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隱秘的角落》,貢獻了今夏的超高話題度。
這部網劇成為爆款後,原著小說《壞小孩》也連帶出圈,三次加印。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無證之罪》《白夜追兇》等一批懸疑劇走紅後,同樣給原著小說帶來了曝光率。
影視劇熱播、原著受關注,能否帶動懸疑小說大賣?
《隱秘的角落》海報
《隱秘的角落》帶火《壞小孩》
《隱秘的角落》無疑是今年6月份的現象級網劇。從開播到結束,人們對它的討論涉及了人性、家庭、社會、親子關係方方面面,臺詞「爬山嗎」更成為熱梗。
跟著劇一起走紅的,還有原著小說《壞小孩》和作者紫金陳。出版方浦睿文化對記者表示,自《隱秘的角落》開播以來,《壞小孩》連續加印3次,預售量有明顯提升。
也有媒體報導,有的書店迎來不少讀者,諮詢或購買紫金陳的《壞小孩》《無證之罪》《長夜難明》等書籍。
「這幾年,根據國內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改編的影視劇,質量基本都不錯。這也一定程度體現了原著小說的創作水準,自然能勾起大家的閱讀好奇心。」有讀者稱。
「一石激起千層浪」
從《隱秘的角落》走紅,再到《壞小孩》的火,這個過程其實有點似曾相識。
《壞小孩》書封。浦睿文化供圖
有業內人士分析,《琅琊榜》火了,智謀博弈型歷史類題材又受到追捧;《無證之罪》熱播時,原著也跟著名聲大漲,此類題材的小說大量湧現。
另外,一部《白夜追兇》,則極大地刺激了市場對硬漢派懸疑推理類圖書的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就是所謂的「一石激起千層浪」,也足可見出高品質「頭部作品」的影響力。
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柳明曄認為,分析這種現象時,與其討論某類題材的可塑性,不如聚焦討論「這一個」的獨特價值,包括最近C位出道的「《壞小孩》」。
「作品只要達到一定水準,將藝術性、思想性等統一併彰顯出來的,比較容易成為熱議的現象。作者不妨更關注這些方面,寫出可讀性強的小說。」柳明曄稱。
什麼樣的懸疑推理小說才好看
一部小說能夠「立得住」,離不開鮮明的人物和飽滿的故事。懸疑推理小說也是如此。
紫金陳認為,好的懸疑推理小說,最重要因素是好看,也是情節設置首先需要考慮的,但是就這兩個字,能做到的都已經是圈裡的「大神」。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劇照
「個人閱讀口味不同,好壞難以一概而論。但以我之前擔任評委的經驗看,現在一些創作者的選題不夠前瞻性,很多人會把重點放在構思各種詭計上,忽略故事性。其實作為類型小說,我始終覺得一切都是為故事服務的,講好故事是關鍵。」他說。
真實性和專業性也會為作品加分。《法醫秦明》系列的原著作者秦明就是一線法醫。他在談到《法醫秦明之倖存者》時告訴記者,其中的案件也都源於真實案例。
「案件偵破過程符合邏輯,沒什麼硬傷,故事節奏流暢不拖沓。」有網友總結,這大概就是原著小說也「吸粉」的原因。
懸疑小說何時不愁銷量?
在國內,懸疑小說其實擁有比較固定的讀者群,市面上經常能見到東野圭吾等人的作品;本土懸疑推理小說此前有點不溫不火,近幾年有所改觀,紫金陳、雷米等作家的書也很暢銷。
《無證之罪》書封。浦睿文化供圖
「懸疑推理題材始終比較受歡迎,特別是男性讀者。它的閱讀帶來緊張感,以及對自我心理認知與智能挑戰的體驗,是對平凡普通生活的一種顛覆和調劑。」柳明曄說。
《隱秘的角落》等一批懸疑類網劇的熱播,也在客觀上增加了原著的曝光率。那麼,藉助這波熱度,懸疑推理小說能否順勢而上?
柳明曄覺得,沒那麼容易,「眼下讀者、觀眾日益細分和精分,每一樣類型、題材理論上都都有火爆的可能性的。但總體而言,相對於閱讀需求,獨特、高質量的作品還是太少了。」
《壞小孩》能火,其獨特性就在於「高智商的懸疑推理」和對社會問題的反映。但是,往往某一部作品火了,大家容易一窩蜂跟上,同質化、粗製濫造的結果就是落了下乘,難有好的市場回饋。
從這個角度說,懸疑推理小說何時能真正不愁銷量,或許還需假以時日。
【來源:大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