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容易,成長很難。」

2020-12-14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青年了沒,ID:A-qingnianleme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

12年,我的奶奶突發腦溢血去世了。

鄉下有一種習俗是為已故的人唱頌靈歌以渡亡者之靈。

當時十二歲的我身著孝服看著身邊的大人一個個淚流滿面,眼裡卻是一片茫然。

「死亡」這個詞對當時的我而言,定義模糊。

20年清明去祭掃時,幼妹指著墓碑問父親,這是你的媽媽嗎?

父親啞然失笑地點點頭。

妹妹又問為什麼你的媽媽住在這裡。

父親很溫柔地說因為他的母親比較貪睡。

我站在一旁,忽然有些恍惚。

那些十二歲沒流完的淚水,積攢到了二十歲。

八年過去了,我開始重新定義「親情」「愛情」「生命」「死亡」,可即便賦予這些詞新義,我能做的還是寥寥。

我明白地更多了,可我能做的依舊很少。

好比逝去的人是用眼淚換不回來的,又好比明白有些事單純靠一腔熱血是不夠的。

二。

變成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了,我真的成長了嗎?

再小一些的時候,我也是會肆意歡笑著去對每一個比我年長的人投注信任,對那些無盡的我未曾探知過的世事的懷有敬畏與好奇。

生命對那時的我而言充滿了神秘感。

死亡也是。

而現在的我,學著不動聲色地把情緒深藏,任憑我的不安,我的窘迫,我的失望在體內亂撞,也不會在眉眼展露分毫。

但當一個人躲在房間的時候,那些情緒似乎就不受自我控制似地跑了出來。

那些我以為存在的捷徑,那些我以為的英雄主義,那些關於生活浪漫的幻想,那些我曾經有過的豪情壯志,都一一破碎在成年之後的生活裡。

一點想走理想主義的路的想法都不敢有,不再對別人輕易抱有信任,很難再有那種毫無雜質的思緒去對待所有因我而產生的瑣碎。

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會偶爾想起那個曾經想快點長大的自己,而現在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行走在這人間,卻沒有了以往的許多期待與快樂。

