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5月26日報導(文/尹子璇)
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正在經歷一段「瓶頸期」。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看來,在這背後,是中國網民人數日漸見頂,文化娛樂時間碎片化切割,網絡文學跨域傳播的局限,網絡作家創新能力的衰減,缺乏積極的扶持機制與政策等多重原因。
而一旦這些問題被打破,網絡作家們探索出了一條玄幻與現實融合、自身發展與社會標尺一致的新路,待這種糅合與貫通達到新的高度時,就是中國網絡文學創作的第三次躍升。
這樣的第三次躍升已經近在眼前。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陳崎嶸帶來了提案《關於希望主管部門關註解決當下網絡文學發展中幾個重要問題的建議》,其中包括:探索國有資本進入網絡文學平臺的多種形式和途徑,明晰網絡作家的社會職業身份,協調處理網絡作家與網絡文學平臺的權益關係,嚴厲打擊網絡文學盜版等。
經過20年發展,網絡文學以廣泛的普及面、獨特的原創力、強大的適應性、海量的傳播量,已成為中國獨有的文化類型。
陳崎嶸作為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已在多次兩會中提出網絡文學相關提案,此次針對網絡文學盜版情況發聲,也是源於積疾已久的行業問題,而一旦圍繞網絡文學的政策問題被落實,再加上行業的多方協力,網文行業的第三次躍升將會迅速出現。
1、盜版問題積疾已久,各方苦不堪言
根據艾瑞諮詢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模型最新核算數據,2019年全年網文行業因盜版損失56.4億元,儘管與2017年的74.4億元、2018年的58.3億元相比,總體損失呈逐年走低趨勢;但在業內看來,2019年下降幅度已然放緩,需要行業保持高度警惕性。
如今,網絡文學盜版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專業化盜版網站通過技術手段或者「盜打」方式,獲取正規網絡文學站點不斷更新的正版內容,盜版網站以搜尋引擎、瀏覽器主頁為推廣途徑,引導用戶點擊,從而獲取網絡流量,同時在閱讀和下載頁面內嵌廣告,賺取巨額廣告收入。最後,搜尋引擎、廣告聯盟與盜版網絡文學網站按照一定比例共享灰色收益。
在這其中,因為伴隨用戶閱讀行為習慣向移動端遷移。移動端侵權帶有明顯的反彈跡象,中小型盜版網站通過移動端的搜尋引擎、瀏覽器入口、應用市場,以及H5小程序、社交媒體、營銷自媒體等多種形式傳播等盜版形式屢見不鮮。
但凡有一定知名度的網絡作家,只要發布新作品,當新作品達到一定字數後,從手機端網站、APP、以及幾乎所有的自媒體方式上,都將出現盜版,目前來講,幾乎無網絡作家能夠倖免。
網文作家「憤怒的香蕉」曾深受盜版之害,他的作品《贅婿》一更新,就有人在貼吧中同步放上盜版章節,對此,他表示:「一個起點中文網,有成百上千的盜版網站在上頭吸血」。雖然他連發了三篇文章批駁這種現象,在貼吧裡禁止盜貼行為,這樣的情況卻屢禁不止。
面對層出不窮的盜版,網文作家們嘗試過維權,但效果甚微。《第一序列》作者「會說話的肘子」曾經許多次通過閱文集團的平臺,投訴抄襲網站,但往往這個網站剛剛消失,另一個網站又在不久後春風吹又生。
以早年的盜版小說閱讀平臺「筆趣閣」為例,侵權小說多達數萬本,靠作品的免費閱讀吸引了大量用戶與流量,後被依法處理關停。然而,此後諸多新開設的盜版網站,掛靠「筆趣閣」之名,企圖藉此吸引盜版用戶的關注。僅2017年至今,閱文就針對性處理了近百起與該名稱相關的侵權盜版行為。
「一個盜版網絡文學站點倒下的同時,能夠裂變出幾個新的盜版站點,如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江西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顏三忠曾如此表示。
對於平臺來說,為了網絡文學維權問題也花費著不少力氣,2019年閱文總計發起民事訴訟1500餘起。據閱文集團法務總監朱睿龍介紹,當前網絡文學行業常見的案件類型主要是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案件和不正當競爭案件,其中佔比較大的還是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案件。近幾年閱文集團每年處理侵權案件近2000起,其中約70%的案件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
目前,網絡文學盜版行業在體系化規模化的利益鏈條之下,面臨著根除難的問題,而隨著盜版朝隱蔽化、地下化發展,平臺訴訟取證也極為困難,在維權過程中,目前整體網絡文學侵權案件的判賠數額,仍不足以彌補權利人的損失,加之漫長的訴訟周期,整體上難以給侵權人造成實質壓力。
因此,整體看來,維權難的一大原因在於,此類侵權行為所承擔的法律風險相較其收益而言過於輕微。
