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2021-01-20 騰訊網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結婚生子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也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個裡程碑,尤其是孩子,是我們人生中最驕傲的一筆徽章,

成為父母之後,我們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從為人子女變成為人父、為人母,肩膀上的責任也變得更重,教育孩子也成為了重中之重。

在我們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嚴父」,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要嚴厲,只有這樣,父親才能用自己的威壓教育出孝順的孩子,才能教育出一個人才,

但是,如果家庭裡面有一個母親,並且母親對孩子比較溺愛,對兒子事事順從的話,那家裡面的孩子很有可能被養成一個「敗家子兒」,

畢竟,因為母愛的原因,覺得自己去了一趟「鬼門關」才將孩子生了出來,是自己身上的肉,捨不得孩子受一丁點的委屈,這就很容易養出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

那麼,「慈母」到底會不會「多敗兒」呢?

母親愛孩子是天性使然,從懷孕開始,母親和孩子都是非常親密的一種狀態,孩子在母親的子宮裡待了十個月的時間,和母親擁有著相同的血脈,

而母親為了孩子,要承受的不僅僅是「十月懷胎」的辛苦和「一朝分娩」的痛苦,還要經受著自己的各種改變,

所以,為人父母的就是想要將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給予孩子,讓他們享受最好的待遇, 可是,很多時候,父母們卻很難把握好尺度,很容易將對孩子的好變成一種溺愛,

而孩子就會在母親的給予中一次次索取,挑戰做母親的底線,而母親疼愛孩子就會想著順從,所以,才有了「慈母多敗兒」那句話,

只不過,世事無絕對,疼愛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只要用對了方法,父母即使再疼愛孩子也不會將孩子給寵成「敗兒」。

「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1、為了孩子事無巨細的安排

有了孩子之後,父母們就一直在操心著,小時候操心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後來又操心孩子有沒有好好的學習,等到長大之後又惦記著孩子是否結婚生子,

而且,有很多人都說:每個父母都要經歷兩次青春,一個是自己抱有遺憾的青春,還有一個就是孩子的青春,在自己的人生中碌碌無為,卻想在孩子的人生中大放異彩,

有的父母,在以前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教學條件,或者是因為家庭原因無奈輟學,而現在有這樣的條件了,不想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就會給孩子事無巨細的安排,想讓孩子專心學習,但是,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 要求或者是沒有遵循母親的知道,

那家長就會覺得這是孩子在挑戰自己的威嚴和權威,而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沒自我,性格也會變得懦弱。

2、不孝順老人卻想孩子孝順自己

中國有一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和無,可是,有的家長對家裡面的老人不好,沒有耐心也不孝順,

可是,將心比心,自己也會有老去的一天,你的所作所為你的孩子都看在眼裡,你對老人什麼樣,什麼態度還都知道,等將來你老去的時候,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你,

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沒有善待家中的老人,那孩子耳聞目染,將來等你老去,也別指望著孩子會對你好。

3、不會顧及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日本的一位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決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是太可怕了。

確實,有一些女性因為結婚比較早,自己還是小孩子心性的時候就結了婚有了孩子,自己還是個孩子時就要照顧孩子,

導致很多時候她們都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媽媽,也很難起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她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對孩子的照顧少之又少,

有的媽媽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孩子卻邋裡邋遢,有的媽媽只顧自己開心,對孩子不管不顧,也不管孩子是否吃得飽穿得暖,這都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童年陰影。

心裡話:

「母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一個好的母親可以讓孩子的童年過得幸福,但是,一個不明事理、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母親一定教育不好孩子,

