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多多從6歲以後,閱讀讀物基本上從愛好繪本慢慢的轉換成了迷戀漫畫。經常一看就是2、3個小時,上課休息時間抓緊看,睡前一定要看,無聊了也看。啃了不少漫畫書,相對於之前閱讀繪本的安靜享受,閱讀漫畫的他非常開心,從他時不時的發出的詭異而誇張的笑聲便可得知。
漫畫和其他讀物有什麼區別呢?漫畫這種表現形式的特點,不是圖畫和對話框,而是「相關連的圖畫」的銜接,通常對頁面進行分隔布置,將數排漫畫格子並列在一起。目前市面上很受小學生歡迎的漫畫書有《大中華尋寶記》《馬小跳》《米小圈》以及各種歷史 名著主題的漫畫書。
之前有家長提過,漫畫書沒有營養,文字也不優美,全是搞笑誇張的成分。我之前想著讓周多多看漫畫,也是想作為從繪本過渡到文學經典作品的橋梁。當他一天天這麼沉迷漫畫書,我其實也有糾結,想把他的漫畫書藏起來,想要讓他接觸更優質的兒童書籍。
那麼,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看漫畫書,漫畫書是不是「壞書」,如果孩子痴迷看漫畫怎麼辦?
在《朗讀手冊》裡提到了閱讀定律一:人類是喜歡享樂的。如果一個孩子很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只遭遇到無趣,那他的自然反應就會是迴避。
非常認同。為什麼有些孩子喜歡讀書,而有些孩子不喜歡?家長要先反思一下,是否太過於把讀書當成了一個正經事,對讀書要求過高,苦口婆心,總是提醒孩子,催著孩子去看書。當讀書變成任務,變成了要去應付的功課,就很難再成為一件「愉快」的事,也很難成為孩子能夠堅持的事。
漫畫書的存在,讓孩子充分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它是很合理的存在。
漫畫書是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
一.《閱讀的力量》中充分論證的:漫畫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輕鬆讀物,能讓孩子充分感知閱讀的快樂。
所有的孩子,在5、6歲的年齡,識得一些文字,看純文字書肯定是很累的,這個時候,漫畫書就是圖畫書和文字書之間的一座橋,孩子依靠著漫畫書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慢慢的過度獨立到文字閱讀。孩子是無法抗拒漫畫書的魅力的。周多多最近每天都是如痴如醉看他的漫畫版四大名著,還能經常和我聊聊他喜歡的故事章節,閱讀時他是快樂的,完完全全的沉浸其中,不時發出快樂的笑聲
二.漫畫書是用簡單誇張,詼諧幽默的形式來表達,輸出。這種形式能把簡單枯燥的內容也變得有趣起來。
比如漫畫版的《四大名著》,之前買過一本拼音版,在家放了2年,幾乎沒有得到過周多多的正眼相待,一直被打入冷宮。而用了漫畫的形式之後,小朋友接受起來更容易,不會覺得文字太多太枯燥。又比如昆布爾的《昆蟲記》,如果給孩子看文字版的,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但是如果是漫畫版本的,大多數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看完全書。
三.漫畫書是孩子幽默感的啟蒙。有幽默感的孩子總能活躍氣氛,有幽默感的孩子也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喜歡,人緣好。
而漫畫書天生具有幽默的特性,小朋友接受能力強,模仿能力也強,一些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漫畫,正好讓他們能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麼死板,一本正經。
漫畫書也有好壞之分,一定要仔細篩選。
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喜歡《鬥羅大陸》類型的漫畫,這是一類從網絡改編的漫畫書,基本上還是延續網路遊戲裡「打怪—得寶—升級換地圖—繼續打怪」的模式。乍一看是會給孩子帶來很爽很好看的感覺,只是看得多了,發現這種書都是一個模子裡出來,談不上文學性,更沒有太多正面的東西給到孩子。
優秀的漫畫書有很多。家長要帶有甄別的眼睛去選擇。
像《父與子》這部經典漫畫,這是一套流傳了近百年的經典漫畫書,連魯迅、豐子愷等大家都推崇備至。我也很喜歡書中的淘氣包兒子,以及那個超級可愛的老爸。
這是我認為的理想中的父與子的關係,溫暖美好。值得孩子擁有
周多多閱讀《父與子》時快樂是發自內心的,還說也想要這麼好的老爸
科普類的漫畫書,把科普漫畫化,孩子更容易接受
對於孩子一直看漫畫書,到底好不好?我覺得家長也要正確對待。在孩子認字不多的時候,卡通漫畫類書容易激起他們的興趣,家長可以藉此培養孩子對書的好感和基本的閱讀興趣。
漫畫書書籍也是書,只是主體讀圖,文字用來輔助。在孩子認字不是那麼多的時候,是非常符合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的。
好的漫畫書,它們一樣也可以告訴孩子許多的事情。甚至能帶入孩子進入更好的閱讀狀態。
我曾經想過強行幹預,把他的漫畫書收起來,然後給他看我想要他看的認為的更優質的書籍。孩子被動接受後,閱讀興趣大打折扣。想想自己還是太功利了,尊重孩子這一關就沒有及格。又把他的漫畫書籍還給了他。還給他的同時也給他添置了一些其他優質書籍。穿插著閱讀,孩子又很開心的讀起來。
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如果一味看漫畫書的話,就有可能養成「避重就輕」不能克服困難的問題。
很多高年級學生不喜歡看純文字的書,就是「輕鬆學習,輕鬆理解」造成的。對此,也就要進行恰當的引導。在合適的時機,逐步引導進入純文字閱讀書籍。不可急於速成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