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進行的第99屆日本全國高中足球大賽決賽落幕,落後-反超-扳平-點球,比漫畫中還要熱血的劇本在現實上演!山梨學院經過點球大戰,最終完成「制霸」夢想,站到了3962所高校的頂點,青森山田則連續兩年亞軍……
這一次,由於疫情的影響,球場上不再有讓我們羨慕的4、5萬球迷,但即便如此,轉播鏡頭時不時切回兩個學校教室內的助威同學,失敗方痛哭的眼淚,依然讓我們為之動容,並深深地感到羨慕……
這一次,讓我們跟隨紀錄片《足球少年養成》,回顧熱血少年的青春,走進高中足球錦標賽全國大賽,走近這群足球少年的真實人生。
文 / 蔡Q德
翻譯支持/ JOJO
從第95屆比賽開始,青森山田5年內4次打進決賽。
然而,他們近2年的決賽之旅都以失敗告終。
今年的決賽青森山田開局並不理想,開場僅僅12分鐘城門就宣告失守。青森山田實力非常強大,下半場在6分鐘內連入2球迅速將比分反超,但常規時間終場前被山梨學院追平,雙方進入加時賽和點球大戰。
最終,青森山田點球大戰射失2粒點球,以2-4不敵山梨學院,連續2年殺入決賽但卻丟掉了冠軍。
此外,由於今年疫情之下現場觀眾很少,沒有以往那樣動輒五萬多人破紀錄的場景,但轉播信號時不時會切回兩所決賽學校教室內,為球隊加油助威同學的畫面鏡頭,頗為貼心。
「大家必須要成為了不起的失敗者。」
——黑田剛(青森山田高中)
日本高中足球是一種青春的儀式感。
對於年輕的少年們來說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機會經歷失敗,以及失敗之後的成長。而這正是體育所特有的魅力,青春是需要儀式感的,體育是青春最好的儀式感。
提及日本高中足球,連續兩年深入一線製作的日本高中足球紀錄片《足球少年養成 》以日本高中足球全國大賽為背景,努力用真實呈現了青春洋溢、多彩細膩的日本校園足球文化。
校園的情懷,青春的符號,熱血,淚水,汗水,應援,夢想......日本高中足球,有著太多動人的標籤。在上屆大賽拍攝期間,攝製團隊還專門探訪和跟拍了靜岡學園,但由於《足球少年養成》第二季的各集主題篇幅線索所限,還有大量寶貴的素材並未能夠通過紀錄片完整呈現。
此次,終於有機會,我們專門整理了一版關於靜岡學園的《足球少年養成》視角,並在這裡呈現給大家。
在第15屆北京體育電影周上,《足球少年養成》第二季在304部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16部入圍米蘭體育電影節的作品之一,並在電影周展映影響力TOP10排行第一名。(攝製團隊從左到右 攝像:劉奕君;攝像兼編導:徐兆華;導演:王京;採訪嘉賓:唐暉;製片人:蔡秋德;統籌:錢春林;採訪嘉賓:JOJO;統籌:楊佩璋。)
01
放下書包就是另一片天地
時間:2018年11月22日
地點:日本靜岡
單車上綠色校服的少年不時起身前傾做加速狀,鈴鐺聲響穿過田間和山丘來到一片其貌不揚的足球訓練場,球場依山而建、高低錯落。
球場距離日本靜岡學園高中約15分鐘車程,靜岡學園足球部的230名孩子幾乎每天放學都會騎著單車匯集於此。
放下書包,仿佛就是另外一片天地。
四天前,他們剛剛在縣大賽敗給濱鬆開誠館,無緣第97回日本高中足球全國大賽。這是他們縣大賽出局之後第一堂訓練課,不過輸球看起來似乎沒給學生們帶來太多影響,場邊衣物已久疊放的一絲不苟。
球場上少年們認真雕琢著自己引以為傲的技術,球衣及LOGO主色調都是黃綠色的靜岡少年們堅定認為自己就是桑巴風格的校園足球,《足球少年養成》第二季採訪過程中,主教練川口修毫不謙虛地說道「我覺得靜岡學園論技術是日本第一的,是日本最重視技術訓練的。」
比賽時的看臺上也能看見靜岡學院應援團揮舞巴西旗幟
援引川口教練的介紹:靜岡學園足球部總共230人,分時段和ABCD隊訓練,每個級別球隊組成跟球員是幾年級生沒關係,主要看技術能力和表現態度,而且隨時都會根據能力表現調整,表現好的往上升組,表現不好的下調到低級別組。教練組總共6個人。
