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奇葩的公室家族,手足相爭上臺,姐妹生活混亂,兒子互殺爭位

2021-01-11 騰訊網

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是齊桓公,齊桓公在名相管仲的輔佐下,使齊國迅速成為東方大國和強國,九次會盟諸侯國,打著尊敬周天子抑制夷人的旗號,終成為一代霸主,可很少有人知道齊桓公的家族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公室家族,奇葩到什麼程度呢?看看下面的介紹就會了解了。

一、手足相爭上臺

齊桓公的名字叫姜小白,也稱為公子小白,原本齊國國君的位置根本輪不到齊桓公的,因為他是父親齊僖公最小的兒子,齊僖公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姜諸兒,次子姜糾,三子姜小白。

齊僖公去世之後,長子姜諸兒即位,也就是齊襄公,但齊襄公這個人荒淫無道,齊襄公跟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私通,而且還派公子彭生殺了文姜的丈夫,也就是自己的妹夫魯國國君魯桓公,人家可是一國之君,就這樣被齊襄公所殺。

齊桓公

後來為了安慰魯國,齊襄公又把公子彭生給殺了,他自己派公子彭生殺魯桓公,又殺了公子彭生,公子彭生是齊國的公室,不明不白地死了,後來齊襄公趁著會盟的機會還殺了鄭國國君鄭子亹,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齊襄公「淫於婦人,數欺大臣」,最後齊襄公也被齊國公室公孫無知等人殺死,於是公孫無知自立為齊國國君。

沒多久公孫無知又被齊國大夫雍廩所殺,這樣一來齊國沒有國君而大亂,齊襄公時期,管仲保護姜糾(也叫公子糾)逃到魯國避難,鮑叔牙保護姜小白(也叫公子小白)逃到莒國避難,公孫無知被殺後,齊國大臣分別通知兩位公子,於是姜小白和姜糾都想趕往齊國繼承國君之位,最終姜小白通過裝死躲過了管仲的追殺先到齊國繼承王位。

姜小白即位為齊桓公後,威逼魯國殺死了自己的兄長姜糾,這樣一來齊桓公就坐穩了國君之位,之後又聽從鮑叔牙的建議把管仲迎到齊國當相國,從此齊桓公就開啟了強齊之路,並成為春秋的第一任霸主。

齊襄公

如果按正常的繼承順序,齊國國君不可能是齊桓公,而是他的大哥齊襄公姜諸兒,但是齊襄公在位荒淫無道,導致被殺,才讓齊桓公有了機會上位,齊桓公威逼魯國殺死了自己的兄長,才能讓國君之位更穩定,所以他的繼位是手足相爭上臺。

二、姐妹生活混亂

齊桓公有兩個姐妹,一個叫文姜,一個叫宣姜,這兩個姐妹也是相當的奇葩文姜上文講到過,跟兄長齊襄公私通,他倆是同父異母的兄妹,在文姜還沒有出嫁前,齊襄公就與文姜開始私通,這可是亂倫,在當時也是不被允許的,但就這樣發生的。

後來齊僖公把女兒文姜嫁給了魯國國君魯桓公,當時諸侯國之間的公室通婚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公室都會相互通婚,文姜為魯桓公生了同月同日的兒子,取名為同,也就是姬同,後來文姜與魯桓公一起出使齊國,結果文姜和齊襄公舊情復燃,再次私通,這可是離文姜離開齊國嫁給魯桓公過去15年了,但文姜作為魯桓公的夫人,仍然與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齊襄公亂倫,這是無法理解的。

齊襄公指使人殺死魯桓公後,文姜就留在齊國,時不時還與齊襄公私通,自己的丈夫被殺,文姜也沒有絲毫影響,也沒有責怪齊襄公,後來齊襄公被殺,文姜還是留在齊國,並且在齊國遙控他的兒子姬同,也就是後來的魯莊公執政,文姜終身也沒有回魯國,老死於齊國。

