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首藏頭詩

2020-12-18 歷史釀的酒

中唐時期的詩人柳宗元,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王維、孟浩然和韋應物,並稱為「王孟韋柳」,與韓愈並稱為「韓柳」,由於柳宗元曾擔任柳州刺史,所以他也被稱為「柳柳州」。

柳宗元一生,留下的詩篇,有六百多首,其中不乏包含著哲學思想中的唯物論成分,柳宗元的詩,語言樸素,韻味悠長,尤其是那首絕句《江雪》。柳宗元的這首《江雪》,是唐人五言四句中,少有的佳品,清朝學人蘅塘退士在編寫《唐詩三百首》是,給《江雪》的評語極高,稱它是「二十字可作二十層,卻自一片,故奇」

柳宗元被貶永州,對柳宗元的打擊極大,他在永州生活了十年,這十年期間,柳宗元寄情山水,是他詩歌創作的黃金期,根據統計,柳宗元在永州一共創作了317篇詩歌,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江雪》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對韻工整,意境幽深,情調孤寒,每個字,每個調,用得恰到好處,整體上,給人一種天地純潔,萬籟俱寂的感覺,詩歌中的漁翁,便是柳宗元自身的寫照,是那麼的清高,是那麼的孤傲。

「千山」、「萬徑」,對應的是「孤舟」、「獨釣」。千山是鳥飛絕,萬徑是人蹤滅,這種景色,是十分的罕見的,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當然,這種感覺給人的感受體驗並不好,是壓抑到了極致的。

不由得有人會問,為何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呢?答案得從詩歌的題目中尋找,那便是「雪」。

面對如此壓抑的氣氛,面對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漁翁是怎麼對待呢?他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人通過遠鏡頭,描寫了整體的景象,再將鏡頭拉近,去寫漁翁。這位漁翁不怕環境的惡劣,也不怕氣氛的孤寂,他享受這份孤獨,獨釣於寒江之上。

