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現場
昨天下午,在上海南昌路上的一見圖書館裡,上海和臺北的作家們通過視頻連線,展開了兩場跨越海峽的精彩對話,這意味著由上海市作家協會、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萌芽》雜誌和《聯合文學》雜誌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拉開了帷幕。
虛構和真實都是力量
上海作家毛尖、小白與臺北作家高翊峰、既晴就「文學表述中的影像再現」暢所欲言,上海作家血紅、蔡駿,則與臺北作家陳雪、東燁圍繞「在虛擬世界中如何虛構」展開交鋒。
當下,影視劇與小說的關係幾乎是「愛恨交織」,這也成為嘉賓討論的熱點。在毛尖看來,文學和影像的關聯度其實越來越高:一方面,電影可以從小說那收穫「長短虛實」、「平行分段敘事」等技巧;另一方面,電影也可以向小說回饋敘事模式,比如蒙太奇。身兼小說家、編劇、導演幾重身份的高翊峰也以《2001:太空漫遊》為例,說明文學和影像之間存在著非常微妙的關係。「一流的小說之所以難以改編,是因為改編者容易被作品本身束縛,反而二三流的小說沒了包袱。」小白提到,今天很多作家都想把小說改編成影視劇,從而抵達更多的讀者,這是一份很好的願望。但在實際操作中,小說和影視劇的敘事轉換經常出現問題。
圖說:「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現場
「在虛擬世界中如何虛構」這個主題讓蔡駿、血紅、陳雪、東燁四位類型作家頗有興趣。現實世界中一些新聞可能確實超出了小說家的想像,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愛讀小說,蔡駿認為,人們恰恰可以通過荒誕的、看起來很不真實的方式,去接近真實的存在,包括個人內心跟世界的關係,「虛構是一種力量,真實也是一種力量。」
網際網路成主要介質
本次文學營活動為期三天,23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文學創作者和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將通過網絡連線的形式進行交流創作。毛尖、小白、陳雪和高翊峰還受邀擔任兩岸文學營駐營導師。
上海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偉表示,儘管現在已是飄著冷雨的季節,但大家還能在熱烈的討論中感受到文學的溫暖。今年因為疫情緣故,延續五年的兩岸文學雙城對話改在線上舉行。之所以還能順利舉辦,一是網際網路帶來了便利,二是人們對文學共同的熱情。
圖說:「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現場
首屆「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於2015年開幕,2016年,上海市作家協會與臺灣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啟動「上海-臺北小說工作坊」。兩項活動在上海、臺北兩地輪流舉辦。文學營旨在讓海峽兩岸的文青們交流作品、結識朋友;小說工作坊則邀請滬臺兩地優秀的中生代作家、評論家,進行文學創作主題研討。2018年,文學營和小說工作坊首次聯辦,小說工作坊的中生代作家、評論家在交流探討的同時,將出任文學營的導師,文學營的營員參與小說工作坊的文學創作主題研討。
此外,《萌芽》雜誌將於2020年12月號和2021年1月號兩期推出「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專輯」,刊發陳柏言、曹栩、林文心、徐振輔、楊隸亞等臺灣青年作家的新作。(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