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野生動物養殖場:因為隔離,一個「養蛙聯盟」1700噸存欄蛙不能賣

2020-12-21 騰訊網

連日來,記者調查採訪了數十家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直擊它們的生存現狀,記錄養殖戶們的真實心聲。目前,全國各地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被封控隔離,養殖戶們一邊期待疫情儘快過去,一邊又很擔憂:「現在被封控隔離的動物不能銷售,如果以後不能養殖了又該怎麼辦?」

【版權聲明】本文由紅星新聞授權騰訊新聞獨家發布,未經騰訊公司許可,任何平臺不得轉載。

「養殖的青蛙今後還能吃嗎?以後,青蛙究竟還能不能養殖?」最近,四川的蛙類養殖戶王仕全很困惑,他時刻關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

「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王仕全所在的養殖群就像「炸了鍋」,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全國各地,像王仕全這樣的養殖戶還有很多。我國野生動物養殖和食用產業規模巨大,據媒體的公開報導顯示,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人,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未來,他們將向何處去?

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調查採訪了數十家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直擊它們的生存現狀,記錄養殖戶們的真實心聲。目前,全國各地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被封控隔離,養殖戶們一邊期待疫情儘快過去,一邊又很擔憂:「現在被封控隔離的動物不能銷售,如果以後不能養殖了又該怎麼辦?」

直擊:

黑斑蛙養殖基地被封控隔離

養殖戶:不能賣蛙,每天還需上千元養殖成本

2月26日,四川西昌市經久鄉,天氣晴好,王仕全的黑斑蛙養殖基地大門緊閉,一張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封控隔離告示格外顯眼:「本繁育場因實施疫情防控,已經臨時隔離,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外運、擴散、售賣、交易、租借。」

告示。

王仕全出生在西昌農村,從小就在田間地頭看到青蛙,兩年前和幾個朋友成立合作社,開始養殖黑斑蛙,「幾個基地養殖有30多畝,目前有黑斑蛙幾十萬隻,豐產期產值能達到五六十萬元。」

養殖的黑斑蛙。

黑斑蛙,屬於兩棲類蛙科動物,俗稱青蛙、田雞。

王仕全說,他去年賣了1萬多斤黑斑蛙,收入10多萬元。「每年春節前後,黑斑蛙的價格最高,每斤可賣到20多元,比平時高出七八元每斤。」原本,王仕全計劃在春節前後出售一批蛙,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

1月26日,為防止疫情擴散,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公告,要求疫情期間全國暫停野生動物貿易,並隔離所有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

1月28日,王仕全的養殖基地正式被西昌市林草局封控隔離,他籤下了承諾書。

發放野生動物禁止交易告知書。

籤訂封控隔離承諾書。

「一個月來,林業等部門經常上門檢查,先後有10多次,三令五申不讓賣蛙。現在隔離的青蛙不能出售,每天還需要上千元成本,後續養殖壓力比較大。」王仕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現在養殖場每天要求消毒,野生動物變化、健康情況也要及時上報。

西昌市林業和草原局、森林公安人員等對蛙場進行檢查。

現在,王仕全每天都在網上密切關注蛙類養殖信息。2月16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繁育與利用委員會下屬的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發表文章稱,野生動物為人類「剛需」,引發公眾關注。2月1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布聲明,對於該文給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並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這在王仕全所在的蛙類養殖圈引發廣泛討論,網上關於蛙是否為野生動物、是否可食用的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了3億。

王仕全養的石斑蛙。

「副業」:

大量存欄蛙被隔離不能賣

他放下養殖場工作 開冷藏車拉貨賺錢

蛙類養殖戶徐雲飛也在西昌市興勝鄉建了一個養殖基地,養殖的黑斑蛙數量達20萬隻。「原計劃在春節期間賣一批黑斑蛙賺一筆,沒想到肥肉沒吃到,反而把自己悶到了。」徐雲飛說,他加入了全國幾個蛙類養殖群,裡面的養殖戶達幾千人,「全國各地情況都差不多,大量存欄蛙被隔離,暫時不能出售,加上養殖成本倍增,大家都快撐不住了!」