所以, 愛孩子的是一個好母親,但是,過分溺愛孩子的母親一定會將孩子溺愛稱「敗兒」。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慈母多敗兒」?並非如此,真正毀掉孩子的,多半是這種母親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慈母多敗兒」,意思是慈愛的母親反而會養出失敗的兒女。可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養出敗兒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慈母,也許是假慈母也不一定。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慈」絕對不是溺愛。洋洋的媽媽就是一個標準慈母,洋洋看了《小豬佩奇》想去踩水,她同意了。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真正的「慈母」不「敗兒」,全看媽媽怎麼做
    這句俗語雖是鞭辟入裡,但也引發爭議不斷,尤其是這後半句「慈母多敗兒」,至今依稀被眾多父母信奉。另外「慈母多敗兒」這句話被熟知,得益於一個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說他。
  • 2020年了,早就不是「慈母多敗兒」了,真正「敗兒」的是這種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是流傳了幾千年的民間諺語,說的是成才的孩子少不了父親的嚴厲管教和母親的適度寵愛。在古人看來,對孩子不管不問的父親和過於寵溺孩子的母親一樣不靠譜,而且兩者往往相互作用。不負責任的父親會讓母親想盡辦法去彌補缺失的父愛,而過度寵愛孩子的母親也會讓孩子的父親無法用自己的標準約束孩子,進而走進惡性循環。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不然,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不僅要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充當著啟蒙教育孩子的角色,更要間協調家庭親子關係,家中有著一個「慈母」的家庭往往更加的幸福和諧,既然「慈母」是如此,為何世人皆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呢?「慈母」在一定情況下確實會讓孩子恃寵而驕,有一些壞毛病,但是他們長大後就一定是沒出息的人嘛?
  • 「慈母多敗兒」?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自古老話說得好: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越是慈祥的媽媽,越容易養出失敗的兒女。不過,難道兒女失敗的原因真的是「慈母」嗎?由於大家對這句話的誤解,讓很多媽媽走上了「嚴母」的道路。失敗的兒女,到底是不是慈母的錯?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這幾類母親
    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中「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指那些母親過分溺愛的兒子大多都不成器。其實歷史上有關慈母多敗兒的典故也有很多。這些孩子天性自私任性,而「慈母」們沒有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做一個有素質的人,所以最終常常會導致孩子因為無法抵擋社會的誘惑,最終誤入歧途。典故從前有這樣一個人,母親從小就十分溺愛他。導致他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跟別人發生衝突,但母親從來都不責怪他。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寫出了千百年來母親對兒女最真誠的愛,媽媽對孩子一生,對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每天都含辛茹苦,無私奉獻著,可以說母親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都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其實母愛是每一個母親的天性,母親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這是沒有錯的。這裡的慈母指的是過度寵愛孩子的母親們,他們的愛沒有用對地方,導致教出來的孩子非常任性,沒有素養。
  • 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
    自古就有「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的說法,我很認可這句話,今天我要聊聊我的看法。我們從古到今一直追求著母親慈愛,父親威嚴,兒女孝順懂事,家庭合睦,社會和諧。「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說:慈母,就是母親的慈愛過了頭,成為了溺愛。凡事都依從孩子,沒有自己的底線,就是一味的順從,放縱孩子。最終把孩子培養成被人唾棄的人。就是「愛」這麼美好的情感,我們一旦用的過了頭,也會坑害孩子一生。
  • 慈母多敗兒?媽媽不「慈」可能會更加的傷害孩子
    慈母多敗兒有一個則這樣的小典故故事:從小有一個人,從小就是備受母親的溺愛,和別人打架或者是偷了其他人的東西,母親都不會去說他,也不會去教育孩子,慢慢的在這會人長大以後,就已經演變成為了強盜。最後在被官府抓住的時候,就已經被判成為了死刑。
  • 慈母多敗兒,那麼嚴母就一定可以教出好孩子嗎?
