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這4種行為,其實是在表達對媽媽的愛意,你家孩子有嗎?

2021-01-20 乘乘談娛樂

文丨合格父母

導語

在如今的生活當中,其實擁有一個自己的寶寶,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讓人高興的一件事情,只要擁有過自己的孩子,那麼她身上的母性光輝就特別讓人感到特別暖心;有些新手寶媽對於寶寶的一些小舉動,感覺到特別煩惱,憂心;比如說有些已經會坐的小寶寶,喜歡用手使勁兒抓母親的眼睛,或者是扯母親的長頭髮,甚至還有一些寶寶,經常會用牙去咬母親,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甚至也有很多寶媽因這些寶寶的舉動感覺到神經衰弱,但其實小編覺得大家是有些杞人憂天了,可能寶寶這些舉動都是向媽媽傳遞一些信息。

比如說曾經有一位寶媽就向小編抱怨,覺得孩子越大越難以理解,甚至還曾經動不動就會在自己身上咬幾口,因此這位寶媽也亮出來胳膊上被寶寶咬出來的牙印兒,看那個樣子咬得也確實不輕,這位寶媽還非常苦惱地訴說她家寶寶甚至還有時候趴在身上睡覺,時不時地就會伸出手來拽頭髮,因此她對於自己的寶寶有這樣的舉動感到特別困惑與難過認為寶寶是否是不喜歡自己

正文

1、寶寶會有這樣的舉動,其實是用動作來體現自己對母親的愛

所以很多新手媽媽如果已經被自己的寶寶這樣對待,那麼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覺得孩子是不喜歡媽媽,其實他只是想和我們表達他對於媽媽的愛才這樣做的,作為母親的我們與他們的這種做法一定要給予最大的包容,那麼大家是否知道除了以上這幾種做法之外,寶寶還會用什麼動作來表達對母親的愛與喜歡呢?諸位新手寶媽與小編一起來探索一下吧!

在與寶寶相處當中有很多寶媽會發現一些不會說話的寶寶,有時候特別喜歡用手摳母親的眼睛或臉,說作為媽媽的我們溫柔地看著寶寶,這個時候寶寶可能會睜大眼睛看著媽媽的眼睛,有可能會看到媽媽的眼睛裡邊有他,在這個溫馨的對視當中,可能讓人防不勝防的就被寶寶襲擊了眼睛,如果有準備還好沒準備的話,可能就會稍受點罪了

除了媽媽的眼睛,對於寶寶來說媽媽耳朵與臉同樣是他喜歡的玩具,他會用手拽住媽媽的耳朵,然後用手指甲摳住,甚至還會拍打寶媽的臉。這個時候的寶媽可能會覺得疼,會躲避或者制止孩子的舉動,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對於一個想要親近母親的孩子來說,這種拒絕是特別傷寶寶的心的

2、孩子喜歡拽媽媽的頭髮

寶寶以上的舉動都只是因為喜歡媽媽,想要親近媽媽,可能只是想要摸摸母親的頭髮以及摸摸母親的臉而已,但是卻沒想到,因為手眼協調能力特別差,所以成為了摳與打,如果寶媽覺得孩子可能會傷害自己,那麼也可以試著輕輕地抓住他的手,然後放在自己的臉上或者放在自己的頭髮上,讓他感受一下母親的愛。

還有一些寶寶可能在睡覺的時候非常喜歡扯著母親頭髮入睡,擁有這樣習慣的寶寶,可能寶媽就要稍微辛苦一些了,可以當孩子睡著之後就把自己的頭髮從他的手中拿出來,畢竟寶寶常常會把頭髮扯的特別痛;其實寶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舉動,只是因為他比較黏自己的媽媽而已,哪怕有些寶寶並不拽母親頭髮睡覺也會讓自己的四肢挨著母親睡覺,這只是因為對於母親天生的親近而已。

3、寶寶喜歡吃手指

哪怕是新手寶媽都會有些了解,當寶寶兩三個月的時候,他們就會喜歡吮吸自己的手指以及腳趾,可能很多寶媽都不能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即使這只是他們對於這個陌生世界的感受方式