我們到底是長大了,還是成長了,才走在這赤條條的人間裡。

三。

但,所幸,即便成長與年歲無關,我們多少還是有些變化的。

畢竟人啊,不可能永遠活在十二歲。

我想我們長大最大的收穫就是正在經歷著那些未經歷過的事物,認識許多閃閃發光的新面孔。

畠山さん是我在福島大學認識的一個朋友。

她是一個很有理想,很有獨立意識的女生。

她一個人做了兩份兼職,每次下完課便開始去一家麵包店工作,周末的時候她還替人照顧寵物。

起初我以為她只是單純的積攢資金。

後來我才知曉,她的父親是一家房地產會社的老闆,她兼職的目的是為了脫離父親的照顧,自己積攢學費,大二那年,她還休學了一年,去馬來西亞教日語。

那一瞬,我才驚覺自己對父母的依賴性過強,我所謂的長大,不過是歲月流逝的必然,而不是用力地去使一切塵埃落定的安然。

很長時間裡,我都在躊躇與不安裡度過,卻不知曉成長其實是一瞬的事。

只是未曾發覺而已。

四。

所以你會發現,我們一直都說的是「我長大了」而非「我成長了」。

但最重要的不過是我們把自己打碎後的自我重建。

能夠永遠十八歲,是挺好的,因為遺憾雖然多,但保留的事物也有很多。

雖然曾經在日裡寫:你遲早會長大的,但成熟真的好無趣。

大概每個成年人都有很喪的時候,甚至有時候會發現其實長大後的自己與曾經的理想化分裂開來。

但我還是想說。

現在,二十歲也很好。

因為能夠慢慢地學著去體諒,去關照一個人。

因為能夠慢慢地懂得只有掌握好愛自己的方式才能去愛別人。

所以,我只想對十二歲的自己說。

「很好,謝謝等待」。

相關焦點

  • 自卑的人往往成長中有三種經歷,中一個都是重傷,長大後很難治癒
    婧婧說:「那些在充滿愛和幸福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他們身上的那種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這一輩子都模仿不來的。」這種刻在骨子裡的自卑跟她形影不離。其實,每個人的心理問題和性格缺陷都和成長經歷脫不開關係。成長中有三種經歷,易留下心理創傷,變得自卑1、總是被人打擊被老師貶低、被同學嘲笑、被父母打擊都會摧毀一個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家人,被父母認可和鼓勵是一個孩子獲得自信的最大來源,他們作為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如果在娃成長過程中,總是喜歡批評、責備、辱罵、打擊孩子
  • 等一個男孩長大的愛情,很累,但同時你也在成長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問題:「愛情中,你願意陪一個男孩長大嗎?」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女孩在擇偶的時候,總是渴望著能夠找到一個成熟、穩重、懂得愛人的男孩子。當自己愛上一個總是給人一種沒有長大的男孩子時,不知道你是否還願意和這個男孩在一起呢?是否會因為他身上的稚嫩而放下對他的愛呢?分享一個故事給各位,來看看這種「陪一個男孩長大的愛情」是否值得:
  • 長大以後才發現,越窮的家庭越容易四分五裂,原因很現實
    文|文兒人在小的時候,特別容易感覺到幸福。因為,孩子總會幻想著一家人永遠在一起,相親相愛,到死也不分離。父母能夠永遠在身邊保護自己,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可以永遠親暱。但是,長大了以後會發現,人生充滿了現實和無奈,家遲早會散,越窮的家庭越容易四分五裂。前段時間,我回農村老家發現,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現在變得人跡寥寥,很多村莊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城鎮化。有些村莊也還是在的,但是裡面沒住幾戶人家,每戶人家也只有一兩個人。
  • 小時候總想長大,生活就容易了!
    小時候,總想著長大了,生活就容易了。真正長大後,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根本沒有「容易」二字。長大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意味著很多時候,你必須單槍匹馬面對生活的兵荒馬亂。
  • 心理學:小時候父親太嚴厲,孩子長大後容易有這4種性格缺陷
    但是當這個嚴厲太過的時候,當這個嚴厲缺失溫暖的底色時,問題也會伴隨著出現,比如小時候父親太嚴厲,孩子長大後容易有下面這4種性格缺陷:1、容易緊張有的人特別容易緊張,遇到體型高大的男士就緊張,見到老師就緊張,見到領導就緊張,不敢和他們目光接觸,這樣的現象不知道你見過沒有,或者在你身上有沒有。
  • 朧月公主長大後可愛,小花長大後清秀,看到小寶:沒長殘不容易!
    大家都知道在一些影視作品裡面會有一些童星出現,他們的表現並不比大人差,而且很多角色也是給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的,而過了這麼多年之後,其中很多童星都長大不少,下面就一起來看幾個小童星角色長大後的樣子,看大家都是什麼感覺呢?
  • 可愛的小貓是如何長大的?動物收容所:真不容易!
    貓長大不易,多多關心愛護!人們的靈感來源於母貓,母貓把餵養小貓這種苦累活幹得很好,這樣才能給小貓足夠的成長發育時間,它們才能順利睜開眼睛看世界。新生貓咪的飼養之所以比成貓難,是因為幼貓在各方面的抵抗力都比較差,而可能對幼貓照顧不周,也會導致幼貓的死亡率大大提升,所以在幼貓飼養方面,主人應加倍小心,新生貓咪由於各方面發育並沒有成熟,這個時候的貓咪最容易患病,做好預防工作對於主人來說很重要。
  • 「音圖譯」幼年的人渴望成長,而長大的人卻渴望擁有童真
    小時候我們總是盼望長大像個大人,因為長大了就不用擔心說謊話被修理,大人們總是睜眼說瞎話,卻要求孩子說真話。可長大了,我們總是希望聽真話,因大家都帶著面具,說著言不由衷的謊話。But when we grow up, we are always expecting to hear the truth because everyone is wearing a mask all the time, telling lies.
