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最重要的不是學歷,而是這2方面

2020-11-22 小歆的媽咪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的願望就是孩子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有了好文憑才能找好工作。學歷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沒有錯,但其他方面也不能忽視,以免孩子成為「高分低能」。

01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最重要的不是學歷

在電視劇《小歡喜》裡邊,英子喜歡天文學,可是媽媽並不認可女兒的愛好,希望女兒考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大學。在宣誓大會上,媽媽強迫女兒寫上一定考到700分,英子不願意並跟媽媽大吵了一架。

隨後,母女倆的矛盾更加升級,媽媽對英子人生和未來的掌控,讓她喘不過氣來。在壓力之下,原本活潑開朗的英子,開始連續失眠變得抑鬱,甚至有輕生的念頭。

英子的媽媽跟所有傳統的中國式家長一樣,認為孩子考取名牌大學、填報最熱門的專業,以後才會有出息,而英子對於天文的興趣愛好,在她看來是浪費時間、影響學習。這種狹隘的眼界和刻板印象,害了一代又一代孩子。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裡談到:現在很多父母尤為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社會上也是這樣,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往往是通過看他是不是畢業於名牌大學,學歷有多高。

人生如登山,40歲之後才能登頂。也就是說一個人40歲之後,能不能坐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有沒有大出息,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最重要的是性格和以性格為核心的人格

02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起重要作用是這2點:

01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被反覆拿出來強調,是因為大量的事實都印證了這句真理。

英國文豪狄更斯曾說過:「一種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

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優勢和劣勢的一面,只要把自己優勢的一面展現出來並加以運用,才能夠在學習、工作、生活、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從而把握機遇,改變命運。

02人格

人格乍一聽很模稜兩可,在心理學上,人格指的就是人的個性,也就是一個人在社會環境中表現出來的行為、思想和情緒反應,區別於其他人的特徵。

孔子早就論述過:「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意思就是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後天染成的習性,即思想、行為等方面卻相差很大。因此,人格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對命運的成敗也起到關鍵性作用。

03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

人格是以性格為核心,但並不限於性格,兩者的形成和發展都受到先天和後天兩部分因素的影響。先天因素不用多說,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受到父母遺傳基因的影響,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在家庭、教育、人際交往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李玫瑾認為,孩子的人格在18歲之後會趨於穩定,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

如果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培養得當,那麼孩子才會有後勁兒。否則一些人就算智商再高,學歷再優秀,也會因為性格上的問題導致事業受到阻礙。

怎樣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呢?父母們不妨來看一下這套《兒童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這套繪本一共有20冊,涉及學校、親情、情緒、習慣以及探索世界5大方面,每一冊書有不同的主題。繪本圖畫精美,文字較少,能幫助孩子快速理解內容。

比如情緒這一部分,用圖畫與故事相結合的形式,讓孩子直觀地了解當自己憂鬱、生氣、傷心以及開心的時候,應該怎麼管理情緒,幫助孩子培養好性格。

這套繪本是從國外引進的,由知名插畫師精心繪製,圖畫精美色彩豐富,內容貼心生活,符合幼兒認知規律,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遇到的難題。印刷質量好,採用環保紙張,保護孩子閱讀不傷眼睛。