所以可能有些寶寶會在母親手臂上或者手指上去咬一下,這種方法其實只是用來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可能因為寶寶並沒有分寸,所以經常會咬上媽媽,這個時候,一定不要因為痛而責怪寶寶,因為他只是想對著母親表達自己的愛。

甚至還有些寶寶特別調皮,他非常喜歡把自己的手整個地塞到母親嘴巴裡,這個時候其實孩子只是想要跟媽媽分享自己的情緒,作為寶媽的我們,一定不要急著拒絕寶寶的示愛,學會正確引導孩子表達愛意的方式,比如說抓起他的手指親一下或者是假咬一下手指,一定不要在這時對於寶寶冷漠以待。

4、寶寶總喜歡纏著媽媽

作為寶媽的大家是否有發現,當寶媽累了一天回到家中的時候,不管坐到哪裡寶寶都會爬到母親身邊,可能對於我們大人來說只是想要休息一下,放鬆一下,但是對於心思特別簡單的孩子,他會以為媽媽是不喜歡理他,並且可能生氣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寶寶可能會做一些讓我們比較討厭的事情;比如說隨意擺弄媽媽的胳膊,躺在媽媽的身上,或者在我們看手機的時候,忽然拿走手機,

那時候作為媽媽的我們,一定不要生氣,寶寶只是想要讓母親多多地關注一下他,可能因為不會說話表達,所以他只能用動作來讓母親把注意力集中到他這裡。

可能有時候新手寶媽們並不能理解孩子對於母親的這種滿滿愛意,但其實他的一舉一動當中都反映出來,他對母親天生的孺慕之情,所以當孩子對媽媽們做出一些惱人的舉動,一定不要感覺到煩惱或者是生氣,從而拒絕孩子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小編在這裡想對大家說,如果想要與孩子進行肢體上的交流,那麼就一定要理解寶寶的言行舉止背後的意義,從而做出一些回應,我直接簡單粗暴地拒絕,不僅僅會影響寶寶與母親的感情更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能彌補的傷害,為了我們的寶寶,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各位新手寶媽一定要用一定的耐心來正確引導寶寶正確表達愛。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嗎?孩子的「搗蛋」行為其實是在「探索」,別再遏制孩子了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家有「熊娃」的父母們對孩子的「搗蛋」行為都身有體會。什麼撕紙巾,拆玩具、撒麵粉等等「情節惡劣」的行為都時有發生。寶媽們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屢屢崩潰。「搗蛋娃」和「爆炸媽」同事小劉姐家有兩個娃,每天都要面對兩個娃的「搗蛋」,小劉姐感到十分崩潰。
  • 孩子「感到丟臉」的3種行為,很多媽媽都經常做,其中有你嗎?
    其實,在女兒的心理,她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了,那麼父母在做事之前,就要考慮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會因為父母的一些做法感到丟臉和抗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感到丟臉的3個行為,媽媽們卻經常做。媽媽經常做的3種行為,孩子卻覺得非常丟臉1.當眾批評孩子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之後,他們對外界的看法也會非常的在乎。
  • 主人如果看到貓咪翹尾巴,那麼恭喜你,這有可能是它在表達愛意
    正如剛剛所說的那位鏟屎官家的貓咪,雖然只是簡單的豎起尾巴,但是貓咪具體要表達什麼情緒?只能通過具體觀察得出。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不僅要看貓咪的尾巴,還要看貓咪其他的身體部位和它的姿態。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將貓咪豎尾巴分成以下幾種情緒的表達。貓咪的尾巴直直地豎起,尾部微卷:有資料顯示,家貓和獅子是貓科動物當中僅有的會豎起尾巴的兩個物種。
  • 貓向你表達愛意的23種信號
    貓向你表達愛意的23種信號 想知道貓是如何表達愛意的嗎?有經驗的主人很容易分辨貓的肢體語言,他們知道貓是在生氣,還是在表達飢餓、悲傷或快樂的情緒,知道貓何時需要主人的寵愛。如果你是新手,可能也想知道這些確切的信號是什麼。
  • 為啥青春期的孩子恨不得媽媽去死?媽媽有這幾種行為,怪不了孩子