魯桓公與文姜

文姜的事說完了,再來說宣姜,宣姜被父親齊僖公指派嫁給了衛國國君衛宣公的兒子,當時還是太子的公子伋,結果宣姜到了衛國之後,因為長得漂亮,被衛宣公看上了,衛宣公就搶了自己的兒媳婦宣姜,當自己的夫子,然後宣姜為衛宣公先後生下兩個兒子,分別是:公子壽和公子朔

宣姜的這兩個兒子完全是兩個極端,一個善良,一個狠毒,公子朔是宣姜的小兒子,但是他想當太子,於是陷害原太子公子伋,於是衛宣公就派人去殺自己的兒子公子伋,結果宣姜派自己的大兒子公子壽通知公子伋,勸他逃到國外去,結果公子伋拒絕了,於是宣姜的大兒子就代公子伋赴死,公子伋知道後也被殺。

也就是說宣姜的小兒子想當太子,陷害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公子伋,結果宣姜的大兒子因為這事代公子伋赴死,這種事說出來都沒人相信,就發生宣姜身上,而衛宣公也是個奇葩,居然連自己的兒子都殺,原來三個兒子現在只剩下一個了,於是公子朔如願當上太子,後來還成為衛國國君衛惠公。

但這事還沒完,衛宣公去世後,衛惠公(原來的公子朔)即位,而原來被殺的太子公子伋及公子壽在衛國有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反對衛惠公,於是聯合起來把衛惠公趕走了,立原來太子公子伋的弟弟黔牟為衛國國君,而衛惠公逃到了齊國,請求自己的舅舅齊襄公援助。

宣姜

齊襄公就想了一個餿主意,把自己的姐妹宣姜嫁給了原太子公子伋的弟弟公子頑,要知道宣姜原來是衛宣公的夫人,衛宣公去世後,齊襄公讓宣姜改嫁給衛宣公的兒子,這不是跟匈奴人父親死了,兒子娶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後媽一樣嗎?夠奇葩了吧!

更奇葩的是,宣姜不僅嫁給了公子頑,而且還為公子頑生了三個兒子外加兩個女兒,不知道衛惠公如何稱呼他母親後來生下的三子二女?這輩分關係完全都亂了,換句話說,宣姜的前夫和現夫是父子,然後姜宣跟前夫生了兒子,跟現夫也生了兒女,這關係亂得都沒法描述了,這真是奇葩的一家人

三、兒子互殺爭位

說完了齊桓公的兄弟姐妹,再來說齊桓公的兒子們,齊桓公有13個兒子,其中有七個兒子在楚國當大夫,還有六個兒子留在齊國,自管仲去世後,齊桓公就開始昏庸,重用易牙、豎刁、開方、常之巫四個小人,把齊國朝政弄得一團遭。

齊桓公

齊桓公晚年臥病在床,他的兒子們就開始率領各自的黨羽互相攻殺爭奪國君之位,這五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公子無虧、二子公子元、三子公子昭、四子公子潘、五子公子商人(名字就叫商人),其中齊桓公與管仲已經立了公子昭為太子。

齊桓公一病重,齊國就開始亂了,首先是齊桓公晚年的寵臣易牙和豎刁擁立齊桓公的庶長子公子無虧發動叛亂,他們把病重的齊桓公軟禁起來,不準人接見,然後立公子無虧為齊國國君,在這個過程中,齊桓公病重去世也沒有收屍,屍蟲都從身體裡爬出來都沒有人來管,整個齊國都在忙著爭奪王位,直到公子無虧被立為齊國國君才派人給齊桓公收屍。

而當時的太子公子昭被迫逃亡宋國,求助於宋襄公,於是宋襄公聯合曹國、衛國發兵攻打齊國,齊軍戰敗,公子無虧被齊國大夫高氏和國氏兩家所殺,公子無虧只在國君之位上待了三個月就死了,之後齊國立太子公子昭為國君,也就是齊孝公。

