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整個產業價值2000億,不是野生動物就能「萬事大吉」麼?

2020-12-21 騰訊網

2月20日,「牛蛙」衝上了微博熱搜前五,成為了一隻似乎可以飛的「牛蛙」。而在網友心中的疑問是,以後我們還能吃牛蛙嗎?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令野味被視為禍亂之源,一些地方甚至把「牛蛙」列入野味範疇,隨即引來網友們的熱議。何德何能,「牛蛙」獲得此番待遇?

牛蛙是什麼蛙?

「牛蛙」原產於北美,因其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其他一些大型蛙類亦稱牛蛙,如非洲的箱頭蛙和印度的虎紋蛙,以及南美的細趾蟾科。

牛蛙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已被世界上多數國家引種養殖。1959年牛蛙從古巴引入我國,九十年代左右開始在我國被大範圍推廣養殖。近年來,牛蛙在我國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均有較大規模養殖。

牛蛙還有滋補解毒和治療某些疾病的功效,醫學上認為:人(尤其是婦女)忌口之時,食蛙肉能開胃,胃弱或胃酸過多的患者最宜吃蛙肉。

牛蛙的皮可製革,做成高級手套和彈性領帶,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它的皮還可煉製皮膠,用作珠寶、鑽石、翡翠等裝飾品上的粘膠。它的骨骼、頭、內臟和肢腳等廢棄物還可以加工成魚和畜禽的飼料。

你知道我們吃牛蛙有多厲害嗎?

牛蛙進入冬季後就會進入冬眠,養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較為溫暖的廣東、福建省,一年可以養殖牛蛙兩季,在華東、西南一代養殖的牛蛙,每年則只有一季。

據一位牛蛙供應商介紹,2019年牛蛙的產量超過50萬噸,包括養殖戶、合作社、水產公司、飼料企業以及餐飲店在內的從業人員要以百萬來計,整個產業的價值將近2000億。

據美團點評數據顯示,近三年全國牛蛙特色餐廳保有量增長率均在10% 左右。從百度指數來看,夏季餐飲消費尖峰時段,牛蛙的搜索指數甚至超過了小龍蝦。

無論是外賣平臺銷售最好的乾鍋牛蛙、香辣牛蛙、泡椒牛蛙,還是抖音上吸了不少流量的雙層牛蛙銅鍋,同樣的半成品換成別的做法一樣可以,共同特點就是調味重。

被人類馴化飼養後走上餐桌的動物還有哪些?

人類在漫長的發展史上,為了更好地生活,馴化了很多動物,最後成就了家禽業和畜牧業的發展,還有些成為了人類的好朋友,成為了人類豢養的寵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這樣的一個表格,加紅的為哺乳動物,加綠的為除了要亞歐大陸以外的區域。

在農業文明早期,「馬、 牛、羊、豬、狗、雞」這6種廣布性家畜/禽,都已經先後被馴化。另外還有一些只分布於局部區域的大型動物也被馴化,如阿拉伯單峰駱駝、中亞雙峰駱駝、美洲羊駝,還有東非的驢、南亞的水牛以及青藏高原的犛牛等。

世界上的哺乳動物有五千多種,為什麼只有少數的被人類馴化?美國生物地理學家賈雷德戴蒙德,提出了動物馴化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則」,能被馴化的動物必須要滿足6個條件:1、能為人類提供足夠的食物或其他價值;2、生長速度快;3、繁殖周期短;4、性情溫順;5、不易受驚;6、能在馴養條件下交配繁殖。

在這個條件限定下,多數肉食動物和新陳代謝率高的小型齧齒動物,因為飼養回報率低被淘汰了;素食的大象和大猩猩,脾氣暴躁而頗具威脅性的灰熊、犀牛、河馬和斑馬,缺乏跟從頭領的等級制習性的羚羊和鹿,在被圈養時容易驚慌、難以繁殖,等這些就少有人敢飼養選育了。

養殖的就不帶有病毒了嘛?

我們一般說不食用野生動物,不僅是野生動物受到保護,而且野生動物身上攜帶了各種病毒病菌,甚至還有寄生蟲,這些都會傳染或轉移到人的機體內,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此次新冠型肺炎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野生動物固然不能食用,但是,我們食用飼養的動物,如家禽、家畜、魚蝦等,及其副產物就萬事大吉了麼?事實上並不是。

野生動物生長生存環境不一,很雜亂,導致攜帶很多病菌病毒。人工飼養的雖然說生存生長環境好多了,但是也不能杜絕病毒病菌的攜帶和傳染,如禽流感、豬流感、狂牛症等。

這些是否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還是要探討病毒病菌是否具有傳染給人的特性,其實很大一部分是不具備這樣特性的,同時我們在將這些飼養的動物作為食物時,都是經過高溫烹飪的,這個過程中病毒病菌基本都被殺死。