很多家長買回去之後,反饋說孩子很喜歡看。現在20冊書只需要29.8元,換算下來一冊書1塊多,比給孩子買一包小零食還要便宜,性價比很高。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必須要有好學歷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文\張媽編輯\張媽每個家長教育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變成一個優秀的人。但是養孩子並不是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有書讀,只有為人父母后才能知道教育好孩子是多難的一件事情。關於教育孩子這方面,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往往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的觀點常常能夠戳中家長們的教育誤區,值得大家傾聽。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雖然是心理學的教授,但是她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分享過很多的育兒經驗。她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1、吃飯時不顧形象 古代對吃飯時的形象有很大的要求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長大後更有出息的孩子,通常不是班級前三,研究證明很有道理
    興趣愛好都有涉獵,在學習上視野更廣闊,更自由。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保持學習的習慣讓他們在社會中更具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班主任會說,長大後更有出息的孩子,通常不是前三名。而好的人際關係是強大的競爭力,這點誰都知道。2、最有進步空間之前有研究心理研究學者表示:「中等生幸福感更高」,因為差生容易焦慮,基礎太差,沒有了衝刺的底氣,進步空間很小。尖子生又更容易心理脆弱,為了保持一分的優勢潛力被榨乾。
  •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面對這兩頁各寫了一個字的作業紙,家人不僅沒有糾正俊俊的錯誤,反而驕傲地誇他聰明。 俊俊的家人還經常鼓勵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他的小聰明。 這一天俊俊6歲生日,我帶著他最喜歡的巧克力去慶祝。俊俊立刻叫著要吃。 姥姥就打開一盒,對著俊俊說:「俊俊知道怎麼做。」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李玫瑾教授坦言: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都是學霸
    作為父母,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培養出「學霸」般的孩子,這樣不僅孩子的學習和將來不用家長操心,而且孩子也更容易有出息,但是學霸畢竟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學生,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學霸呢?對此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提起過這件事,由於李玫瑾教授之前一直從事著犯罪心理的調查,所以對孩子的調查和了解總是能夠追溯到根源,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去解決。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中國的父母一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將來能有大出息,能夠孝順父母、過上好生活,因此他們對教育格外重視,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父母的期望,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有大出息,這其中包含的原因就很多了。
  • 李玫瑾教授坦言:不是智力,而是性格
    這本來是一件很激勵人心的話,然而在這句話的背後,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所擁有的因素中,哪些對於之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不認同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可是到了中年,儘管仍舊是不想承認,但是事實確實是如此。特別是在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話之後,越來越認同性格在人生中所發揮的作用。李玫瑾是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所教的專業是犯罪心理學。
  • 想要自家娃長大能成才,不要過於寵愛,李玫瑾:三個方面不能慣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長大之後能成為一個人才,在某一個領域取得出色的成就。 因而,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投入了很多,除了在教育方面的大額投入,在生活方面也是面面俱到,極盡滿足。 然而,水滿則溢,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對於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
  • 高學歷和低學歷女生的差別,在這三方面,差距不是一般大!
    高學歷和低學歷女生的差別,在這三方面,差距不是一般大!現在很多人家長覺得女孩子有沒有學歷都不是太重要,作為女生將來肯定要嫁人,那時候丈夫會養著,其實這樣的想法從一開始就錯了,女生學歷的高低是有差距的,特別是在這三方面,差距不是一般大,而且現在越來越明顯。
  • 李玫瑾直言:這5種孩子,將來想不出息都難,你家孩子在其中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成才、出人頭地。但是,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不能坐等天上掉餡餅,必須從小培養孩子,讓孩子變得優秀。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是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凡是那些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其實從小就能看出一二了。
  • 李玫瑾:18歲前,孩子的3個生日要重點過,過好了才有出息
    想要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年幼時的父母教育尤其不能出現偏差,過分的寵溺縱容只會把孩子往錯誤的道路上越推越遠,有原則和分寸的教育方式,才能夠讓孩子心生忌憚、心懷敬畏,孩子才不會在父母的愛裡誤入歧途。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管教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不僅聰明伶俐,還能走到哪裡都受歡迎,討人喜愛。而平時最受大家歡迎的孩子,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有禮貌、懂規矩。前天我在她家吃飯時,看到孩子在餐桌上有不少壞毛病。不僅在菜盤裡到處翻動,還一邊吃一邊大叫,看到自己喜歡的菜這個盤子都拿到自己旁邊。旁邊的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也沒有提醒。直到孩子上學後,還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跟他相處。
  • 清華前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未必有出息
    但是有很多現象證明,那些小時候看似聰明絕頂的孩子,長大後卻往往卻不怎麼有出息,甚至不如那些小時候看似普通的孩子。清華前校長陳吉寧曾說過:「在清華裡有很多A型學生,但是在未來社會中需求更大的是X型學生」。什麼是A型人才和X型人才?
  •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同時,李教授也在講座中總結道:小時候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都不高。
  • 李玫瑾:長大是「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三個特點藏不住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有出息,孝順父母,因此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一直都很重視,但現在有些孩子生活在家人的溺愛之中,認為家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長大後自私自利不孝敬父母,特別是這兩年總是爆出這樣的新聞,每當看到時小編都感覺很是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