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因為站在角度不同,所以深度不同,因為長期研究心理學,她的觀點常常令人醍醐灌頂。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講座中提到:孩子的問題往往是作為家長的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家庭教育脫不了關係。也許是媽媽的愛太深了,一心想要把最好的給孩子,教育自然也是要把他培養成最優秀的。殊不知媽媽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誤導,媽媽的錯誤做法導致了孩子不會體諒父母,長大也不懂得孝順。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一:情商低的母親
情商低的媽媽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孩子的愛要麼含蓄,要麼嚴厲。比如孩子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媽媽喜歡不假思索的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說各種傷害孩子的話。嚴重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自卑。自然孩子也就不願意親近父母。長大後自然是有多遠就離多遠了。
二:很少關愛孩子的母親
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孩子性格就格外的陽光開朗,對人和事都充滿希望和愛。如果媽媽對孩子缺少陪伴和關懷,在生活,學習和心理上都漠不關心。孩子長時間在缺愛的環境下生長,不但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感情也比較疏遠。孩子成人後自然不願意和父母一起生活。
三:重男輕女的母親
在"重男輕女"的問題上不用多說他的危害了,去年特火的電視劇《都挺好》,主人公的媽媽對待女兒真是苛刻到了極點。在這樣的環境下女兒18歲就脫離了家,心懷怨恨和家人斷絕了關係,不再來往。
重男輕女的媽媽對女兒的視若無睹,被寵的兒子同樣看在眼裡,兒女長大後,女兒跟你沒感情,兒子無限索要你對他無私的愛。一個會遠離家庭,一個有可能會變成"吸血鬼"。
四:性格強勢的母親
性格過於強勢的媽媽在孩子的眼裡就是一個魔鬼,"什麼都是你說了算,我不要你這樣的媽媽"這個是同事的孩子親口說的話。
媽媽的強勢束縛了孩子,讓他沒有了自由。他在家的感覺就像在一個牢籠裡,等他們步入社會獨立後,肯定想方設法遠離媽媽。甚至不願意聽到媽媽的聲音,看一眼媽媽的照片。
母親不但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最親密的朋友,尊重孩子,關愛孩子,將來孩子才會感恩,才會"反哺"。
那麼媽媽該如何做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以身作則。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學。家長要想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以身作則,從小給他做一個好榜樣。
教育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歲半到6歲孩子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家長應幫做好孩子的榜樣,並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糾正,正確引導。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規範。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從小給孩子閱讀合適的繪本,有助於孩子好性格,好行為的養成,跟父母的說教相比孩子更願意接受繪本故事的引導。同時閱讀繪本還能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和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在教育的路上,父母不可避免會踏入雷區,甚至稍有差池就會讓孩子墜入深淵,所以作為父母要及時的掌握最正確的教育方法,學會尊重孩子,換位思考,多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孩子做好嚮導,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及時糾正,讓孩子健康成長。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3~6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閱讀的敏感期,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採取閱讀的方式,能夠調動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讓他潛移默化的學到一些知識。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套有關性格品格培養的中英雙語繪本,同時對啟蒙孩子的英語基礎也有很大幫助。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
這是一套專門為0-6歲小朋友編寫的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的繪本,共有10冊。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主題典型鮮明,針對性強。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括膽小,自負,自卑,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等等。
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小動物主角,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更能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符合孩子認知特點,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中英雙語,每一本都有英語漢語兩種語言標註:跨頁大圖,每一幅圖都是精心描繪設計充滿了溫馨童趣的大圖。
生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養育孩子更是!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穎過人。不管怎樣,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在付出,在努力。讓孩子能出人頭地,更加優秀!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