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這3種媽媽,如果不及早改變,孩子長大後容易疏遠你

2020-12-14 張女子育兒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如果你是這3種媽媽,如果不及早改變,孩子長大後容易疏遠你

我們都是媽媽都是愛孩子的,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為何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孩子卻漸漸疏遠了母親呢?可能很多人都會說這個孩子不孝,但是卻少有人從自身尋找原因。要知道,有時候,孩子疏遠母親,並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錯,你知道麼?

在我身邊就有,孩子疏遠母親的真實故事:

我身邊有這樣一位鄰居,為了兒子能夠成才,對於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對於孩子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的。

這位媽媽,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從小就給兒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和培訓班,並且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吃的,還是用的,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從來也不讓孩子做什麼事情,只讓兒子專心學習就好。

好在兒子也很爭氣,從小就成績優異,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這位媽媽卻發現孩子與她的關係越來越冷漠了,幾乎到了沒有話說的地步。即便這位媽媽想找兒子談談心,卻總是被兒子,以我要學習,我要看書了,我很好等理由敷衍過去。

究其原因,還是這位母親的愛,太過功利了。從小對兒子要求非常嚴格,別人家的孩子,從小考試90分以上,會得到表演和誇獎,但是在這位媽媽面前,只要質問與責罵,這麼簡單的題為什麼沒有考滿分?

不僅如此,這位媽媽從來只關心孩子的成績,也就罷了,居然還在別人面前批評兒子,議論兒子,雖然在別人眼中,可能都羨慕她有這麼優秀的兒子,但是在她眼中,卻沒有半點高興的意思。

兒子在母親的管束下,幾乎沒有愉快的童年,每天都是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度過的,雖然報了很多的興趣班,卻沒有一個是自己喜歡的。雖然媽媽從不讓兒子幹什麼活,同時也剝奪了孩子外出玩耍的時間,因此,兒子的童年,是枯燥乏味的。

雖然有人會說,孩子長大,會感謝母親的,但如果孩子真的能夠有所成就,學有所成,或許會感謝大過怨恨,但是如果孩子並沒學有所成呢?

孩子長大後,疏遠母親的,小時候可能都遇到了這3種媽媽

隨意責打孩子的媽媽

孩子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著一些壞毛病,比如,吃飯太慢,寫作業磨蹭,學習不認真等,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一些媽媽,卻缺乏耐心,對於孩子的這些問題,難以容忍,直接上去就是一頓數落,或者伸手就是一巴掌。雖然父母可能是怒其不爭,希望孩子能夠更好地改掉自己的壞毛病。

但是這樣的隨意責打孩子,對於孩子的傷害卻是很大的,因為孩子雖小,卻也是有自尊心的,並且孩子對於父母的行為,也會有著自己的理解,如果父母的這些行為,被孩子認為是媽媽不愛自己了,認為自己表現好,學習好,媽媽才會覺得自己有面子,而自己則是父母臉上有光的工具,如果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那麼孩子與媽媽的關係,難免就會越來越疏遠的。

喜歡在別人面前,揭孩子的短的媽媽

有些媽媽,在與人聊天的時候,可能非常喜歡聊自己的孩子,這也就罷了,但是一些媽媽,卻喜歡在別人面前批評自己的孩子,揭孩子的短處,就像前文故事中的媽媽,就是其中之一。

媽媽這樣的做法,雖然是說著無心,但是聽著卻有意,孩子雖小,也是有著自己的思想情感的,並且小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也是比較強的,父母經常這樣做的話,不僅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傷了自尊,從而就會對媽媽心生不滿,甚至是產生一些怨氣,久而久之,避免會在母子情感上留下傷痕。

如果寶媽還不自知,不及時懸崖勒馬的話,那麼這道傷口也會越來越深,在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可能就會爆發,也可能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越來越疏遠媽媽。

經常不在身邊的媽媽

我們都是一個道理,那就是遠親不如近鄰。即便是自己的媽媽,如果經常不能見面,不能在一起生活,那麼時間久了,雖然再次見面的時候,會表現得非常親熱,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是可能會消磨掉母子之間的情感。

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孩子的童年,需要的並不是優厚的物質生活,而更多的,卻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父母為了賺錢,而讓孩子的童年,缺少了父母應該給予的情感,那麼孩子與母親的關係,也是容易越來越疏遠的。

如何才能避免孩子與媽媽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呢?