齊孝公只當了九年的國君就去世了,之後齊國又亂了,公子開方殺了齊孝公的兒子,公子潘奪了齊國國君之位,公子潘就是齊昭公,齊昭公當了20年國君,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公子舍即位,沒多久,齊桓公的第五個兒子公子商人殺死了齊昭公的兒子公子舍,自己當了齊國國君,公子商人就是齊懿公。

齊國君臣

結果齊懿公即位後,荒淫好色,不僅強搶齊國大臣的妻子,而且還把跟自己有仇早已經去世的齊國大臣從墳墓中挖出屍體施行酷刑,導致齊國人不滿,最終齊國貴族邴歜與大臣閻職聯合殺死了齊懿公,而立齊懿公的兄長、齊桓公的二兒子公子元為齊國國君,公子元就是齊惠公。

也就是說,齊桓公有5個兒子都當過齊國國君,最早是庶長子公子無虧當國君,只當了三個月就被齊國人所殺,然後是公子昭,當了9年國君,正常死亡,原本是公子昭的兒子當國君,但被殺,然後齊桓公的第四個兒子公子潘又奪了國君之位,公子潘當了20年國君,正常去世,之後公子潘的兒子被公子商人所殺,公子商人當了4年國君,公子商人又被齊人所殺,最後是公子元當了10年國君。

齊國五君之位在齊桓公的五個兒子中傳來傳去,前後延續了43年時間,五個兒子自相殘殺,都是為了爭奪國君之位,明明齊桓公生前已經確定了太子的人選 ,結果齊國還弄成這樣,這完全就是齊桓公的責任,他沒有穩固自己所立太子的權位,晚年又重用小人,導致禍亂的開始,齊桓公本人也是很慘的,晚年病重沒個侍候的人也沒有,去世了也沒有人收屍,不得不說盛名之下的齊桓公也是非常奇葩的一個人,他的公室家族更是奇葩的一家人

