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不一定多「敗兒」!這4種性格的媽媽,才容易「毀掉」孩子

2020-12-09 騰訊網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說:對孩子特別嬌慣的媽媽很容易把孩子寵壞,養出「敗家子」。可是我們在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中,又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回憶自己的過往經歷的時候,不約而同會提到自己的母親。他們對母親的描述普遍都是溫柔、樂觀、無條件地奉獻。

相信生活中也有很多姐妹會遇到這種情況,就像我一個同事冰冰,她最近就挺苦惱的。因為身邊的親戚朋友都說她太慣著孩子了,搞得她自己也很矛盾;一方面怕把孩子養嬌了,但另一方面,看著兒子委屈可憐的臉蛋,又實在是狠不下心來。

那麼,我們作為一名母親,到底應該怎樣做呢?到底是成為一位嚴厲的母親,還是成為一位溫柔的母親呢?其實,無論是嚴厲的,還是溫柔的,這只是性格的原因,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不需要刻意做作。

今天想告訴各位媽媽的是:「慈母不一定多敗兒」,下面這4種性格的媽媽,才容易「毀掉」一個孩子。

1、情緒陰晴不定的媽媽

有些媽媽喜怒無常,一會開心,一會又生氣,即便孩子做了同樣一件事,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就沒關係,但是遇到媽媽心情不好,就會責備孩子。

這樣的情況就會讓孩子特別混亂,甚至會導致孩子做任何事不以「是否對或者是否有益」作為判斷標準,而是以當下媽媽的心情而定,在這樣的媽媽身邊長大的孩子情緒也很不穩定。

2、太強勢的媽媽

有些媽媽性格非常強勢,在家裡說一不二,事事都要聽從媽媽的安排,家裡其他成員有不同的聲音都會被媽媽強勢打壓下去,媽媽也會處處打壓孩子的想法。

長期在這種性格媽媽的「陰影下」長大的孩子,不僅不敢和媽媽提出不同的意見,否則就會被媽媽批評的體無完膚,而且還容易養成做事唯唯諾諾,非常自卑的性格。

3、事事包辦的媽媽

有些媽媽對孩子非常關心,任何事情都要過問。其實媽媽關心孩子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事無巨細、事事包辦就會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

有些媽媽擔心孩子做不好,就事事替孩子做決定,這樣反而會導致孩子過於依賴媽媽,任何事情都沒有主動性和自主性,長大後也會缺乏責任感。

4、大驚小怪的媽媽

有些媽媽容易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大驚小怪,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孩子還沒覺得怎樣,媽媽就立刻尖叫起來,仿佛孩子受了多大的委屈和傷害;

這樣一來,很容易導致孩子原本沒什麼事,由於媽媽的反映過度導致孩子也認為自己受了很大的傷害,從而也會做出過激反應。因此大驚小怪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也容易小題大做。

媽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親密的一個人,她的性格會深深地影響孩子的做事風格,因此如果有媽媽有上述的性格特點,還是希望可以克制和改變,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相關焦點