尊重孩子

其實現在的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並且從小就能夠懂得很多的事情,因此,作為父母的,不能總是將孩子當成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而是應該尊重孩子,與孩子擺在與自己齊平的地位,與孩子做朋友,不要揭孩子的短,更不要當眾批評孩子,與孩子交流,也不要過於形式,要真誠,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加親近父母,喜歡父母。

發現問題,要及時溝通,而不是批評

孩子都是存在著很多問題的,但是父母也不是萬能的上帝,並不是父母說的就是對的,不要想著將孩子當成提現木偶,也不要高高在上,對孩子頤指氣使,讓孩子成為弱勢群體,沒有任何反抗的權利。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孩子有不同的意見,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逆來順受,成為父母手中的乖寶寶,太過聽話的孩子,可能就意味著孩子沒有個性和特色。

並且父母總是高高在上地批評孩子的錯誤,孩子卻不一定會理解,也不一定會接受,只會認為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不懂自己,對於父母的不理解,甚至是誤解所產生的委屈,孩子也不會與父母訴說,只會埋藏在心底,當孩子有了自己的發言權,有了自己的話語權,就可能是孩子爆發的時候。你知道麼?

對於孩子的成長,其實不能只是讓孩子說「是」,而是要接受孩子的否定。因為孩子的成長,必定會伴隨著很多錯誤和問題,但是我們卻需要搞懂孩子犯錯的原因。想要弄得孩子犯錯的原因,我們就需要與孩子平等地交流與溝通,這樣孩子才能夠吐露心聲,父母也才能夠更懂孩子,孩子也才能夠更喜歡父母的。平等地交流與溝通,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面對孩子,也是如此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

父母總是想著給予孩子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父母總是藉口辛勤工作,而忽視了陪伴孩子。要知道,在孩子的童年,卻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父母卻不在孩子身邊,孩子的情感上就會有所缺失,孩子的童年,缺少了父母的愛,那麼當孩子長大後,對於父母的情感,也不會那麼的深刻。

因此,我們在工作之餘,還是需要多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你說呢?

說句心裡話:

