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人需要玩具

2020-12-15 金臺資訊

受訪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 杜 鵬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秘書長 楊 萍

本報記者 高 陽 □本報駐日本、美國特約記者 李 珍 張東秀

一提到玩具,人們就會想到那是小孩子的最愛,跟老人似乎沾不上邊。但「愛玩之心,人皆有之」,況且老人玩玩具除了娛樂,還能從各方面鍛鍊腦力、心力和體力,益處良多。但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琳琅滿目的玩具,幾乎都是為兒童設計的,專門針對老人的玩具極少,甚至連老人自己都沒意識到,玩具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中國的老人玩具市場一片空白

中國老人都在玩什麼?觀察公園一隅可見一斑。東面一隊廣場舞,西邊一波在晨練,南邊四五在唱歌,北邊三兩閒嘮嗑,少數帶著「玩具」來玩的老人。最常見的娛樂形式是下象棋、抖空竹、抽陀螺、彈樂器等單人文體活動。

退休老教師張宏達在北京市西城區老年大學擔任校長,他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雖然琴棋書畫等藝術活動豐富了老年生活,但不少老人對益智類玩具還是有需求的,尤其是器械性的玩具。他說:「女同誌喜歡手工編織、布藝穿繩等,男同誌喜歡擺弄器械零件,把玩手串、文玩之類的。這些物件成本並不低,但如果有專門的老人玩具,相信老人們也願意掏錢去買,只是很多老人見都沒見過。」

一位張先生說,他母親76歲,出現了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醫生診斷為認知障礙,未來有老年痴呆症風險,醫生建議可以讓她玩些益智玩具。但他很苦惱:「跑了幾家玩具城,問了很多朋友,都找不到專門的老年益智玩具,上網一搜全是兒童玩具,買了幾個,還被我媽訓了一頓,說我哄小孩兒玩呢。」

近年來,一些社會機構開始探索老年玩具開發,誠和敬旗下「樂智坊」就是其中之一。樂智坊團隊負責人羅珊珍說:「國內普遍認為玩具是兒童的專利,老人玩具市場幾乎一片空白,中國老人太缺玩具了。這讓我們在開發時也遇到不少困難,只能結合國際經驗,自己研發,進行本土化改造。」

相反,一些發達國家的老人,很早就有老人專屬的玩具了。日本是最盛行高齡玩具的國家,繪畫、拼圖、知識卡片、棋類、魔方等是老人的最愛。針對獨居老人,日本玩具公司開發出「智能機器狗」,不僅能和人類深度交談,且能隨時觀察記錄人的體溫、臉色等變化,若老人跌倒、暈倒等會立即撥通急救電話。針對認知障礙的老人,日本商家開發出「會給提示的」魔方等,這樣不會讓老人半天弄不齊一面顏色而氣餒放棄。

在美國,40%的玩具專為老人研發,積木系列、超大撲克牌等玩具及遊戲在美國極受歡迎,交流互動類玩具或遊戲也較受歡迎。老年中心和退休社區會不定期組織遊戲和手工活動,發放免費益智玩具,開展手工玩具大賽等。商家開發出許多有助於老人自己動手的產品,如自動穿針引線機、易操作的爐子等。據統計,超1/5的50歲以上美國人都在玩遊戲,包括認知遊戲、消消樂、連字遊戲等。

「玩玩具,可以增加老人的動手機會,益智健腦,延緩老化,還可以增加運動,促進疾病康復,改善身體的機能和狀況。況且,玩是人的天性,和晚輩一起玩玩具,和老夥伴一起打遊戲,可以增進溝通機會,拓寬朋友圈,滿足社交需求,排遣孤獨寂寞。」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秘書長楊萍說,老人退休後,生活和環境都發生很大變化,許多老人缺乏交流,如果長時間精神得不到寄託,很容易患抑鬱症、焦慮症,甚至老年痴呆症。大量研究表明,老年大腦依然保留一定的可塑性,特別是海馬區和嗅球區神經。通過特定的玩具或遊戲任務,就能夠激活這些對應腦區。美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50歲以前開始玩益智玩具的人,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只有普通人群的32%;一些具有輕度老年痴呆的患者玩益智玩具,也可以減緩甚至阻止病情的發展,少數病人還有一定程度的智力恢復。

老人的「玩心」被忽視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杜鵬表示,目前適合老人的益智玩具在不斷增多,但相比龐大的需求遠遠不夠。根據中國疾病負擔報告,過去 11 年間,從死亡數變化來看,阿爾茨海默病增長了57.8%,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五。目前我國已有近1000萬老年痴呆患者,2050年將超過4000萬,對益智玩具的需求非常大。而中國老人玩具不足,源於各方面的忽視:

老人不知道。記者隨機詢問幾名老人:「您心中的老年玩具是什麼樣的?」幾乎沒有老人能夠回答。多數老人表示「沒見過」,但他們普遍希望「可以益智、有趣一些」。樂智坊社工程雅璐對此深有感觸:「老人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玩具,我們只能在互動中,收穫反饋,再不斷調整設計方案。」

家屬不關心。家屬給孩子買玩具是常事,但給父母買玩具的很少。很多老人也認為自己不需要,太幼稚,不好意思玩。只有少數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屬才想買老人玩具,但他們又買不到。

社會不關注。杜鵬說,人們常把喜歡玩樂的老人稱為「老玩童」,這種偏見讓老人在娛樂方面的需求總被忽視,不利於營造老年友好型社會氛圍。

企業不投入。羅珊珍說,在企業的角度,老人玩具市場不如兒童玩具市場大、利潤高,且中國老人普遍節約,未必肯在玩具上花費太多,所以投入生產的積極性就不高。

人才不到位。杜鵬表示,國內老人玩具的設計視野不夠寬闊,不是太幼稚太簡單,就是太複雜不好玩。老人玩具不能完全參照兒童玩具設計,設計團隊應包括老年學、老年醫學、心理學、康復醫學、設計學等跨學科專業人才,目前顯然不夠。

維持和減緩智力衰退是主需求

楊萍說,不少人退休後,要麼覺得失去了生活目標,做什麼都沒興趣;要麼圍著兒孫轉,甘願做家庭保姆,不願意為「玩」多花心思。其實人要學會終身學習,不論多大年齡都要享受遊戲的樂趣。不難發現那些精神滿滿的,總是那些「愛玩」的老人。老人要學會培養自己的「玩心」,對於所有新事物,老人都該嘗試著玩一下。

目前,適合老人的玩具有繪畫、拼圖、知識卡片、棋類、魔方等,這些都是長期高人氣的產品。一些傳統玩具,如老人童年喜歡玩的鐵環、彈球、陀螺、空竹、風箏等都可以翻出來玩。年輕人的時尚玩具,比如遊戲電玩、數位相機、智慧機器人、航模、遙控車等,老人也可以玩。有些老人想節約費用,可以自己動手製作,比如鐵環、魯班鎖、木頭槍、風箏、柳笛等,既鍛鍊大腦,又能重拾童年的趣味。

杜鵬說,我國玩具產業發展很晚,對老年人的關注也是從老年用品,再到老年保健品,逐步過渡到精神層面,老年玩具近年來逐漸被關注。企業應該多做老年玩具市場相關調研,了解中國老人玩具需求。老人玩具核心目的在於滿足興趣,增強動腦動手能力。比如,建築模型、航模船模、考古遊戲、棋牌遊戲等,要結合老人興趣點,強調參與感和互動性。設計出來的老人玩具既能益智,又不至於沉迷,比如很多老人喜歡打麻將,雖有一定益智好處,但久坐不動,有沉迷和人際糾紛的可能就不好了,因此老人玩具本身競爭性不能太強。

樂智坊成員王道湍告訴記者,老年玩具具有不可替代性,並不能用文體娛樂活動替代。跳舞唱歌更多是一種生活方式,而精心設計過的玩具,鍛鍊強度和密集度更高,獲益也更明顯。此外,從認知心理學來講,兒童玩具是開發智力的,老人玩具則意在維持和減緩智力衰退。例如,兒童玩具難度不大,顏色鮮豔、花哨能刺激智力;但老人反感花哨,玩具的使用難度要更大,對身體精細運動要求更高。老人喜歡的玩具大多與過去的生活經歷有關,這與兒童截然不同。老人的經歷具有社會背景、時代特色和群體記憶,比如戰爭記憶、工作經歷等,這是老人玩具設計的重點,如拼圖,選用天安門廣場等有時代歷史意義的畫面,會比動畫卡通更適合老人。

專家們表示,雖然目前適合老人的玩具不多,但適合老人的玩法很多。即便宅在家裡,老人也可以讀書、品茶、織毛衣、養花草、寫大字、畫山水、學做菜、美化房間等,還可以上網、論壇發帖、玩微信、拍照分享微信朋友圈等。總之,老人要健康,就要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