一般日本高中足球部人數在150人左右,所以你會在訓練中看到各種身背三位數號碼球衣隊員。再想像下,全日本每年4000多所高中參賽,是怎樣一個量級的人才儲備了?而且這才只是校園體系部分。
訓練間歇少年們會去到一旁的水池,對著朝上的水龍頭直接飲水解渴,讓人想起《灌籃高手》片頭裡的櫻木花道。
縣大賽失敗的沮喪不會停留太久的,每年四千多支高中球隊單敗淘汰的殘酷,反而鍛造了他們年復一年堅持做自己的勇氣,堅持著他們的桑巴技術球風,也堅持著他們的青春和夢想。
02
時之棲的冰雹
時間:2019年1月6日
地點:日本時之棲基地
時之棲基地是日本的足球青訓聖地,中國的青少年級別球隊也常在這裡集訓。在第97回日本高中足球全國大賽的同時,這裡也進行著名為New Balance Cup的賽事。
特殊之處是這項賽事集結了沒能進入全國大賽的足球傳統強校,而這些學校也利用這樣的賽事來完成各自足球部的新老交替。高三的同學陸續淡出足球部,高一高二新生逐漸接過旗幟。
彼時剛剛在縣大賽出局的靜岡學園自然也在其中。
時之棲沒有全國大賽山呼海嘯的應援團,卻有著家長們雨雪之中溫暖目光的真切,這是屬於少年「Loser」們重生的舞臺。正如靜岡學園助教齊藤興龍所說「不管是什麼比賽,就算是東京的比賽(特指全國大賽),當別人說起哪支隊伍值得一提,'他們靜岡學園強的一比哎',我們要有這種信念,這是我們勝利的基石!」
而靜岡學園少年們最終也不負教練的教導和激勵,一路闖入決賽。在突如其來的冰雹肆虐天氣中,捧得了重新組隊之後的第一座冠軍獎盃。
時之棲基地歡慶奪冠的靜岡少年
在今年決賽中打入扳平球的加納大當時還是個高一新人,只是一位勉強能擠進合影的替補,更多的時候他只能在學校看臺上作為應援團的一員,幫忙做一些幫忙遞水遞裝備的工作。
「我覺得靜岡學園縣大賽踢的很棒,但是最後還是輸掉了。看到學長們不甘心的背影我自己也很不甘心,希望我們在未來可以彌補這個遺憾!」
在靜岡本地長大的加納大有著濃厚了靜岡學院DNA,大他5歲的哥哥加納零同樣也是從靜岡學院足球部一步步成長到大學足球的選手。所以他身上背著的除了學長們未竟的心願,也還有來自哥哥的囑託和期望吧
只是在當時,他或許也沒曾想過他口中的「未來」只讓他等了一年。
03
東京的比賽
時間:2020年1月13日
地點:日本埼玉世界盃體育場
一年過去,東京那邊的全國大賽舞臺終於等來了翻過山丘的靜岡少年們,黃綠色的桑巴青春風暴在全國大賽的舞臺上席捲而來。 6-0 岡山學芸館、3-0 丸岡、2-0 今治東、4-0 徳島市立、1-0 矢板中央,決賽前5戰全勝0失球進16球的他們勢不可擋。
時隔24年,靜岡學園再次闖入全國大賽決賽,他們標誌性的《七龍珠》龜派氣功慶祝被球迷媒體津津樂道,而終極之戰的對手則是衛冕冠軍青森山田的「基紐特戰隊」。
對於兩百號人的足球部來說能入選全國大賽20人名單是要付出極大努力的,前面我們提到的加納大雖然光榮入選參賽名單。 但因為遭遇膝傷只能作為今年這支靜岡學園的一名替補前鋒,開幕式甚至也是在看臺上度過的。
決賽之前只有過兩次替補登場的他自己都萬萬想不到,他全國大賽的第一次首發登場,會被教練安排在了決賽舞臺。 而被他擠到替補席的是本屆大會最佳射手,5場打進5個進球的高三年級前輩巖本悠輝。
本屆賽會最佳射手 巖本悠輝
用巖本同學自己的話講「他自己也沒能想到他會在替補席上度過自己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 雖然藏著自己內心的不甘 但他在賽前還是很認真地為加納大同學送上囑託「靠你了,全日本第一的夢想託付給你了」
距離夢想是如此之近,但靜岡學園的決賽開局卻很是被動,上半場剛過33分鐘就已落後兩球,不少球迷甚至高呼大勢已去。
青森山田王牌球員武田英壽將比分擴大為2-0,他已是J聯賽豪門浦和紅鑽內定球員
