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聽到某人的性格脾氣被形容為「陰氣重」;在身體有說不出來的不適時,中醫也會說體內「陰氣重」。那麼,所謂的「陰氣重」,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中醫說病人陰氣重,往往從身體機能的陰陽來講的。當人由於基因遺傳、居住環境、飲食習慣等因素,造成畏寒怕冷,以至於消化系統出現問題,多歸於陽虛寒凝,陰寒內盛,體內寒溼等原因,並對症下藥,讓人服用滋補陽氣的藥物或食物。
對於性格脾氣而言,形容「陰氣重」,多指性格不開朗,敏感,多疑,容易受別人的影響。與人交往共事,不乾脆利落,比較難以建立互信關係,在外人看來顯得隔應,難交流順暢。
本話題重點放在性格脾氣上面,探討「陰氣重」是如何造成的。但凡「陰氣重」者,自然「陽氣」不足,虛弱。
首先,從個人的自心來講,安全感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因為與人交往,沒有安全感,不敢向別人敞開心扉,更不敢輕易相信他人,所以從外人看來,「陰氣重」不足為奇。
其次,從個人的自我來講,負面的心理暗示也在發揮著作用。也就是說,在個人的心理初建,自我初立之時,家庭教育和環境浸染,充斥著彼此否定與打擊的氣氛,缺少正向鼓勵、欣賞與褒揚,這樣培養的孩子,比較來說「陰氣重」一些。
最後,更多情況下的「陰氣重」,指的是自小養成的習慣或習氣比較深重,且個人並沒有自省與察知。這樣的人,在為人處世的時候,行為慣性比較大,也就是說做事情比較軸,倔,或者說死性,「不撞南牆不回頭」,這樣的人生沒有靈活性,自我沒有調整的彈性,自學能力比較差。
綜上所說,「陰氣重」的根源,還在於個人成長中養就的習氣造成的,解決之道還在自己,能夠時時反省,及時調整,問題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