    怎麼回事啊你,不知道哪個數字最大嗎?你看看你寫的這是什麼。」到了樓下的時候,老公悄悄的和我說,以後你教孩子的時候千萬不可以這麼兇。其實面對這個母親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我真的是瞠目結舌的,而對於自己的孩子我自然是不會這麼暴躁的,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作業寫錯了或者不會做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如果因為孩子作業做不好就對孩子兇到這種程度,那我覺得這個家長本身也是太誇張了。
  • 「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三類媽媽正在毀掉孩子,卻不自知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母親的形象在人們眼裡一直是慈祥、有愛的存在,母親對孩子的愛能夠讓孩子擁有滿足感和安全感,因此慈母一直是很多母親的統稱。然而,我們也能夠常常聽見這樣一句話,叫做「慈母多敗兒」,這話不假,如果慈母的「慈」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往往是在毀掉自己的孩子。
  • 「慈母多敗兒」還是「母慈子孝」,就看媽媽是不是這3種性格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人們常說「慈母多敗兒」,孩子不好,很多人往往認為是「慈母」造成的。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慈母都會有「敗兒」。
  • 誰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
    在育兒中一直有「慈母多敗兒」這句話,這話不無道理,心慈手軟缺少嚴厲的媽媽確實容易教育出沒出息的兒子,但這並非是絕對。香港TVB電視劇《封神榜》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範瓊芳飾演的殷十娘就是個典型的「慈母」,將哪吒寵溺的無法無天,導致哪吒犯下大錯,但在關鍵時刻殷十娘及時悔悟開始教訓哪吒。
  • 慈母多敗兒?一幅母親節漫畫引燃朋友圈的教育話題
    看起來與「慈母多敗兒」這個話題完全搭不上邊。但是,當我多看了幾回這漫畫,就聯想到我那已經73歲的老媽。我完全不記得什麼時侯幫她晾過衣服,也不記得什麼時侯對她說過「辛苦了,謝謝你!」想到這裡,愧疚就在心底油然而生。這時候,「慈母多敗兒」這句話莫名其妙地從腦海中蹦出來。為什麼「慈母多敗兒」成為流傳民間的諺語?慈母,就是仁愛慈祥的母親。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這4種性格的媽媽,才容易「毀掉」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說:對孩子特別嬌慣的媽媽很容易把孩子寵壞,養出「敗家子」。可是我們在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中,又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回憶自己的過往經歷的時候,不約而同會提到自己的母親。他們對母親的描述普遍都是溫柔、樂觀、無條件地奉獻。
  • 母親命令女兒養活弟弟一輩子,女兒回應:慈母多敗兒,說的就是你
    這樣的父母總是會把子女教壞,尤其是再加上重男輕女的觀念,往往會讓子女之間出現分化:女兒長大之後很懂事,但兒子則走上了啃老的道路,也就是所謂的「慈母多敗兒」。下面這個男人的丈母娘就屬於這種父母,雖然她作為母親為兒子著想可以理解,但是對兒子好跟敗兒是兩個概念,我們具體來看下發生了什麼。
  • 慈母多敗兒?為母好頭疼
    許多父母頭疼,既希望給孩子愛和自由,又擔心慈母多敗兒,從小缺乏規矩。要不聽聽專業人士的說法吧。該怎麼管教孩子是一個時代難題。「養孩子的雷真多。」兒子剛滿1歲,33歲的媽媽餘韻已經開始頭大。「比如上次看孕婦泰國墜崖的新聞,說男人把有身孕的老婆推下懸崖,老婆報警,婆婆還打電話埋怨為什麼要讓警方抓她兒子。
  • 「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慈母多敗兒,「天一」就是最好的例子
    文|90媽媽導語我們時常會讚美慈祥的媽媽,更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句歌頌母親,不過,慈愛的媽媽孩子就是幸福的?看到身邊很多卻是反面的例子,開始相信了那句話:「慈母多敗兒」。表姐過後委婉地跟強強媽媽說起了這件事,並且說強強知道自己正在洗澡,因為就算不知道也應該聽到譁譁的水聲,建議強強媽媽對強強做好教育。然而沒想到的是強強媽媽為孩子開脫說:他還是個孩子,而且表姐也不是外人。分析慈母多敗兒的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小時候倍受母親溺愛,他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要他把東西還給別人。
  • 你是如何看待「慈母多敗兒,嚴父多逆子」這句話的?
    「慈母多敗兒,嚴父多逆子」,這句話是錯誤的!難不成狼心狗肺、無德無能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好兒子?這裡的「慈」是溺愛的意思,母親過於包容、縱容孩子的缺點毛病,就會害孩子。自古就有「慣子如殺子」的說法,某著名歌唱家,從小慣孩子,孩子未成年就給買豪車玩耍,以至於孩子放蕩不羈,打人,輪姦婦女,最終鋃鐺入獄;孫小果的母親更是把孩子慣得沒有樣,孩子犯了罪,不是從正面引導他改正錯誤,而是一次一次通過非法手段為其減輕罪責,以至於孫小果認識不到錯誤,犯下了累累罪行,最終走向不歸路。
  • 並非只有「慈母」多「敗兒」,有幾類母親,更易養出不成器的孩子
    數據顯示,經常面帶微笑的母親,更容易養出樂觀向上的孩子。執筆:張蒙定稿:蘇子後我國自古都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意思是說母親過於慈愛,往往容易教導出「敗家子」,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案例幸孕姐閨蜜蘭蘭和老公都是老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十分嚴格,除了學習,基本上什麼事都不用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