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了,體現在這3個方面

2021-01-17 BiuBiu育兒

小孩小的時候,每天主要就是吃和睡。到了一定年齡,父母就要考慮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了,孩子上學後,學習成績自然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它反映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當然,學習成績有時只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一種測試,父母也不必過分關注,父母不能以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成敗。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是閱讀材料,其實3歲就可以看出來了,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1.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3歲的時候,差不多要送去幼兒園上學了,試想一個孩子在學校自己不能穿衣服,提褲子,吃東西,那是很難自理的。有人會說,孩子還小,等著上小學吧。但是實際上,在我們周圍,有些孩子甚至上了小學,解決不了自理問題。

比方說,同學們聽得很認真,這時班上突然有個學生,他控制不住自己,也等不及去廁所,直接在教室裡小便了,那樣會讓孩子被其他同學嘲笑,還都是那麼大的人,想去廁所都不知道打報告,這樣就很丟臉,還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父母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的自我照顧能力。

2.孩子怕生

幼兒園是孩子們離開父母懷抱後的第一個去處,有些孩子剛到一個新環境,就能很快結識許多好朋友,幼兒園的生活也變得很輕鬆和有趣。而且有些孩子平時很怕生,在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突然間多了那麼多同學,難免會有些不適應。

而且小孩太怕生,會影響到小孩的學習進度,如果家長不及時加以引導,時間一長,小孩的學習成績必然會受到影響。

3.孩子的邏輯思維

孩子們在上幼兒園之前,都是呆在家裡看動畫片或者和家人玩耍的,到了一定的年紀,他就要去學校學習知識了,很多剛接觸學習的孩子,突然面對這麼多要自己學的東西,有些孩子邏輯思維比較薄弱,所以接觸新知識的能力相對來說也比較差,就跟不上學習的速度。而有的孩子邏輯思維比較強,接觸新知識就容易的多。所以建議父母多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讓孩子能更加容易的學習知識。

從以上3點可以看出,孩子上幼兒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父母為了能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儘快的讀書學習,建議父母要做好這3點。

二、父母應該做好這3點

1.跟孩子耐心溝通。其實孩子之所以學習效率不高,跟家長日常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很大的關係,父母應該跟孩子耐心的溝通,平時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孩子自然會慢慢的懂得家長的良苦用心。

2.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父母不能把孩子往幼兒園一送就不管孩子了,應該和孩子幼兒園的老師平時保持聯繫,一起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讓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學習。

3.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通過日積月累讓孩子愛上閱讀,即使沒有大人督促,自己也會去找書看。可以先給孩子看一些她感興趣的書籍,逐漸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其實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除了以上幾個方面父母要留意外,平時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也要積極正確的去引導,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只要父母教育孩子用點心,孩子在學習上也多花點心思,相信學習成績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表示:2-8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大腦發育時期,也是最重要的邏輯訓練期。我們中國古人總結的經驗「3歲看大,7歲看老」,是有科學依據的。李玫瑾教授表示:8歲前應該更注重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幫助腦部發育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助力腦部發育呢?

關於怎麼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許多家長給我推薦了《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這是一套專為幼小銜接設計,重點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遊戲書,一共10冊。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全套400道題,夠娃們玩很久;題目中還融入很多圖形、運算、比較、統籌等銜接小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小朋友靜下心來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專注力等也同步提升。

連線-立體圖形和空間想像

齒輪旋轉-觀察力和推理力

不僅豐富好玩,更驚豔的是,它有非常科學的內容編排。

而這套書就很好地將孩子們對方向的認識,融入到了遊戲中。比如判斷小機器人的朝向,用東南西北多種方向的訓練,訓練孩子邏輯推理能力

還有分左右的,觀察傳送軸運轉方向的左右變化,推理三隻小刺蝟會掉到到哪個桶裡

通過這樣的遊戲,孩子對方向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他們不但可以準確迅速地分辨出不同的方向,而且還掌握了規律,會在不同情況下運用方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皮亞傑還指出,孩子的學習大都是通過活動完成的,知識起源於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活動。