  • 藝起長大創始人孫權:用愛和藝術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成長,是孫權對自己的孩子,乃至所有的孩子的期望,而作為父母和老師,她甘願是一個孕育者,給孩子以愛、包容、引導和支持,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溫暖而堅定地成長。就如同著名文學家羅曼·羅蘭所說的:「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
  • 刀劍神域:亞絲娜本子王成長史,從萌妹到御姐,這些年太不容易
    hello大家好,這裡是小遠二次元動漫,喜歡動漫的可以關注點讚哦~從出道以來亞絲娜就一直相當受二次元的喜愛,直到現在的地位也是很難被後續上新的動漫給撼動的。從當初的小蘿莉長到現在能夠獨當一面的御姐,也是一支相當有潛力的股票啦,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亞絲娜這些年艱難的成長史吧。
  • 成長| 沒有人永遠是彼得潘
    2003年上映的真人電影《小飛俠彼得潘》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不願長大的小男孩,他教溫蒂和她的兩個弟弟飛翔的技巧,帶著他們和夢幻島上的小夥伴們一起智鬥海盜。如果可以,你願意像彼得潘那樣永遠不長大嗎?你又是如何看待電影中那些長大了的角色呢?本期《成長》——「看電影 學心理」,跟隨心理專家馬勇老師走近這個「不想長大的男孩」。
  • 邋遢媽媽養出的孩子,大多有這些特徵,孩子長大後容易被排擠
    1、容易被身邊的人排擠邋遢的孩子容易受到別人的排擠,因為孩子不願意與不乾淨的人一起玩耍。第一印象往往是十分重要的,邋遢的孩子會給人極不好的印象,也就很難讓別人打開心扉,接納自己。3、不懂得收拾打掃,日後容易產生矛盾孩子長大之後,如果還延續了邋遢的習慣,不懂得收拾和打掃,就會讓孩子的婚姻產生問題,因為誰也不會覺得跟一個邋遢的另一半在一起是舒服的。孩子的好習慣需要從小培養起來,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受歡迎。
  • 孩子的3個要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長大後容易怨恨父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和學習成績,很多家長就多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至於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只要是家長能接受的,不過分的要求,家長一般都會同意,但是孩子們有時候真正的需求卻被家長忽略掉,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長大後可能會怨恨父母。
  • 長大後脾氣異常暴躁的人,多半成長在以下家庭,父母要警惕
    有些人性情性對溫和,也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一般不會通過發脾氣來發洩情緒和解決問題,這樣的人好相處,也容易讓人親近。而有些人脾氣卻很大,還特別暴躁,輕易的就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點點小事炸了,還經常連累周圍的人,這樣的人讓人害怕,反感,不敢輕易靠近,以後在社會上也會很艱難。 一個人脾氣秉性,三分靠遺傳,七分都是受後天生活環境影響。
  • 這四種「鬼精靈」的孩子,長大容易栽跟頭,若不糾正難有大出息
    長大後,李強進了500強企業工作,在單位裡表現的很贊。大家都覺得用不了多久,李強肯定能當上經理。可是,李強嫌棄慢,他選擇用班長的老方法,給他的上司送禮。沒想到,上司非但不收,還開除了他。李強憤怒極了,他寫下一封捏造事實的信件,公開在網上。
  • 讀者問:為什麼認清行情容易,盈利卻很難?
    認清行情容易,認清自身卻很難!判斷方向的方法就那麼幾個,只要你靜下心來,給自己半年的時間,把技術理論認認真真學完,都知道得差不多了!判斷方向難嗎?我認為不難!進場形態也就那麼一些,一本《經典日本蠟燭圖》你認認真真看幾遍,基礎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交易系統就那麼幾項,進場,出場,倉位管理,風險控制,心態管理!
  • 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孩子是父母最珍貴的寶貝,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優秀的人、正直的人。而想要實現這一切,就都離不開父母良好的教育,父母作為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家庭教育格外重要。
  • 長大了成才的孩子跟你有著很大的關係,在你的家庭生活中的方式上
    做父母,都期望自個的寶寶長大了有出息。可是,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難,有的時候爸爸媽媽進行了很多很多全力以赴,寶寶也並不一定能有所作為。只不過,假如爸爸媽媽不努力,寶寶有所作為的可能性便會更小一部分。因此,爸爸媽媽高度重視家庭教育方法,對寶寶而言是屬於好運。
  • 千與千尋:是什麼讓我們成長,你要用樸素的童真交換長大的勇氣
    這句話看著容易,但是做起來可不容易!當我們進入這個社會時,會面臨形形色色的吸引或陷阱;如何堅定不移、始終不忘自己的初衷值得我們思考。千尋的兩個名字-千尋和小千,說是兩個名字,其實是兩種性格。從前的千尋膽小怕事,遇到一些事就驚慌失措,被恐懼與害怕衝昏了頭腦。
  • 讀劉慈欣的人,從未長大也從未停止成長
    原標題:讀劉慈欣的人,從未長大,也從未停止成長他的想像力落在紙上,變成了《流浪地球》裡推動地球在宇宙裡流浪的地球發動機;變成了《鄉村教師》裡銀河系碳基文明和矽基文明之間的星際較量;變成了《夢之海》裡來自外星的低溫藝術家凍結地球全部江河湖海創作出一件太空藝術品;變成了《圓圓的肥皂泡》裡童年吹泡泡的小小愛好長大後竟然拯救了一座城市……想像力的珍貴與稀缺,無需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