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在孩子身上留下印記。
孩子是一個家庭共同的責任,他帶著我們的期待從牙牙學語的寶寶,成長為一個可以獨立生活的成年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的行為舉止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其中孩子的性格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在3歲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隨著他們一天天的長大,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方式,作為父母,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就要照顧孩子的心理變化。
比如2歲的孩子,孩子很氣人的時候,你可以當眾打屁股;可是當孩子12歲時,這樣的教育方式明顯就是錯誤的示範了。
朋友洋洋最近就做了一件事,讓女兒和她開始了「冷戰」。
洋洋的女兒今年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一個假期的結束,馬上要迎來小升初,學校就提前組織了一次家長會。
在家長會的過程中,老師對洋洋等幾位家長建議,孩子最近學習成績有明顯的波動,希望家長能夠關注一些。
洋洋認為,既然老師已經點名了,就應該站起來接受批評並表態,於是在家長會結束後,當著同學的面把女兒狠狠批評了一頓。
就這樣,女兒回家之後,一句話都不願意跟媽媽說,倆人現在還在「冷戰」中。
其實,在女兒的心理,她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了,那麼父母在做事之前,就要考慮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會因為父母的一些做法感到丟臉和抗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感到丟臉的3個行為,媽媽們卻經常做。
媽媽經常做的3種行為,孩子卻覺得非常丟臉
1.當眾批評孩子
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之後,他們對外界的看法也會非常的在乎。當孩子犯錯之後,如果被媽媽當眾批評,孩子不僅覺得丟臉,還會認為媽媽不尊重自己。
而媽媽的看法卻正好相反,認為這樣指出孩子的錯誤能夠讓他長記性,卻忽視了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2.不顧及孩子感受,給孩子亂搭配
媽媽喜歡給孩子打扮,是很多媽媽的通病。在媽媽看來,給孩子打扮既能促進親子關係,還能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讓孩子更受歡迎,因此對這件事是樂此不疲。
但是有些媽媽的審美和孩子是有差距的,一些媽媽會直接忽視孩子的態度,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給孩子亂搭配,奇裝異服更是常事。
孩子走出去總是被指指點點,或者被同學笑話,就會覺得非常丟臉;所以在給孩子打扮這件事,媽媽一定要參考孩子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或者保持孩子穿衣整潔乾淨就可以了。
3.不分場合喊孩子的小名
現在很多寶寶都會有一個乳名,爸爸媽媽為了方便喊,有時候名字難免會簡單或者無釐頭一些,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就會認為這些名字是「丟臉」的存在。
但是最丟臉的就是,媽媽不分場合喊自己的小名;尤其是在同學或者公眾場合,會讓孩子覺得丟臉,因為孩子很喜歡拿這件事調侃,父母卻認為並沒有什麼;但是卻會讓孩子陷入困擾和尷尬中。
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很多父母習慣性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屬物,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經常會做出一些傷害孩子自尊心,打擊孩子的事情來,這些做法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敏感自卑;還會影響你和孩子的關係。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要一意孤行,也許你會收穫更美妙的親子關係。
今日話題:這3種行為你做過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