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看漫畫書,李玫瑾:不要遏制孩子需求,容易影響大腦發育

2020-12-09 超級好爸

鄰居7歲大的孩子總是鬧脾氣,一問原因才知道,原來他媽媽把他的漫畫書全扔了。

孩子哭得死去活來。可當媽媽的卻說:「天天看這麼沒用的書,有什麼用!」

對於孩子看漫畫書,很多家長都反對,覺得那是不務正業。

然而,李玫瑾教授卻認為:「很多父母過早掐斷了對於孩子有利的東西,如奶粉、繪本、插畫、玩具等等。這種行為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甚至大腦發育受到影響。」

其實,孩子喜歡閱讀漫畫是符合他的成長特性的。

1、孩子們都喜歡看圖畫。漫畫的每一幅畫面都比較生動,也簡單,孩子看得懂。對於認識字不多的孩子來講,閱讀漫畫就是培養閱讀喜歡最好的載體。

2、漫畫書有豐富的情節。大人尚且喜歡看小說,都是因為有故事情節,何況是小孩子呢。漫畫書都是圍繞故事展開的,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也是自然的事情。

3、漫畫可以開發孩子的想像力。漫畫都是簡筆畫,需要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才能完成整個畫面構圖以及小主人公動作。如此一來,也是讓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鍛鍊。

有一項關於學生閱讀的研究表明:愛看漫畫的學生與愛看其他書籍的學生,在閱讀能力上表現出來的水平是相當的。研究也表明,單純地看漫畫,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確實沒有什麼幫助。

但是,通過閱讀漫畫,可以培養起孩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由此再轉向閱讀其他書籍。

顯然,這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好方法。要是你家孩子不愛看書,試試讓孩子看漫畫,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

如何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漫畫書

漫畫書是內容的一種載體,孩子愛看漫畫本身沒有錯,但是作為父母,我們要為孩子選擇適合他年齡特點的漫畫書。

第一,選擇經典的漫畫書。

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都有什麼經典的漫畫故事書。比如《丁丁歷險記》《加菲貓》《天才發明家》等等。這些漫畫書價值取向正確,有利於引導孩子塑造完整的人格。

第二,選擇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的故事書。孩子要是覺得古文學習有點難,不妨選擇古文+漫畫形式的書籍給孩子閱讀。我最近陪孩子看蔡志忠先生的漫畫,他將中國國學經典通過漫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孩子一看就懂,挺好的。

這套書有《論語》,有《莊子》,有《孫子兵法》,有《史記》。

想想別的孩子痛苦的死記硬背,你家孩子看看漫畫都領會到國學精髓,不亦樂乎!

第三,選擇開闊孩子眼界的漫畫書。這一類書籍以科技啟蒙的漫畫書為主,通過幽默風趣的漫畫,結合生活身邊的例子,來講述深奧複雜的科學原理,啟迪孩子思考,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這套《爆笑科學漫畫書》共有八冊,有故事有乾貨,孩子們可以邊看邊玩邊學習,也是很受孩子們歡迎的噢!適合小學生閱讀。