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在徐雲飛的圈子中,養殖幾十畝、上百畝蛙類的養殖戶不在少數。徐雲飛的一位朋友在重慶養蛙,去年耗資37萬元建了13畝養殖基地,「他本來也打算在春節賣蛙,但受疫情影響,一隻蛙也沒有賣。」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難道青蛙也不能養了?」得知這個消息,徐雲飛心中產生了無數個疑問。他問了很多朋友,但都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徐雲飛乾脆放下蛙場的工作,讓家人幫忙打理照看,自己則開著冷藏車到外地拉貨賺錢,「還有3萬多元飼料錢沒還呢,總要掙點生活費吧。」2月2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他時,他正在廣西境內拉貨,他說,暫時也不敢去多想,「如果規定不能養,這些被隔離的青蛙又該怎麼辦?」

「庫存」:

多省市養殖戶成立「蛙類養殖聯盟」

目前共有存欄蛙1700噸,價值六七千萬元

四川和眾水產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健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有100畝黑斑蛙養殖基地,目前有50噸左右的存欄蛙被封控隔離,無法售賣,「現在每天的飼料和人工投入就要上萬元。」張健說,他們成立了一個蛙類養殖聯盟,有全國21個省市的養殖戶1萬多名成員。「2月26日經過統計,我們有4000畝黑斑蛙養殖基地,存欄蛙1700噸,價值六七千萬元的貨。」張健說,黑斑蛙現在不能賣,只能養著,「壓力很大,今年可能賺不到錢。」

除了黑斑蛙,牛蛙養殖戶也面臨困境。

牛蛙原產於北美,因聲如牛鳴得名,1959年從古巴引入我國,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我國大範圍推廣養殖。近年來,牛蛙在我國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均有較大規模養殖。

相關報導顯示,2019年國內牛蛙產量超過50萬噸,整個產業價值近2000億元,包括養殖戶、合作社、水產公司、飼料企業以及餐飲店在內的從業人員數以百萬計。

養殖的牛蛙。

2月20日,據中新網報導,廣東汕頭市澄海區鹽鴻鎮約2000餘人從事牛蛙養殖,供貨的林先生介紹,他的合作社有300家養殖戶,現在4000萬斤牛蛙養在地裡,如果不能及時出掉就會死在地裡,令養殖戶全年無收……

2月27日,廣東汕頭市澄海區一名牛蛙養殖戶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當地有幾萬人養牛蛙,目前他們的牛蛙仍不能銷售。

·群體:

竹鼠、豪豬、野豬……

養殖這麼多年,他們都遭遇「艱難一年」

上述蛙類養殖行業遭遇的現狀,其實只是當下全國飼養繁殖產業的一個縮影。實際上,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過30多年發展,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已在我國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養殖種類也很繁多。

姚平英是一名竹鼠養殖戶,現在養著55隻竹鼠。「去年才引進了40隻竹鼠繁育,目前都還沒賣過。」1月底,姚平英的所有竹鼠被封控隔離,目前林業部門先後來了六七次,囑咐她現在絕不能出售。這段時間,竹鼠的生老病死也在嚴厲的監管之中。大約10多天前,養殖場的兩隻竹鼠打鬥死亡,她立即向相關部門報告。最後,這兩隻竹鼠被無害化處理。

養殖的竹鼠。

趙奎也是一名竹鼠養殖戶,在四川西昌有一個養殖場。最近,他將竹鼠養殖場關了,請了一個工人看管,自己到城裡上班。「養了那麼多年,今年是最難的一年,現在也賣不掉,只有養起等消息。」前幾天,趙奎的養殖場又生了6隻小竹鼠,當地林業和草原局監控到之後,及時將數據進行了更新。目前,趙奎的養殖場登記在冊竹鼠為126隻。

趙奎的竹鼠養殖場大門緊閉。

紅星新聞記者登錄「天眼查」輸入「竹鼠養殖」,顯示的公司有11411家,多集中於兩廣地區、湖南、貴州等地。廣西是我國主要的竹鼠養殖區,據廣西畜牧研究所高級畜牧師劉克俊估算,僅廣西就約有10萬農民在家養殖竹鼠,竹鼠養殖存欄量在1800萬隻左右,佔全國的7成,年產值保守估計在28億元以上。

