教育創新服務中心為了紀念賀炳炎將軍逝世60周年,緬懷賀炳炎將軍為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成都軍區建設作出的突出貢獻,銘記賀炳炎將軍在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瓦屋塘鎮銜巾斷右臂那段「硬骨頭」精神的歷史。
  • 浴火百鍊終成鋼 鐵血承延軍威揚——我校2020級新生軍訓圓滿閉營
    他們黝黑的臉龐上是堅持不懈的態度,他們清澈的眼睛裡是夢想和遠方。狹路相逢勇者勝,三班!加油! 5連:鐵血五連 精誠團結 眾志成城 奮勇向前 接著走來的是高一五班,他們矯健的步伐,顯出他們厲經磨練,他們挺拔的的英姿
  • 實力是最硬的名片——第74集團軍某旅兩棲裝甲步兵六連建設過硬...
    在第74集團軍某旅採訪,只要提及「硬骨頭六連」,官兵們會不約而同豎起拇指,露出佩服和羨慕的眼神。在官兵眼裡,六連是個傳奇。放下成績和榮譽,輕裝前行;面對機遇和挑戰,負重奔跑。新時代的「硬骨頭戰士」牢記統帥殷殷囑託,在強軍徵程上鐫刻著屬於自己的坐標,讓「硬骨頭精神」這張名片歷久彌新,煥發出新的時代風採。掌聲,留給下一塊獎牌六連榮譽室入口,有一面寬大的榮譽牆,掛著各時期的榮譽牌匾。牆的右下角,一處「留白」格外顯眼。
  • 硬骨頭VS硬骨頭:一款#絕地歸途#手遊,鍋呢?
    剛情緒有點激動我跑偏題了不好意思我扔掉手機給你們聊點正正正正經事情來來來,跟著跟著我給你們介紹一款新手遊#硬骨頭之絕地歸途#硬骨頭VS硬骨頭王牌特工:韓棟/文龍不弱於人顏值即正義硬骨頭VS硬骨頭知道有坑有內奸可我還是喜歡
  • 揭秘長沙公安「鐵血工作室」 | 教育整頓·模範引領
    他們是一群藏在幕後的特殊刑警,專啃「硬骨頭」,會編程、懂財會甚至心理學。
  • 新作 | 鐵血新作!手遊『機動戰士高達 鐵血的孤兒 烏爾德哈特』發表!
    」,會上正式發表鐵血系列新作情報:新作名為『機動戰士高達 鐵血的孤兒 烏爾德哈特(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鉄血のオルフェンズ ウルズハント)』。可能是反派的角色,及其座機,女武神骨架?相關閱讀:番連 | 高達鐵血孤兒 最終話『他們的歸宿』:高達TV史上第一部主角死亡作誕生番連 | 高達鐵血孤兒 第49話『麥基利斯·法裡德』:多行不義必自斃番連 | 高達鐵血孤兒 第48話『承諾』:這是哪兒來的許文強番連 | 高達鐵血孤兒 第47話
  • 鋼多氣盈 鐵血猶在丨新時代「前哨尖兵」傳人再立新功
    再看今朝,有一股氣跨越時空,鐵血猶在。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國軍網推出「鋼多氣盈 鐵血猶在 」系列報導,展示人民軍隊傳承抗美援朝精神,投身強軍興軍實踐的嶄新風貌,敬請關注。為儘早發現掌握敵機動向,提供準確的空中情報,該旅前身部隊雷達7連奉命前推至朝鮮翁津半島的載寧郡屈海裡,這裡是當時志願軍距離美空軍基地最近的雷達站,更是美軍的「眼中釘、肉中刺」。1952年9月17日早上5點30分,一批美戰鬥機編隊對雷達7連陣地進行突襲。
  • 影視資訊|全新鐵血即將來襲!
    本號之前介紹過的最新鐵血戰士又傳來新消息,最新的預告片裡可以看到升級版鐵血戰士橫空出世!
  • 亮劍:「騎兵連進攻!」鐵血硬漢堅持到最後!劇外生活更讓人羨慕
    「騎兵連~進攻!」「騎兵連~進攻!」如果聽到這樣熟悉且悲壯的聲音,不用看片子,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出自老版李幼斌版《亮劍》這部片子裡面的聲音,發出這個聲音的正是獨立團騎兵連連長孫德勝。李雲龍率領部隊突圍了出去,奈何騎兵連在掩護團長他們撤退的時候,陷入了敵軍的包圍圈,李雲龍率軍打回去準備營救孫德勝他們的時候,一來佔據形勢已經不允許,二來李雲龍在這時候已經生病了,所以孫德勝的騎兵連就陷入了孤立無援突圍無望的境地。但騎兵連孫德勝並沒有因此膽怯,他拿出一貫的剛烈性格,幾次衝鋒陷陣,即使最後只剩下他一人,他仍然舉著軍刀,高喊「騎兵連~進攻!」
  • 番連 高達鐵血孤兒 第19話『心願的重力』:單機突入大氣圈再度上演!
    相關閱讀:番連 | 高達鐵血孤兒 第18話『聲音』:大媳婦二媳婦,粑粑蛤達一起上番連 | 高達鐵血孤兒 第17話『古荻莉亞的決心』:『真·革命少女』的誕生番連 | 高達鐵血孤兒 第16話『芙米坦·阿德莫斯』:要發便當啦~媳婦俺抱走番連 | 高達鐵血孤兒 第15話『腳印的蹤跡』:本集專門用來黑『角笛』番連 |『雷霆宙域』第2話:狂飆高速司機帶您看中文字幕版↓點擊Wifi
  • 嘉定南翔鎮新裕村整改完畢 「硬骨頭」提請摘牌
    記者昨天了解到,在歷時8個月的「拆違手術」後,被譽為「硬骨頭」的嘉定南翔鎮新裕村終於整改完畢,已提請摘掉戴在頭上許久的「隱患牌」。  22萬平方米有300家商戶  新裕村位於嘉定區南翔鎮,是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鐵路的必經之地。昨天,嘉定消防部門相關負責人前往該處展開複查工作,新裕村已經變成了一處平地,沒有了之前的喧囂和機器轟鳴。
  • 說說長安UNI-T傲視群雄的那些硬功夫
    其中,長安汽車旗下的長安UNI-T憑藉著強大的動力核心和紮實的安全配置這一身「硬功夫」傲視群雄,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動力核心:雙藍鯨,誰與爭鋒可以看出,長安UNI-T一身「硬功夫」堪稱出類拔萃,絕非停留於紙面宣傳。對於注重汽車硬體配置的車友來說,長安UNI-T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亞訊車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