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七擒孟獲」發生在哪裡?他真的把孟獲活捉了七次嗎?

2020-12-22 大宋蘇老泉

愛好三國的朋友,沒人不熟悉「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孟獲是益州一帶的南蠻大王,手下有祝融、阿會喃、忙牙長、木鹿大王、金環三結等一眾大將,率領十萬蠻兵反叛蜀漢。諸葛亮為了解除後顧之憂,率軍南徵。他把孟獲活捉了七次,又釋放了七次,最後使孟獲心服口服,徹底的歸降。

這就是著名的「七擒七縱」的故事,其中尤其是「火燒藤甲兵」一段,讓很多讀者拍案叫絕,至今讀來都覺得回味無窮。

諸葛亮七擒孟獲

可是,以上這些都是小說中的描寫。我們不禁要問:歷史上是否真的發生過「諸葛亮七擒孟獲」這件事呢?假如發生過,又究竟發生在哪兒呢?

要說清這些,我們就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孟獲這個人。

一、歷史上真實的孟獲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

建興三年春,亮率眾南徵。

建興三年,也就是公元225年。

這一年,劉備已經去世三年,而劉禪也已經做了三年的皇帝。這一年的春天,諸葛亮率軍從成都出發,開始了山水跋涉的南徵之旅。

在益州建寧(今雲南曲靖)一帶,有一個名叫雍闓的豪強掀起了一股叛亂。他勾結東吳,並殺害了當地太守,教唆當地百姓反叛蜀漢。

諸葛亮南徵的目的正是為此。

雍闓是個漢人,但在益州一帶居住的多為彝族百姓,雍闓對他們的號召力並不強。為了獲取這些人的支持,雍闓聯絡了當地彝族一個名叫孟獲的人共同起兵。

孟獲在彝族、漢族百姓中都有很強的威望,他加入了叛軍,果然有很多彝族百姓選擇跟從。於是,孟獲這才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孟獲

《漢晉春秋》中記載:

先主崩,獲隨雍闓反。蜀相諸葛亮親徵,百戰百捷。聞得有孟獲,向為本地的夷、漢所服,與之戰,擒之於盤東。亮納參軍馬謖策,赦孟獲以服南方。後南中平,獲隨亮歸成都,任御史中丞。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這段意思是說:諸葛亮之所以南徵,目的本來是為了平定雍闓之亂,到了當地之後才聽說有孟獲這個人。諸葛亮率軍擒拿了孟獲,並把它帶回了成都擔任御史中丞。從此之後,南方地區不敢再有任何反叛。

這說明,歷史上確實有孟獲這個人。但是,他和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孟獲卻有很多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孟獲,根本不是《三國演義》裡描寫的那個坐擁10萬蠻兵的南蠻大王。他手下根本沒有會呼風喚雨的木鹿大王,也沒有會使飛刀的祝融夫人,更不可能有藤甲兵、白象兵等各種千奇百怪的兵種。

祝融夫人

真實的孟獲,不過只是一個參加了叛軍,比較有威望的當地彝族小首領,如此而已。

羅貫中為了增強小說的精彩程度,同時襯託諸葛亮的用兵如神,所以故意誇大了孟獲的地位和軍事實力。

二、「七擒孟獲」的發生地點

既然孟獲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那諸葛亮「七擒孟獲」到底發生在什麼地方呢?

或者說,諸葛亮南徵最遠到達了今天的哪裡呢?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這其中,「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八個字很關鍵,說的就是諸葛亮南徵之事。「渡瀘」是指渡過了瀘水,「深入不毛」則是指到達了一個叫「不毛」的地方。

瀘水,也就是金沙江的別名。這說明,諸葛亮當時跨過了金沙江。

金沙江位於我國的西南邊陲,屬於長江的幹流源頭。從地圖看,假如從四川成都(諸葛亮南徵的起點)出發,一直向西南方向行進,跨越金沙江的話,就已經達到了雲南大理、保山、騰衝一帶。

金沙江位置

也就是說,當時諸葛亮起碼到達了雲南大理、保山附近。可是,這是否意味著他僅僅止步於此呢?

其實不止。因為我們還有後半句可以參考,也就是「深入不毛」。

「不毛」是什麼意思?