廣西南寧一家竹鼠養殖合作社負責人農先生表示,入行10餘年,「投入了幾千萬元,前幾年都虧了,從2014年才開始盈利。目前兩萬多隻竹鼠,飼料都得花錢購買。」

趙洣錚是湖南邵東的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兩年投入300多萬元養了2000多隻竹鼠。他說,對於未來,只有等通知。

阿爾拉爾是四川的一名豪豬養殖戶。

豪豬別稱箭豬、刺豬等,屬於國家三級保護動物。由於野生豪豬日益枯竭,禁止捕獵。

兩年前,阿爾拉爾看到豪豬的養殖前景,結束了10多年的打工生活,先後投入40餘萬元,建起豪豬養殖場,存欄量達到130隻。「一隻豪豬可以長到三四十斤,能賣到60多元一斤。但我還在投入,沒見到效益。」阿爾拉爾說,他原本計劃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戶一起養,但此事只能暫時擱淺。「如果以後不能養,損失肯定很大。如果能繼續養,今後的市場波動估計會很大,吃豪豬肉人可能少了。」阿爾拉爾說,如果以後不能養豪豬,就改養其他的,但豪豬圈的改建又將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阿爾拉爾養殖的豪豬。

陳達彬是四川一家野豬養殖場的負責人,目前存欄二代野豬344頭。「我們有自己的專賣店,每年春節賣得最好,能賣幾十頭。」陳達彬說,現在養殖場嚴格遵守著禁售規定,「在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面前,我們應該舍小家顧大家。」

■一個產業

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從業者超1400萬

人工飼養繁殖野生動物種類多達幾百種

據了解,我國野生動物養殖和食用產業規模巨大。2017年,中國工程院歷時兩年的諮詢研究項目《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披露,我國各地人工飼養繁殖的野生動物種類多達幾百種,龜鱉類、毛皮動物、蛇類、鹿類、鱷魚類、蛙類等養殖業已形成集約化生產。

根據調查估算,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人,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其中,毛皮動物產業從業者約760萬人,毛皮產業產值估算3894.83億元;藥用動物產業從業者約21.08萬人,創造產值50.27億元;食用動物產業從業者約626.34萬人,創造產值1250.54億元;觀賞、寵物類產業從業者約1.37萬人,創造產值6.52億元;實驗靈長類動物產業直接從業者約2000人,創造產值4億元。

■特別關注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

究竟哪些可以養殖、銷售、食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成為社會共識。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養殖戶、市民以及餐飲機構都特別關注的是:究竟哪些動物可以養殖、銷售、食用?

「2月24日出臺的《決定》對於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界限有明確的界定,但具體細則和禁止食用名單還未出臺。」2月25日,四川西昌市林業和草原局資源管理和政策法規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下一步,國家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應該會依據該決定和有關法律,制定、調整相關名錄和配套規定。

「西昌市現有飼養繁殖野生動物場所28家,經檢查核實,有10家已在2019年以前停止養殖,有18家仍在養殖,有各類養殖的野生動物429973隻,數量規模龐大,目前全部進行了封控隔離。」上述負責人以西昌市舉例,養殖的蛙類數量最大,其次為竹鼠、野豬等,「究竟具體哪些不能養,還需進一步明確。」

該負責人表示,從《決定》來看,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比如水庫魚、小龍蝦、泥鰍等。當然,比較常見的主要供食用的家畜家禽,如豬、牛、羊、雞、鴨、鵝等,還有一些如兔、鴿等人工養殖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的動物,依照《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是可以食用的。

紅星新聞記者查詢發現,這次的《決定》增加了禁止食用「三有動物」和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在「三有動物」方面,原國家林業局於2000年頒布了《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包含1591個物種,野味市場中常見的刺蝟、果子狸、竹鼠、野豬等皆在其中。這意味著,這部分野生動物養殖從業者或將面臨轉型。

對於甲魚、鱷魚等養殖兩棲爬行動物是否還可以食用?2月27日,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回應,「關於養殖兩棲爬行動物,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在和國家林草局協商,本著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保障水產品供給安全的原則,調整完善相關的目錄和配套規定,進一步明確禁食的範圍。在新的目錄出臺之前,將通過文件的形式儘快予以明確。」