雖然在電視劇中,我們可能都會看到,父母與孩子關係疏遠後,最終依舊是大團圓式的結局,但是在現實中,卻不容易出現的。而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和自己關係疏遠的,那麼我們就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避免,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與孩子之間的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要太過隨意任性,而是應該多多思量,不要總是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就可以決定孩子的一切,我們也是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以及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你是否認同呢?#親子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 作者簡介:張女子育兒,從事育兒工作10餘年,家裡有2個調皮鬼。多平臺帳號同名,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與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可以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留言、轉發、評論哦。你對我的一次微小鼓勵都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就請長按「點讚按鈕」,就可以一鍵實現點讚、關注、評論哦。你的「一鍵三連」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相關焦點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幾種經歷,現實很戳心
    當孩子長大之後,很多人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長大之後就不親媽媽了,感覺對媽媽很陌生,從而會疏遠媽媽。特別當他們去學校住宿的時候,你多打兩個電話他們都會覺得厭倦,也不愛回家,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孩子叛逆的表現。其實這跟孩子小時候的經歷還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千萬別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
  •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這4種性格的媽媽,才容易「毀掉」孩子
    今天想告訴各位媽媽的是:「慈母不一定多敗兒」,下面這4種性格的媽媽,才容易「毀掉」一個孩子。 這樣的情況就會讓孩子特別混亂,甚至會導致孩子做任何事不以「是否對或者是否有益」作為判斷標準,而是以當下媽媽的心情而定,在這樣的媽媽身邊長大的孩子情緒也很不穩定。
  • 一個家庭中,媽媽如果是這3種性格,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
    而一個家庭幸福與否,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女主人的性格,如果媽媽樂觀開朗,那麼家庭的氛圍就是輕鬆而活潑的。倘若媽媽總是多愁善感,陰晴不定,那麼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因此,媽媽的一言一行最終都會成為孩子的示範模板,影響孩子的一生。
  • 孩子如果有這6種特徵說明有「官相」,長大容易做大官,建議收藏
    當然,也有部分孩子會說想當官,可能他們並不知道當官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覺得非常威風,或者可以為老百姓做事,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孩子長大以後能當官呢?其實,這可以從以下6個特徵中看出,這樣的孩子是否有官相,那麼,今天就來看一看,你家孩子有沒有這些特質,有的話就要恭喜了,沒有的話也不急,孩子是需要慢慢培養的,後天努力最重要。
  • 長大後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
    但他的內心卻異常自卑,這一切都源於媽媽對他過於嚴格。小時候,如果哪次成績考得不好,媽媽不打他,不罵他, 只是板著臉,不和他說話,他特別害怕這樣的媽媽。在他看來,只有自己足夠優秀,媽媽才能喜歡自己。媽媽對他的認可,從來不是因為他的存在本身,而是因為他表現額外優秀,換句話說,如果不變優秀,他是不值得被愛的。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請看看這8張漫畫
    父母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如果不時常自我提升、自我學習,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容易手足無措,更容易朝孩子發火,傷害彼此間的關係。樊登說:「父母成長,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圍繞孩子的問題是無窮無盡的,每次發生問題的契機,也是父母和孩子成長共同的機會。
  • 「媽媽,我根本就不愛你」:母子關係疏遠的原因值得關注
    基本上每個母親都是為孩子付出一切的人,所以從小孩子就知道應該要好好孝順、回報母親。但是大家會發現,生活中一些孩子跟自己的母親關係並不是那麼親近,甚至是疏遠。沒過多久後,小劉母親卻找到辦公室來,說是想看一下女兒,並且說小劉已經很多年都不跟她聯繫了,平時也一直避開她。這讓同事們都震驚了。小劉後來告訴我們,母親從小就沒怎麼照顧過她,父母離婚後也是父親一直在關心、愛護她,媽媽只知道給她打錢卻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小劉覺得這種母親一點都不稱職,長大後自然也沒必要孝順她。
  • 心理學:小時候父親太嚴厲,孩子長大後容易有這4種性格缺陷
    但是當這個嚴厲太過的時候,當這個嚴厲缺失溫暖的底色時,問題也會伴隨著出現,比如小時候父親太嚴厲,孩子長大後容易有下面這4種性格缺陷:1、容易緊張有的人特別容易緊張,遇到體型高大的男士就緊張,見到老師就緊張,見到領導就緊張,不敢和他們目光接觸,這樣的現象不知道你見過沒有,或者在你身上有沒有。
