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就要他手裡的玩具」孩子不合理要求,父母要如何拒絕?

2020-12-22 唯媽養娃

妞妞是個極其霸道的小女孩,在小區裡玩耍,看到別人手上拿的玩具,她就會死乞白賴地要玩,別人家小孩不給她玩,她就直接上手搶,搶不過就拉著家裡大人去幫忙要,再要不過來就躺在地上哭鬧不停。

看到妞妞哭,很多家長就會勸自家孩子把玩具給她玩會,一次兩次妞妞就學會了這招,每次想玩別人家孩子的玩具,要不過來時就哭鬧,一哭鬧別人會覺得不好意思,就會哄孩子把玩具給她玩會。

慢慢妞妞在家裡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說一不二,她要月亮,父母不敢給她摘星星。妞妞家人不敢拒絕她提出的任何要求,無論合理或者不合理,因為他們一旦拒絕,妞妞就會大哭大鬧,怎麼哄都哄不住。

妞妞家人以為一味滿足孩子,就是愛。但這種短視的愛,卻讓孩子養成了驕縱跋扈的性格。

妞妞媽媽對此也是非常犯愁,她也知道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卻不知道從何開始。於是,我給她支了幾個招:

1、明確而又堅定地拒絕

很多父母拒絕孩子時,總是拖泥帶水,帶點試探的餘地,孩子很聰明。一下就能感知到父母留的餘地。

比如我說讓女兒看20分鐘動畫片,看了20分鐘後,她用可憐兮兮的口吻對我說:」媽媽,我還想再看一會。「我猶豫了,因為確實手頭的事情還沒忙完,看我一猶豫,她立馬甜甜親了我幾口說:」媽媽,我就再看十分鐘。」

因為我的不堅定,所以她迅速順竿上,很多父母都會犯類似錯誤,拒絕孩子錯誤時,看著孩子哀求的模樣,就會心軟,一心軟語氣就軟,孩子立馬就知道父母立場不堅定,從而和父母討價還價。

因而父母拒絕孩子時,一定要明確堅定,不要因為孩子苦苦哀求就心軟放行。

尤其對妞妞這種會撒潑打滾的孩子,父母更是要堅定拒絕,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一次次縱容,父母的縱容只會讓孩子更加的難纏。

二、不要輕易滿足孩子,要讓孩子通過努力得到

我們父母常犯的錯誤就是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拒絕孩子會傷到孩子自尊心。

其實這種想法多慮了,父母事事滿足孩子,才是對孩子的傷害。

苗苗有一輛扭扭車,但是她從來不懂得珍惜,每次出門帶著玩,回家時候總是忘帶,有一次去小公園玩耍,天黑回家忘記帶扭扭車,再回去找的時候已經丟了。

所以出去看到別人玩,她就心急,想要玩別人的,但有時候別人家孩子不給她玩,於是她請求媽媽再給她買一輛,但媽媽拒絕了她,並且告訴她,想要扭扭車,就要自己攢錢買。

於是苗苗媽媽給她布置了一系列任務,完成一項多少錢,直到最後攢夠錢買到扭扭車,因為用自己辛苦攢錢得來的扭扭車,所以苗苗特別珍惜。

因而父母不要輕易地滿足孩子,要學會拒絕孩子,讓孩子知道並不是想要什麼都可以輕易得到。

讓孩子體會到辛苦後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他們才會懂得珍惜。

三、拒絕孩子不要直接說「不」,要有技巧

有的父母拒絕孩子時,總是乾脆利索的一句「不惜、不可以」,這樣的拒絕卻是乾脆利索,但是沒一點效果。

我們前面說「明確堅定」拒絕孩子,不是說你要不留情面地拒絕孩子,明確堅定意味著你的態度是堅定的。

所以拒絕孩子不要直接「不可以」,而是要有技巧的拒絕孩子。

心理學家布魯斯·葛萊朗博士曾說,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因而父母可以換種委婉的方式拒絕孩子,比如用「可以」代替「不可以」。

我女兒午飯前想吃零食,我沒有像以往那樣直截了當說「不」,而是告訴她:「可以。等你吃完午飯,就讓你吃零食。」她一聽,午飯過後就可以吃零食,開心的就跑走了。

父母的直接拒絕,會讓孩子看不到希望,但父母有期限的拒絕,卻會讓孩子看到希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種種拒絕,因而與其讓孩子在外面遭遇拒絕,不如先讓孩子在家裡習慣被拒絕,這樣孩子心裡就會產生抵抗力,不會因為被拒絕而輕易走歪路。