相關焦點

  • 家裡再窮也不要斷太早這些東西,李玫瑾: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才得知犯罪心理的根源是產生孩子的幼兒時期,而現在的教育跟家庭環境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因此,李玫瑾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便加入了育兒領域的研究。李玫瑾的育兒經驗是根據對青少年犯罪心理,能夠短時間內看出孩子的問題所在。
  • 家裡再窮,這4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李玫瑾: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不過隨著物價的日益上漲,現在養育一個孩子所需要的花費非常巨大,甚至很多年輕人選擇不要孩子,就是因為養不起,像孩子的奶粉、衣物這些生活必需品就是很大一部分花銷,而教育、健康需要的花銷只多不少,所以很多家長為了給家裡省錢,一些家長們認為沒有必要的東西都會給孩子斷掉,殊不知有些東西一旦斷掉,就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商低不了
    對於孩子的智商發育一直都是父母比較關心的話題,孩子的智力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對於以後學習、工作都要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在睡著的時候,正是身體發育的時候,同時也是孩子腦復發育的高峰期。因為腦部發育好,孩子的智商就會高也就更聰明,所以,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睡眠問題。
  • 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僅有3次,李玫瑾:家長務必幫孩子抓住一次
    哈佛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研究表明:大腦一生發育只有3次高峰期,也被稱之為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要好好利用這3個階段,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規律的訓練!李玫瑾表示:家長務必幫孩子抓住一次!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僅有3次,李玫瑾:家長務必幫孩子抓住一次3個月的胎兒期~出生6個月據科學證明,孩子的大腦早再媽媽肚子裡就已經開始發育,並且還是胎兒的三個月到出生後的6個月,大腦已經完成了50%的發育。
  • 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李玫瑾:爸媽務必幫孩子抓住一次
    家長們都想自家孩子聰明伶俐,從寶寶剛出生開始就想好了如何開發孩子大腦,畢竟大腦發育決定寶寶將來智力的高低,為了不讓寶寶落後於同齡人,不得不從小給孩子吃堅果、魚肉等食物開發大腦。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這3個現象,暗示大腦發育快,長大智商不會低
    孩子的睡眠會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智商。國外的一所大學專門對小朋友的睡眠進行了研究,如果孩子晚上九點不睡覺的話,10點也不能處於深度睡眠狀態,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對智商進行檢測時得分會比較低。孩子的不規律睡眠,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會影響孩子一天的生活節奏,家長熬夜後也會頭疼頭暈,有思路不清晰的狀態。專家對一萬多位小朋友的作息時間進行了跟蹤,得出的結論是正處在大腦發育黃金期的小朋友,睡眠直接影響智力發育。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好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風雨育兒課堂2020-06-09 22:35:49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個反應,李玫瑾: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睡覺的三個反應,是大腦發育快的信號,將來雙商很高。這絕不是空話,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晚上不能在十點進入深度睡眠會導致他的智商測驗中得分偏低。
  • 孩子3歲前的這些「壞毛病」,暗示大腦發育快,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因此家長沒有必要反覆的跟孩子強調成績的重要性,這對孩子而言反而是一種壓力。對於很多人來說,智商上都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發育卻有早晚之分。李玫瑾教授就曾說,人的生命軌跡主要還是卻決於早期。也就是說,孩子的成長在早期最為關鍵。而對爸媽來說,早期的孩子是最調皮的,也是最讓爸媽頭疼的時候。
  • 李玫瑾:家裡再「窮」,4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否則影響大腦發育
    說到李玫瑾教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即便大家沒有聽過她的育兒課,但肯定有聽過她的育兒觀點。她發現兒童成年之後的某些習慣或者是行為,跟他們小時候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把一個孩子養大,需要花費家長很大的財力以及物力。
  • 如何提高孩子的大腦發育?這個時期很關鍵,父母們要用心用力
    之前我看了一個美國神經生物學家寫的一本書,書中特別提到孩子在0-5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能夠到達多大程度,很大程度決定以後大腦的發育。在孩子剛出生的這段時間,是最容易接受到來自身體器官的刺激,例如味覺、觸覺,而這種刺激,也很大奠定了孩子以後的智力基礎。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了,體現在這3個方面
    到了一定年齡,父母就要考慮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了,孩子上學後,學習成績自然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它反映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當然,學習成績有時只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一種測試,父母也不必過分關注,父母不能以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成敗。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是閱讀材料,其實3歲就可以看出來了,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 李玫瑾坦言: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發育好,將來能成為學霸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近幾年,關於教育孩子的講座得到不少家長的認可,而關於孩子大腦開發,李玫瑾教授表示:兒童右腦發育的作用比左腦更大,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發育好,將來能成為學霸!
  • 孩子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不僅能促進大腦發育,還容易長高
    睡覺是人類進行休息的重要途徑,對每個人來說睡覺是不能缺少的,對孩子也是如此,擁有良好的睡眠不但能讓大腦發育加速,還有幫助寶寶長個子。很少有些父母重視孩子的睡眠了,但研究發現孩子什麼時候睡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成長和大腦發育。讓孩子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是孩子的大腦發育最快,還能長高,建議家長看看,看完保證不會讓你後悔的。
  • 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學會這幾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聰不聰明,從小時候就能看出徵兆,這句話簡單地概括了幼兒發展規律:3歲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徵,你就能看到孩子青少年時期形象的雛形;而孩子7歲的時候,你就能看出他中年後的事業和成就。
  • 爸爸的陪伴影響著孩子大腦發育,常和跟孩子做這些事,孩子更出色
    從嬰兒時期,孩子的大腦就會發育,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行動能力,不到3、4歲是很難判斷的,即使到了青春期,還是孩子的黃金髮育時間,我們應該善於耐心地引導,讓孩子的大腦充分發育。美國秘魯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 心理學家:家裡再窮,有些東西也不能斷太早,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但是兒童心理學家建議,家裡再窮,有些東西也不能斷太早,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比如奶粉、玩具和繪本這些方面要捨得。一、奶粉「給娃賺奶粉錢」,已經成了當代家長的口頭禪。但寶寶生命的頭三年,是大腦發育最快的三年,腦重從成人重量的四分之一,迅速發展到幾乎與成人腦重差不多的重量。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營養,所以單單是通過輔食,想要達到營養豐富,很困難。所以兒童心理學家建議,有條件的家庭,不要讓孩子斷太早奶粉。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嬰兒睡姿影響大腦容量,長期這個睡姿,大腦容易受傷還影響發育
    有位朋友求助,因為孩子要不要睡頭型,媳婦和媽媽差點就要打起來了,孩子究竟能不能睡頭型。嬰兒要不要睡頭型?很多人覺得老人和年輕人爭執的是要不要睡頭型?從科學育兒的角度來看,爭執的焦點不是要不要睡頭型,而是要怎樣來睡頭型。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顯而易見了,不用等長大
    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孩子後天的智力發育,家長如果能及時培養孩子,孩子的智商會比同齡人有所不同,孩子聰不聰明,根本用不著等孩子長大,看孩子的手就能一目了然。若能夠利用好這些,決算基因強差人意,但是也培養出聰明的孩子,而孩子聰不聰明其實也不用等長大,孩子智商高低的秘密其實全藏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