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敗兒」,孩子品行皆和媽媽有關,這幾種性格應受到關注

2021-01-20 杏媽育兒

#育兒參考#圖文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一個家庭中,由於媽媽和孩子共處的時間更長,所以孩子受到媽媽的影響也更深刻。因此,一個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都離不開媽媽的心態和眼界。一個孩子足夠溫柔又堅定,那她的孩子性情就不會太差,一個媽媽果敢又熱情,那他的孩子多半也是天生的領導人。

但讓人遺憾的是,總有一些媽媽的做法不盡如人意,結果導致孩子缺陷性性格的產生。

1.容易慌張的膽小媽媽

有一種媽媽,心理承受能力非常的差,遇到事整個人就慌了,各種抱怨,各種無力,各種嘆息,結果導致自己的孩子同樣膽小,怕事,一輩子不敢承擔責任。

所以,那種遇事就犯暈,常常犯傻的媽媽們,你們學習學習和鍛鍊,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穩重有擔當的孩子的心靈「支柱」,這樣才能培養出沉著冷靜,有能力應對和處理突發事件的社會人。

2.不夠「狠心」的媽媽

正所謂「慈母多敗兒」,那些對孩子言聽計從,不知道如何寵溺才好的媽媽,在某些原則性的問題上通常都表現不夠「心狠」,這就導致「熊孩子」的誕生。

孩子這種生物,一旦沒有了約束,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早晚後當媽的惹出禍端來,其實,光是惹禍還好說,要是惹火燒身,媽媽有擺不平,那孩子的一生算是斷送了。

所以,在規則面前,媽媽該「心狠」就狠下去,萬不能事事讓孩子滿意,卻忽略了孩子終將要成長為社會人,要有法律等等諸多的約束。

育兒無小事,作為父母的我們,平時真的應該好好學下育兒知識,推薦這套《正面管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霸道的「自負」媽媽

媽媽處事老練可以,自行也可以,但過於強勢,恨不得把一家人等統統踩在腳下,那就沒必要了。你的這種霸道和自負,只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無能,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甚至自甘墮落,真的成為你眼中那個「扶不起的阿鬥」。

所以,當媽的,別太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為了孩子,我們起碼要做一個謙遜的平等的姿態,讓孩子成長為有禮自信的個體。

4.沒時間聽孩子說話的媽媽

或許你有你的理由,但無論怎樣,請你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如果你一定要反向為止,那你的孩子也必定會成長為一個兩面臉孔的人,他們在外面一個樣,回家裡一個人,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的孩子成長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

因此,你足夠聰明,那就應該學習聽孩子說話,即便是孩子不說,你也要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這樣,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朋友,知己,更是一個將來你看得懂的那個人,而不是你的負擔、你的累贅、你不能觸及的痛。

總之,育兒也好,教子也罷,媽媽都是孩子心中那個效仿最多的對象,而你這個媽媽也就是孩子的鏡子,必須要每日自省,才能讓自己成為孩子腳下的「巨人」,讓孩子感受幸福。

其實養育孩子的確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去學習,畢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對吧,推薦這套好書,讓你懂得該如何和孩子溝通。