  • 張歆藝孩子粘乎乎的:孩子越粘,就越疏遠長大?看看父母怎麼做
    媽媽們都知道,孩子們有一段特殊的依戀期,無論你走到哪裡,孩子們都會跟著你;即使你不和孩子們互動,你也無法離開寶寶的視線;對很多媽媽來說,這既快樂又痛苦。「二姐」張歆藝也遇到了這個問題,情不自禁地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這美好的時刻。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她不喜歡孩子們太粘人,但這篇文章揭示了老母親深深的愛。
  • 這3種家庭容易養出「白眼狼」孩子,還想讓孩子以後會孝順你?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我們就明白百善孝為先的道理,但是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叛逆,不孝順的孩子出現在人們眼前,父母生病了不願意去照顧,更多的是在父母的病床前瓜分財產,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當時辛辛苦苦把孩子生下來,養育成人之後,自己卻落得這樣一個結果,這不就是白眼狼嗎?
  • 邋遢媽媽養出的孩子,大多有這些特徵,孩子長大後容易被排擠
    邋遢媽媽養出的孩子,大多有這些特徵1、孩子也很邋遢,不講衛生什麼樣的家長教出什麼樣的孩子,有一個邋遢的媽媽往往會有一個邋遢的孩子,孩子也不懂得講衛生。孩子被自己的媽媽所影響,不會主動收拾自己的房間,按時清洗自己的衣服,導致孩子的衛生習慣堪憂。
  • 這3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難有出息,不妨對照下自家娃
    小明的父母和親戚朋友們也覺得小明長大後一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然而某一天小明的媽媽去接小明放學時,幼兒園老師拉住小明媽媽,悄悄的問小明媽媽,小明會不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小明媽媽震驚了一下。只聽到幼兒園老師說:"小明在學校倒是不惹事,就是發現他經常說謊,有時候甚至偷偷的拿別的小朋友的東西。
  • 孩子的3個要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長大後容易怨恨父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和學習成績,很多家長就多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至於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只要是家長能接受的,不過分的要求,家長一般都會同意,但是孩子們有時候真正的需求卻被家長忽略掉,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長大後可能會怨恨父母。
  • 心理學家:如果你有這3種情況,說明骨子裡很幼稚,容易被控制
    今天老K給大家總結幾個容易被精神控制的人會出現的幾個特徵,希望大家可以及時防範:極其自卑,低自尊人格如果一個人非常自卑的話就很容易遭到控制,比如有些人抓住你喜歡被讚美的特點猛烈誇讚你,時間長了你會無形之中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所以對方說什麼你聽什麼,這樣就很容易遭到別人的控制。
  • 孩子身上有這4種跡象,暗示你把孩子養得特別好,長大會很有出息
    假如您的孩子出現以下這些跡象,說明您把孩子養育得很好,長大後可能更有成就。孩子出現這4個跡象,說明你的教育很成功!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密的關係,可以幫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勇於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且這樣的孩子,性格開朗,凡事都比較樂觀,長大後也會很有出息。如果孩子總是在父母面前隱瞞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那麼父母們就需要注意了。
  • 這3種孩子,越長大越醜!如果不能及時糾正,逃不掉「變醜」結局
    都說「女大十八變」,小時候不好看的女孩子,等長大了,長開了,就會顏值飆升,這是真的嗎?那麼那些小時候長得好看的孩子,長大了會不會變醜呢?對於以上兩個問題,沒有固定的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下這3種孩子,不管小時候長得多驚豔、多好看,長大了必然會「變醜」,而且還是越來越醜的那種。
  • 孩子喜歡的七類顏色,暗示不同「性格」,如果是第一種,恭喜你!
    本來茉茉和莉莉的媽媽也是這樣想的,但在兩姐妹4歲的時候,媽媽帶女兒們去買衣服。結果茉茉喜歡一個粉色夢幻的小短裙,而且則莉莉喜歡一個紅色的蓬蓬裙。隨著兩姐妹漸漸地長大,媽媽也發現,姐妹倆不光喜好不同,連性格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姐姐茉茉比較安靜、溫柔;妹妹莉莉性格則是非常熱情、開朗。
  • 感覺嬰兒時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長大卻變成大家的了!你怎麼看?
    看到一個網友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怎麼感覺孩子是個嬰兒時,都是媽媽一個人的,熬夜看孩子,哄孩子陪孩子,可是如今孩子長大了,卻突然變成大家的了。身邊的人都來搶著帶了。心裡有些難受。怎麼辦?」讓孩子跟婆婆睡嗎?嬰兒時,媽媽剛剛生產完,身體虛空,容易疲憊。每晚還要起夜三次左右,換紙尿褲,餵奶。確實非常辛苦。可是熬夜帶孩子,哄孩子,媽媽確實都是主力軍,大多數家庭都是如此。如果你嫌太累,你待如何?把孩子給婆婆,讓婆婆陪著孩子睡嗎?
  • 孩子「感到丟臉」的3種行為,很多媽媽都經常做,其中有你嗎?
    孩子在3歲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隨著他們一天天的長大,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方式,作為父母,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就要照顧孩子的心理變化。比如2歲的孩子,孩子很氣人的時候,你可以當眾打屁股;可是當孩子12歲時,這樣的教育方式明顯就是錯誤的示範了。朋友洋洋最近就做了一件事,讓女兒和她開始了「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