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周丹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
經過了夏夜的火熱和秋夜的舒爽,江城的冬夜來了。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出乎意料的是,江城夜經濟在寒風中依舊火爆。餐飲、旅遊、購物、娛樂、觀影……人們不再只是待在家裡「冬眠」,夜間消費依然一片火熱,讓武漢的夜晚流光溢彩。
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夜經濟」概念大行其道,它不僅抓住了購物中心打烊後的商機,而且在時段上還特別對「996」人群的胃口。從最初90年代燈光夜市的1.0時代,走過了「美食、購物」兼備的2.0時代,夜經濟已經來到了如今「吃、購、遊、娛、體」全方位融合的3.0時代。
前不久,「首屆中國夜間經濟論壇」發布了「夜間經濟十強城市」名單,武漢成功入選全國前十。記者從武漢市商務局了解到,目前武漢夜經濟相關促進措施仍在加緊制定中。4日,杭州市商務局一行還來到江城,與武漢交流促進夜經濟發展經驗。
在武漢全力發展夜經濟迎來的第一個冬天,夜經濟正逐漸成為一種剛需。
吃
越冷越火的深夜食堂
夏吃龍蝦,冬涮羊肉。
最近幾天,江城最低溫降至0℃。天冷卻帶熱了江城街頭的飯店,尤其是營業至凌晨的火鍋店。12月1日22點,記者在漢口沿江大道的一家涮羊肉店看到,顧客絡繹不絕,店內坐滿了人,門外還有30多位排隊等候的顧客。「最近天冷,吃涮肉既美味又暖和,大夥還可以一起聊聊天,是宵夜的好選擇。」正在等位的顧客劉女士說,等位30分鐘內能排到,在她可接受的範圍內。
店員王瓊告訴記者:「天越冷我們越忙。每晚有兩個營業小高峰,分別在18點半和22點左右。」因冬天生意火爆,火鍋店延遲營業到凌晨2點才打烊。
1日晚23點半,在曇華林的一家音樂餐吧,十餘張餐桌坐得滿滿當當,三五成群的年輕人正在這裡喝著小酒、吃著小食。「加班到晚上9點半才下班,同事們一起出來坐坐,這會兒準備走啦!」臉頰微紅的90後小夥趙磊告訴記者:「現在夜生活越來越豐富了,晚上最開心的就是和朋友們一起聚餐,共度時光,感覺真棒。」
其實,如今武漢夜間營業的餐飲品牌越來越多了。海底撈、小龍坎、大龍燚等品牌正成為不少年輕消費者的夜間首選。目前,武漢已有25家海底撈營業門店24小時營業。而胡桃裡等一批音樂餐吧,提供午餐、小吃、下午茶、以及晚餐,營業時間由11點跨越至凌晨2—4點,人氣紅火。
不少網紅奶茶店、零食店也推出適合冬天「打卡」的口味。漢口江漢路一家新開業不到半年的法國甜品店裡,高高的玻璃櫥窗上擺滿了花花綠綠的巧克力禮盒,既有朗姆酒、提拉米蘇等經典口味,也有魚子醬和鹽漬果仁等新奇的口味。「夏天冰淇淋賣得好,冬天巧克力和奶昔賣得好。」店員笑稱,店裡冬天推出的新品,希望能為顧客抵禦寒冬貢獻一點力量。
購
熬最晚的夜買最貴的眼霜
除餐飲外,購物是目前夜經濟中最多的消費選擇。
連日來,記者探訪江城多個購物中心發現,夜間購物的人群絡繹不絕。消費者們普遍表示,由於冬季夜晚較長,人們更喜愛一個溫暖的消費環境,這也讓冬日夜間經濟有更多的潛能被挖掘。
上周日晚20點,記者在群光廣場看到,該商場聖誕大促已提前開啟,打折促銷的商品令人眼花繚亂。「兒子剛讀大一,高中時候天天穿校服,也沒正經買過幾件衣服。這不天氣冷了,趕緊來買幾件厚實的棉服禦寒。」顧客肖女士正忙著給兒子挑選衣服,不一會兒的功夫,手裡就拎了四五個購物袋,「吃完晚飯順便就來逛了,現在商場關門都晚,可以好好逛,逛到爽。」
群光廣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晚間是店鋪客流最集中的時段之一。夜經濟的繁華不能只是曇花一現,要保持長久的活力,就需要突破季節的限制,一年四季都要有拿得出手的消費項目。群光廣場在11月下旬到12月底,夜間積極開展各類活動,來激活冬季的夜消費。
半小時後,在一街之隔的銀泰百貨,記者發現逛街的人同樣不少。銀泰百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商場晚間客流量一直都比較高。「熬最晚的夜,買最貴的眼霜」,據統計,在23點至凌晨2點,銀泰喵街上每過1小時客單價就提高1000元。