我是杏媽育兒,通過漫畫的形式,和你分享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誰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
    在育兒中一直有「慈母多敗兒」這句話,這話不無道理,心慈手軟缺少嚴厲的媽媽確實容易教育出沒出息的兒子,但這並非是絕對。香港TVB電視劇《封神榜》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範瓊芳飾演的殷十娘就是個典型的「慈母」,將哪吒寵溺的無法無天,導致哪吒犯下大錯,但在關鍵時刻殷十娘及時悔悟開始教訓哪吒。
  • 「慈母多敗兒」還是「母慈子孝」,就看媽媽是不是這3種性格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人們常說「慈母多敗兒」,孩子不好,很多人往往認為是「慈母」造成的。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慈母都會有「敗兒」。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這4種性格的媽媽,才容易「毀掉」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說:對孩子特別嬌慣的媽媽很容易把孩子寵壞,養出「敗家子」。可是我們在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中,又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回憶自己的過往經歷的時候,不約而同會提到自己的母親。他們對母親的描述普遍都是溫柔、樂觀、無條件地奉獻。
  • 「慈母多敗兒」?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自古老話說得好: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越是慈祥的媽媽,越容易養出失敗的兒女。不過,難道兒女失敗的原因真的是「慈母」嗎?由於大家對這句話的誤解,讓很多媽媽走上了「嚴母」的道路。失敗的兒女,到底是不是慈母的錯?
  • 慈母多敗兒?這3種性格的媽媽,正在一點一點親手「毀掉」孩子
    「慈母多敗兒」是我們從古時候就遺留下來的家庭教育的教訓,所以很多爸爸媽媽都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真理,認為教育孩子必須得讓孩子感覺到痛,孩子才會願意聽話。但是,當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才意識到,打罵孩子或許也不是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那究竟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真正的「慈母」不「敗兒」,全看媽媽怎麼做
    這句俗語雖是鞭辟入裡,但也引發爭議不斷,尤其是這後半句「慈母多敗兒」,至今依稀被眾多父母信奉。另外「慈母多敗兒」這句話被熟知,得益於一個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說他。
  • 「慈母多敗兒」?並非如此,真正毀掉孩子的,多半是這種母親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慈母多敗兒」,意思是慈愛的母親反而會養出失敗的兒女。可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養出敗兒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慈母,也許是假慈母也不一定。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慈」絕對不是溺愛。洋洋的媽媽就是一個標準慈母,洋洋看了《小豬佩奇》想去踩水,她同意了。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不然,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不僅要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充當著啟蒙教育孩子的角色,更要間協調家庭親子關係,家中有著一個「慈母」的家庭往往更加的幸福和諧,既然「慈母」是如此,為何世人皆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呢?「慈母」在一定情況下確實會讓孩子恃寵而驕,有一些壞毛病,但是他們長大後就一定是沒出息的人嘛?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寫出了千百年來母親對兒女最真誠的愛,媽媽對孩子一生,對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每天都含辛茹苦,無私奉獻著,可以說母親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都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其實母愛是每一個母親的天性,母親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這是沒有錯的。這裡的慈母指的是過度寵愛孩子的母親們,他們的愛沒有用對地方,導致教出來的孩子非常任性,沒有素養。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這幾類母親
    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中「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指那些母親過分溺愛的兒子大多都不成器。其實歷史上有關慈母多敗兒的典故也有很多。他說:「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小時候我做了那麼多錯事,你都不告訴我,也沒有教我該怎麼做。今天我落得這樣的下場,全都是你的錯!」後來「慈母多敗兒」的說法也漸漸流傳開來。《紅樓夢》薛蟠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一定了解,薛蟠是紈絝的世家公子,也被人們稱為「呆霸王」。