按照《辭海》中的解釋。「不毛」就是不生長草木的地方,也就泛指荒涼的或未開闢的土地,和我們常說的「不毛之地」是一個意思。

可是,《出師表》中提到的「不毛」二字,卻並不是指「不毛之地」。按照歷史學家的考證,這裡的「不毛」實際上是「八莫」二字的諧音。

緬甸八莫的地理位置

「八莫」又是哪裡?翻開地圖查找,從金沙江繼續往西南走,出了國境線,會進入緬甸境內。而在緬甸與中國交界的位置,就可以看到一個名叫「八莫」的地方。

諸葛亮所說的「深入不毛」,其實是指到達了緬甸的「八莫」。

緬甸八莫風光

有三點證據可以對此進行佐證:

首先,緬甸的英文名字叫做「Burma」,「緬甸人」的英語為「Burmese」。讀出來基本就是「不毛」兩字的發音。這說明,在古時候,「不毛」或者「八莫」,就是緬甸的代稱。

其次,經歷史學者探訪,在現在的緬甸八莫一帶,幾乎家家都還在供奉諸葛亮。說明諸葛亮的確曾經到達過這裡,並且用教化改變了當地的很多風俗。

第三,按照譚其驤先生編制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在三國時期,益州的管轄範圍也包括了緬甸的八莫。換句話說,諸葛亮並非「出國用兵」,而仍然是在益州的疆域之內。

三國時期的益州疆域,包含了八莫地區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確切的結論:諸葛亮南徵是從成都向西南行軍,跨過了金沙江,並且最遠到達了今天緬甸的八莫地區。而這個地方,應當就是諸葛亮擒拿孟獲的位置。

三、諸葛亮真的把孟獲活捉了七次?

雖然諸葛亮抓住了孟獲,但是「七擒七縱」這件事卻未必是真的。

也就是說,諸葛亮並沒有把孟獲活捉七次。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時間來不及。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對諸葛亮整個南徵的起始時間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記載。

例如《諸葛亮傳》中就曾記:「建興三年春,亮率眾南徵」,說的是諸葛亮在建興三年(225年)的春天從成都出發,開始南徵。

然後,《出師表》中說「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說明諸葛亮在這一年的五月渡過了金沙江,到達了南徵的最遠位置,也就是緬甸的八莫。

《諸葛亮傳》中又記:「建興三年秋,南中悉平」,是指到了這年的秋天,南方的叛亂已經全部掃平。

《後主傳》又有記載:「建興三年十二月,亮還成都」。是說這一年的12月,諸葛亮南徵徹底結束,回到了成都。

可見,諸葛亮南徵只歷時一年的時間,從春天開始出發,一直到當年12月返回。其中,待在金沙江一帶的時間僅僅是從五月到秋天的八九月份,充其量也只有短短的三四個月的時間。

諸葛亮南徵大致路線

從成都到八莫,足足有900多公裡的距離,而且大多為崎嶇的山路。在古代的交通條件下,即便是馬不停蹄的趕路,單程也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再加上期間還要平定雍闓叛亂,因此,諸葛亮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去七擒七縱孟獲。

所以說,七擒孟獲應當是一個後來虛構出來的故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結束語: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對「諸葛亮七擒孟獲」做一個總結:

1.歷史上的確有孟獲這個人,但是卻並不是一個坐擁10萬蠻兵的大王;

2.諸葛亮南徵的目標是雍闓,而非孟獲。叛亂的發起者是雍闓,孟獲僅僅是一個後來的參與者;

3.孟獲只被諸葛亮活捉了一次,「七擒七縱」是後來虛構的故事。孟獲被俘後,跟隨諸葛亮去了成都,還擔任了蜀國的御史中丞。

最後,我們不得不感慨一下,羅貫中為了把諸葛亮塑造成一個神人,真的是太煞費苦心了。他硬生生把一個配角般的孟獲強化成了一個擁兵十萬、統帥21洞洞主、權勢隻手遮天的南蠻大王。

而這一切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襯託諸葛亮的用兵如神……

假如孟獲本人知道後世竟然把他描寫成這樣,不知會作何感想?