過了22點,熱鬧了一天的購物中心陸續打烊。夜間的購物,便由便利店支撐起來。2日晚上23時許,在漢街TODAY今天24小時便利店,仍有三三兩兩的顧客在這裡選購。店員介紹,由於附近有寫字樓、酒店、酒吧,又臨近地鐵站口,夜間的顧客總是絡繹不絕,有下班的白領,有住宿的客人,也有逛街累了在這裡買杯飲料歇歇腳的情侶。相比白天,夜間的客單價還要更高一些。
中百羅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武漢24小時便利店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擴張,除了迎合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外,夜間消費需求增加也是一個影響因素。
遊
冬日夜遊別有一番滋味
不只是購物,武漢夜遊同樣表現不俗。
科技為筆,25公裡長的長江主軸為屏,不斷變化的光影動畫點亮了武漢兩江四岸。15分鐘的光影主秀視覺效果極佳。畫面中,江城百年歷史風貌烙印著武漢的城市歷史款款走來……
連續幾晚,記者在武昌江灘看到,駐足圍觀長江燈光秀的市民不在少數。「我從長沙來武漢旅遊,好多武漢的朋友推薦我來江邊看看燈光秀,真的很震撼,不虛此行。」湖南妹子王雪瑩告訴記者,她拍了不少照片發朋友圈,引來諸多點讚。
如今,武漢長江燈光秀已經實現常態化,不斷更新,天天上演。「兩江四岸」25公裡岸線上1000多棟樓宇、7座橋體、2座山體(龜山、蛇山)以及躉船碼頭,打造出江城特有的人文藝術景觀帶,通過炫彩奪目、流光溢彩的燈光秀來集中展示中國水文化、荊楚文化及武漢城市文化,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
據統計,三鎮江灘日均接待市內外遊客50萬人次,峰值達70萬人次。
在漢口江灘,汽笛鳴響,更是恍惚回到風華絕代的老武漢。《知音號》作為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於2017年正式對外公演,運營兩年多的時間,場場爆滿。即使是冬日裡,每場上座率均超100%。
船在動,劇場在漂移,觀眾切換觀演畫面和感官,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漢口切換到現代都市大武漢。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故事構成大漢口的世態眾生相,親情、友情、愛情濃縮在長江、碼頭和「知音號」這條漂移的船上。
長江燈光秀、知音號、漢秀劇場、歡樂谷夜場……對武漢而言,精彩紛呈的夜間旅遊,已經成為這個寒冬裡城市的亮麗名片,讓傳統旅遊資源煥發新活力。
娛
看書遊戲都是一种放松
桌遊是都市年輕消費者熱衷的休閒遊戲,隨著綜藝節目《明星大偵探》的熱播,已從最初的狼人殺、阿瓦隆,過渡到劇本殺階段。越來越多的劇本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而他們的營業時間,大多從下午1點持續到凌晨4點。
打開大眾點評,搜索劇本殺,武漢地區能夠搜索到超過100家劇本店。3日晚22時許,記者在街道口的一家劇本店看到,一群群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正興高採烈地討論著他們選定的劇本,挑選著自己想飾演的角色。
這家劇本店開業已有半年多時間,負責人小李介紹,武漢的劇本店大多於今年開業,節假日、周末和夜間是消費者最集中的時間段。相比網吧、酒吧、唱K,吃完晚飯,約上四五好友,選定一個劇本,飾演劇本中角色,推理還原真相,正成為年輕消費者的「養生」休閒方式,「特別是冬天,店裡暖氣足,玩起來也很舒服。」
同樣暖和人氣足的,還有24小時書店。
位於漢口惠濟路的卓爾書店,24小時運營5年多時間了,夜晚進店人數逐年增長。
「我喜歡讀詩,只要有空,我晚上就會過來讀讀詩,這裡還經常請來一些著名詩人,跟我們互動。」正在閱讀吉狄馬加詩歌的21歲姑娘劉婷告訴記者,她是一名護士,下班後來書店看書,是她最主要的放鬆方式。
