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3個要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長大後容易怨恨父母

2020-12-12 騰訊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和學習成績,很多家長就多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至於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只要是家長能接受的,不過分的要求,家長一般都會同意,但是孩子們有時候真正的需求卻被家長忽略掉,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長大後可能會怨恨父母。

小志是今年上三年級,在班級裡,他也不怎麼愛說話,非常的靦腆,小志的母親在生下他之後留下孩子就走了,父親要外出賺錢,在帶他到4歲的時候,就去了外地很遠的地方打工,小志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著

由於離家太遠,小志的父親平常並不怎麼回家,一年只有在小志生日和過年的時候回來,見面的次數也很少,6歲生日那年,父親回家給小志過生日,小志拉著爸爸的衣服說"爸爸,你可以在家陪陪我嗎?同學都說我沒有爸爸,是個野孩子。"

當時小志的爸爸並沒有太在意孩子的話,就拒絕了他,以後小志就在也沒有再父親面前說過這樣的話。

但是小志的父親感覺到,孩子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冷淡,跟他之間的關係越老越疏遠,小志的父親回家,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雀躍著歡迎他,而是扭頭去屋裡看電視去了。

給家打電話,小志也是說兩句無關緊要的話就掛掉了,小志的父親意識到,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導致和孩子現在這樣的關係。

在孩子0-3歲的這個成長的階段,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如果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經常請求父母陪伴自己,那麼家長們就一定要注意多陪陪孩子。

其實,孩子們的要求,家長不要先著急拒絕,尤其是下面這三個要求,如果著急拒絕的話,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並且在孩子長大以後是很難彌補的。

孩子要求陪伴和關愛

有的孩子在缺乏父母關愛和陪伴的時候,就會直接告訴他們,"可以陪陪我嗎",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時,父母先不要去拒絕孩子,因為這個時候拒絕他們會很容易心理上受到傷害。

有的家長會覺得決拒絕沒什麼,孩子這麼小,知道什麼呀。其實孩子的內心是十分脆弱且敏感的,他們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如果孩子的每次需求父母總是去拒絕的話,孩子的心理上就會覺得非常受傷,也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遠。

請求父母對自己認可

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視頻,一個女生,在家裡,毫無徵兆的從樓上跳下去了,警察在詢問筆錄的時候,媽媽哭著說害死女兒的罪魁禍首是她,孩子在學校的每一次進步,媽媽從來都沒有給她過誇獎或者是讚美,時間久了,孩子脆弱的心理徹底崩塌。

的家長會覺得自己的認可會讓孩子變得驕傲,這樣會不好,於是就習慣性的去否定他們的進步和優秀的地方,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呢?

孩子越來越自卑,做事情的動機也越來越差,身上的負能量積累的很多,最終自暴自棄,放棄自己。

請求自己獨立

在小的時候,孩子的確是需要家長的照顧,因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還很差,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主意識和自立意識也會越來越強,他們會在這其中慢慢成長,雖然其中會有挫折和困難,但是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

就像我們學騎自行車一樣,如果父母在後面一直不放手,扶著讓孩子騎車,那麼孩子什麼時候才能自己獨立學會騎車呢。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們想的太脆弱了,當孩子們說出"我可以的"、"我想試一試"的時候,家長不要著急拒絕,讓他們自己去鍛鍊一下豈不是更好。

孩子有時候的需求會是無聲的,這個時候也需要家長更加細心的觀察,如果對於孩子的需求總是去拒絕的話,首先影響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就是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一定的影響,會變得自卑,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就會與別人顯得格格不入,最關鍵的是它也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雖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所有的需求都去滿足孩子,但是這樣並不代表我們要拒絕孩子所有的需求,應該適當的滿足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成長的更加快樂。

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拒絕過孩子什麼要求呢?為什麼拒絕?

