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第一線】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

2021-01-15 金羊網

【鄉村振興第一線】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

金羊網  作者:張文 賴南坡  2020-11-10

抹平收入差距的,正是高海拔山區農民種植水稻時放養的「禾花魚」。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 通訊員 賴南坡

深秋正是晚稻收割的農忙時節。不同於低海拔區域稻田的一年兩熟,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一帶高海拔石灰巖山區水稻只能一年一熟。國慶節前後,早早完成水稻收割的當地農民盤點一年收成發現,山上梯田畝均收入跟山下相比並不遜色,甚至更高一些。

抹平收入差距的,正是高海拔山區農民種植水稻時放養的「禾花魚」。

稻田插秧後,志願者在田間放養禾花魚苗


走俏市場一條魚帶旺一條村

魚食禾花長大,魚肉有禾花香味,因而得名「禾花魚」。禾花魚是稻收時節的佳餚美饌,深受市場追捧。

中衝村委會主任朱志偉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禾花魚畝產約25公斤,每公斤售價100元左右,稻田所出產的高品質「禾花稻米」,即便價格按普通稻穀4元/公斤的市價計算,畝產值也能達到2000元,除去成本,稻漁綜合種養畝均利潤超過4000元,高於本地水稻單作產值。

貧困戶朱南娣,每年養殖禾花魚6畝,總收入2萬多元;貧困戶朱賤明,養殖禾花魚,每年水稻和禾花魚收入達到1萬多元……在中衝村,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條禾花魚,帶活了中衝一條村!

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帶領鄒桂偉、羅永巨等水產科學家一行專程前往大橋鎮,在禾花魚主產區大橋鎮中衝富民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開展禾花鯉「乳源石鯉1號」新品種現場審查。桂建芳院士認為,禾花鯉「乳源石鯉1號」是極具地方特色的禾花魚品種,其發展潛力非常值得挖掘。

國慶假期孩子們在田間遊玩

專家助農民走上稻田養魚路

禾花魚走向產業化之路,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黃樟翰教授的努力密不可分。

從2013年開始,黃樟翰教授就多次前往乳源調研,2015年開始,黃樟翰下定決心在大橋鎮開展試驗,探索廣東山區稻田養魚。

黃樟翰告訴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當時村民大多外出務工,稻田養魚基本是「人放天養」的狀態,稻田裡放養的一種當地稱為「石鯉」的鯉魚,生長速度緩慢,基本沒有盈利,「我們從魚種的復壯提純入手,研究石鯉的選育,現在選育已經進行到第八代。只有讓養魚成為一項掙錢的項目,村民養殖積極性才高。」

效益增加水稻復耕效果顯著

在黃樟翰教授的支持和朱志偉的帶領下,中衝村成立富民合作社,開始規模化稻漁綜合種養。稻田養魚綜合效益增加,農民種稻養魚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中衝村水稻種植面積由三年前的60%增加至現在的97%,撂荒的稻田又種上了水稻,水田復耕效果顯著。

2018年,中衝富民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更是通過考核成為廣東省內首家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示範區稻田養魚面積達1560畝。

乳源縣畜牧獸醫水產事務中心主任李金照告訴記者,當地還多次舉辦禾花魚美食文化節,以提高禾花魚知名度,帶動三產融合發展。目前,乳源正在申請進行石鯉良種審定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助推禾花魚產業走上一條高效而穩健的發展之路。