    結果晨晨大發雷霆,指責媽媽:「你是不是有病,我打遊戲打得好好的,你幹什麼這是!」聽到兒子傷人的話,丈夫趕緊過來教訓兒子,還沒開口晨晨就摔了茶几,留下一屋子狼藉後摔門走掉。朋友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兒子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活像一個小混混。
  • 阻止孩子長高的4種食物,媽媽趁早知道,別耽誤了孩子
    阻止孩子長高的4種食物,媽媽趁早知道,別耽誤了孩子 阻止孩子長高的4種食物,媽媽趁早知道,別耽誤了孩子 阻止孩子長高的4種食物,媽媽趁早知道,別耽誤了孩子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傲人的身高,特別是男生,矮了不好找對象
  •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小時候聽到自己要背著書包上幼兒園,心中總是萬般期待,想像著班級裡陌生而又熱情的面孔,以及年輕貌美的老師,恨不得在幼兒園"安營紮寨"。但如今你會發現很多小孩子對幼兒園都有一種"恐懼",每次上幼兒園都會上演一出"心理諜戰劇",在"上與不上"之間做思想鬥爭。幼兒園開學那一天,你可以看到"眾生百態",欣賞無數位"金馬影帝"的精湛演技。只要不去幼兒園,孩子可以想出各種"奇謀"。
  • 如果你家有2-4歲的孩子,經常撒潑哭鬧,建議看看這套繪本
    這是針對2-4歲孩子的情緒疏導繪本,要知道2-4歲的孩子,要多折磨人有多折磨人,重要的是在他撒潑哭鬧的行為背後,家長總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所以說我因為這個名字把它帶回了家,當然它也沒讓我失望。所以兩歲的孩子有種小惡魔的既視感!為什麼2歲進入了叛逆期呢?這是因為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心裡想的是「我要獨立,我啥都行」!這可和從前大不相同,2歲前的寶寶一直處於小可愛、萌萌噠的狀態。
  • 幼兒園老師的經驗:這4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大概率不哭不鬧
    4種家庭。4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後不會哭一、經常出去玩孩子上幼兒園之,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脫離了原來熟悉的家庭環境,來到陌生的校園中內心會有極大的恐慌和不適,在兒童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分離焦慮」,但如果父母在家中能夠時常地對孩子表達愛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被愛的,那麼孩子的內心就不會對與家長分離感到恐懼,因為他們相信父母一定會在晚上的時候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來接自己,因此在入園時,自然就不會出現抱著媽媽的大腿說「媽媽我不要離開你了」。
  • 孩子到小夥伴家做客,有這幾種表現,家教暴露無遺!
    可是,如果孩子有這三種行為,爸爸媽媽可要注意了,要及時引導了,雖然一般小夥伴的家人都會理解和體諒,但還是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理念。快來看看哪三種行為,對照一下自己孩子有沒有。第一種,隨意亂動別人家的東西小孩子到了新的地方,對陌生的東西都是好奇的,都想翻翻看看,摸摸碰碰。
  • 你家孩子喜歡說謊?恭喜你!這是孩子在成長,4招教你正面管教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過相關內容得出結論:超過80%的孩子都會發生說謊行為。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說謊?說謊的孩子就一定是壞小孩嗎?孩子愛說謊的4大真相1.剛開始,媽媽以為小明只是吃壞了肚子,就沒有太在意,調整飲食不就行了?後來,小明天天回家說肚子疼,這也引起了媽媽的警覺,就帶著他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私下對媽媽說道:「這孩子啥並沒有,他在撒謊。」
  • 這3種不合理的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防禦機制
