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大 福
編 輯丨奈 奈
文娛價值官解讀:ID:wenyujiazhiguan
《明日之子樂團季》創新性地將樂團選拔放在「熱血高校」主題下,以「樂團養成」的模式,在音綜泛濫的市場,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競爭的路線,自首播起便好評不斷。並隨著樸言樸語,夥伴關係,驚喜感,真實感等關鍵詞在網絡平臺掀起諸多討論,節目已形成了在大眾範圍內的破圈傳播。
事實上,樂團一直是音綜裡最難的選題之一,因為很難將樂手的技術用簡單的方式,通過屏幕傳遞給觀眾,而《明日之子樂團季》則是另闢蹊徑,將焦點放在素人樂團的養成之上,以沉浸式的觀察視角,記錄自然態的男孩們如何成長,以此來實現和觀眾的共振共情。在節目播至第三期之際,價值官記者就專訪到後期團隊BKW Studio製作部總監戴鑫女士,通過對話和第一手資料揭秘,他們是如何為節目錦上添花、技能加持的。
回歸自然態,做真實的獨一無二
進入暑假的每個周六,價值官記者的朋友圈就會被這檔節目刷屏,就連對選秀音綜極為苛刻的豆瓣,也給出了8.7的高分,這還是由第一期播出後的8.4上升而來。對一檔已進入第四季的音綜來講,實屬不易。如果說首播時還只是小眾的狂歡,那隨著口碑的發酵,播至第三期的《明日之子樂團季》,已變成了「全民吃瓜」的爆款預備役。
雖說是選秀音綜,但前幾期,價值官幾乎是以看觀察類綜藝的視角在追節目,就算去個衛生間或者拿外賣都怕錯過了,要將進度條拉回去重看一遍。是為了看人家表演的技術有多強嗎?也並沒有,就是不想錯過那些男孩們的閃光瞬間。
在今天播出的第三期節目裡,高光時刻依舊不勝枚舉:
「我單方面對我們這段時間的努力表示極大的肯定!」「年輕就是活該,年輕就是做自己,年輕就是愛誰誰!」……
而在這期節目中,我們也看到了自我與團隊融合的不易,看到了1+1
對觀眾而言,這檔選秀綜藝最吸引人的恰恰就是這樣一幫個性迥異,但記憶點鮮明的男孩們,在一起玩音樂時擦出來的青春火花,雖然有囂張、有膽怯、有青澀、有莽撞,但都無比的真實和自然。
曾主導《樂隊的夏天》、《我是歌手》、《乘風破浪的姐姐》、《創造101》等數十檔真人秀後期的戴鑫認為,《明日之子樂團季》的學員,是她這幾年看到的所有真人秀裡質量最高的,他們極其單純,極其乾淨,非常具有青春的氣息。
「為什麼大家看這個節目有新鮮感,真的學員素,即便回鍋肉也都是一種不成熟的氣質,所以這是一個很素,只有兩三片肉星兒的節目。」
在過往的真人秀裡,我們看到了太多的表達,但這一次,節目反其道而行,選擇的是最少表述的方式,卸掉欲望,將年輕人身上懵懂的狀態真實呈現出來。
比如哈拉木吉。「你學校就你一人兒?」「對。」「有師弟嗎?」「沒有師弟。」「那你寂寞嗎?」「寂寞。」
戴鑫認為,這恰恰也是大家為什麼喜歡他們的原因。「就像我們的剪輯師們第一次看素材的時候,也會覺得,不說話,表達笨拙的男生多有魅力,那種清新是特別打動人的。」
人物特質的極致呈現,是《明日4》後期團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找到這些男孩身上的閃光點和戲劇性,並將散亂的素材搭建成故事線和性格人設。
但對後期團隊而言,他們並不是在講故事,也不是在建立人設,「什麼是人設?是他從小長到大形成的他是誰?並不是我們做了什麼,而是他有什麼,我們把他找出來。他在這個時間點,在這個節目,在他自己人生的這個狀態中,所呈現出來的感覺。某種程度上,我們是去發現他們的人生軌跡,而這個發現又可能給他們開拓出另外一條路。」
熱血燃情,小眾樂團破圈層突圍
《明日之子樂團季》的獨特之處,在於找到了「校園敘事邏輯」,來區別於其他的同類節目。
相比於其他音綜選秀的舞臺,《明日4》的錄製場景顯得簡單又樸素,不外是教室、宿舍、排練室和只能容得下二三百人的小禮堂。但是,在這個場域裡發生的一切,卻迅速地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男孩們玩耍嬉鬧,爭吵冷戰,志趣相投,集體主義,不正是我們在校園裡經歷的日常嗎?