編輯:木青

相關焦點

  • 廣東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
    廣東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2020-11-12 17:02:00  水產養殖網稻田插秧後,志願者在田間放養禾花魚苗走俏市場一條魚帶旺一條村魚食禾花長大,魚肉有禾花香味,因而得名「禾花魚」。
  • 此魚養在稻田裡,是鯉魚的變種,最大難超半斤,價格卻是鯉魚10倍
    其實,在南方地區並不是所有的鯉魚都不愛吃,有一種就是鯉魚的變種,它是養在稻田裡的,而且體重難超過半斤,可是價格卻是鯉魚的10倍。近年因為冒牌的原因,也是常常在於到質疑,很多的消費者都在吐槽,難以買到正品。
  • 讓「彩色稻田」繪出更多振興鄉村豐收圖
    近日,記者在渝北區興隆鎮牛皇村看到,水稻田裡稻浪起伏,豐收在望,該村的種植戶以稻田為紙、水稻為墨的「稻田畫」鋪在田間,美不勝收。據了解,該村這塊稻田佔地150畝,種植了大量的彩色水稻,形成了「五穀豐登」的田間景觀圖案。
  • 稻田裡能養魚嗎?養什麼魚和選擇什麼水稻品種最好呢?
    這個稻花魚,就是養在稻田裡的鯉魚,在插秧苗的時候,往稻田裡投放魚苗,當稻花開的時候,是魚生長最快的時候。那麼,稻田裡真的可以養魚嗎?養什麼魚和選種什麼水稻品種好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一、稻田真的可以養魚嗎?1、魚和稻都是需要水的,這是它們共生的基礎,稻田地裡是可以養魚的。
  • 稻田裡一種魚,體重不超半斤,曾是皇室貢品,如今魚乾260元/斤
    導讀:稻田裡一種魚,體重不超半斤,曾是皇室貢品,如今魚乾260元/斤文/農夫也瘋狂你們愛吃鯉魚嗎?不光是很多人喜歡吃,而且價格也不便宜,新鮮的要賣40元一斤,而加工成乾魚則要260元1斤。而它就是我國特有的土著魚類——禾花魚。禾花魚是什麼魚?很多人聽過稻花魚,也就是在稻田裡面養魚。
  • 盤點韶關5個鮮花盛開的地方!神秘花海驚豔了90%的韶關人!
    盤點韶關5個鮮花盛開的地方!神秘花海驚豔了90%的韶關人! 春日裡的韶關微風不燥 街頭巷尾各類花兒爭相開放 格桑花、禾雀花、杜鵑花…相繼盛開!
  • 韶關乳源:「十全」推動試點,「十美」描繪瑤鄉
    乳源形成縣、鎮、村「一把手」親自抓、親自管、親自幹的工作格局。 乳源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成效引領帶動全縣各項工作,將試點工作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與鄉風文明改變和推進移風易俗緊密結合起來,與基層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緊密結合起來等。 為做好試點工作,乳源舉全縣之力,不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投入巨大的財力。自試點工作以來,該縣共投入了2000萬資金。
  • 一起為韶關這7個村打call!《鄉村振興大擂臺》自薦村獎網絡投票...
    小夥伴們,拿起你的手機《鄉村振興大擂臺》自薦村獎網絡投票等你來投票投票啦!投票啦!小編為你介紹韶關入選的這7個村▼武江區湖洋村湖洋村。乳源瑤族自治縣大寮坑村大寮坑村。大寮坑是瑤族鄉村,總面積為23740畝,耕地面積為455畝。轄區有5個村民小組,共172戶,總人口為721人, 其中貧困戶113戶,471人。人均收入3588元。主要經濟來源是林木、外出打工、種植水稻、花生和養豬。
  • 韶關豐收季⑤|慶豐收,敬農人!中國農民豐收節韶關系列活動開鑼了!
    現場舂餈粑、倒稻穀拉開喜慶大幕 騎行大軍騎在秋分時節豐收的田野,領略龍歸糧倉特色建築的年代感與文藝氣息,繞過流水潺潺的武江河畔,騎入滿目青翠、美麗宜居的田野鄉間,見證著韶關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參會的有關領導、嘉賓騎行到達會場後,籤署了節約糧食倡議。
  • 南粵鄉村釋放振興活力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韓安東 黃進 趙文君)在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大坪魚鄉稻田生態養魚專業合作社的稻田中,遊客捲起褲腳下田捉魚,驚呼聲不絕於耳。連南瑤族自治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房金陽說,半個月來僅此一項收入就超過8萬元。在梅州市漳北村,網紅民宿禾肚裡與村民共享資源,農戶一方面可以提供家中空餘床位分成獲益,另一方面可以務工獲得勞動收入。
  • 將論文寫在萬畝稻田上
    見到來田間指導的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洪一江教授,九江凱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千裡高興地向他報告稻田養蟹基地去年的收入。「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說明我們產業扶貧、振興鄉村的目標達到了啊!」聽完介紹,洪一江也樂呵呵地回應道。洪一江是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的首席專家。
  • 住民宿、賞星空、覓清秋,到韶關邂逅「浮生八日」
