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個女孩兒要經歷多少批評,才能順利長大嗎?
「女孩子說話要嘴甜,叔叔阿姨才會喜歡你。」
「女孩不用太聰明,智商高也吃虧。」
「你怎麼打扮得像個男孩子?」
「女孩子就要文文靜靜好好讀書。」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耽誤嫁人。」
這些話,你聽過嗎?
我都聽到過。
1
我是簡曼,在湖北一個小縣城出生和長大。
小時候,家人對我很嚴厲。我看到同學們都在玩,特別羨慕,想出去和他們一起玩。
媽媽卻說,讓我不要學那些男孩子,他們怎麼做都可以。
「女孩子就是要好好讀書,文文靜靜才像個小女孩應該有的樣子。」
2
15歲時,我有了一個名校夢,立志考北大。本來一向支持我喜歡我的老師,卻給我潑了盆冷水。
他說:
咱們這種小地方,你出去省內讀個不錯的大學就可以了,沒必要跑北京那麼遠。一個女孩口氣這麼大,又有什麼用呢?
面對質疑和這些看起來好心的勸慰,我也有過消沉的時候。我不想及時完成作業,不再早起貪黑,努力拿到最高分。
結果,那次月考,我整整下降了20名。
我從來沒有受到過這樣的打擊。
那天,我沒有去上晚自習,而是一個人在操場上跑了5圈,汗水和淚水像傾盆大雨一樣,洗刷著我,也警醒了我。
我決定不再渾渾噩噩,奮起直追,堅持我的名校夢。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考上北大了。
3
22歲,我決定攻讀碩士,一向支持我好好讀書的家人,卻突然變了態度。他們說:
北大畢業就夠可以了,女孩讀那麼多書幹嘛。再學習,就不好找對象了,耽誤你嫁人。
4
24歲,北大畢業,很多同學開始回到老家,找一份安穩的工作,而我卻逆流而上,選擇留在北京打拼。
畢業酒會時,一個我非常尊敬的前輩,祝那個進國企的男孩前程似錦,祝我,卻是越來越好看。
我到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春天,我接到了一個當時非常想去的公司面試通知。
我抱著簡歷,穿了新買的職業裝和高跟鞋,興高採烈地坐地鐵穿越了半個北京,踏入CBD飄著香味的高級寫字樓。
面試官對我整體也比較滿意,但快結束時他卻問:你一個女孩,回老家縣城當個老師多好,為什麼非得留在北京呢?
好像我並不需要去想,我作為一個女孩,到底需要多努力,答案卻早已擺在那了。
我沒有去這家公司,開始跟著人合夥做生意。
可是名校光環並沒有什麼作用,我剛畢業,經驗不足,又碰上當時行業不景氣。
6個月後,我竟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我徹底搞砸了一切。
凌晨3點,公司裡只有我的辦公室還亮著燈。我處理完最後一筆帳務,癱坐在辦公椅上,撥通了朋友的電話。
結果,他安慰我:
「你一個女孩子,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事情結束就重新開始回老家考個老師吧,清閒,又好找對象。」
他勸我,作為一個女孩,就是該認命。
大家似乎都覺得有道理,但是我,並不想認。
5
30歲,我開始創業,將我多年學習的經驗和成果帶給更多人,創辦了簡曼心理,專注於女性的心理教育,幫助上萬名女性走出情感困擾。
這次,我覺得,我真正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每個女孩的成長之路,都或多或少會碰到我碰到的這些困擾,我們始終面臨著來自學業、同伴、家庭、事業、生活上的種種刻板印象。
社會似乎定義了,一個女孩,她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我們被期待和要求著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別人會勸你不要挑戰,給你很多條條框框。
而這一切,僅僅就因為你生來帶有的性別。
然而,就算這樣,比起那些女孩:
一出生就被丟掉的女孩早早輟學打工給弟弟賺學費的女孩被丈夫家暴的女孩忙前忙後伺候公婆的女孩……
我們也還算「幸福」得多了。
長這麼大,很少聽到有人說:女孩子就是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今天,我想告訴大家:無論你是什麼身份角色,無論你的年齡、財富、職業、地位是什麼樣,你都可以活出自己!
我見過70多歲仍然塗口紅穿高跟鞋的精緻女性,也見過帶著3個孩子,還能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職場媽媽。
你不一定非得是公主,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女王。
如果你問我一個女孩什麼時候最美,我想說,那一定是,不被定義活出自己的時候。
我是簡曼,願所有女性活出自己,為女性點讚!
如果你也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