相關焦點

  • 齊桓公一家有多奇葩?看看他的兄弟、姐妹、兒子都做了什麼
    齊桓公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在管仲的輔佐下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讓齊國成為霸主國,然而齊國的霸主地位卻不過是曇花一現,隨著齊桓公的去世而成為歷史,這雖然和其他諸侯國尤其是晉楚的強勢崛起有關係,但也有部分原因可以歸於齊桓公的這個奇葩家族。
  • 春秋疑案:那些滅國的奇葩君主
    春秋戰國不乏昏君子,就是那種整天不務正業,成天東想西想的國君,有的不僅丟掉了自己的性命,還害得國家滅亡。總結一下這些國君滅國的方式,大多很是有趣。正所謂,國君有千千萬萬,被弒殺的理由卻往往只有一個,那便是:奇葩失德。
  • 春秋時期,鄭莊公、齊桓公先後稱霸,為何都只維持了一世呢?
    不過,實際上,在齊桓公之前,還有春秋小霸——鄭莊公的說法,也即鄭莊公曾在春秋率先稱霸。那麼,問題來了,春秋時期,鄭莊公、齊桓公先後稱霸,為何都只維持了一世呢?一首先,不管是鄭莊公還是齊桓公,在他們去世之後,都沒有後人可以維持霸業,也即在春秋時期,鄭國在鄭莊公去世後走向衰落,而齊國也在齊桓公之後難以東山再起。
  • 嘻哈春秋:什麼叫皇帝輪流做?看看鄭國這四個兒子就知道了
    #嘻嘻哈哈說左傳#《春秋公元前701年夏天,魯桓公十一年,在位42年、雄極一時的鄭莊公辭世,享年57歲。這位曾經傲視群雄的早期春秋霸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四個兒子隨後近30年的時間裡,在境內外勢力的串謀之下,輪番C位出道,鄭國陷入一片混亂。
  • 晉楚之爭是春秋中後期的主角沒錯,但之後諸侯各國逐步轉向內鬥!
    春秋局勢,先是周王室周邊諸國相爭,這是前期。爭霸開啟就是齊恆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名號徵討四方,三平晉亂,九會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乃稱霸主,開啟諸侯兼併潮流,雖然其後五公子相爭,齊國逐漸衰落,但是到了弭兵會盟雖然不再是霸主,但是齊、秦作為大國依然不在納貢範圍,也就是算同晉楚同等或者略弱一等的地位,說齊國是中前期的主角並不為過。
  • 春秋首霸齊恆公,天子從令諸侯,為什麼只「稱霸」不「求王」
    春秋初期,基本情況大致是齊,魯,宋三國爭霸,而齊國的主要敵人是魯國。如《左傳》中記載的「曹炅之辯」:恆公二年,齊恆公出兵伐魯,挑起兩國間的事端,卻沒想到碰上了足智多謀的曹炅,將齊兵打得體無完膚。這一戰使齊魯兩國的關係徹底達到冰點,也促使齊國開始了「創造霸權」的「瘋狂」階段。齊國毀於譚某的「無禮」。
  • 春秋是貴族的春秋:鄭七穆、魯三桓、晉六卿、齊六貴、楚七公詳解
    春秋是貴族的春秋,言必追先祖,官必講正統,春秋就是貴族們的舞臺,也是他們最後的舞臺。現在咱們就來一一說說各個諸侯國中的最顯貴的貴族。 鄭國七穆:是春秋時期鄭國七家卿大夫家族的合稱,包括駟氏
  • 燕雲臺大結局劇透:三姐妹大結局是什麼 為何從姐妹情深到手足相殘
    《燕雲臺》三姐妹大結局是什麼大姐:胡輦胡輦作為家中的長女,對於底下兩個妹妹都是十分的維護,也是一個把家族榮耀和親情看的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甚至在目前的劇情中,胡輦為了自己的妹妹,嫁給了自己不喜歡的耶律罨撒葛。最終耶律罨撒葛在皇權爭鬥中失敗,鬱鬱而終。
  • 窗內窗外 兄弟姐妹之間的相爭
    窗內窗外 兄弟姐妹之間的相爭06:55來自常州心理諮詢子觀心理同胞相爭的最大心結,是因為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
  • 他差點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卻因為家庭內亂遺憾收場
    晉獻公一聽有道理,便把祖朝招進宮中暢談了3天,最後拜祖朝為師。也正是因為百姓議政接了地氣,晉獻公打破傳統的用人制度,啟用了一批出身草根但非常具備才能的人。晉國傳統重臣家族的勢力被削弱,權利進一步朝晉獻公集中。這位看似明君的人,最終卻成為了昏君。
  • 春秋和戰國有什麼不同?其轉變的標誌性歷史事件是什麼?
