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杜牧的印象,大多局限在他寫的絕句律詩上。或許還在他的情詩裡感受他多情的性格。但其實杜牧的愛情故事也是非常坎坷的,總是和情人因為現實的原因陰差陽錯地分開。
張好好是一名歌姬。她們總是有言不由衷的原因,總是有悲慘的身世,也總是有著姣好的容顏,張好好就是。
那年張好好遇到杜牧才只有十三歲。十三歲是多美好的年紀。天真爛漫,青春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鮮的,未來的一切也都是令人期待的。尤其是為遇到另自己怦然心動的人。但是張好好卻不是,她是一名歌姬,這就意味著她的一生是身不由已的。
他們兩人相遇在沈傳師的府上,當時的杜甫風流倜儻,多情而有才。同時張好好在宴會上大放光彩,才貌雙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於是,兩人時常見面,互生情愫。
但是沈傳師的弟弟也喜歡上了張好好。那是對一對有情有義的男女的最殘忍的事情。因為現實的距離,兩人不得不分開。一個只是歌姬,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能隨波逐流,任權勢隨意掌玩,而杜牧的官位根本比不上沈傳師,只能接受自己喜歡的人作為其他人的人妻。
孤燈殘月伴閒愁,幾度悽然幾度秋。哪的哀情酬舊約,從今而後謝風流。」就是張好好給杜牧的離別詩。杜牧為了見她最後一面,但是張好好覺得自己已經是別人的妻子了,心裡覺得很愧疚,於是拒絕了杜牧的請求。
從此,兩人天各一方。
後來,杜牧再次遇到張好好,是在市井裡,張好好靠賣酒過生活,過得十分貧窮的生活,那時候的她已經被之前的丈夫拋棄。
兩人再見時已是物是人非,兩人都知道對方和自己已經是不可能在一起餓了。杜牧回去後,感慨萬分,寫下了《張好好詩》
張好好後來又嫁給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但是對杜牧一直念念不忘,在杜牧死後,還是會去祭拜他。而杜牧更是一生都沒有忘記。
除了《張好好詩》,杜牧還曾經為杜秋娘寫過《杜秋娘》,這是杜牧為曾經光彩照人的顧秋娘寫下的詩,看見曾經奪目的杜秋娘被生活肉了成一個又老又窮的人,不禁有感而發。
杜甫喜歡遊玩,在遊玩湖州的時候,看見一個天真爛漫的十一歲的女孩子的時候,就一見傾心,同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仿佛是看到了過去的張好好,帶著一點熟悉的感覺,杜牧對這個女孩十分喜愛,當然了,大部分原因還是因為小女孩自己的魅力。
當時杜牧就想迎娶這個小女孩,花了重金去提親。但是小女孩的年紀真的太小了,還不允許結婚,於是杜牧就讓女孩的父母收下禮金,未來再來迎娶她、杜牧當時小有名氣,女孩的父母對他也很滿意,於是就收下了禮金。
十一歲的小女孩還只是懵懵懂懂的年紀,只是看到一個風流倜儻的人對自己許下十年制約的承諾,便覺得很是珍貴。
但是杜牧因為政治原因,升官離開了湖州,在離別前,也為小女孩寫了詩句,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離開湖州追逐自己的仕途以後,本來一直是仕途順利,但是後來政治糾紛讓他開始走下坡路,杜牧對這件事漸漸地忘卻了,因為官場的煩惱讓他顧不及兒女情長。等到他想到自己曾經許下諾言的小女孩,他特意才來到湖州。
他四處打聽曾經的女孩,但是卻得到可怕的噩耗,那個女孩子已經嫁為人妻。令人唏噓的是,那個女孩子,果真是等了杜牧十年,但是十四年的光景已經過去,她早已成為別人的妻子,生下兩個孩子。
杜甫所有的感慨和悲痛都寫進了,「自恨尋芳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經過這件事情以後,曾經風流多情的杜甫,變得不再喜歡流連在繁華中。後來的杜牧,和自己門當戶對的裴氏結婚了,原本要一起結伴度過餘生的妻子,卻因病去世。
杜牧為此消沉過一段時間。後來在宴會上認識了第二任妻子崔氏,雖然心動的感覺不如年輕的時候,卻能夠讓杜牧有希望一起走過餘生。
果然,兩人在一起後,甜蜜又恩愛。
結語:雖然杜牧的很多情感詩作中,總讓人感覺他很是多情,但是,我們也能感覺到他面對每段感情的認真。反而是他每段感情的落空讓我們感嘆人生的無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