即便如此,也不能掉以輕心,在處理這些食物時還是會有被病菌病毒、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性,牛蛙就有可能存在有寄生蟲。

在食用動物(家禽家畜)方面人類有沒有在進化

對於網友關注的能否繼續享受牛蛙的美味,人工飼養的牛蛙的供應鏈是否能夠有類似小龍蝦的大變化,還得取決於它能不能繼續吸引你吃下去。

當禁令到來後,牛蛙產業鏈上的人都急了。不少人立刻收集相關資料,拜訪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想證明牛蛙是一個經濟型養殖水產品,而非野生動物。

其實,即便是飼養的家禽、家畜、水產,也會有被感染寄生蟲的例子,未來這種飲食習慣會不會隨著人類的發展而改變呢?

相關焦點

  • 5000億規模野生動物養殖業等待「宣判」:牛蛙、土雞還能吃嗎?
    之所以會提個問題,是因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簡稱《決定》),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牛蛙還能吃!不列入禁食野生動物目錄
    3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通知,明確中華鱉(又名甲魚)、烏龜、牛蛙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這意味著,它們未被列入禁食野生動物名錄,是可以吃的。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撤銷蛙類養殖委,以後還能不能吃牛蛙?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撤銷蛙類養殖委,以後還能不能吃牛蛙?《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的原創文章。此後,北京大學呂植教授牽頭並徵集了19名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學者聯名倡議,全面杜絕對野生動物的非法食用。2月1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就《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發布聲明稱,在當前全國展開抗擊疫情阻擊戰、公眾普遍要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的情況下,該文章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此深表歉意,並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
  • 幾百億蛙產業大地震了?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被撤銷!青蛙牛蛙虎紋蛙...
    不過在2月16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微信公號發表了一篇《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原創文章,在整個社會引起了巨大的爭議,2月1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正式向社會公開發布致歉信,針對有關組織反映的問題,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
  • 探訪野生動物養殖場:因為隔離,一個「養蛙聯盟」1700噸存欄蛙不能賣
    「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王仕全所在的養殖群就像「炸了鍋」,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 中華鱉、烏龜等不入禁食名錄,野生動物養殖產業何去何從?
    來源:金融界網站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全國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產業面臨著「生存還是毀滅」這個重大問題。3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通知,明確中華鱉、烏龜等不入禁食名錄。這也正符合業界呼籲的:儘快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名目,儘快拿出禁止上市交易的野生動物處置辦法和對養殖戶的補償辦法。不過,據媒體報導,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就有1409多萬人。有業內人士表示,受影響大的主要是一些野豬、虎蛙、蛇、野鴨、鱷魚、林蛙的養殖戶。
  • 廣東「史上最嚴」禁食野生動物制度出臺 牛蛙等還可以養殖食用
    此次通過的野保條例明確規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從源頭上防控重大公共衛生風險。條例將禁食範圍限定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有關法律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動物。條例明確,禁食的範圍限於陸生野生動物,而市場中常見的中華鱉、烏龜、牛蛙、美國青蛙等兩棲爬行類動物,是按照水生動物管理的,也就是說,這些爬行類動物可以養殖、食用。
  • 最長的冬眠: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下,四川7000萬隻養殖蛙「不敢醒來」
    ▲青蛙養殖場【業內建議】轉為「特種養殖動物」或是黑斑蛙最後的希望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的決定後,整個青蛙養殖圈都在討論業內權威人士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大家需要明確牛蛙、美蛙都是外來物種,一開始就是人工引進飼養的,和野生動物沒什麼關係,並且還需要嚴格管理養殖種群,限制養殖種群的野生放養,加強養殖種群的防逃逸措施。而以黑斑蛙為代表的本地蛙類,最開始是野生蛙類,之後逐漸有了人工馴養繁殖。
  • 牛蛙是什麼蛙?有什麼價值?
    牛蛙,是蛙類的一種,原產於北美墨西哥等地,故名也叫「美國水蛙」。牛蛙形似我國田間的野生青蛙,但是個體相對來說要大很多。牛蛙之所以又叫牛蛙,是因為鳴叫聲和我國本地的蛙類不同,聲音洪亮酷似水牛的叫聲,故得名牛蛙。
  • 網傳牛蛙不能吃了?這份野生動物名錄仔細看一下
    野生動物身上 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細菌和寄生物 有數據表明 78%的人類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 看到這裡 你還敢對野生動物「下口」嗎?