書店店長說,做24小時書店並不為贏利,而是一種文化信仰的堅守,為這座城市點亮一盞閱讀的燈。據介紹,90後、00後年輕人日漸成為消費主力,他們更樂於在夜間娛樂、消費,包括深夜書店在內的24小時商業模式更契合現代都市人生活方式的需求。
體
夜間運動開啟健康生活
也有不少人,越是冬天,越是不怕冷。在江城商場裡,冰雪運動正成為不少市民休閒娛樂的新選擇。
在武漢薈聚中心,1500平方米的冰雪樂園成為新的打卡地,尤其受到親子家庭的喜愛。一到晚上,家長下班後帶著孩子過來,現場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在燈光與音樂的配合下,人們在冰上瀟灑穿行。這裡能同時容納100人,還有滑冰小助手進行一對一的專業教學。
記者搜索發現,在武漢地區大大小小的商場裡,室內滑雪場和溜冰場已經有近50家。「冬天顧客反而多一些,好多人覺得冬天就應該滑冰,這才叫過冬。」有溜冰場負責人告訴記者。
不過,隨著天氣轉冷,更多人還是減少了室外活動,不少商圈的室內瑜伽館、健身房一片火熱,尤其受到上班族的歡迎。記者走訪發現,晚間7點半至9點半是夜間運動健身高峰期。健身房、運動場館則以年輕人居多,多選擇遊泳、室內籃球、羽毛球等項目。大多數的健身房營業至晚上10點以後,還有部分健身房為順應夜經濟大勢,將營業時間延至凌晨。
部分體育中心和健身中心的數據,也印證了冬日夜間運動消費正在崛起的現狀。徐東一家羽毛球館負責人告訴記者:「周一到周五晚上的場次都需要提前預訂,工作日晚上一般都是滿場。」目前,該館夜間人流量基本上是白天的2—3倍
而位於購物中心內的大多數健身館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在武廣商圈一家健身房,負責人告訴記者,11月中旬開始,工作日裡從上午10點開始營業後,到下午6點前,只有少數客人來健身,空閒器械很多。下午6點之後,人潮湧入,不僅有氧器械被佔滿,使用專項訓練器械也要排隊。由此,部分24小時健身場所應運而生。據悉,目前在光谷已經有私教工作室開始24小時營業,以服務消費者更多元的需求。
專家
助燃冬日夜經濟還需持續發力
「白天是工作,夜晚才是生活。」記者採訪中了解到,超八成受訪者認為,夜生活是壓力的釋放、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冬季夜晚較長,人們更渴望豐富夜晚生活,這也讓冬日夜經濟有更多潛能待挖掘,包括餐飲、娛樂、休閒、教育、文化、體育、社交等多方面。冬天不僅為江城消費者創造了更為多元的夜間消費場景,更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方式。
武漢大學經管學院吳先明教授表示,發展夜經濟的關鍵,在於釋放和引導人們的需求,特別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空間是否暖和、公共運輸是否延時、夜間公共秩序如何保障,都需要職能部門不畏嚴寒堅守崗位。冬日夜經濟「保溫」,離不開市政保障。政府提供更多暖心的服務,商家提供更多有特色的服務,江城夜生活越豐富,夜經濟也就越火爆。
「此外,還需要因地制宜,開拓出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根據武漢人自身的風俗習慣,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夜文化」品牌。」吳先明認為,除了政府營造的大環境,其實眾多商戶們也在做著轉型,帶火冬季的夜經濟。一些城市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鑑。比如杭州的西湖夜遊項目,將美食、觀景、文娛產品完美結合;上海上線了首批24小時影院,還公布了夜間試點開放的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首次夜展的2000個名額於15分鐘內告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