    孩子越大越會偽裝自己,不會將自己的想法直接表達出來,而是反著來。去年,小雨的媽媽生了二胎後,她發現9歲的女兒變了。未生二胎之前,小雨喜歡和媽媽撒嬌,躺在媽媽懷裡,讓爸爸把她抱起來。再比如,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他回到家後,會看什麼都煩,當他發現自己的書被弟弟丟到了地上後,會立馬大發雷霆,「你就是討厭鬼」「走開,我不想看見你」。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情,一定會認為這孩子簡直瘋了,這麼點小事,至於鬧成這樣嗎?說不定我們還會被孩子的行為激怒,和孩子大吵一架。
  •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孩子:我不需要!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 3—6歲的階段很關鍵,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別慣著!
    3-6歲的階段很關鍵,孩子有這4種行為就得打,別慣著3-6歲對於孩子來說很關鍵,甚至關係到未來的性格和命運,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經常有這4種行為,那麼家長該打就得打,千萬不能慣著。在很多老年人的觀念中,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根本沒有對錯之分,他們一定會努力去滿足孩子的願望和要求,這在他們看來,就是表達「愛」的最好方式。
  • 2~4歲孩子,一不如意就發脾氣。3個方法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少發脾氣
    最近我們家快3歲的侄子,讓我媽有點「苦不堪言」。在聊天中媽媽已經好幾次感嘆以前帶五個孩子都不覺得累,現在帶一個就被氣得不行了。事實上,大部分孩子在2~4歲的時候都有過「很難說話」的階段。有的孩子這個階段是很快就自然度過了。但有的孩子「特難說話」階段時間較長,而且還會變本加厲,像我們家侄子,現在就是這種情況。從一開始的不如就哭鬧,到現在一不如就扔東西,搞破壞,發脾氣成了常態化。這是為啥呢?
  • 6歲女孩看到小動物就往後躲,父母緩解孩子恐懼心理,只需4種方法
    這兩個人先是製作了平坦的棋盤圖案,然後營造出視覺懸崖的效果,並鋪上玻璃板。實驗過程是把6個月左右的嬰兒放在玻璃板上,讓媽媽在另一端呼喊嬰兒,沒有懸崖錯覺的一側,嬰兒很快聽從媽媽的召喚,來到媽媽身邊。有懸崖效果的一側,無論媽媽如何呼喊,嬰兒也不願意爬過去。這說明,孩子的視覺恐懼逐步發展起來。
  • 40種讓孩子愛上讀書的方法,總有一種適合你家孩子!
    如果孩子不愛讀書,從今天開始用這40種方法嘗試一下吧,總有一種方式能幫助您轉變孩子,讓他愛上閱讀!1. 讀書給他/她聽讀書給孩子聽,並儘量每天設置合適的時間段讀書給孩子聽。2.其實,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最好父母每天能抽出時間關掉手機和電腦,陪孩子一起閱讀。可以是親子閱讀,也可以孩子看兒童讀物,父母看自己的書。9. 睡前閱讀將孩子上床時間提早,然後給孩子可以看書的特權。如果給孩子選擇「看半小時書還是馬上關燈睡覺」,孩子十有八九會選擇看書,這不見得孩子愛看書,而是他們都不想輕易入睡。
  • 7歲孩子說想死!這幾種表現,說明孩子活得很壓抑
    但媽媽覺得作業這麼小的事情,孩子也不至於為了這事就想死。據了解,嘉嘉今年上二年級,屬於聰明但不努力的那類孩子,平時做作業總是拖拉,能從下午4點一直做到晚上九點多,甚至有時候更晚。媽媽很著急,卻也沒辦法,只好總是盯著他做,有時看他發呆也會訓斥幾句,督促他快點。這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比較慢,拖拖拉拉,早上起床、刷牙、吃飯都很慢,總得媽媽在後面催。
  • 解析10個孩子常見行為背後,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如果孩子已經懂得說話,請父母耐心鼓勵孩子表達想法:「你想做什麼?你可以說出來讓爸爸/媽媽聽。」當孩子還不懂說話,建議把孩子放地上,鼓勵他們用行動表達。 有些孩子聽到大人的指示後,便會做出心中的意願行為。
  • 拉布拉多有這6種行為,說明它的「佔有欲」極強,你家狗是嗎?
    拉布拉多養久了你會發現它是一隻粘人的狗子,佔有欲也極強,倘若拉布拉多有這6種行為,說明它的「佔有欲」極強,你家狗是嗎?1、經常吃醋如果你家拉布拉多佔有欲很強的話,它是不喜歡主人對別的狗狗或者貓好。要是你抱了其它寵物,沒有抱它,它就會吃醋,用手扒拉你或者對你叫來表達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