  • 牛蛙、中華鱉、烏龜還能吃嗎?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存在「黑白名單」嗎?
    自野生動物「禁食令」發布後,牛蛙、烏龜、中華鱉……到底還能否繼續食用受到廣泛關注。對此,昨日,官方給出答案了。 從目錄看中華鱉、烏龜、牛蛙,鱷魚等動物均不在禁食範圍之中,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動物現在可以食用了的問題給出回應。 張顯良表示,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重要目的就是加強對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指導,根據水生野生動物不同類型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等法律法規要求,明確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對象、管理範圍以及不同類型水生野生動物的管理要求。
  •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走到盡頭 千億「灰色產業」如何轉型
    攝影/章軻根據調查估算,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人,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其中,毛皮動物產業從業者約760萬人,毛皮產業產值估算3894.83億元;藥用動物產業的從業者約21.08萬人,創造產值50.27億元;食用動物產業的從業者約626.34萬人,創造產值1250.54億元;觀賞、寵物類產業的從業者約1.37萬人,創造產值6.52億元;實驗靈長類動物產業直接從業者約2000人,創造產值4億元。
  • 野生動物的利用豈能一禁了之?
    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而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最終這些被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在進行野化訓練後會放歸自然,補充其野外種群數量,避免基因衰退。非本土物種的繁殖與利用而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供人研究、利用、觀賞。而此類野生動物在某些層面已經脫離了野生動物的範疇。進行科學研究用而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更是幾乎在實驗室度過一生,很難稱之為野生動物。
  • 禁食野生動物後的疑問:到底都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野生動物能「治病養生」的說法也沒科學根據,反倒是「致病」的例子比比皆是。 受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哪些? 《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 2020年國家公務員面試備考:禁食野生動物要避免誤傷養殖業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盲目迷信野生動物的食用與藥用價值,因其稀少而一廂情願地與珍貴畫上等號。禁食野生動物有助於改變傳統的不良飲食文化,轉變為健康的飲食文化習慣。   (二)如何讓「禁野令」禁得更精準   1.該禁食的必須禁,該鬆綁的絕不能「一刀切」   任何「最嚴管控」,也都該依法依規而行。
  • 牛蛙、烏龜、中華鱉,不禁食!蛇、竹鼠等就儘量不吃吧……
    疫情過後,這些食物還能登上我們的餐桌麼?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得到有效控制,從主管部門到社會公眾,對食用野生動物包括養殖的野生動物的反思也在繼續。各級主管部門也出臺一系列政策或草案,在社會引起不小反響。 其中,牛蛙、烏龜、中華鱉、蛇、竹鼠是其中爭議頗多的話題。網上一度傳出「禁食牛蛙」的傳言。
  •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被禁食,蛇和蛙還能吃嗎?
    廣州擬立法禁食四類野生動物,食用者最高罰2萬按照規定,即使是人工飼養的蛇、牛蛙等,未來都有可能消失在老廣們的餐桌之上。有業內人士呼籲,當前急需明確野生動物概念,補充相關名錄。以牛蛙為主菜、以鱷魚為主題的餐廳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蛙小俠(高德置地店)負責人楊先生告訴記者:「全店人均在等待,現在有文件說牛蛙和甲魚或會被列為野生動物,所以要等到出文件明確不禁止後,我們才敢恢復售賣。」他還說,最希望的就是牛蛙不被禁止,「如果以後真的禁止吃牛蛙的話,我們只好換一個品類經營了」。
  • 調查| 野生養殖動物,到底誰上了黑名單?
    相關專家認為,哪些是野生動物,哪些又不是野生動物,哪些野生動物可以吃,哪些又不能吃,應該明確。目前,捕撈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但也不是說捕撈魚類都能吃。比如中華鱘、江豚都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江豚是脯乳動物,一般人都把它作為水生動物。
  • 禁食的野生動物名單公布了 魚類、養殖龜鱉除外
    ,其中包括農民養殖的野生動物。據了解,全國人大通過的這個條例大概可分為以下三點:第一點,強調與野生動物相關的交易、運輸、獵殺、販賣、食用都是非法的;第二點,全面禁止捕殺和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之前取得合格文件的野生動物養殖業也要被禁止,目前已經開展養殖的野生陸生動物如鵪鶉、林蛙、蠍子、蜈蚣等也都受到相應的制約;第三點,制定相對應的法律條文,增加相關部門的執法力度,將有關野生動物的交易活動一鍋端。
  • 全國近4萬家野生動物養殖企業何去何從?農業農村部:中華鱉、烏龜等...
    全國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產業面臨著「生存還是毀滅」重大問題。3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緊急通知,明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意味著,中華鱉和烏龜不列入野生動物禁食名錄。這也正符合業界呼籲的:儘快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名目,儘快拿出禁止上市交易的野生動物處置辦法和對養殖戶的補償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