如今,陳崎嶸在兩會期間針對網絡文學盜版提出提案,而醞釀近10年的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正也已正式啟動,並於4月26日提請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在陳崎嶸看來,此次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針對資訊時代、網際網路條件下的著作權問題,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規定,使過去一些模糊界限變得清晰,有法可依;二是對侵犯著作權的違法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由此提高了違法者的違法成本。
然而,面對嚴峻的網絡文學盜版問題,除了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以外,平臺、作家、讀者同樣需要群策群力。
2、政策之下,打擊盜版依然需多方協力
閱文集團白金作家「愛潛水的烏賊」曾提出:「對抱著創作夢想的作者來說,盜版可能直接扼殺了他們的熱情,摧毀了他們的選擇。」
「愛潛水的烏賊」不是唯一一個為行業發聲的作家,1月18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上海市人大代表、嘉定團成員、閱文集團白金作家血紅,知名網絡文學作家劉煒,就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提出建議。劉煒表示,當下網絡作品侵權案件頻發,需要提高犯罪成本,形成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壓示範,震懾不法分子,保護版權人的合法利益。
發言後,其觀點在會上得到政府領導的點讚,該領導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是激勵創新的重要手段,需要包括法律工作者,智慧財產權所有人等在內的各方面共同努力。」
在作家積極發聲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作家作為個人維權成本高、難度大等局限性,作為擁有更大能力的平臺需要主動維護旗下作家的權益。
以閱文集團為例,除了前文所提的訴訟以外,2017年全年,閱文集團針對各類網絡文學盜版侵權內容,自主建立監控處置機制。2019年,閱文集團全年總計下架侵權盜版連結近2000萬條,用平臺的力量切實有效地保護了作家個體的智慧財產權。
閱文集團也在持續關注盜版文學網站的情況。在國家層面的有力打擊下,大批大型盜版網站被關停,但作為長尾的中小型盜版網站一時難以清理,並藉助搜尋引擎、盜版閱讀軟體、小程序等渠道不斷發展壯大。2019年,經閱文舉報,兩家頭部盜版網站「筆趣閣」和「菠蘿小說網」被關停。其中公安機關在對「菠蘿小說網」的偵查過程中,還發現了犯罪嫌疑人同時經營的其他5個侵權網站,總計傳播閱文版權作品超過十萬部,點擊量近8億次。
除了「堵」住盜版行業的發展以外,閱文集團也在「疏」方面有所動作。2016年,閱文集團發起成立「正版聯盟」,深度參與以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為重點的「劍網2016專項行動」。2016年9月牽頭成立中國網絡文學版權聯盟,並發布《中國網絡文學版權聯盟自律公約》,呼籲作家、產業鏈各方協同合作,在網絡文學行業內部,建立起一個暢通、健全、良性的溝通環境、溝通規範,讓優質IP得到充分開發、分享。
而在作家和網絡文學平臺積極發聲、行動的過程中,平臺和行業也該思考,如何去培育讀者的版權意識。
早在21世紀初,網絡文學並沒有付費的說法,直到起點推行了付費制度後,才陸續有讀者為小說付費。然而,有讀者願意為小說付費,也有讀者為了免費而去觀看盜版內容,正是有這樣的需求,才讓盜版網站難以杜絕。
這樣的情況下,平臺應該思考,如何吸引讀者,讓他們進入正版網站,除了文字本身,是否有別的可能性呢?
前幾年,起點新增功能「本章說」,當讀者看到任意段落時,都可以發留言,其他讀者可以互動回復。這樣的交流途徑,帶來互動的體驗感和不同的社群氛圍,讀者和作者可以實現互動,再加上同人創作、圈友在看等功能增加用戶粘性,吸引更多讀者閱讀正版小說,鞏固正版的地位。
從小眾興趣,節節攀登到數十億的市場規模,網文已經邁入了新的進化階段,那便是朝著粉絲經濟為基礎的IP文化層面發展。相對傳統出版物而言,網文本身就自帶了社交屬性,閱讀社交化將成為網文行業的新趨勢,如今的讀者也不再是單純的讀者,而是這本書乃至角色的粉絲,成為了整部作品IP經濟中的重要環節。
這樣的情況下,平臺和作家都能夠用更多樣的方式來建立讀者對盜版危害性的認識,也都應該尋找更多的方式來進行讀者引導,也只有引導和鼓勵讀者自覺對盜版形成抵制,才能夠真正擠壓盜版的市場,倒逼市場正規健康。
如今,政策方面正在釋放利好訊息,也只有在多方協力之下,才能夠進一步推動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閱讀正版化、作品IP版權規範化,打造全產業鏈版權運營並行的良性循環模式,從而實現網絡文學的第三次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