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前,一個戴眼鏡小巫師的故事開始風靡世界,十八年前,他的故事被搬上銀幕。十二年前,在書中他的故事結束了。八年前,銀幕上的傳奇故事也講述完了。或許你沒有看過他的故事,但是你一定聽說過他的名字--《哈利波特》。
筆者是零零後,對《哈利波特》最初的印象來自於電影。02年左右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國內上映,隨後一兩年一部的速度,讓我在04年的時候接觸到了《哈利波特》系列。
《哈利波特》最初的定位是兒童文學,經過電影的演繹讓魔法世界成為大人和孩子都嚮往的世外桃源。甚至孩子戴著黑色的圓眼鏡,都會被起「哈利波特」的外號。當時許多孩子看過《哈利波特》的電影,都拿起自家的掃把,看看自己有沒有學「魁地奇」(書中用飛天掃帚)的天賦。
經過幾次改版,在老哈迷心裡,《哈利波特》小說封面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馬愛新馬愛農姐妹翻譯版本的最經典。凡是書店暢銷書的書架上一定會有《哈利波特》一席之地,《哈利波特》系列被譯成近七十多種語言,在兩百多個國家累計銷量達三億五千萬多冊。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場銷售類圖書首位,「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首次發布,該榜統計2000年後外國作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版稅總收入,共有25位外國作家上榜,羅琳以9550萬元人民幣版稅收入問鼎外國作家富豪榜首富寶座。可想而知中國哈迷對此做出多大貢獻。
如果說《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比電影先進入中國的話,電影陪伴我們的時間就更長了,前陣子b站上購買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版權,引起了哈迷的集體回憶。每周六更新一部,現在已經全部更新完了。電影帶給我們的回憶和感動,可以在智慧型手機時代繼續回味了。字幕組把咒語字幕都做出了魔法的效果,進度條也是金色飛賊的樣子,可見用心一般。
從飛天掃帚到會送信的貓頭鷹,無不是孩子們渴望擁有的東西,隨著年齡增長,對魔法的幻想也隨之減少了,但是這些東西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還是存在的,就好像各位的魔法學校錄取通知書還在貓頭鷹送信的路上一樣,那個地方就是我們曾經擁有的童心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