相關焦點

  • 孩子鬧著買玩具,可以拒絕,但要做好這件事
    在不同的家長眼裡,答案肯定是不同的——有些家長認為:「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我拼盡全力也要滿足!」有些家長覺得:「如果要求合理,而且在我能力範圍之內,我就會滿足。」還有些家長會說:「我聽不得孩子哭啊鬧啊的,他越哭鬧我越是不買!脾氣上來了,還得揍一頓!」
  • 「媽媽,我不願意」,嗯哼拒絕分享玩具,霍思燕的做法值得學習
    在生活中很多大人遇到了小孩子手裡拿著玩具或者糖果的時候,都會故意逗孩子兩句。比如說:「把你手裡的玩具給我玩好不好?」「把你的糖讓我吃一顆行嗎?」如果孩子不願意,大人就會說孩子太小氣。其實這種不願意分享的行為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父母此時的態度和引導非常重要。
  • 3歲男孩商場哭喊買玩具,媽媽拒絕直接急眼,網友:還好不是我媽
    今日話題:我們來聊一聊孩子一到商場看到玩具就要買,我們該怎麼辦?現在很多孩子都有特別多的玩具,但是他們總覺得不夠,一到商場看到新出的玩具就走不動路,哇哇大哭,甚至死纏爛打著就要買,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理性的買玩具成了每個媽媽們的必修課。
  • 孩子挑了很貴的玩具,怎麼拒絕?學會這三招,不傷感情不傷錢
    十一帶孩子去商場,看到這樣一幕: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看中了一款玩具遙控車,但是媽媽一看價格,就用「你太小,不會玩遙控車」來拒絕,一邊說,媽媽一邊走出玩具店並催促男孩離開。可是男孩不願意走開,媽媽走過去試圖抱著男孩強制離開,男孩用盡全力掙脫了,迅速跑回玩具店。
  • 孩子搶玩具,90%的父母無可奈何...
    兩歲以下的孩子搶玩具玩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是因為孩子自私,家長不用太擔心,孩子要到兩歲後才懂得分享,在這之前跟孩子說不要搶玩具都是無濟於事的。所以,在兩歲以前,對待孩子搶玩具的問題,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引導。那麼,做父母的如何幫助寶寶渡過這段佔有欲特別強的時期?
  • 孩子搶玩具就是霸道?背後的原因要了解,3招讓孩子聽話照做
    如果孩子長期以往,不顧他人感受、不為他人著想,勢必會影響孩子與他人之間的社交關係發展。父母需要對孩子進行正確地引導,而不是強制地從孩子手上奪回玩具就了事。那麼,對於經常搶玩具的孩子,父母應當如何引導呢?
  • 孩子不停地要買玩具,家長到底應不應該拒絕?
    一提起孩子買玩具這件事,家長們簡直有一籮筐的話要講:陽陽媽媽:我懷疑我兒子立志要建立一個玩具王國,不然他怎麼對買玩具執念那麼深。吃飯時,「媽媽,我好好吃飯你會不會買玩具給我?」……每次路過樓下小賣部門口,我和孩子他爸都要費盡心思,相互配合轉移兒子注意力,或者乾脆遮住兒子眼睛,抱起他一個飛身閃進樓道門。 即便如此,小賣部每月玩具銷售的KPI也少不了我家的貢獻。
  • 在家不聽父母,在校不聽老師,難管的孩子如何管
    因為氣質難以改變,而且沒有好壞之分,所以父母首先就要接受他們的先天氣質,讓家庭教育方式和孩子氣質類型相匹配,孩子在正確的愛的環境下才會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二、期待合理父母要了解寶貝的氣質類型,知道他們的優點和短板在哪裡。聰聰這種類型的膽汁質寶寶膽大、有主見、勇於探索,但也叛逆、不聽管教。
  • 當孩子說:「媽媽,我要玩手機」,媽媽應該怎樣做比較好
    第一種:默許式的回答例如:「你玩具收拾完沒有?」「古詩背過了嗎?」「你先好好吃飯,把飯吃完」等等。父母可能是想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找個藉口來拒絕孩子。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會認為「我把爸爸媽媽交代的事情做完,就可以玩手機了」,就形成了講條件式的關係。
  • 不做討好型的孩子。想讓孩子的心理成熟,從培養孩子的拒絕力開始
    如果父母平常也不敢拒絕他人,對他人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孩子看在眼裡,也會學父母的樣子。父母給孩子的信息可能就是:「我不重要,別人的需求比我的需求重要,我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我不該爭取自己的權益。」如果父母對他人提出來的要求敢於說「不」,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捍衛自己的權利,那麼,孩子也會學父母的樣子,內心充滿勇氣,敢於拒絕他人。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 「媽媽,我就要買這個!」孩子沒得到想到的玩具,在街上打滾撒潑