  • 誰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
    在育兒中一直有「慈母多敗兒」這句話,這話不無道理,心慈手軟缺少嚴厲的媽媽確實容易教育出沒出息的兒子,但這並非是絕對。香港TVB電視劇《封神榜》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範瓊芳飾演的殷十娘就是個典型的「慈母」,將哪吒寵溺的無法無天,導致哪吒犯下大錯,但在關鍵時刻殷十娘及時悔悟開始教訓哪吒。
  • 慈母多敗兒?這3種性格的媽媽,正在一點一點親手「毀掉」孩子
    「慈母多敗兒」是我們從古時候就遺留下來的家庭教育的教訓,所以很多爸爸媽媽都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真理,認為教育孩子必須得讓孩子感覺到痛,孩子才會願意聽話。但是,當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才意識到,打罵孩子或許也不是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那究竟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 「慈母多敗兒」?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自古老話說得好: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越是慈祥的媽媽,越容易養出失敗的兒女。不過,難道兒女失敗的原因真的是「慈母」嗎?由於大家對這句話的誤解,讓很多媽媽走上了「嚴母」的道路。失敗的兒女,到底是不是慈母的錯?
  • 「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三類媽媽正在毀掉孩子,卻不自知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母親的形象在人們眼裡一直是慈祥、有愛的存在,母親對孩子的愛能夠讓孩子擁有滿足感和安全感,因此慈母一直是很多母親的統稱。然而,我們也能夠常常聽見這樣一句話,叫做「慈母多敗兒」,這話不假,如果慈母的「慈」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往往是在毀掉自己的孩子。
  • 「慈母多敗兒」?並非如此,真正毀掉孩子的,多半是這種母親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慈母多敗兒」,意思是慈愛的母親反而會養出失敗的兒女。可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養出敗兒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慈母,也許是假慈母也不一定。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慈」絕對不是溺愛。洋洋的媽媽就是一個標準慈母,洋洋看了《小豬佩奇》想去踩水,她同意了。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不然,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不僅要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充當著啟蒙教育孩子的角色,更要間協調家庭親子關係,家中有著一個「慈母」的家庭往往更加的幸福和諧,既然「慈母」是如此,為何世人皆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呢?「慈母」在一定情況下確實會讓孩子恃寵而驕,有一些壞毛病,但是他們長大後就一定是沒出息的人嘛?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寫出了千百年來母親對兒女最真誠的愛,媽媽對孩子一生,對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每天都含辛茹苦,無私奉獻著,可以說母親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都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其實母愛是每一個母親的天性,母親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這是沒有錯的。這裡的慈母指的是過度寵愛孩子的母親們,他們的愛沒有用對地方,導致教出來的孩子非常任性,沒有素養。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真正的「慈母」不「敗兒」,全看媽媽怎麼做
    這句俗語雖是鞭辟入裡,但也引發爭議不斷,尤其是這後半句「慈母多敗兒」,至今依稀被眾多父母信奉。另外「慈母多敗兒」這句話被熟知,得益於一個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說他。
  • 「慈母多敗兒」還是「母慈子孝」,就看媽媽是不是這3種性格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人們常說「慈母多敗兒」,孩子不好,很多人往往認為是「慈母」造成的。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慈母都會有「敗兒」。
  • 慈母多敗兒?媽媽不「慈」可能會更加的傷害孩子
    慈母多敗兒有一個則這樣的小典故故事:從小有一個人,從小就是備受母親的溺愛,和別人打架或者是偷了其他人的東西,母親都不會去說他,也不會去教育孩子,慢慢的在這會人長大以後,就已經演變成為了強盜。最後在被官府抓住的時候,就已經被判成為了死刑。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這幾類母親
    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中「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指那些母親過分溺愛的兒子大多都不成器。其實歷史上有關慈母多敗兒的典故也有很多。他說:「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小時候我做了那麼多錯事,你都不告訴我,也沒有教我該怎麼做。今天我落得這樣的下場,全都是你的錯!」後來「慈母多敗兒」的說法也漸漸流傳開來。《紅樓夢》薛蟠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一定了解,薛蟠是紈絝的世家公子,也被人們稱為「呆霸王」。
  • 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
    自古就有「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的說法,我很認可這句話,今天我要聊聊我的看法。我們從古到今一直追求著母親慈愛,父親威嚴,兒女孝順懂事,家庭合睦,社會和諧。「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說:慈母,就是母親的慈愛過了頭,成為了溺愛。凡事都依從孩子,沒有自己的底線,就是一味的順從,放縱孩子。最終把孩子培養成被人唾棄的人。就是「愛」這麼美好的情感,我們一旦用的過了頭,也會坑害孩子一生。
  • 「慈母多敗兒」,孩子品行皆和媽媽有關,這幾種性格應受到關注
    一個家庭中,由於媽媽和孩子共處的時間更長,所以孩子受到媽媽的影響也更深刻。因此,一個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都離不開媽媽的心態和眼界。一個孩子足夠溫柔又堅定,那她的孩子性情就不會太差,一個媽媽果敢又熱情,那他的孩子多半也是天生的領導人。但讓人遺憾的是,總有一些媽媽的做法不盡如人意,結果導致孩子缺陷性性格的產生。
  • 慈母多敗兒,那麼嚴母就一定可以教出好孩子嗎?
    其實面對這個母親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我真的是瞠目結舌的,而對於自己的孩子我自然是不會這麼暴躁的,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作業寫錯了或者不會做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如果因為孩子作業做不好就對孩子兇到這種程度,那我覺得這個家長本身也是太誇張了。於是今天我突然之間想起來一個問題就是,從前我們一直堅信的一種慈母多敗兒的教育方式,如果母親太過於慈祥的話,那麼教出來的大多數都是敗家子。
  • 「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 但是,如果家庭裡面有一個母親,並且母親對孩子比較溺愛,對兒子事事順從的話,那家裡面的孩子很有可能被養成一個「敗家子兒」, 畢竟,因為母愛的原因,覺得自己去了一趟「鬼門關」才將孩子生了出來,是自己身上的肉,捨不得孩子受一丁點的委屈,這就很容易養出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
  • 古人云:「慈母多敗兒」,孩子性格和寶媽有關係?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家庭裡,孩子的媽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一般來說是最長的,所以孩子的各方面,也會受到孩子媽媽的影響。咱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慈母多敗兒」,也是表示,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母親,有緊密的聯繫。孩子離不開媽媽的教育,以及受到媽媽性格的影響,如果一個孩子既溫柔又溫暖,還非常的堅強,那麼孩子的性格很好。
  • 並非只有「慈母多敗兒」,這3種媽媽一樣毀孩子,家長都來看一下
    對於大部分家庭而言,父母在家裡基本都是「慈母嚴父」,父母之間不同的性格和教育方式,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所謂「慈母」,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彌補「嚴父」的空缺,因為大部分父親對孩子要求高,更加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堅強與獨立,而反之,慈母則可以給孩子一些嚴父給不了的母親的包容和引導,能做到疼愛有度。
  • 慈母多敗兒不是玩笑,過分縱容只會讓孩子自討苦吃
    其實在生活當中,很多家長都非常喜歡縱容孩子,孩子小犯的錯誤在他們眼中根本算不上什麼,因此助長了他們犯錯的風氣,其實慈母多敗兒並不是毫無道理的,過分寵溺和縱容孩子,只會讓他們養成十分驕縱的性格,變成一個毫無禮貌的小魔頭。
  • 「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慈母多敗兒,「天一」就是最好的例子
    文|90媽媽導語我們時常會讚美慈祥的媽媽,更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句歌頌母親,不過,慈愛的媽媽孩子就是幸福的?看到身邊很多卻是反面的例子,開始相信了那句話:「慈母多敗兒」。然而沒想到的是強強媽媽為孩子開脫說:他還是個孩子,而且表姐也不是外人。分析慈母多敗兒的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小時候倍受母親溺愛,他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要他把東西還給別人。他長大後,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強盜。最後,他被官府捉住,並判了死刑。行刑前,他請求見母親一面。母子相見後,母親抱著兒子大哭起來。
  • 慈母多敗兒?為母好頭疼
    影響孩子日後自控能力的因素到底是什麼?許多父母頭疼,既希望給孩子愛和自由,又擔心慈母多敗兒,從小缺乏規矩。要不聽聽專業人士的說法吧。該怎麼管教孩子是一個時代難題。「養孩子的雷真多。」兒子剛滿1歲,33歲的媽媽餘韻已經開始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