而校園敘事邏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讓我們看到了每一個人的成長線,難怪會有觀眾在彈幕中直呼:「我原來追的是一個中二熱血番。」
奶拽楊潤澤在首播舞臺上的表現無敵酷帥,但誰能想到,私底下的他原來是一個脆弱迷茫甚至少根筋的男孩,當隱藏的不自信被暴露之後,二人團戰的舞臺上,他仿若被遮掩了光彩。觀眾都在期待他能像熱血動漫裡的主角一樣,在節目尾聲上演逆轉劇情,就連後期團隊也在全員追番的過程中,「但我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因為我們只是第一手的閱讀者,我們都很期待看他和小夥伴演繹出來的故事是什麼。而當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產生聯繫和互動之後,故事的走向是無法預計的。」
在戴鑫看來,後期工作提供的其實就是一種可能性,是這些人生命的可能性,也是觀眾所期待的可能性。
而這種只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充滿著未知和無限想像的劇情,吸引的不僅是觀眾,還有原本只是客座教授,錄製後就跟節目組續約成為特聘老師的樸樹。
鄧紫棋、郎朗、歐陽娜娜、周震南、梁龍,這樣一個劍走偏鋒又意外合拍的教師團搭配,本身就具有關注度和話題性,而樸樹又在節目中給觀眾呈現了極大的驚喜感,戴鑫也對其表現予以認可。
「他身上有一個很敏感的對真實或情感的探測器,他的感受太棒了,就是話太少,所以我們儘量把樸樹老師在現場說過的所有話都用上了,沒有一句廢話。」
舞臺上盧俊傑要將歌獻給「年少的你們,和曾經年少的你們」,確實,你以為看《明日4》的觀眾只是00後一代?並不是,還有無數個如樸樹一般,內心永遠住著一個少年的我們!這也是為什麼這樣一個小眾的樂團選秀,可以破圈層突圍的原因,它實現了對每一個正在熱血燃情,和依然熱血燃情的人群的精準狙擊。
創新升級,開創綜藝漫改先河
舞臺上,泰樂和付子健介紹他倆是「宇宙無敵超級爆炸元氣中二樂團」;爆炸頭梁國豪說,「如果你不開心了,可以來摸摸我的頭」,彈幕裡的觀眾一邊發著「這都是什麼鬼?」一邊已經笑到捶地。
確實,《明日4》的後期可以加雞腿了,他們太懂這屆年輕人的HIGH點,在營造熱血校園感的同時,也兼顧了節目的趣味性。並且節目中對嗩吶、馬頭琴等民樂的高光呈現,又充分體現了節目組在保證觀賞度的基礎上,挖掘實力音樂人以及拓展音樂形態的用心。
而最新一期的樂團考核,其實也是明日高校給學員們上的一堂專業又生動的教學課:在兩兩PK中,楊英格和李睿洋以絕對浪漫風格的搭配贏得了教師團的六面旗幟,鄧紫棋更是直言,「是唯一一組感覺對到我可以忽略任何的技巧。」
這場競演讓每個人都可以更直觀的理解——樂團的本質是「合拍」,技術實力固然重要,但人與人、人與樂器的相融,才是樂團組成的基石。
所以在這一期,後期團隊會將更多鏡頭聚焦於學員間的默契培養,因為對這樣一群性格各異的男孩們來說,短時間裡與別人建立情感關聯,甚至達成默契,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比如廖俊濤以如父如兄般的鼓勵和陪伴,為內心敏感沈鉦博一點點地打開了心結,就展示了夥伴關係中,一個教科書般從零到滿格的磨合過程。這是年輕人獨特的相處模式,在被鏡頭記錄下來以後,都會因為真實而顯得無比動人。
作為一個已進入到第四季的成熟IP,主創團隊的最大挑戰就是擺脫同質化,以滿足觀眾不斷升級的審美需求,所以,他們要做的是不斷為這個市場創造新的東西。「但這個新不是形式感上的,而是認知的更新,製作手法的更新,是敢於摒棄以前做過的東西,用新的正確的方式,去配合觀眾對於前沿的追求。」
用動漫來為人設點睛,是節目帶給觀眾的意外驚喜。在這一季「漫畫版」的《明日4》裡,教師團虛擬二次元形象是由《全職高手》建造團隊,彩色鉛筆傾心繪製。而首播時燃炸的動畫開篇創意,則來源於《熱血高校》,後期團隊直言是因為覺得它符合男孩們的氣質。
《明日4》並沒有像其他音樂選秀一樣,標榜很高的價值觀,就連它的slogan也很二次元:「有一群夥伴,比啥都浪漫」,傳遞的是節目組對當代年輕人「夥伴至上」的洞察。
如此不走尋常路的《明日4》,以開播後一路上揚的曲線,為自己殺出了一條頗為獨特的重啟之路,也為綜N代選秀,書寫了一個正面突圍的範本。
結語
樂團這個詞,說出來就自帶靈魂自帶旗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承載的其實是我們永不落幕的青春,所以,在這個沸騰夏日,鮮活面孔下的熱血男孩們,為創造新世界所做的一切努力,值得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