    在廣東,韶關無疑是僅有的幾個四季分明的城市之一。這個國慶黃金周,讓我們遠離喧囂的鋼筋森林,離自然近點、離清風近點,選個美麗的院子,有花有草,有鳥有林,再加一貓一狗,和心愛的人一道在粵北的星月流轉裡,閉上眼睛感受秋風輕緩,送來淡淡桂花香。 寄心小院
  • 浙大水稻專家「玩出新花樣」 賦能鄉村振興
    紅遍大江南北的彩色水稻,正是吳殿星研究團隊的神筆之作,把糧田繪成色彩斑斕的畫卷,讓水稻田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用創意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用科技創新助力農村農業大發展。「作為新一代農科學子,更應著眼鄉村、心繫农民,讓科研孕育的產品落實農田,紮根實際,真正應用於生產實踐中。」浙大應用生物科學大三學生陳霄雨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作為水稻專家,在吳殿星的眼裡,水稻不僅是糧食,還可以促養增糧、淨化水質、預防控制糖尿病等,甚至美化城市。彩色稻不僅要種到田間地頭,還要種到千家萬戶,種到一方方小小的陽臺上。
  • 淮安區蘇嘴鎮衡河村:圍繞鄉村振興 建設美麗家園
    《淮安城市網》縣區欄目報導(安廣 如清)近年以來,蘇嘴鎮衡河村黨支部帶領黨員幹部和群眾圍繞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家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活動載體,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美好鄉村建設做出了貢獻。
  • 廣東一景區「晉升」4A,或將「花落韶關」,號稱「嶺南新名片」
    在廣東省的韶關市,又一座「仙門奇峽風景區」,位於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洛陽鎮境內,距離縣城只有38公裡。這座景區的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因此消費水平還可以接受,適合自駕遊的遊客。而且景區的門票只要40元,這裡可不是荒山野嶺,而是韶關市正在打造的4A級「預選」景區,景色非常的豐富。
  • 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把科研成果變成稻田裡的「金山銀山」
    上個月,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被授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和農民打了30多年交道,團隊負責人、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洪一江坦言,「獲得這個榮譽,是完全沒有想到的。」在稻田裡養魚,既可以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又能獲得優質的稻穀和水產品,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儘管傳統的稻魚共作模式能生產出優質的水產品,但是生產方式粗放,種養面積不大,經濟效益也不高。以振興鄉村為使命的「稻漁工程」團隊,將課堂所學、實驗室所研與農業生產所需結合。
  • 上海寶山:找準產業定位,尋求差異化發展,都市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田園風光、鄉村野趣與綠色經濟、高端服務有機融合,上海寶山的鄉村振興示範村既保留著自然雋永的鄉野風貌,又深度融入大都市現代產業版圖,挖掘環境資源的經濟價值,疏通現代產業植根鄉村的發展經絡。都市鄉村在找準產業定位的基礎上,尋求差異化發展,推動自治共治,讓鄉村煥發新機,人人活出精彩,這樣的振興之路走得穩健、紮實。
  • 即墨蓮花山鄉村振興樣板!全面助力龍泉經濟發展!
    蓮花山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蓮花山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位於即墨區龍泉街道。項目將以蓮茵河水系、蓮花山山脈為核心,重點打造「一道一路兩區」,在52平方公裡範圍內構建起「農業+、旅遊+、文化+、科技+」的多維創新空間。
  • 雙牌:半禾半荷白鷺飛 稻熟蓮落拓增收
    雙牌縣五裡牌鎮瀟水灣村因地制宜,推行「半禾半荷」種植模式,實現一地多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仲夏時分,在瀟水灣村村活動室前方的田野裡,稻田和荷池緊密相間:早稻穀穗金黃飽滿,傾垂待收;蓮花次第盛開,搖曳生姿;還有白鷺不時騰起於荷葉間,展翅巡弋。在瀟水灣村3組村民奉躍進家中,新收的早稻穀和蓮子大大小小十幾個麻袋,堆滿了大廳一角。
  • 建設南粵精美鄉村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12月19日晚,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發布會在佛山市三水區西江公園舉行。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南平村等10個村落獲評「廣東十大美麗鄉村」,佛山市三水區「百裡芳華之西江十裡畫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等20條鄉村旅遊線路被評為「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