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客們「牛蛙土雞土豬肉還能不能吃」的提問,並不膚淺——他們能吃,背後的養殖戶才能養;如果他們不能吃,背後的養殖戶手裡的野生動物,咋辦?多年經營構建的野生動物養殖業產業鏈,咋整?
今天來個不一樣的開場白,大家先做一道選擇題吧:
您認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裡所指的「野生動物」,可以用以下哪個詞代替?
A、野生動物物種
B、野生的動物
C、野外的動物
D、自然裡的動物
這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發布的題為《對「野生動物」一詞的認識》的調查問卷,第一道題就讓很多人犯難。一眼看去,4個選項意思似乎一樣,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之所以會提個問題,是因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簡稱《決定》),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決定》一出,眾多吃貨在網上問,田雞,或者說田雞的洋親戚牛蛙算不算野生動物?土雞算不算野生動物?竹鼠算不算野生動物?對了,還有土豬肉!土豬肉!
等等等等,以後,這些還能吃到嗎?
先別說以後,反正《決定》一出,外賣平臺立即領會,把帶有「山雞」的字眼全都給封了。
幾天前,李子壩梁山雞的創始人在朋友圈抱怨起美團外賣。起因是店鋪名字中的「梁山雞」被當做「山雞」,導致所有店鋪被美團屏蔽。
人工智慧快是快,可它也不準啊,美團該像今日頭條一樣,僱點覺悟高的人工審核團了。
雖然在幾個小時候,美團解除了對李子壩梁山雞的屏蔽,但關於野生動物,還有一大堆疑問等待著回答。
饕客們「牛蛙土雞土豬肉還能不能吃」的提問,並不膚淺——他們能吃,背後的養殖戶才能養;如果他們不能吃,背後的養殖戶手裡的野生動物,咋辦?多年經營構建的野生動物養殖業產業鏈,咋整?
關於這個問題,人民網評「禁食野味」時也表示:這個問題就得「一刀切」。嗅到了不好的信號,嚇得野生動物養殖業瑟瑟發抖。
筆者找到了這份《決定》,提煉出與普通老(da)百(chi)姓(huo)關係較大的四點:
1.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食,人工飼養的也不例外;
2.白名單制度:白名單內的動物都屬於家畜家禽,照常吃;
3.野生動物不能食用,但可以藥用、科研用、展覽用,前提是經過嚴格審批。所以,借藥膳之名吃的,要拿出準備好坐牢的精神。
4.野生水產不列入本次規定的禁食範圍。這意味著,野生魚、牛蛙可以照常吃,牛蛙養殖戶終於鬆了一口氣。
可是,2月25日起向公眾徵求意見的《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在社會上引發熱議,因為牛蛙、甲魚等都不在白名單裡。
所謂的白名單,指的是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對於馴養程度比較高的、養殖規模比較大的、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動物,國務院可以實時將其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避免對其養殖產業鏈造成嚴重影響。
對於網傳牛蛙、甲魚、水鴨等被禁止經營銷售一事,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部委尚未發布相關野生動物名錄,更沒有發布禁食名單。
也就是說,牛蛙什麼的,以後到底能不能吃,現在還沒定下來。不好,牛蛙養殖戶的血壓又上來了。
捕撈漁業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野生水產也佔我國水產消費量的很大一部分。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也不會全面禁食野生水產,因而此次決定僅把禁食範圍限制在陸生野生動物範圍內。
另外,從生物學上來看,水產是相對低等級的動物,和人的親緣關係比較遠,並不易傳播病毒。人們常說的「野味」,也是需要將魚類和水生無脊椎動物排除在外的。
疫情之下,支持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聲音越來越多。
從法律層面上看,法無禁止既許可,所以不能說此前吃野生動物的人遊走在法律的邊緣。
回顧我國法制史,每一次法律的修訂都源於重大的、現行法律無法解決或者不能夠合理解決的事件發生。也可以反過來說,每一次重大的、頗有爭議的事件,都推動著我國法治層面的進步,相信這次疫情也會如此。
法律的修訂絕非兒戲,需要立法層面多次研究討論,邀請專家學者提供意見,還要舉行聽證會聽聽老百姓的聲音。所以,全面修訂法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定時間。
我國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脊椎動物有八千餘種,無脊椎動物有六千餘種。在短時間內分析每個物種的人工養殖風險,並明確所有的禁食野生動物和可食野生動物名單,明顯不現實。
