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一「禪」,只有具備大福德的人才能看懂,真實不虛!

2020-12-16 青衫菩提

佛教:這一「禪」,只有具備大福德的人才能看懂,真實不虛!

「安詳禪」

安祥禪系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最上乘法,是一切法中之至尊、至真、至稀、至珍、至秘、至高及至妙,其關鍵處即在於「以心傳心」、「心心相印」。從古至今,所有的法均不能超越我禪宗「傳心」之妙,同時也必須具備大福德、大智慧者才有福消受,也才有能力承擔。若不具此資格,勉強傳心,傳者與被傳者兩敗俱傷。由此可知,我禪宗傳法為什麼「慎擇根器」,為什麼歷代祖師「高立門牆」了。

安祥是定慧圓明的證量,具足百千三昧,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禪是大密宗,傳心時可「有言有相」,可「離言離相」,但其真實內涵則「無言無相」,故謂之「秘密付囑」。外人不得而知,也很難想像,只有當事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覺受與自內證,所以古德說:「諸天捧花無路,魔外潛覷不見」。在禪的表現上,有時可「以有言顯無言」,有時卻「以無言顯有言」。因此禪宗乃密宗密宗,又名大密宗,是殊勝中之殊勝,是諸法之王,無「法」可望其項背,因此它又名金剛大法。

禪是無字天書,「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我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到一個字」。而禪的作略,更是人天罔測。若勉強以世智辯聰妄加論斷,招災惹禍難免。試想靈山會上,世尊拈花不語,迦葉會心微笑,此段公案幾人能會?因為了無把捉和揣摩之處,故謂之無上。得了此法、此心,脫胎換骨,轉凡成聖,成佛作祖,心燈點燃,全身的細胞發光發熱,不練氣功,卻有異曲同工之妙用。雖是無為,卻堪報不報之恩,它的好處還真是說不盡呢!所謂「我有靈丹一粒,點鐵成金」。

禪超越一切,不但超越一切語言文字,也超越一切的邏輯與道理。所有的語言文字都無法描繪出法的全貌,所有的思維和邏輯都無法揣測到法的全部,乃至語言文字和道理都是障道因緣,頂多只是「指月」而已,所以禪宗古德才有所謂的「解心起,悟心塞」,「你又作道理會了」,「黑山鬼窟裡做活計」。

這個超越了語言文字和道理的法,是什麼?就是安祥的心靈狀態,也就是禪宗古德說的「心即法,法即是心,本心即本法,本法即本心」。為什麼禪要超越一切的文字、語言、道理、神通與境界呢?

就是要讓我們「一超直入如來地」,讓我們跳脫了一切的障礙,直趨生命的根源(生命的本來面目),直接品嘗法的味道(心靈狀態),涵泳於「實際理地,本地風光」的金剛心,因此謂之「最上一乘」。

禪是直承佛陀的心印,如果是得佛心印的法王子,保任三年不退失,就是「獅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就是「蓮花從口發」,他的開言吐氣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猶如獅吼雷音。

在筆者的心目中,安祥禪是目前地球上難得一遇的正法,不是筆者井蛙窺天、自以為是、不知天高地厚,而是安祥禪的超絕、殊勝和稀有,給予我最大的信心和肯定。因為對一個內行人而言,未開口便知有無、真假、佛魔,何須多言?除非是法眼不明,否則豈能瞞得過明眼人?君不見古德云:「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並非虛言。

如果您想學習真實的佛法,不必再尋覓、猶豫、徘徊了,直接投入安祥禪,安祥禪是您最佳的選擇,是安身立命之處,是永劫心羨、崇仰、追隨的最上乘法,是永恆的生命歸宿。如果您還在猶豫,那麼您將錯失這一期難得稀有的法緣。

