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法醫追兇》講述了一對經歷豐富的警察搭檔爭分奪秒地從過去和假線索中尋找蛛絲馬跡,以抓獲一個以小女孩為犯罪對象的神秘連環殺手。
這個電影開篇即立刻詮釋了一個飽受父親暴力,擁有不幸童年和青春期的印度少年反殺父親的故事。
基於這樣的鋪墊,看到後面接踵而來的謀殺案,我們會有這樣一個心理猜想:謀殺案肯定跟開頭的男人脫離不了干係了,那麼到底誰是這個人?看到薩姆的哥哥兇神惡煞的剁雞肉,差點以為他是後面的大Boss。因為他和薩姆是跟爺爺住一起的,也沒有顯示他父親還在世。
還有幾處電影前面鋪墊了,但是後面卻沒解釋,就是女主女兒那條線,有一幕是女主和女兒在親戚家,親戚的女兒在陽臺上夠東西,鏡頭給了幾分鐘,我都感覺女主女兒是想把親戚的女兒推下去,最後女主女兒這條線就不了了之了。
而且女主有的時候把女兒放在心理醫生那裡,後來魯本把一個拐來的小女孩放在樹林的汽車房子裡,然後由女主女兒(不知道是身邊撫養的還是被拐走的那個)推出來,當時結合起來會覺得,女主女兒可能因為妹妹被拐走,父母離婚,受到了什麼心理創傷,所以喜歡殺別的小女孩兒?
另外就是為什麼兇手要把魯本的線索供出來呢?他要利用魯本,感覺完全沒必要呢。以及兇手的兒子看到自己爸爸從後備箱拿出一個小女孩兒的屍體也設計的太過草率了,很明顯他兒子會看到,如果設計成中途停下讓他兒子去商店買個水啊,他兒子提早回來發現了感覺更說得通。最後男主為什麼要拔了安全帶,因為他已經有證據制裁罪犯了,不能僅僅是打不過吧…
所以看這個電影最後的感受就是,感覺有很多沒有說的通的地方。就像很多人說的,如果在女主女兒那裡再下點功夫,電影的觀感和懸疑感將更上一層。比如偶爾來個女兒對調,女兒黑化。
還有一點,電影裡一個殺妻的快退休的高級警察,最後就那樣用錢搞定不了了之了?一直幫助破案還蠻正面的,看來印度電影很敢於呈現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