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數據可視化,就是準確、高效、精簡而全面地傳遞信息和知識,它能將不可見的數據現象轉化為可見的圖形符號,並且利用合適的圖表直截了當且清晰而直觀地表達出來,加深和強化受眾對於數據的理解和記憶。那麼,如何才能製作高效且吸引人的數據可視化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這6點。
一個數據可視化看起來製作簡單,但是你想要把數據可視化做到即高效,同時又不失去趣味性,並且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歡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把這兩者兼得去製作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數據可視化,想必是很多設計師或者數據分析人員所追求的一個目標。因為一個完美高效的數據可視化,不僅能講述一個「好故事」而且還能通過可視化圖表發現數據當中隱藏的信息來輔助我們進行企業決策。
當然可視化前期最重要的準備工作還是要注意我們的製作目的:
當前期調研準備好後,就可以對可視化製作進行探索和創建。
接下來我將總結6個製作要點來使你的可視化變得直觀而有趣,從而可以更快,更輕鬆地進行消化,並清晰地傳達預期的信息,從而為觀眾提供特定且有用的數據分析建議。
單獨一種可視化圖表形式並不適合用來展現數據分析的所有結果,因此可視化要選擇不同的圖表形式來達到不一樣的數據分析展現目的,選用的圖表形式最好可以清楚的講述「故事」並展現數據分析後的問題。
所有這些圖表選用都與製作數據可視化的主要目的有關,正確的數據圖表展現的分析結果,可以推動業務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從而帶來有用的業務見解,並為推動具體行動提供參考。
常用的數據圖表有哪些?
更多圖表試用方式:《搞定這10個基礎圖表,就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可視化設計》
人類天生就是視覺生物,我們的眼睛被那些可以一眼告訴我們重要信息的指標所吸引。我們自然會尋求模式,如果圖表是隨機擺放,沒有邏輯,則很難理解可視化所傳達的內容。
要利用這些人類自然傾向,就要確保你呈現數據的順序或圖表邏輯是對觀眾有意義的。
無論是數字,文字還是順序。一個簡單的示例:如果你使用的是從左到右閱讀的語言進行交流,設計時可視化圖表就要遵循該約定。如果要使用多個圖形,要確保順序一致並且數據之間的邏輯連接清晰。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受眾在數據可視化當中迷路,理清圖表順序和邏輯,他們就可以快速,輕鬆地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
顏色很重要,它可以不使用文字就能傳達出如此多的信息。
但是,使用顏色之間存在微妙的平衡。保持簡單是最好的。使用顏色突出顯示和強調信息,太多的顏色會造成雜音,而使用一種顏色或一種顏色的太多陰影會導致數據融合。
顏色關聯也很重要,使用對觀看者有意義的直觀顏色,以便它們更快地處理信息。
如果你正在使用溫度圖表,請使用紅色表示熱量,使用藍色表示寒冷。而且如何使用顏色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顯示各個值之間的一致性或突出顯示數據中的對比非常有幫助。
圖案之間的相互聯繫能夠幫助我們一目了然地解密信息,而不必坐下來仔細檢查它。
例如,以上關於非洲瀕危物種的圖表一目了然,告訴我們什麼動物瀕臨滅絕以及它們有多脆弱。與其使用帶有值的條形圖,不如將每個動物使用剪影的圖案形式可以使其變得更加有趣和直觀。
利用圖案大小的形態可以幫助強調數據。
在先前的可視化中,瀕臨滅絕的動物形狀相對於其他動物的大小做了對比。不僅如此,大小也可以表示比例值。除了使用顏色,形狀大小也可以根據數據值進行調整。
使用大小表示值來展現數據信息,也適用於地圖當中。
當你在可視化中具有相同大小的多個數據點時,它們會融合在一起,很難區分值。通過使大小與值相關,並添加顏色作為另一個標記,可視化效果更易於受眾關注到數據點,如本示例中所示。
文本是很多時候設計師會忽略的地方,不要小巧了文字的力量,無論使用的是文本類型還是文字數量的多少,它也是可以改善數據可視化的效果。
但是在使用文本的時候要注意下:當文本過多時,或者如果不是以讓人感覺舒服的方式來組織文本時,就會使人分心,有時僅依靠視覺效果是不夠的。
使用文本時,也要確保它能夠指出了重要的數據細節,例如上圖案例中甲殼蟲樂隊成員對在流行程度最高時發行的籤名歌曲和專輯的個人貢獻進行了數據可視化,並使用了大量的文本作為元素。
除了以上的6個要點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準則,也可以幫助到你將數據可視化的效果提高一些層次:
本文由 @數據可視化那些事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