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說:對孩子特別嬌慣的媽媽很容易把孩子寵壞,養出「敗家子」。可是我們在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中,又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回憶自己的過往經歷的時候,不約而同會提到自己的母親。他們對母親的描述普遍都是溫柔、樂觀、無條件地奉獻。
相信生活中也有很多姐妹會遇到這種情況,就像我一個同事冰冰,她最近就挺苦惱的。因為身邊的親戚朋友都說她太慣著孩子了,搞得她自己也很矛盾;一方面怕把孩子養嬌了,但另一方面,看著兒子委屈可憐的臉蛋,又實在是狠不下心來。
那麼,我們作為一名母親,到底應該怎樣做呢?到底是成為一位嚴厲的母親,還是成為一位溫柔的母親呢?其實,無論是嚴厲的,還是溫柔的,這只是性格的原因,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不需要刻意做作。
今天想告訴各位媽媽的是:「慈母不一定多敗兒」,下面這4種性格的媽媽,才容易「毀掉」一個孩子。
1、情緒陰晴不定的媽媽
有些媽媽喜怒無常,一會開心,一會又生氣,即便孩子做了同樣一件事,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就沒關係,但是遇到媽媽心情不好,就會責備孩子。
這樣的情況就會讓孩子特別混亂,甚至會導致孩子做任何事不以「是否對或者是否有益」作為判斷標準,而是以當下媽媽的心情而定,在這樣的媽媽身邊長大的孩子情緒也很不穩定。
2、太強勢的媽媽
有些媽媽性格非常強勢,在家裡說一不二,事事都要聽從媽媽的安排,家裡其他成員有不同的聲音都會被媽媽強勢打壓下去,媽媽也會處處打壓孩子的想法。
長期在這種性格媽媽的「陰影下」長大的孩子,不僅不敢和媽媽提出不同的意見,否則就會被媽媽批評的體無完膚,而且還容易養成做事唯唯諾諾,非常自卑的性格。
3、事事包辦的媽媽
有些媽媽對孩子非常關心,任何事情都要過問。其實媽媽關心孩子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事無巨細、事事包辦就會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
有些媽媽擔心孩子做不好,就事事替孩子做決定,這樣反而會導致孩子過於依賴媽媽,任何事情都沒有主動性和自主性,長大後也會缺乏責任感。
4、大驚小怪的媽媽
有些媽媽容易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大驚小怪,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孩子還沒覺得怎樣,媽媽就立刻尖叫起來,仿佛孩子受了多大的委屈和傷害;
這樣一來,很容易導致孩子原本沒什麼事,由於媽媽的反映過度導致孩子也認為自己受了很大的傷害,從而也會做出過激反應。因此大驚小怪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也容易小題大做。
媽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親密的一個人,她的性格會深深地影響孩子的做事風格,因此如果有媽媽有上述的性格特點,還是希望可以克制和改變,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