不過接下來的劇情,就真的如同日本熱血動漫一般瘋狂。
中谷颯辰在半場結束前扳回一球; 接下來被委以重任的加納大像極了《灌籃高手》裡櫻木花道從「超級替補」到「統治籃板」的蛻變,迎來了屬於他的主角光環時刻。
身披9號的少年,哎禁區前沿冷靜且精湛的完成了接球、轉身、勁射,整套動作一氣呵成,靜岡學園在第61分鐘扳平比分加納大終於用行動付諸口中的「未來」。
賽後川口教練回顧說「平時首發陣容都是賽前全體會議時候公布,但這次他就單獨就叫加納大一個人訓話,因為他的眼神閃閃的寫著都是『讓我上吧『」。
川口教練說打進扳回追平那一分之前已經準備好換下他了……
扳平之後鬥志昂揚的靜岡少年,似乎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們去擁抱一個童話般的大結局,最終中谷颯辰頭球破門殺死了比賽,青春夢想的最後一擊徹底點燃了埼玉世界盃體育場。
04
「人間性」
「最重要的是人間性,比如從小就要培養人間性,見人要打招呼啊,要為他人著想啊,要跟同伴多多交流啊,通過足球來進行這方面的培養,那之後希望繼續踢球的話,還會繼續培養他們。」
——川口修(靜岡學園)
這類熱血的故事,日本百年高中足球有過很多也還在繼續發生著。每年這個時候國內的球迷媒體也開始不約而同地,為近鄰日本的高中足球盛會爆出相同的狂熱和檸檬味道。
事實上我們樂於看到這樣的氛圍,至少更多人願意去看到校園體育的美好。而近鄰的校園足球除了熱血、青春、淚水、夢想,我們能從中探究到什麼呢?
靜岡學園足球部主教練川口修以及日本航空高中的仲田教練在談及教育理念的時候,都提到了「人間性」的概念。
「人間性」這個詞的直譯是「人性」,但又不能這樣表達。它跟動物性相對,是只有人才擁有的品質,能好好管理自己,平衡社團活動與學習任務的人擁有「人間性」,能感受音樂,體會節奏與旋律之美的人擁有「人間性」,能懷抱信念,為了夢想不斷努力奮鬥的人也擁有「人間性」……
「人間性」的教育理念,在日本校園體系中最生動的體現就是「部活」(部門活動)。靜岡學園的副校長杉本先生告訴我們,在日本90%學生都要選擇加入一個部門,在放學後參加該部門的訓練教學活動,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踢球影響學習一說,哪怕你不是足球部的,放學後也會自覺去到相應部門或者打籃球,或者練體操。
體育部活在日本校園裡面要佔到很大的比重,探訪日本校園期間,我們就經常能看見學校到處掛著各種「部活」相關海報橫幅。
據說如果學校「部活」沒開展好將很大程度影響教育部門對學校的教育經費撥款,而學生如果沒能積極參與「部活」也會被視為異類。所以像《灌籃高手》裡面柔道部和籃球部「搶人」的劇情也是很真實的。
綜上所述,很重要一點,日本校園高度重視體育的「教育」屬性,真正認可體育就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一環,雖然跟我們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現實情況咱們就不用多說了……
日本的校園正是用這樣豐富多彩的「部活」,來鍛造少年們的「人間性」。我們相信,「人間性」教會了加納大同學怎麼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怎麼耐心等待機會;「人間性」教會了靜岡少年們怎麼面對失敗,怎麼面對困境,又怎麼浴火重生。
一年前,靜岡少年組建全新球隊用青春對抗冰雹風雨;一年後,桑巴快打旋風高歌猛進終於制霸全國。
諸如此類的年復一年,只是靜岡少年騎在單車上的,每一個普通日夜是他們的足球青春和夢想。
體育比賽的殘酷告訴了少年們99.99%的失敗概率,但為了0.01%的夢想的付出和堅持,才是青春體育課堂不可替代的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