    春秋時期之後,各國均開始更改稅法,直接按照實際土地的多少來徵稅,這就變相承認了士地的私有。到了戰國時期,土地兼併更為嚴重,公卿大夫變得更加富有,權勢超過了諸侯,但是引起分封制度徹底瓦解,周朝禮崩樂壞,諸侯互相爭戰攻伐的直接標誌性事件有兩個,一個是齊國的內亂,一個是晉國的分裂。
  • 春秋時代奇葩,專業對抗天子幾百年,楚國充當出頭鳥最終自立為王
    而楚國的這種叛逆並不是在發展後期才形成的,從楚國立國的方式上來看,就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國家;我們知道春秋戰國以來縱觀春秋戰國發展史,基本上所有的國家都是通過這兩種形式進行立國的,不過凡事都有意外,本篇文章講的楚國就是那個例外,它的歷史就是一部叛逆史,它究竟是天生的叛逆奇葩,還是有難言之隱呢?
  • 歷史的暗角:春秋初期的第一場兄弟之爭
    「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中國,可能沒人沒有聽過這句話, 這是春秋初期,鄭莊公說給自己弟弟的_ 鄭莊公,姬姓,名寤生,是鄭武公的長子。
  • 春秋小國「偪陽」之滅,孔子父親叔梁紇一戰成名,晉悼公一箭雙鵰
    偪陽故城按縣誌的觀點,偪陽建國者彭祖的弟弟陸終的第四個兒子「求言」。但是《史記*楚世家》裡又說陸終是顓頊之後,他有六個兒子,其中第三個是彭祖。「求言」在《史記*集解》世本之一裡說是周代封鄶國的始封君,是妘姓之後,鄶國在現在的河南鄭州西南。西周末世,原來封於鄭地的鄭國,也就是現在的陝西華縣,為了自救,鄭國始封君鄭桓公向中原地區的鄶國寄託眷屬、寄存財物。
  • 鄭莊公為什麼被稱為春秋小霸?因為他一箭射中了周天子!
    早在鄭莊公二十四年,鄭國就派兵侵佔了周王室的土地,搶奪了屬於周王室的糧食。莊公二十七年,鄭莊公親自朝見周桓王時,周桓王因為三年前鄭國搶奪周室莊稼,便對鄭莊公十分厭惡,沒有按照禮儀對鄭莊公進行接待。莊公二十九年,為了聯合魯國,鄭國與魯國私自交換了土地。而後又在莊公三十一年,鄭莊公假借周天子的名義討伐宋國。
  • 從流亡公子到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的傳奇人生
    在下克上之後不久,晉國的一代雄主晉獻公上臺了。晉獻公專斷,任性,骨子裡賁張著反傳統的血性。由於小宗基本上殺死了所有的正統宗室成員,僅有少數成員流亡到了其他邦國。為了防止出現新的下克上,晉獻公設下計謀,讓本家族的旁支諸公子們自相殘殺,等彼此實力消耗地差不多了,就以鐵腕手段,將他們集中殺光,從此晉國公族的勢力大大地衰落了。
  • 春秋之始:周平王東遷洛邑,魯隱公攝政初立
    ,失敗後只得逃亡來衛,衛公子州籲與叔段做朋友 陳桓公鮑二十三年 蔡宣侯考父二十八年 曹桓公三十五年 鄭莊公二十二年,叔段領兵襲擊鄭莊公,莊公與叔段的母親武姜作為內應。
  • 《春秋五霸之禍起蕭牆》:晉國內亂,重耳開始了流亡生涯
    然而,這個驪姬卻是一位工於心計、心狠手辣的人,她知道在人生地不熟的晉國,要想獲待長久的安逸和享愛就必須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於是,圍繞著權力之爭,一場血雨腥風的暗算在晉國的官闈之中發生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事件最後造成的波折幾乎撼動了晉國王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驪姬之亂」,在整個事件中,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維承王位,她屢次在晉獻公面前挑撥是非,意欲加害其他公子,尤其是太子申生。
  • 鬼滅之刃中九柱的手足親人,但巖柱例外,他的家人不知在何方
    《鬼滅之刃》不僅描述了關於斬鬼的勇氣和覺悟,也同樣講述了很多感情的親情故事,關於鬼殺隊中九柱的身世以及他們的手足親人,也曾在他們過往中提到過,但是巖柱悲鳴嶼行冥的身世卻讓人感到悲傷,關於他的出生,他的父母,他的手足兄弟,都沒有提到,只說過巖柱以前是寺廟中的僧侶。而其他柱都有提過與他們血脈相連的親人,所以巖柱會感到很孤獨吧。
  • 「為兄弟姐妹不斷付出,卻換來反目成仇,原來手足情也應該AA制」
    最後,他爸終於明白:「為兄弟姐妹不斷付出,卻換來反目成仇,原來手足情也應該AA制。」 再親的手足情,也應該AA制 從朋友爸爸的事例,可以看得出來「升米恩,鬥米仇」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