相關焦點

  • 玩具是「老小孩」好夥伴 老人也要有老人的玩具
    老年玩具市場被普遍認為是一片「藍海」,但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玩具門類依舊缺乏。所幸,上述報導在雲和縣眾多木玩企業中引起反響,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要關注這一市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更多中國老年人會玩上稱心稱手的玩具。
  • 你會給家裡老人買玩具嗎?
    可能,那些我們童年需要的玩具,那些我們成年需要的愛好,那些可以助我們消磨時光、尋找快樂的東西,或許如今已成為「老小孩」的父母,他們也開始需要了,他們也渴望老有所好、有所樂。我們很開心報導引發了讀者這些思考與討論,讓大家想到給自己的長輩買個小玩意兒,送個小驚喜,多回家陪陪他們,這也啟發著我們對老年玩具、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關注。
  • 「老年玩具店」讓老人老有所樂
    丁家發老人從貨架上挑了兩本小人書,走到朝南玻璃窗邊的桌子前坐定,仔細翻看。看了一會兒,他抿著嘴笑了,抬頭對店主宋德龍說,「我今年75歲了,這還是我小時候看過的。」看到老人在店裡找到記憶深處的老物件,一抹成就感在宋德龍心間閃過。
  •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 如何讓老人老有所樂?
    小時候有毛絨玩偶、遙控汽車,青春期有手辦、航模,成年後有拼裝模型、減壓玩具……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離不開各色各樣玩具的陪伴,藉以愉悅精神、增益智力、放鬆身心。「長樂無極老復丁。」今天,當急速運轉的中國社會與老齡化迎頭相撞,當1.8億65歲及以上老人會聚為我們身邊的「銀髮浪潮」,怎樣讓辛勞一生的老人們得到放鬆與撫慰?我們可以為老人提供什麼,讓他們能老有所樂?
  • 玩玩具可有效緩解輕度痴呆 老人有心玩,可玩具店根本沒有賣
    在人口老齡化的浪潮中,老人和孩子一樣需要玩具的陪伴與慰藉。有效緩解輕度阿爾茲海默症在我們的印象裡,玩具一直都被認為是孩子的專利。老年人玩玩具,真的有幫助嗎?據了解,通過遊戲或玩具訓練大腦的科學證據來源於成人神經的可塑性原理。雖然隨著年齡的衰老,認知能力會自然的下降。
  •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 如何讓老人老有所玩、老有所樂
    小時候有毛絨玩偶、遙控汽車,青春期有手辦、航模,成年後有拼裝模型、減壓玩具……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離不開各色各樣玩具的陪伴,藉以愉悅精神、增益智力、放鬆身心。「長樂無極老復丁。」今天,當急速運轉的中國社會與老齡化迎頭相撞,當1.8億65歲及以上老人會聚為我們身邊的「銀髮浪潮」,怎樣讓辛勞一生的老人們得到放鬆與撫慰?我們可以為老人提供什麼,讓他們能老有所樂?
  •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 讓老人老有所玩、老有所樂
    編者按  小時候有毛絨玩偶、遙控汽車,青春期有手辦、航模,成年後有拼裝模型、減壓玩具……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離不開各色各樣玩具的陪伴,藉以愉悅精神、增益智力、放鬆身心。  「長樂無極老復丁。」今天,當急速運轉的中國社會與老齡化迎頭相撞,當1.8億65歲及以上老人會聚為我們身邊的「銀髮浪潮」,怎樣讓辛勞一生的老人們得到放鬆與撫慰?
  • 雲和老人「返老還童」木製玩具漸成「新寵」
    這是5月20日記者在麗水雲和縣和合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玩具室看到的一幕,這裡擺放著數十套專門給老人玩的木製玩具,每天都能吸引附近的「老頑童」過來研究。這樣的玩具在全縣12家養老服務機構內都有,成為老人們的「新寵」。69歲的洪雲仙住在箬溪社區,經常拉著丈夫一起來玩玩具。「每天下午圖書室門一開我就來,他們上班我也『上班』。」
  •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如何讓老人老有所玩、老有所樂
    今天,當急速運轉的中國社會與老齡化迎頭相撞,當1.8億65歲及以上老人會聚為我們身邊的「銀髮浪潮」,怎樣讓辛勞一生的老人們得到放鬆與撫慰?我們可以為老人提供什麼,讓他們能老有所樂?近期,一些老年玩具店進入大眾視野,光明智庫派出記者現場觀察、多方走訪,把玩具店主、設計者、老年「玩友」、專家學者的聲音聚攏於此。期待這些聲音激發的思考,轉化為向老人奉上的一份貼心禮物,讓晚境美好,人間情暖。
  • 老年人需要玩具嗎?
    「玩具」兩字,一般來說並無前綴。傳統意義上,玩具是專屬小孩子的。可前不久,北京通州區的楊莊路上,卻開了一家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玩具店。自開業以來,那裡就成為眾多「老頑童」的新寵,吸引了周邊不少老人前來嘗鮮解悶。投壺、陀螺、記憶棋、木牛流馬……400多種小玩具應有盡有。