不得不承認,近幾年來,一些具有許可證的野生動物養殖場「掛著羊頭賣狗肉」,使得大量非法捕獵的野生動物冒充特種養殖動物進入市場。據其他媒體報導,在有些繁育養殖場裡,關滿了野鴨、黑水雞、骨頂雞、斑頭雁等。但這些動物並非繁殖而來,很可能是收購的野外偷獵動物到養殖場過渡一下,再用合法手續,送往其他地區。如此一來,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利用許可證,就成了某些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洗白工具」。
但,這只是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A面。
10餘年前,我國林業部門頒布了「可以合法人工飼養並進入市場的野生動物品種」,既包括梅花鹿、馬鹿、紅腹錦雞、野豬、海狸鼠、水貂、狐狸、狍子、虎紋蛙等國內品種,也包括從國外引進的美洲鴕、大東方龜、尼羅鱷、灣鱷、暹羅鱷等品種。
據統計,在我國以供應食品、毛皮、藥用原料、科學試驗材料等為目的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種類多達幾百種,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巨大。
2017年由中國工程院諮詢研究項目公開發布的《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提到,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人,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
雖然目前還未有2019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業規模的具體數字,但相比於2016年的5206億人民幣,相信這個數字只多不少。
說一個南方人更熟悉的竹鼠,它也是野生動物,雖然也嚴格禁止野外捕捉,但人工養殖可一直都是合法的。它的樣子還挺萌:
竹鼠在被「華農兄弟」帶火後,更是變成了供不應求的搶手動物,竹鼠產業迅速風生水起。一雙竹鼠皮製成的皮鞋售價高達500美元,用於製作高檔毛筆的竹鼠須,更是創出每公斤4萬元的高價。據錘子農業網數據,我國國內每年竹鼠消費量超600萬隻,每年還有近50萬隻竹鼠出口世界各國。
在有些地區,野生動物養殖業更是為當地經濟做出了十分可觀的貢獻。
長春市雙陽區從雍正年間就開始養殖梅花鹿,更是以梅花鹿養殖作為自身的支柱產業。雙陽區有50餘家梅花鹿副產品加工廠,經銷網店和企業達320家,相關從業者超過10萬人,鹿業年產值達22億元。雙陽區「中國梅花鹿原產地」的商標品牌價值超過50億元。
4塊錢1克的鹿心血,想必家裡好多老年人為了保護心臟都喝過吧?鹿茸就更不用說了,銷量非常可觀,父輩們經常泡酒喝,跟我們一邊熬夜一邊抹眼霜一個道理。
廣東博羅縣楊僑鎮是中國金錢龜之鄉,金錢龜交易量佔到全國40%的市場份額。該鎮金錢龜存欄量常年超過2萬隻,年產金錢龜苗超過10000隻,年產值達2.5億元。
除楊僑鎮外,野生龜類養殖業為廣東省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根據廣東省龜鱉養殖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7月廣東省龜鱉養殖存量8775萬隻,龜鱉類養殖場9.1萬個,大部分龜鱉都屬於野生動物。廣東省龜鱉從業人員近百萬,總產值近1000億。央視的生財有道節目還報導過廣東惠州李藝養金錢龜年產值千萬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貧困地區,毫不誇張的說,飼養野生動物是農戶的重要經濟來源。
江西日報在2019年11月曾報導江西省萬安縣通過飼養果子狸脫貧致富的故事,萬安縣約有560戶共1700多人在政府的幫扶下,籤約養殖果子狸,成功脫貧。
許多南方山區的基層政府,也選擇低投入的竹鼠養殖業作為脫貧攻堅的優選項目。
農民靠養殖竹鼠致富的故事,還曾登上央視的《農廣天地》、《致富經》等節目。
脫貧攻堅戰打了整整4年多了,效果也非常顯著。而2020,是我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想必大家都能明白,作為重要經濟來源的野生動物養殖業,對於貧困地區意味著什麼。
或許,剛剛你還要問,野生動物養殖業的B面是什麼?以上就是B面。
此次疫情,全國人民動作整齊劃一,把憤怒都集中對準了那幾個吃蝙蝠的人。現在,疫情從中國的,變成了世界的。到底是不是蝙蝠傳的,到底是不是從中國開始的,目前都還沒有定論。
給孩子買一隻龍貓養養,給自己買一件帶有貉子毛領的羽絨服,給長輩買點麝香風溼貼……說是從來不吃野生動物,但不知不覺,每個人變成了野生動物產業鏈的消費者。
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對野生動物的各種需求,成就了野生動物養殖業如此龐大的市場。
一邊要遏制不法從業者,一邊要照顧普通百姓的需求。這其中,最難取捨。
而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等待。等白名單出來了,野生動物養殖戶們才能安心 ,我們每一個人也好重新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
撰文 孫翼飛
責編 孫翼飛 張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