  • 慈母多敗兒?媽媽不「慈」可能會更加的傷害孩子
    慈母多敗兒有一個則這樣的小典故故事:從小有一個人,從小就是備受母親的溺愛,和別人打架或者是偷了其他人的東西,母親都不會去說他,也不會去教育孩子,慢慢的在這會人長大以後,就已經演變成為了強盜。最後在被官府抓住的時候,就已經被判成為了死刑。
  • 古人云:「慈母多敗兒」,孩子性格和寶媽有關係?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家庭裡,孩子的媽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一般來說是最長的,所以孩子的各方面,也會受到孩子媽媽的影響。咱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慈母多敗兒」,也是表示,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母親,有緊密的聯繫。孩子離不開媽媽的教育,以及受到媽媽性格的影響,如果一個孩子既溫柔又溫暖,還非常的堅強,那麼孩子的性格很好。
  • 「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三類媽媽正在毀掉孩子,卻不自知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母親的形象在人們眼裡一直是慈祥、有愛的存在,母親對孩子的愛能夠讓孩子擁有滿足感和安全感,因此慈母一直是很多母親的統稱。然而,我們也能夠常常聽見這樣一句話,叫做「慈母多敗兒」,這話不假,如果慈母的「慈」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往往是在毀掉自己的孩子。
  • 慈母多敗兒,那麼嚴母就一定可以教出好孩子嗎?
    即使在家裡我也可以經常聽到這個年輕的媽媽大聲地罵著自己的孩子,仔細聽了幾回發現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的作業不是很會做或者寫錯了,她媽媽就會對孩子非常的兇,有時候孩子學的是拼音,有時候孩子學的是數學,昨天下樓的時候聽到她媽媽又在大聲的罵孩子「啊?怎麼回事啊你,不知道哪個數字最大嗎?你看看你寫的這是什麼。」到了樓下的時候,老公悄悄的和我說,以後你教孩子的時候千萬不可以這麼兇。
  • 並非只有「慈母多敗兒」,這3種媽媽一樣毀孩子,家長都來看一下
    對於大部分家庭而言,父母在家裡基本都是「慈母嚴父」,父母之間不同的性格和教育方式,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所謂「慈母」,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彌補「嚴父」的空缺,因為大部分父親對孩子要求高,更加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堅強與獨立,而反之,慈母則可以給孩子一些嚴父給不了的母親的包容和引導,能做到疼愛有度。
  • 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
    自古就有「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的說法,我很認可這句話,今天我要聊聊我的看法。我們從古到今一直追求著母親慈愛,父親威嚴,兒女孝順懂事,家庭合睦,社會和諧。「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說:慈母,就是母親的慈愛過了頭,成為了溺愛。凡事都依從孩子,沒有自己的底線,就是一味的順從,放縱孩子。最終把孩子培養成被人唾棄的人。就是「愛」這麼美好的情感,我們一旦用的過了頭,也會坑害孩子一生。
  • 為什麼說慈母多敗兒?父母應控制自己的欲望,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
    為什麼說慈母多敗兒?父母應控制自己的欲望,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鄰居小紅的孩子今天被學校勸退了,理由是孩子在校表現目無尊長,欺負同學,並且是屢教不改。還未得到這個結果的時候,小紅也多次跟我探討過育兒方法,但由於小紅自己的心軟,不想多要求自己的孩子,才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 並非只有「慈母」多「敗兒」,有幾類母親,更易養出不成器的孩子
    數據顯示,經常面帶微笑的母親,更容易養出樂觀向上的孩子。執筆:張蒙定稿:蘇子後我國自古都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意思是說母親過於慈愛,往往容易教導出「敗家子」,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案例幸孕姐閨蜜蘭蘭和老公都是老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十分嚴格,除了學習,基本上什麼事都不用操心。
  • 慈母多敗兒?一幅母親節漫畫引燃朋友圈的教育話題
    豬媽媽晾衣服,豬兒子主動要幫忙。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媽媽們,辛苦了!祝您們節日快樂!」看起來與「慈母多敗兒」這個話題完全搭不上邊。但是,當我多看了幾回這漫畫,就聯想到我那已經73歲的老媽。我完全不記得什麼時侯幫她晾過衣服,也不記得什麼時侯對她說過「辛苦了,謝謝你!」想到這裡,愧疚就在心底油然而生。這時候,「慈母多敗兒」這句話莫名其妙地從腦海中蹦出來。
  • 「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那麼,「慈母」到底會不會「多敗兒」呢?, 可是,很多時候,父母們卻很難把握好尺度,很容易將對孩子的好變成一種溺愛, 而孩子就會在母親的給予中一次次索取,挑戰做母親的底線,而母親疼愛孩子就會想著順從,所以,才有了「慈母多敗兒」那句話, 只不過,世事無絕對,疼愛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只要用對了方法,父母即使再疼愛孩子也不會將孩子給寵成「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