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在線上化趨勢下,5G、區塊鏈、物聯網等網際網路++新技術對於產業端發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與此同時,產融結合也不斷被提起。在近些年來產融結合日漸被國內各界所重視,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切入點。
萬聯網記者注意到,在國家大力提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當下,以金融科技深化產融結合,推動以產業供應鏈為基礎進行的中小微下沉服務成為趨勢。在這樣的趨勢下,企業以金融為切入口進行產業價值鏈重構,促使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雙向提升,從而重塑產業生態,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
金融科技賦能
中企雲鏈「產融結合」之路實現五年跨越
「產業帶動金融,金融促進產業」是產融結合的最佳表現,萬聯網記者注意到,中企雲鏈的發展也正是遵循了這樣的邏輯。
5、30、50、1000、60000……這些數字看似毫無關聯,但其背後卻是中企雲鏈成立五年以來「產融結合」的成果。
自2015年上線至今,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近30家銀行與中企雲鏈實現系統直連,超過50家銀行達成全面合作。中企雲鏈上線核心企業近1000家,帶動產業鏈上中小企業上線近60000家。
這些成果離不開中企雲鏈多年來的行業深耕。
作為國內領先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公司,中企雲鏈一直致力於為產業鏈夥伴提供基於物聯網、AI、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高度融合的綜合型金融科技服務。這些年來,中企雲鏈憑藉著先進的金融科技服務能力,深度圍繞供應鏈眾多參與者的需求,以場景切入,發展了企業確權、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場景金融以及企業服務五大板塊十八條產品線,通過多維金融科技服務產品持續為核心企業、中小微企業和生態夥伴服務,為產業鏈夥伴打造產融結合的全新生態。
中企雲鏈董事長劉江認為,正是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了「產融網際網路」,金融與科技的有機結合,通過技術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的、內嵌金融服務。過去只在銀行櫃檯才能完成的金融服務逐漸前移,即直接觸發並完整結束於產業交易場景中。
萬聯網記者了解到,依託於中企雲鏈領先的金融科技服務能力,中企雲鏈核心產品「雲信」為打破傳統供應鏈金融行業中大企業確權難提供了解決方案,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打造標準化確權憑證,變被動確權為主動確權,有效盤活銀行等金融機構給予核心企業的授信。據了解,目前中企雲鏈已助力核心企業實現雲信確權近1800億元,為中小企業實現保理融資突破1000億元,累計清理企業三角債超過5000億元。其中100萬以下融資,佔比高達86%,融資成本大幅度降低,助力金融機構踐行普惠金融政策,解決鏈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此外,在雲信之外,近來備受市場關注的供應鏈票據也是中企雲鏈確權類重要產品之一。萬聯網記者了解到,中企雲鏈作為首批接入的供應鏈票據服務平臺之一,通過金融科技創新賦能,實現供應鏈票據等分化籤發,在助力實現供應鏈票據「千萬級」貼現後又落地了全國首單 「億元級」供應鏈票據。
對於近來眾多銀行等金融機構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企雲鏈高級副總裁劉長波接受萬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雲鏈作為業內擁有領先金融科技能力的公司,憑藉多年行業深耕經驗,積累了足夠的產業場景和粘性用戶,並始終為打造供應鏈金融服務最佳第三方平臺積極進取。除此之外,中企雲鏈通過中間件平臺成功實現科技能力的輸出,助力眾多銀行、企業享受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
產融網際網路
產業網際網路真正能形成的細分入口
隨著消費網際網路的完善,B端產業網際網路的構建受到了更多關注,而此時,中企雲鏈提出「產融網際網路」可謂是創新之舉。
究竟什麼是「產融網際網路」呢?中企雲鏈董事長劉江指出,「產融網際網路」是以企業為用戶,以產業鏈條上的各種交易場景為應用形式,通過基於產業邏輯設計的金融產品,打破各個產業鏈條邊界,從全產業鏈角度資源整合和價值鏈優化,從而降低整個社會生產運營成本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企業創造全新的體驗和社會價值,最終達到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眾所周知,在產業網際網路中一直存在一個難題——產業和產業之間的壁壘非常難以突破。從此前一些央企電商集採平臺的案例中不難發現,不同產業之間的物資壁壘很難打破,很難產生一個平臺去整合所有產業,這就使得產業網際網路的實現困難重重。而中企雲鏈提出的「產融網際網路」正是從企業的交易關係和資金關係出發,通過金融這一橋梁把產業間的鏈條打通,打開產業網際網路的入口。因此,我們將產融網際網路看做是產業網際網路能真正形成的細分入口。
「產融」即是產業+金融。產融網際網路,則是一種以網際網路+平臺為依託,實現產業+、金融+、網際網路+三者交匯兼容、網絡協同的新模式。在劉長波看來,自中企雲鏈成立以來,一直在致力促進平臺上線企業實現產融互聯。截至目前,中企雲鏈平臺註冊用戶近6萬家,中小企業佔90%以上,覆蓋製造業、建築業、能源業、服務業多個產業,實現共享平臺、金融、營銷、後臺服務,打造最佳供應鏈金融第三方服務平臺。如今,由中企雲鏈引領的「產融網際網路」的模式,正將企業融資帶入「面」融資新時代。
「產融網際網路」概念的提出,是希望社會重視「產」和「融」的關係,尤其是「融」對於產業壁壘的打通和產業提升的重要性。金融資本作為實現產業整合的最高效方式,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並實現產業鏈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帶動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雙增值。
在中企雲鏈的產融網際網路實踐中,平臺能以技術手段將各種產業關係都橫向打穿,同時將各種鏈條上的相關配套以及鏈條上的各大小企業都豎向串連起來,提升產業端的業務流程數位化、在線化、移動化,實現產業場景透明化,通過場景化入口注入金融資源,推動產業價值進行傳導,最終真正打破產業壁壘。
「這也是產融網際網路的優勢所在,當產業間的壁壘被打破,信用等資源就能共享了,也能更高效的通過長尾效應去解決這些鏈條上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問題,最終實現真正賦能小微企業發展。」 劉長波說到,「信用不應該成為產業發展的壁壘,而應該是發展的潤滑劑。中企雲鏈在這中間作用就是通過金融科技和網際網路手段,快速打通產業鏈條,讓企業信用流通。」
確實,回顧中企雲鏈成立以來的五年跨越不難發現,中企雲鏈一直是在這樣做的。而未來,產融網際網路還將成為中企雲鏈下一個五年發展的新引擎。作為產業網際網路的細分切入口,產融網際網路的落成是構建產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最有力的支撐。未來中企雲鏈將繼續肩負供應鏈金融第三方服務平臺的社會使命,通過金融科技創新賦能實體經濟,實現產業端與金融端的高效連結,穿透產業壁壘,為各產業鏈融通發展提供助力,打造互惠互利,協同共享的產融生態圈。
(文章來源:砍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