農業農村部的回應一出,徐雲飛所在的蛙類養殖群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我們都看到了這個消息,群裡都鬧翻天了!」現在,他們都期待著疫情儘快過去,一位蛙類養殖戶說,「從目前的政策來看,並沒有進行『一刀切』,我們也在等待具體政策出臺,我覺得還是很有希望。」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導 部分受訪者供圖

編輯 彭疆

相關焦點

  • 最長的冬眠: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下,四川7000萬隻養殖蛙「不敢醒來」
    但俗稱「青蛙」的黑斑蛙等蛙類品種是否可以養殖,仍沒有定論。來自權威渠道的數字顯示,目前四川全省以食用為目的的黑斑蛙等蛙類人工繁育單位有1000餘家、存欄約7000餘萬隻。僅是以青蛙為招牌美食的自貢,年均黑斑蛙的銷量就在2700噸至3000噸之間。除去家庭消費,全市餐飲店每年的產值約3.2億元。
  • 四川蛙農在「等」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隨後,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表示,關於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絕大多數養殖龜鱉等可以養殖食用。但黑斑蛙等本土蛙類品種是否可以養殖食用,仍沒有定論。「我現在不知道怎麼辦,餵的話,每天飼料錢接近1000元,不餵的話,只能看著它們死。」
  • 疫情影響下黑斑蛙、棘胸蛙命懸一線,新品種研發才是尚方寶劍
    在重大疫情面前,為確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並決定立即啟動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的工作,這不僅及時而且必要。
  • 存欄野生動物何去何從?專家建議儘快公布《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圈養繁育多代後還是不是「野生動物」陳小川告訴記者,他2014年開始竹鼠養殖。當時看了電視介紹,覺得養殖門檻不高,就投了20萬修養殖場、購入80隻種苗,並辦了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和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通過近兩年努力實現了盈利。
  • 調查| 野生養殖動物,到底誰上了黑名單?
    長吻鮰、胭脂魚都是國家二級瀕危保護物種,它們是標準的野生動物,按照農業部69號公告,胭脂魚能放流,不能食用,放流只能在長江放,不能在湖泊放流,因為在湖泊放流,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如果漁民不能識別胭脂魚、誤食,或者在市場買賣胭脂魚,後果嚴重,這涉及到瀕危物種。這些細微處都有差別。海洋中水生動物涉及到一個瀕危物種,另一個是有毒有害物種,不能一概說捕撈魚類不能作為野生動物,有的確實不能吃。
  • 高崗鎮摸查處置7家野生動物養殖場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和縣相關文件精神,今年以來,高崗鎮結合工作職能及工作實際,多措並舉,穩妥做好禁食野生動物摸查處置工作。
  • 養了又不能賣 九江野生動物養殖戶遭遇尷尬境地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洪永林文/攝核心提示受疫情影響,我市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上市、交易,在相關政策細則未出臺之前,無論是持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還是馴養繁殖許可證的養殖戶,都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不能賣到市場上去,又不能讓它們活活餓死,到底該怎麼辦?
  • 5000億規模野生動物養殖業等待「宣判」:牛蛙、土雞還能吃嗎?
    饕客們「牛蛙土雞土豬肉還能不能吃」的提問,並不膚淺——他們能吃,背後的養殖戶才能養;如果他們不能吃,背後的養殖戶手裡的野生動物,咋辦?多年經營構建的野生動物養殖業產業鏈,咋整?
  • 廣西完成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工作
    【原標題】廣西完成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工作  1月8日,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局獲悉,廣西已全面完成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工作。全區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補償處置資金兌付總額16.5億元,兌付率100%。
  • 存欄和產奶量分別佔全國40%和55%以上 陝西奶山羊成為全國「領頭羊...
    「現在有600多隻產奶的奶山羊,每天可產羊乳1700多公斤,收入近1萬元。」5月26日,乾縣綠農家庭農場主李煒將自家羊舍打掃得乾乾淨淨,他信心十足地說,「羊乳的營養成分最接近母乳,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從2015年起步,李煒的家庭農場從最初的30多隻奶山羊發展到現在存欄1000多隻。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存欄千萬隻,檢疫標準30餘年未建立