  • 大阪為獨居老人配置玩具熊
    綜合消息;日本大阪府池田市計畫今秋實驗在獨居老人家中配置具有看護監視功能的玩具熊,透過玩具熊與老人的對話,市公所藉此可掌握獨居老人的健康狀態。  日本將從今年四月起,導入介護保險制度,為了彌補市府看護人員的不足,池田市與郵政省通信、放送機構合作開發了「遠隔看護監視系統」,嘗試利用機器玩具熊擔任高齡者的基本看護工作。
  • 老年玩具公開賽,老人玩的真開心
    這兩天,通州區「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內舉辦了一場別樣的大賽——楊莊街道首屆老年玩具公開賽。參賽人員都是年齡超過60歲的老人,比賽設置了投壺和室內高爾夫球兩個項目,吸引了70位老人參賽。比賽第一天,通州區楊莊街道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內就異常熱鬧。60歲的程大媽手持箭羽一頭,瞄準漆壺,將箭向壺內投去。「身體前傾,手往前夠點兒。」已經完成比賽的老人在一旁不斷傳遞技巧。程大媽的手感越來越好,連續投進了好幾支。「好!」每投進一支箭,現場就會爆發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 能幫老人排遣寂寞還能鍛鍊身體,「老小孩兒」的玩具誰來開發
    其實,老人和孩子一樣,也需要玩具的陪伴與慰藉。最近,記者在通州區楊莊路就發現了一家名為「老有所玩」的老年玩具店。心理諮詢師柏燕誼表示,老年人經常玩玩具獲益良多,這不僅能幫助老人排解寂寞、愉悅身心,還能起到靈活大腦、鍛鍊身體的作用。
  • 七十歲老人看著一牆模玩手辦,回憶自己的童年,玩具不只是二次元
    老人們關於玩具的回憶! 「多大了還看動畫片!」、「多大了還玩玩具」,我想這兩句話是很多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常用語句,這也大概率是動漫愛好者們最為討厭聽到的話語,但是他們卻忘記了自己也有過童年,也玩過玩具!
  • 中國玩具從民間走向世界
    而跳皮筋、拽包、扔羊拐(用羊骨頭作的一種玩具),多受女性偏愛,尤其是扔羊拐被視為玩具中的上品,不會玩的女孩,很容易讓別人看不起。  民間玩具談不上消費,所以當時玩具市場,僅止於貨部擔和小士多。如果從商店裡買一件布娃娃、一輛木製的玩具車,要看成是高消費了。一位五十五歲的銀行女職員說,那時候她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不需要花錢。
  • 六旬老人利用廢舊木材製作精美玩具車模
    延吉市民金哲洙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他用廢舊木材,手工製作出一件件精美的玩具車模型,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周圍的鄰居都親切地稱他「玩具車達人」。今年60歲的金哲洙已在延吉市開了十三年汽車零配件商店,可以說成天與汽車打交道,而時間一長,就讓他萌生了自己動手,製作玩具車模型的想法。
  • 玩具反鬥城中國12周年,發起「聖誕魔力玩具節」
    即日起至2019年1月1日,亞洲市場知名的玩具、益智及嬰幼兒產品專門零售商——玩具反鬥城,於全國58個城市超過180家門店舉辦2018「聖誕魔力玩具節」活動。恰逢玩具反鬥城中國12周年慶,玩具反鬥城中國獨具匠心,致力於打造獨特的聖誕親子互動新體驗,並通過創意滿滿的線上互動、趣味新穎的線下活動,以及耳目一新的獨家明星產品,為孩子們帶來聖誕魔力玩具節。
  • 玩具熊模特演示外骨骼機器人協作,服貿會現老人健步行走神器
    玩具熊代替患者演示,在康復床上練習蹬車輪動作。 新京報記者 吳寧/攝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老人下肢肌力衰退,走兩步就要停一停,穿上「外骨骼」,就能借力輕鬆行走。這種帶著未來感的場景,也許很快會成為普遍現象。在2020年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展區,多款外骨骼機器人登場秀本領。
  • 劉曉青:世界玩具市場需要中國設計師的聲音
    【中外玩具網7月6日訊】中外玩具網與《中外玩具製造》攜手打造的「2012全國玩具設計專業優秀學生作品展」專題將於近期推出,日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09級玩具設計專業學生作品率先曝光,一經披露便受到業界的廣泛好評。
  • 103歲老人自製養生玩具,夏冬兩季喜歡用不同水溫洗澡
    據《海門日報》報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養老中心有一位百歲老人,他的名字叫王德才,1917年出生的他有自己很特別的養生方法。40多歲得高人指點傳授養生玩具,寧神養心除雜念王德才與很多老頑童一樣,有自己的養生玩具,但是他這個玩具很多讀者卻不熟悉,叫做「掛牌」。這個玩具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一共有32枚用竹板製作成的長方形牌面組成,每張牌面上面有不同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