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熙南裡歷史文化休閒街區。 邵丹 攝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1月14日上午,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隆重開幕,省委書記婁勤儉號召大家,不負韶華,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壯美篇章。
經濟強是「強富美高」的首位要求,也是新江蘇建設的第一要務。省兩會上,關於「經濟強」的這些「硬核」關鍵詞GET到你了嗎?今天起,本報將開闢聚焦「強富美高」新實踐專欄,記錄下新時代的最強音。
記者 李衝 於丹丹 張可 劉麗媛 石小磊
「強富美高」新實踐①
經濟更強
●科技創新
江蘇要建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江蘇在全國率先提出「科技興省」戰略、在全國率先啟動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名列全國前茅。
「科技改革30條讓我們感受到了全省的科技創新的提升作用,為科技創新釋放了活力。」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唐玉國說道,國家實驗室就是科技創新最好的組織形式,希望能整合資源,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移全鏈條地布局大的攻關項目,凝心聚力,做具有影響力的大事。
省科技廳廳長王秦透露,2020年,江蘇將啟動建設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統籌建設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同時,江蘇將更廣範圍深化創新開放合作,在更高平臺上提高科技創新水平,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度融入長三角創新一體化。
●研磨技術
「每年開發一個創新藥上市」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眼下,連雲港市委、市政府正在集全市之力,打造「中華藥港」。來自連雲港的省人大代表、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總裁王善春說,這更加堅定了企業立足連雲港,貢獻連雲港的信心。2019年,集團總投資22億元、佔地512畝的生物工程藥物研發生產基地一期工程竣工投產;2020年,總投資15.2億元、佔地100畝的海州生物藥物研發生產基地也將開工建設。未來的發展中,還將加快創新產品的推出速度,從創仿結合到創新主導,五年內實現每年一個創新藥上市;加快生物藥的上市進程,三年內實現一批生物藥集中上市。
省人大代表、江蘇吉泰肽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紅巖對記者說,企業要做好主業,還得在一個領域深挖深耕。只有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研磨技術」,牢牢把握科技創新,才能提升工業企業的內在素質。為此,公司投入了一系列國際一流的儀器裝備,為企業提供了一流的研發硬體條件,新特產品也不斷推出,專利技術保證了企業發展的後勁十足。
●「冠軍企業」
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老大哥當好「龍頭」
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江蘇提出了加快打造工程機械、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前沿新材料等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這其中,智能電網產業是南京的主導產業,整體實力居中國第一,南瑞繼保在專業領域取得了一批支撐和引領行業發展的研發成果,迄今已完成重大研究開發項目228項,其核心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已成功進入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省人大代表、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李九虎認為,只有真正自主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才能實現高端化發展。他說,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南瑞繼保將繼續發揮自身在技術經驗積累、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創新優勢,以「自主科研+產業化」融為一體,重點發展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高端電力電子和工業控制過程等產業,增加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中國製造」和「中國引領」品牌的國際國內影響力。同時,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化工作,帶領同行業其他單位共同進步,加快形成技術領先、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提高南京市智能電網產業整體競爭力。
●三新經濟
大數據、人工智慧引領業態不斷「翻新」
「一部手機走天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近年來,線上購物、行動支付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而這背後,是「三新」經濟的逐步壯大。那麼什麼是「三新」經濟?專家表示,「三新」經濟是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簡稱,是經濟中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生產活動的集合。
前來參會的省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黨委書記王哲認為,「三新」經濟是支撐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應積極順應這一時代發展潮流,以新技術催生新產品,以新思路塑造新結構,為經濟發展聚集新動能。
他介紹,蘇寧深耕的智慧零售,正是其踐行「三新」經濟的體現: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打造出「一大兩小多專」的業態產品族群;以零售為核心的多產業融合,助力金融、置業等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而這一切的成果也驗證了蘇寧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零售新商業模式實現了突破理論的成功,為零售行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未來,蘇寧將持續通過對新業態及新模式的不斷探索與創新、通過對智慧零售的不斷深化與落地,為新經濟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王哲說道。
●營商環境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省人大代表、江蘇銀行徐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蔣學眾表示,江蘇銀行徐州分行將始終堅持「國有企業姓黨」「江蘇銀行姓江蘇」的定位,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天職和宗旨,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銀行先後與徐工、徐礦、恩華等地方60餘家重點行業、支柱企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推動地方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做優,到2019年末,江蘇銀行徐州分行成為徐州市首家貸款餘額突破500億元的金融機構。同時,積極運用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發展。例如,創新運用物聯網技術,在全國率先落地純線上個人和經銷商工程機械貸款業務,打通了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夜間經濟
多幾個「熙南裡」街區,誰不愛去?
2019年9月,南京熙南裡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街運營。這座文旅消費聚集區依託歷史街巷和城市人文歷史打造,引入了文化主題酒店、茶吧酒吧等新型商業業態。「幾個月來,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晚上來此消費。街區還有漢服表演、滑板活動聚集,形成了年輕人心中的『打卡點』,炒熱了這裡的夜間經濟。」省人大代表、南京旅遊集團南京商廈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鄭立平說,培育壯大「夜間經濟」等消費新動力,呼喚更多的高品位步行街和購物中心建設。
這次上會,她帶來了「打造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建議。她建議全市一盤棋地主導推動旅遊名街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布局規劃,尤其是要打造出能夠代表南京文化記憶的、具有國內遊影響力的旅遊名街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加快形成,延長遊客停留時間。
「夜間經濟」的發展還有賴於夜間基礎公共服務的跟進。省人大代表、南京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玉莉介紹,南京的公交線路增開了更多的夜間公交車。「我們現在還要求夜間公交車在天黑之後,全部打開車廂內的燈光,使得夜間城市風貌更加通透、亮麗,用動態的亮化為城市道路賦予更多活力感。」
●自貿區
在「有限」的空間裡實現「無限」的發展
2019年8月,江蘇自貿試驗區獲批設立,江蘇進入「自貿區時刻」。「在無海港也無空港的情況下,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為什麼選擇了江北新區?」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把「創新」作為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的關鍵詞。
落實到實踐,劍橋大學創辦800年來唯一一個以大學冠名的海外科技創新中心落戶江北新區,「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新技術聯合實驗室」在江北新區揭牌,海外創客「扎堆」新區迷你矽谷……一個個案例闡釋著創新的巨大引力。
圍繞自貿區開放型經濟建設,羅群用「五個國際化」闡述,他表示,創新要素要國際化,產業發展環境要國際化,人居環境要國際化,營商環境要國際化,聯動合作要國際化,研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創新支持政策體系,聚焦晶片、基因等重點領域「卡脖子」環節,提升產品競爭力,拓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努力在「有限」的空間裡實現「無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