相關焦點

  • 孩子怨恨父母是有原因的,5種父母只會毀了孩子,你做過幾種
    父母的偏心,真的會讓沒有受到照顧的那個孩子感到心寒,他們會對自己的父母和那個受寵的孩子有一種怨恨。三、不歡迎孩子的朋友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會去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生活,他們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當然,他們也會遇見陪伴他們一生的朋友,他們會向朋友分享那些甚至不願意和父母分享的一些事,但是呢,有一些父母就會莫名的不喜歡自己孩子的朋友,這樣會讓孩子感覺父母不尊重他
  • 父母「吝嗇」會毀了孩子,孩子的這3個「請求」,父母最好別拒絕
    家長的一生會面臨孩子無數的請求,溺愛孩子的家長,是無論孩子什麼請求都會答應。而一些理智的家長會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是否對孩子有利,如何再決定是否同意孩子的請求。但如果孩子有這3個請求,家長最好還是別拒絕,否則傷害了孩子就一生都難以彌補。
  • 家有二胎,父母不要輕易地說出3句話,否則孩子容易受傷害
    二胎政策實施後,很多家庭都踴躍響應,有的家庭在有了二寶以後,希望大寶儘快懂事,也能讓自己緩解一些壓力。這原本是一個好的想法,但如果不懂得教育方式,特別是說話不太注重孩子的感受,會讓他感覺不公平,從而在內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同時也影響他對二寶的感情。
  • 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對話,嘗試幾種方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文|凝媽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利用3種方法實現良性溝通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逐漸變得煩躁,讓父母摸不著頭腦。父母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孩子為何站到了父母的對立面,把父母當作敵對者?
  • 《囧媽》:心理拒絕長大的成年人,讓父母都不敢老去
    而節目組開始描述人變老後狀態,說爸爸以後會走不動路,眼睛會看不到,jasper抗拒的說不要,我要爸爸,作為孩子jasper要的是現在年輕有力,一個為他遮風擋雨的父親,而不是一個年老無法帶他繼續前行的父親。 這時候的陳小春的眼角有些溼潤,隨即掩面哭泣,說道你不長大,我不敢老啊。
  • 「媽媽,我就要他手裡的玩具」孩子不合理要求,父母要如何拒絕?
    妞妞家人不敢拒絕她提出的任何要求,無論合理或者不合理,因為他們一旦拒絕,妞妞就會大哭大鬧,怎麼哄都哄不住。妞妞家人以為一味滿足孩子,就是愛。但這種短視的愛,卻讓孩子養成了驕縱跋扈的性格。妞妞媽媽對此也是非常犯愁,她也知道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卻不知道從何開始。
  • 孩子小時候有這3句口頭禪,長大後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重視
    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們也在想:這還是從前乖巧可愛的萌寶嗎?怎麼活生生變成「小惡魔」了;孩子的這些話到底是模仿誰說的?一定要幫他糾正過來,長大了可還行!事實上,孩子說這些口頭禪是因為正在經歷「語言敏感期」中的「詛咒敏感期」。
  • 睡覺愛「打呼嚕」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3個危害父母該知道
    深圳市某兒童醫院專家表示:睡覺經常「愛打呼嚕」的孩子,長大後逃不掉這3種結局。01、影響面部發育,顏值低衰老快長期睡覺打呼嚕會影響頜面骨發育,產生高拱顎、牙齒不齊、鼻中隔偏曲等,且常有鼻孔小,上唇短厚外翻,下頜下垂,面部表情呆滯。久而久之,面部發育會變形,孩子也會越長越醜。
  • 如果你是這3種媽媽,如果不及早改變,孩子長大後容易疏遠你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你是這3種媽媽,如果不及早改變,孩子長大後容易疏遠你我們都是媽媽都是愛孩子的,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為何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孩子卻漸漸疏遠了母親呢?可能很多人都會說這個孩子不孝,但是卻少有人從自身尋找原因。
  • 平行教育要求父母平等對待孩子
    舉示這個案例,是要讓父母明白,孩子從出生開始,直到身高與父母不相上下,甚至高過父母的這段時間,父母都在俯視孩子,孩子都在仰視父母,孩子在父母面前是有一定壓力的,這種壓力孩子感覺得到,只是不清楚原因,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就要承擔更大壓力,這種壓力會讓孩子感覺處於不平等地位。
  • 犯罪心理學專家:當孩子提無理要求,最好答應幾次、拒絕幾次?