無論周遭如何變化莫測,在漁翁眼裡,一切都只是閒庭信步。這樣的漁翁,註定是孤獨的。解讀到這裡,這首詩的詩眼便躍然而出了,那就是——孤獨。

孤獨也是有程度的,這位漁翁的孤獨,到了什麼程度呢?其實這首詩是藏頭詩,整首詩藏著四個字,將每一聯的頭一個字連起來,便是——千萬孤獨

人們之間的囑咐,會說「千萬保重」、「千萬小心」,「千萬」二字,是形容程度的,「千萬孤獨」,是孤獨之至了。

相關焦點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古詩今賞
    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793年進士,官監察御史,後因王叔文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逝於柳州,年僅47歲。千山鳥飛絕,千山,泛指視野裡的所有山,絕,消失,沒有,所有的山,鳥兒全部消失了。萬徑人蹤滅,萬徑,所有的小路,滅,沒有的意思,所有的路,看不到人影腳印,孤舟蓑笠翁,一片孤獨的小船上有個老頭披著蓑衣戴笠,蓑笠,古代用於防雨雪的衣服和帽子,獨釣寒江雪,一個人在江中冒著大雪頂著寒風釣魚。從字面上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人煙絕跡鳥不飛的地方,簡直是沒有任何生機的荒涼世界,為什麼會這樣呢?
  • 古詩之最:世界上最孤獨的人——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柳宗元寫出了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一幅絕美的雪景,也是柳宗元最孤獨的詩。下面,咱們來一起讀一讀:《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既然已經人蹤滅 為何又出來蓑笠翁呢?
    問題:有人問:柳宗元《江雪》裡,既然已經「人蹤滅」了,怎麼又冒出個「孤舟蓑笠翁」呢?前言柳宗元《江雪》一詩是唐人五言絕句中的精品,宋人範唏文《對床夜語》甚至說: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釣雪》一詩之外,極少佳者。這首《江雪》四句都是寫景,但是景中含情: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唐詩閒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或者是《捕蛇者說》裡的捕蛇人,或是《小石潭記》的偶遊者,或是《黔之驢》寓言裡的驢,或是「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那個種柳人,但我想到的一定是《江雪》,是那首孤獨到極致小詩裡的漁翁:(詩意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小學生讀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問個問題,考倒了語文老師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裡藏了一幅中國名畫:《寒江獨釣圖》,這畫出自我國南宋畫家馬遠之手,原來藏於圓明園中,後輾轉到了日本人手中。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小雪」節氣再讀柳宗元《江雪》:你知道嗎?這是一首藏頭詩
    《江雪》 唐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山西省運城市),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由於在散文上成就卓著,柳宗元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韓愈並稱為「韓柳」。又因為他和劉禹錫私交甚好,遭遇似,二人並稱為「劉柳」。
  • 《江雪》:如此,寒江獨釣,著一刻成永恆!
    羅斌冰書法:《江雪》《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白話直譯: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永州零陵成就了柳宗元的《江雪》
    永州市零陵周家大院零陵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周家大院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是湘南清代民居建築的代表;柳子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柳宗元文化旅遊區的核心組成部分;東山景區是新進4A級景區,懷素公園、文廟、武廟、高山寺、碧雲池等景點可大飽眼福;萍島是瀟湘八景之一—— 「瀟湘夜雨」,也是永州名勝 「萍洲春漲」所在地,萍洲書院是一絕;
  • 眼前雖有萬徑千山,內心卻孤獨一人
    在政治上的失利,柳宗元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江雪》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詩中,柳宗元運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選擇千山萬徑、人鳥絕跡這種最能表現山野嚴寒的典型景物,描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畫面,勾勒出獨釣寒江的漁翁形象,表達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不撓而又甘受孤寂的情懷。冬日的蕭索,透著淡淡的清苦。靜下來的雪天,好像整個世界只有柳宗元一人,孤苦地在江邊釣魚。
  • 是山水詩,也是水墨畫: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兒童時期的一則謎語。第一次謎猜出來,母親提示說:「你父親正背著。」這是一個下雨天,父親背著蓑衣下地去。這會兒,村裡正在開著社員大會。農村裡勞動力寶貴,開會一般都是安排在雨天。父親是個「勞碌命」,一逢開會就生病。所以,遇到開會,他就會「開小差」,披著蓑衣到田畈裡去轉轉,看看生產隊裡的田。
  • 柳宗元 江雪
    柳宗元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鑑賞:該詩描寫的是江野雪景,以遼闊無邊的皚皚白雪為背景,在突出漁翁在孤舟上獨釣景象的同時,賦予全詩以空闊、幽冷的基調,從而描繪出一幅悽冷絕美的「寒江獨釣圖」。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有多孤獨,才寫下藏頭詩《江雪》
    被貶後的他孤獨地創作了《江雪》,以此表達自己的失意與豁達。 巴爾扎克說:「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 父親與妻子的離世,使得柳宗元初嘗孤獨的滋味。
  • 未來講堂|柳宗元《江雪》 誦讀:陳志峰
    點擊收看江雪作者|柳宗元(唐) 誦讀|陳志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這流放十年實際上是「拘囚」生活,但險惡的環境並沒有把詩人壓垮,他依然心系蒼生,此詩正是借漁翁獨釣寫出其精神世界。詩的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寫山脈連綿,重巒疊嶂,沒有飛鳥的蹤影;縱橫交錯、蜿蜒盤旋的山徑上,也毫無人跡。
  • 雪花飄飄,最愛冬天雪,雪之詩如雪花飛舞在眼前!這些雪詩太美!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萬物寂靜下卻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更添詩情畫意。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除卻《沁園春·雪》的大氣磅礴,捨我其誰的氣勢,那些比我更愛雪的詩人,他們把雪更是寫得入木三分。
  • 冬日,在詩詞裡看雪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 唐·柳宗元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 》毛澤東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夜雪》 唐· 白居易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終南望殘雪》 唐·祖詠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 這可能是史上最孤獨的一首唐詩,只有20個字,卻響徹千古
    讀到這裡,一定能夠理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了,這個世界沒有給一個出口給柳宗元,他終身都要困在這裡了。曾經的朝中好友,沒有人幫自己說話求情,他像一個棄子,被遺棄在了永州。如此境況之下,地處南方的永州,忽然下了一場雪。他揮筆寫下這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