相關焦點

  • 因果報應真實不虛,這2個真實故事,告訴你邪淫的下場
    」一個懂得積德行善的家族必定子孫延綿、福氣不斷;而一個經常作惡的人,一定會敗壞家風,使得家族提起衰敗。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家族中所表現出來的結果。而道家說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福與禍並不是沒有規律的,它全是人們自己的言行感召而來。善行會帶來善報,惡行會帶來惡報。
  • 因果報應5條,真實不虛!
    因果報應6條,真實不虛!一、殺生害命的難以長壽報。佛教講「眾生平等」,無論是有情眾生,還是無情眾生,皆是平等無礙的。如水中遊的魚蝦、岸上走的雞鴨,等等皆是和我們平等的。如若一味執著去殺生害命,那麼你所種下的惡因,也是無量無邊的。而需受到的果報,也是無量無邊的。
  • 拿什麼來才能成佛?這樣是臥禪成功了嗎?
    一、所做的都是為了自己受用嗎?首先自己要學通,然後才能廣用,自利利他……不論如何做,第一個受用的就是自己,然後才是利他。佛法首先是自受用,然後才讓他受用,也即所謂的「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然後彼此都圓滿,彼此都高興。
  • 8條因果報應,你佔幾條,真實不虛!
    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什麼都報。」佛教常說因果不虛,報應不爽,其就是這麼一個理。無論學佛與否,深信因果,皆百利而無一害。8條因果報應,真實不虛!一、不孝父母,將受「天地災殺報」。孝養父母,乃是人人皆行之事,也是當下為人必須去做的一件事。如若不能孝養父母,經常做出打罵、辱罵、不恭、不敬父母的行為。這在經藏之中講,就會得到「天地災殺報」。
  • 8條因果報應,真實不虛!
    佛家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無論是種下善因,還是惡因皆會得到相對應的果報。而這個果報和種下的善惡之因,就被稱之為「因果報應」。因果報應8條,真實不虛!一、越是付出,福報就越多。越是懂得付出,福報也就越多。俗話講「有舍必有得」,學佛培福,皆是需要懂得「付出」如若不能去付出,那麼想要得到也只是空想。
  • 一禪小和尚,披著佛教的外衣做出這種事不心痛嗎!
    一切商業皆內容,一切內容皆IP抖音爆火的一禪小和尚也迅速成為了IP,裹著佛教外皮的卻來販賣感情雞湯,很多真正喜愛的佛教的人真的無法接受。國產漫畫已成了一個情懷,無論優劣,你只能誇,否則就是不尊重中國文化輸出,不尊重創作者的心血。但是實際上看看呢,大部分的國產漫畫,畫風粗糙、劇情狗血,借著優秀國漫宣傳。優秀國漫很多:大聖、哪吒、狐妖等,但不是所有的國漫都是如此優秀。一禪小和尚的故事如果換一個形象來訴說,可能更適合。
  • 這五種人,一定要多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果報不虛!
    這不就在昨天,就收到了一位師兄的留言,其意就是問「地藏經能夠消除業障,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讀它?我適不適合?」其實佛教的任何一部典籍,皆能去誦讀,他也沒有所謂的誰不能去誦讀一說。在《金剛經》中雲;「經典所在之處,既為有佛」,但如果非要說誰能去誦讀,這五種人必須要去誦讀,果報不虛!
  •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虛
    鴻飛不與人間事,山自白雲江自東。這一時期社會矛盾加劇,時局的動蕩不安,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詩人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胸懷濟世報國的理想。但身處亂世的詩人,滿腔的壯志無法實現,詩人因此寄情於書畫的創作。
  • 生活中,最常見的因果報應10條,真實不虛!
    在生活之中,很多人並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此就做出種種「不昧因果」的行為。但因果真的就不報嗎?其實並非不報,只是時辰未到罷了。佛曰「一切皆有因果」,這對於聖賢、明理者而言,無一不認可,無一不贊同。就如不信因果者所宣說的,「因果不報」而言。其實都只不過是,看到了表面,卻未曾知曉為何沒報。
  • 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
    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一、學會改變脾氣,才能擁有更多福報。佛教常講「火燒功德林、火燒功德林」,一把火,就能將我們的功德盡數燒毀。這把火是什麼火呢?它就是因嗔心而發的脾氣,學會改變脾氣,才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福報。如念佛之來講,若嗔恨不改,決不能往生淨土。
  • 佛教:「人生無常,因果不虛」,了解這3個「真相」,就解脫了
    我們說人活著需要努力上進,這是正確的,但也要適可而止,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那便不是上進,而是貪得無厭了。人活著,有很多人生的道理需要自己慢慢領悟,才能活出真我。佛教裡就有教導,告訴我們,我們只有認清以下這3個"真相",才能得到解脫,不為世俗所捆綁。