    一巴掌呼孩子小屁股上,伴隨著「嗷」的一聲嚎叫。 你可以拒絕孩子,但是拒絕的方式,真的對了嗎? 中國的家長很容易走極端:要麼對待孩子需求是有求必應,要麼就是有求無應。導致有求必應變成溺愛,有求無應變成缺愛。 針對孩子提出的需求,如果是過分的、不合理的,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學歷越高將來越不孝順?這3個原因,既現實又讓父母寒心
    然而,兒子在結婚後從來沒有讓父母去過家裡,說去看孫女也被無情地拒絕。兒子說:「到北京太遠不方便,和孫女的視頻就算看過了」,實際是兒媳不願意讓老人去。這讓劉大哥夫妻感覺心寒,只當是白養了這個孩子。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說,孩子不要培養得太好,否則,在出人頭地之後就會飛得更遠,一年到頭甚至生病的時候也看不到孩子,孩子也不會孝敬父母。
  •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若想孩子長大有本事,父母要記住「三個不」
    每一個父母也都很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在今後非常有出息,因此對孩子的期望值都變得很高,有非常多的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就是今後你可以不優秀,但是不能在家裡看了,想讓孩子今後變得更加的優秀,我們父母也需要對孩子的培養多去用一點心。
  • 「成年巨嬰」33歲仍穿紙尿褲,要餵吃飯哄睡覺,依賴父母拒絕長大
    33歲「巨嬰」仍穿紙尿褲,吃飯靠餵睡覺靠哄,父母精心照顧拒絕長大來自美國的一名名為「傑克」的33歲男子,就是這樣一名「巨嬰」,已經33歲的他身體健康,身材也很魁梧,可是卻根本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還要從他小時候說起。
  • 從小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呢,放下你高高舉起的手臂
    在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不打不成材,可是那些被打的孩子,長大後真的成材了嗎?為什麼有的父母不打孩子,而有的父母就偏偏喜歡打孩子呢?為什麼這些父母會選擇打孩子的教育方式呢?3.父母從小就在被虐待的環境中長大很多的父母就是在被打中成長的,他們就是這麼被自己的父母教育,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就應該選擇這種教育方式,甚至不知道如何去正確地關愛一個弱小的孩子,只有用暴力鎮壓,才能夠讓孩子不敢造次。
  • 愛哭的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得太早
    有句老話這樣講: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人們常常以為孩子愛哭是聰明的表現,長大後也會有出息。而生活中家長也經常會遇到孩子無緣無故的哭鬧。那麼,孩子哭鬧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變得堅強起來?
  • 「媽媽,我想養寵物」,孩子沒有這3個特徵,父母應該拒絕
    孩子也是這樣,面對可愛的小動物,總能激發出他們的善意,希望可以與它一起玩耍,甚至把它帶回家,當成自己的一個寵物。有些孩子為了讓父母給自己買一個寵物,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比如躺在地上打滾,或者向父母保證期末一定會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等到他們的願望達成時,這些承諾全都拋之腦後了。
  • 不想讓孩子吃虧,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否則會活得很累
    但是小香的父母卻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想法是非常自私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很容易讓小香變成一個沒有主見,不懂得拒絕的人。學習和他人分享卻是是每一個孩子都要具備的品德,可是,有時候的這種「無私」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痛苦,父母要知道,每個孩子都要屬於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和最自私的物品,因此,父母不要強行地去要求孩子分享,因為這會非常的殘忍。
  • 《山河故人》長大的真正意義,是學會做自己內在的父母
    01恨父母,是很多人內心不敢觸碰的痛。曾經有個女孩對我說:她是家中最多餘的孩子,因為她是個女兒,就被親生父母送給別人領養了。可她長大以後,卻被要求照料親生父母,她問我憑什麼。我竟無言以對。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如何與父母斷絕關係」?
  • 《隱秘的角落》:父母的溺愛是教育失敗的根源,不要為愛塗上砒霜
    但父母卻會將家裡所有好的東西,都要留給孩子,讓孩子在父母的寵溺下長大。 即使這種做法在外人看來不好,但很多家長對此不以為然,並且認為自己既然有條件,那為什麼不給孩子最好的呢? 所以,很多家長往往在孩子出現問題後,才會意識到孩子的一些表現,是早已被寵壞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