因此,《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

原價200元,現有暑期優惠活動只需要99元,共10冊,算一下每本書都不到10元,都不到補習班一節課的價格,就能讓孩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助力腦部發育,變身聰明小孩,家長還猶豫什麼?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
    在中國的家庭裡,父母們都尤為看重孩子的學習問題,但是,有時候,孩子的學習就是上不去,學習問題成為很多家長糾結和頭疼的事情。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學習方法呢?李玫瑾教授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可事實上,就如李玫瑾教授曾說的那樣,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都能取得好成績。而你的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的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來。李教授的女兒在學生時代,就向媽媽明確表示自己對數學沒興趣,而且怎麼學都學不好,沒辦法提高成績。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小能看出來,3個「怪癖」很明顯
    著名作家丹尼爾·平克在其暢銷書《驅動力》中指出:當獎懲機制都失效的時候,推動孩子不斷進步的內在驅動力就是「學習力」,而這種比較綜合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有所體現。意思也就是,孩子的「學習力」從小就有跡可循。此說法和國內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觀念不謀而合。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子,從這三個方面就能看出,不容忽視
    眾所周知,很多中國的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學習問題,因為在中國家庭的觀念當中,只有將學習搞上去了,孩子才會擁有好的未來,出去社會才會有好的工作。很多時候家長沒有關注的是,孩子到底是不是學習的料,但家長就是不斷給孩子增加壓力,讓孩子喘不過氣,孩子學習跟不上,也讓很多家長感覺到煩惱!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她說這些孩子讀書不行,但在其他方面卻各有所長,有的畫畫特別好,有的唱歌特別好,但這些都被家長打壓了,他們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天天雞飛狗跳的輔導孩子寫作業到十一二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家長為什麼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焦慮,為什麼不惜花費大價錢,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學習?答案只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
  • 李玫瑾指出:孩子到底會不會讀書,上幼兒園後,就能看出來
    我國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說過,孩子會不會讀書,上幼兒園三點就能看。李玫瑾教授說,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特點,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讀書,有些孩子可能喜歡繪畫、音樂和美術。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們人生沒有未來嗎?孩子小時候的愛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愛好,開發和培養孩子的天性。畫畫好的孩子,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畫畫的才能,唱歌好的孩子,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唱歌愛好。那麼,孩子大了,讀書好嗎?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看出來。
  • 李玫瑾:在孩子6歲之前,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在孩子6歲之前,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一、沒有時間觀念「使勁管」早晨賴床、吃飯慢悠悠、寫作業拖拖拉拉,基本上是現在孩子的常態,沒能看到孩子有這幾種表現的時候,脾氣暴的父母就會對孩子吼叫,想通過威懾的方法讓孩子不再那麼磨蹭。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雖然是心理學的教授,但是她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分享過很多的育兒經驗。她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1、吃飯時不顧形象 古代對吃飯時的形象有很大的要求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地方就能判斷出來,不用等長大!
    像科學家霍金一樣,他從小就學習不好,他在很晚才學會讀書,還常常因為作業不整齊而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視為「不可救藥」的學生。但隨著年歲的增長,霍金便有了一些「小舉動」,當他的父母發現後,並沒有選擇無視或者制止,而是開始培養他這些舉動。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李玫瑾:6歲前「嚴抓」這4方面,孩子長大情商高,做事也更省心
    李玫瑾教授在一個節目中提到過關於孩子教養的問題,明確地提出了"3歲之前有恩與他,6歲之前立規矩"的教育理念。 因為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分水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在這個階段會逐漸產生自我意識,並且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很快就能形成穩固的自我意識,有了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 因此,在6歲之前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管教孩子,等孩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想法後,再想管教就難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一兩個孩子,家長對孩子可以說是百般依賴,吃的穿的都會儘自己最大能力給孩子最好的。 李玫瑾是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專攻兒童犯罪心理學,從業這麼多年一直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深有研究。所以,她也是很有名氣的一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分享如何教出一個好孩子時,曾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在6歲前這個階段」。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哈佛大學曾對700多名2-5歲的孩子做過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幼兒時期的社交,會影響到20年後的成就。社交能力,從3歲開始培養3歲前,孩子主要和父母、照料者生活在一起,社交關係主要是親子關係。3歲後,孩子開始和越來越多的小朋友交往,社交關係轉變為夥伴關係。3歲前,孩子沒有真正形成「社交」概念。蒙特梭利認為,3-6歲時,孩子進入社交敏感期。抓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事半功倍。
  •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有關孩子的教育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將來可以有出息,懂事孝敬,以便讓小孩健康成長,家長願意傾盡所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
  • 李玫瑾:3-6歲是性格養成關鍵期,這5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更出色
    從孩子出生以後,家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很多父母即使自己省吃儉用也會盡力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但是從孩子2歲開始之後,不少孩子就開始性情大變了起來,不僅非常容易情緒失控,而且也估計開始懂得反駁父母,這一點也讓父母既歡喜又憂愁。
  • 李玫瑾坦言: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發育好,將來能成為學霸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近幾年,關於教育孩子的講座得到不少家長的認可,而關於孩子大腦開發,李玫瑾教授表示:兒童右腦發育的作用比左腦更大,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發育好,將來能成為學霸!
  • 孩子做作業總拖拉,李玫瑾:不妨試試從這3方面入手,立竿見影
    正當我想著如何改變的時候,偶然看到了李玫瑾教授講座的一段視頻,講的就是針對孩子做作業拖沓這個問題,如何去改變。李玫瑾教授針對這個問題,總結了幾個方法,我感覺確實有道理,於是我根據李教授的理論,再加入自己一些想法,總結了三個改變孩子做作業拖沓的方法。
  • 李玫瑾:3-6歲前是性格養成黃金期,這3招可以幫孩子塑造好性格
    在中國父母的傳統思維中,孩子的成功取決於他們的成績和他們在中學的表現。事實上,有句名言:「三歲看老」。他的意思是看一個孩子是否有未來。這在他3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因為孩子未來的生活是童年的縮影。就像建造房子一樣,童年是基礎。我們都知道,房子是以堅固的基礎而建造。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來,手指越靈活娃越聰明
    其他孩子活潑好動,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木訥呆滯;其他孩子一張小嘴很會說話,而自己的孩子卻嘴笨得要命,著實讓家長們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聰明?孩子是否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手是我們人體最複雜、最精細的器官之一,具備能完成精細運動的能力。研究發現:人的每一個手指都對應了大腦的某一個腦區,適當的運動對其大腦發育就能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