  • 佛教:「禪」到底是什麼?
    坐禪是佛教修禪定的方式,是明心見性的增上緣。從禪宗四祖--道信,流傳下來的看心、看淨法門,在當時北宗禪中非常盛行,這也是五祖大弟子神秀採取的一種禪定方式,以為只有坐禪才是修行的方法。六祖說,在這頓悟成佛法門中,遠離一切無明煩惱的障礙,向外對於一切善惡等境相,不生起貪愛執著等心念,這叫「坐」;向內如實知見自心本性不生不滅,這叫作「禪」。什麼是禪定呢?
  • 佛教知識|禪究竟是什麼?
    一、禪是什麼? 「禪」究竟是什麼呢?事實上,「禪」是不著語言、不立文字的,能夠用語言文字來解說的,就不是禪。若真要說禪的話,我一站上臺就應該立即下臺的。因為「禪」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一經書寫或口說即成廢話。 然而我卻不得不說,因為禪門有個「以指標月」的譬喻:對於一個從來不知月亮為何物的人,在蒼茫的星空中,不知那一個叫作月亮,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認識月亮的人,用手指著月亮說:「那就是月亮!」。
  • 因緣果報6條,真實不虛!
    這就是因緣果報,種下了什麼因,就要接受什麼果。正所謂「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不要在生活之中埋怨沒有福報,也不要在生活之中抱怨求佛不靈。為何?因為抱怨並不能夠讓你種下這個因,而沒有這個因,你在怎麼去抱怨和埋怨也得不到「福報」。何不換種思路,抓緊當下來之不易的人身去種下善因,如此才能得到善果。
  • 詩中有禪,禪中有詩,詩禪兩相宜
    佛教更是藉助這一契機,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宋代的許多士大夫許多以儒為主,同時兼容佛教。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張孝祥也是兼容三教的思想。其父不但是儒學的大家,也是佛教的信眾。而詩人的妻子更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受此影響詩人對於佛學的興趣濃烈,與高僧往來密切。
  • 一部只有中國人才能看懂的動漫
    故事很簡單,也很感人,至於為什麼我要說只有中國人才能看懂呢,是因為下面的幾個原因。首先是因為情懷。《風語咒》剛開始的時候就講了關於俠嵐的故事,講了主角朗明對俠嵐能力的嚮往。——願以己身,保一方太平的人,稱為俠嵐。
  • 茶言茶語:茶禪相融 一物一心不相離
    茶禪相融,一物一心不相離。(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茶文化,禪文化,融成茶禪文化,是我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相傳神農嘗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藥效。傳說達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墮地而成茶樹,其事近誕,而其所寓禪茶不離生活之旨,則有甚深意義。嗣後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禪僧以茶當飯,資養清修,以茶饗客,廣結善緣,漸修頓悟,明心見性,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禪宗,演至唐代,而禪文化興起。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林清玄認為忙使人心性浮動,心意不轉,缺少了覺受與觀照的能力,使得這種天生的覺照變得薄脆了,而禪者對生活專一的融入,對現代人因忙而喪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很有幫助,只有專一的有一種體驗才能體驗生命中的難得,得其益一剎那,才能得其益一天,才能得其益於一生,這才是人們參禪、修禪的真正意義。
  • 佛教其實是很積極的,但是能夠認真照做的人太少了
    佛曾教導我們,要認識我們的心是先天地而生的,這也就是要我們認識到生命的永恆。學佛修行的人一但真正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就會真正地、最充分地發揮生命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我們心性中本有的智慧與光明由此而得到不斷地顯現。講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產生疑惑:生命究竟是怎樣來延續的呢?
  • 禪很神秘嗎?學會這十二個字,你也可以迅速領悟禪定大意
    一說到禪,人們會迅速地在腦海中想到佛教中那些入定參禪的和尚們,在潛移默化的意識中,禪和佛教似乎是一個劃等號式的不可分割體,就像一說清靜無為就想到道教是一個道理。禪定確實是佛教獨具特色的修行手段之一,但是如果要讓人將禪是什麼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對於沒有學習過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