    業內專家推測,「檢疫標準」的缺失可能是竹鼠不能進入目錄的原因之一。周益翅在投餵竹鼠,他因小兒麻痺導致雙腿殘疾,只能坐在地上工作一紙突然下發的禁售通知新冠疫情爆發後,由於不能排除病毒來自野生動物,竹鼠等野生動物養殖戶在一月底陸續收到禁售通知。1月24日,廣西柳州市的養殖戶周益翅也收到了禁止售賣竹鼠的消息。
  • 江蘇破獲特大販賣野生動物案 合法鸚鵡養殖場成掩護
    □ 本報記者   馬 超  □ 本報通訊員 江 河  一家合法的鸚鵡養殖場,竟然在沒有取得收購、出售野生動物審批手續的情況下,非法從南美洲等地走私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入境,並通過網絡聯繫客戶,大肆進行販賣,非法獲利達300萬餘元。而這起販賣瀕危野生動物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竟然是曾經被媒體報導過的養殖鸚鵡致富能手。
  • 我省5家野生動物養殖戶給省政府贈送錦旗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收到了來自南昌市靈傑家庭農場、豐城市豐源野生動物繁育基地、安遠縣贛之源果子狸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萬安縣井崗果子狸養殖合作社和永豐縣袁軍家庭農場分別送來的「人民公僕,心繫百姓」「為民解憂,敬業正直」「廉潔奉公,一心為民」等5面錦旗和感謝信,感謝省政府辦公廳在禁食野生動物後續處置工作中的積極作為,真情相助。
  • 廣西全面完成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處置 兌付超16億元
    中新網南寧1月12日電 (張雷 韋曉)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12日介紹,廣西已全面完成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工作,全區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補償處置資金兌付總額16.5億元,兌付率100%。廣西是全國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食用產業發展的重點省區,繁育種類達30種,存欄量4000多萬條(只),其中蛇類1700多萬條、竹鼠320多萬隻,分別約佔全國總量的70%、60%。
  • 保護野生動物,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野生動物...
    「現在還有賣『野味』的嗎?」「活禽宰殺和交易區在一起嗎?」「肉類禽類是不是都做了檢疫檢驗?」7月14日上午,檢查組來到江西省南昌市灣裡井岡山農貿市場。3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廳內,乾淨整潔、秩序井然。記者看到牆上張貼著「一決定一法」的宣傳畫報,和有關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宣傳標語。
  • 禁食野生動物,江蘇將對受損養殖場(戶)給予補償
    日前,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公布了《江蘇省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單位退出補償及動物處置方案》,我省將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養殖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儘量減少人工繁育單位損失。對受損養殖場(戶)根據實際情況依法給予補償,根據實際情況和物種習性科學處置在養野生動物。
  • 還在違法銷售黑斑蛙、豪豬、野鴨、花龜?上海公布一批野生動物保護...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疫情期間野生動物違規交易行為,查辦了一批野生動物保護案件,現向社會予以公布。這些經常被端上餐桌的動物,其實也是國家保護動物!黑斑蛙、豪豬、野鴨、花龜……它們的長相你知道不?
  • 廣州江村農貿市場偷賣野生動物當事人已被控制,查獲野生動物143隻!
    廣州江村農貿市場偷賣野生動物當事人已被控制,查獲野生動物143隻! 涉事者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金羊網訊 記者宋昀瀟、實習生程政錕,通訊員雲宣報導:1月30日,有媒體曝光廣州市白雲區江村農貿批發市場頂風偷賣野生動物事件。金羊網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現場查獲野生動物143隻,當事人已被控制,並已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 一個粵北小鎮的自救:牛蛙養殖深陷汙染困局,出路在哪?
    2018年,七拱牛蛙養殖最高峰時養殖場曾達到近400家,其中位於上遊水源保護區的西路村、合上村就有200餘家。 養蛙讓村裡變臭了 山區農村的平靜生活在村民們開始大量養殖牛蛙後按下了暫停鍵。 曾帶領農戶發家致富的牛蛙養殖場成為村民日常生活的噩夢。
  • 關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潘多拉魔盒
    近些年,因為工作原因,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項目經理王偉一直在非洲國家間輾轉。他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儘管經歷了伊波拉疫情,但這樣的叢林肉市場依然存在。  小黑猩猩則會被關進狹小的木箱中,進入一個複雜的跨國交易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