    這就導致了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培養出了一個非常驕縱的習慣。家長們再想管的時候,怕是也不太好管了。小李是一位4歲孩子的母親,由於家裡的條件比較好,幾乎兒子想要的一切玩具、衣服等等,小李都會買給他。但是,就在前幾天,當小李帶著孩子去超市買晚飯的食材時,兒子卻看上了一輛可以開的電動小汽車,當時眼睛就放光了,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要這個,你給我買。」
  • 孩子被搶玩具時的種種表現,暗示了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是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可以愉快的和更多小朋友一起玩耍,而這個時候就避免不了孩子們因為想要尋求除自己手裡以外的新玩具而發生爭搶,當孩子手裡的玩具被搶走的時候,就會變得傷心和委屈。家長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建議趕緊調整。孩子小,哭還有一定作用,等到未來大了,哭只會讓別人厭煩。如果經常用哭來應對事情,那麼就表示孩子過於敏感,同時也不善於處理衝突和矛盾。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
  • 孩子哭鬧買玩具?不妨試試「燈式思維」,拒絕孩子又不傷感情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鄰居說最近真的不敢帶孩子出門了。原來小傢伙只要一出門就要哭鬧著買玩具,看著家裡被玩具堆滿的房間,鄰居覺得非常的煩惱。「有的玩具明明家裡已經有了,可是孩子在看見的時候還是會哭鬧著想要。」
  • 媽媽,我想要玩具。該慣著孩子嗎?給你最新的解答
    更多的時候對小雅的寵愛是當小雅提自己的喜歡的東西,提一切需求時,父母都會盡力的滿足。在小雅的臥室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玩具,有卡通的,有剛流行呢,還有現在時下媽媽剛給買的。但是小雅對於玩具的要求好像是永無止境的,當看到喜歡的玩具,不管是自己需不需要的,總會要求媽媽給自己買。
  • 媽媽求助:孩子看見玩具就要買怎麼辦?看看機智媽媽的做法
    媽媽求助:我家寶寶3歲了,我周末逛街時常常會帶著寶寶,可是每次在商場看見玩具,他都會吵著喊著要買,不買就撒潑打滾不走,新玩具買回家沒玩幾天就扔一邊了,家裡的玩具已經多到沒地兒放了,以至於現在我都不怎麼敢帶他逛街了。
  • 「媽媽,我要繼續玩」遊樂場裡孩子霸著玩具時,父母可以3步引導
    鞦韆上是一個年齡更小的女孩,她在上面玩了很久都不願意下來,我家孩子和後面排隊的男孩都有點心急了,後來男孩讓媽媽幫他排隊,自己去玩了別的項目。最後小女孩媽媽強行把她抱了下來才算了事。我家孩子終於坐上了鞦韆,還沒玩兩分鐘,站我家孩子後面排隊的男孩跑了回來,一看還沒輪到他,直接著急地哭了起來,邊哭邊大聲嚷嚷:「為什麼還沒有排到我?我都等了這麼久了。」
  • 出色的家長知道要恰當地拒絕孩子!
    有一天,小知在教室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具,當他看到對面的小女孩手裡的小玩具很好玩,他就上前,直接搶了過來。那個小女孩就哭了,老師就來問小女孩:「你為什麼哭呢?」小女孩說:「小知搶我的玩具啊。」老師就對小知說:「小知,這都是第幾次了,怎麼說你呢?不要搶別人的玩具,你不知道嗎?」
  • 孩子的3個要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長大後容易怨恨父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和學習成績,很多家長就多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至於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只要是家長能接受的,不過分的要求,家長一般都會同意,但是孩子們有時候真正的需求卻被家長忽略掉,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長大後可能會怨恨父母。
  • 「我是你媽媽,不是你的僕人」,孩子自立是解放父母的最好方式
    當時,我正忙著做其他事情,便跟他說,「可以,但是你要等一下。媽媽正在忙,晚點給你切。」不承想,可愛多的表情立刻由晴轉陰,兇巴巴地跺腳抗議道,「不行,我要你現在、立刻、馬上給我切。我命令你……」「命令?」乍一聽到這倆字,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別大意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我在外面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在體育館旁免費的娛樂場地,有一個孩子3周歲,旁邊5、6歲的孩子總拿3歲孩子面前的玩具,孩子的媽媽沒有說什麼,孩子也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