相關焦點

  • 雲南省資訊|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的地盤究是現在的哪裡?
    雲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的地盤究是現在的哪裡?按照現在的方位來說,當時孟獲所處的南夷應該是今天的雲南地區,因為雲南地區靠近蜀川地區,所以應該是在這裡的。孟獲的地盤包括越雋、益州、永昌和牂牁四郡。位於現在的四川南部、雲南東北部和貴州西北部一帶。孟獲是當時彝族的首領,非常驍勇善戰,他的地盤主要在現在的雲南省昭通縣一帶。他的地盤應該是屬於瀘水附近。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曲靖周邊地區。
  •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案例:欲擒故縱在實際生活中的兩種使用場景
    蜀漢四英雕像再比如說我們接下來講述的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東漢末年三足鼎立時期,魏國、吳國、蜀國三分天下。劉備病逝後將蜀國和劉禪交給了丞相諸葛亮,於是諸葛亮為重興漢室,定下了北伐大計。但是當時雲南省和貴州省的彝族首領孟獲是不是就會舉兵冒犯蜀國邊境,為了能夠讓自己安心於北伐大計,諸葛亮決定先帶兵南徵。等到諸葛亮親自率領兵馬抵達了瀘水附近,先是布下了陷阱,後又設計引誘孟獲,最後孟獲因中計被生擒。諸葛亮雖然抓住了孟獲,但孟獲卻認為諸葛亮使用奸計,自己不慎中計,十分不服。
  • 歷史上七擒孟獲到底發生在什麼地方?
    諸葛亮秉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親自率領軍隊南徵,與南方部落民族首領。孟獲交戰,七擒七縱讓孟獲輸得心服口服,遂一舉平定南方叛亂。有關於這場南徵平亂,七擒孟獲,書中的描述十分精彩,七次生擒孟獲的計策各不相同。初擒孟獲乃派王平、關索誘敵,後在峽谷夾擊,孟獲不敵。被擒後孟獲回以蜀軍耍詐擒獲,心中甚是不平,若是再被擒才算服氣。
  • 三國中,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的地盤今在哪裡?
    七擒孟獲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一個經典戲份,但事實上,史書中並未記載孟獲這個人,也沒有七擒七縱這回事。孟獲,只是一個虛構的形象,代表著南中地區一個參與叛亂的少數民族頭領罷了。不過當時的南中地區一些少數民族部落確實參與了叛亂,也確實被諸葛亮攻心為上的方針所感化,正式臣服於蜀國。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孟獲居然是漢人,而且真相遠不止此
    其與郡守、夷帥的關係也十分微妙,既相互利用,又不時發生矛盾衝突。當王朝、郡守式微時,大姓就領兵自豪,別有企圖當王朝、郡守勢強時,則依靠太守,成為支持太守統治的主要勢力。三國益州郡的雍閭、孟獲、爨習,朱提郡的朱褒、孟琰,永昌郡的呂凱,俞元縣的李恢等,都是從西漢以來進入雲南地區屯戍的漢族移民中發展起來的,經過世代定居,已逐漸「夷化」的漢族大姓。
  • 兩大套路幫助玩家七擒孟獲!
    諸葛亮為了讓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勢力能徹底臣服於自己,於是利用高超的軍事能力,把彝族首領孟獲七擒六縱,最終孟獲心服口服,歸順了蜀國,而這段「七擒孟獲」的故事,也傳為一段佳話。在之後的很多三國遊戲中,都會把這一典故作為蜀國的一個最有難度的關卡。
  • 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為何沒來救援?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用兵如神,屢屢打敗南疆叛軍,七擒七縱蠻王孟獲,讓孟獲從此心悅誠服,歸順蜀漢,成為膾炙人口的傳說。「七擒孟獲」的事跡並非作者羅貫中的藝術創作,它最早在《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出現。《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也有簡要的記載。
  • 三國演義之孔明款待孟獲將其送走,七擒七縱終順服
    在面對孟獲這一狡猾之人之時,諸葛亮就將他的計謀使用地淋漓盡致,讓人不得不佩服。寧兒不多說了,大家往下看。話說董茶那、阿會喃被孔明釋放,孟獲請二位洞主來戰。董茶那在夾山峪與馬岱相遇,自知受過孔明恩惠,被馬岱一罵,不戰而退。孟獲又打了董茶那一百大棍。在受氣之下,董茶那帶著一百多人暗中捆住孟獲,押到瀘水河邊來見孔明,孔明再一次釋放了孟獲。
  • 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去哪裡了,為何不來救援?
    他的軍事力量大多都在漢中、劍閣防線,而鄧艾兵出奇招,直搗黃龍。而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耗費大精力去平定的南蠻為什麼至始至終都沒有他們出現的身影。難道是蜀漢遺忘了他們?還是因為蜀漢滅亡的時間太過迅速,他們還沒來得及趕來?還是其他原因?何謂南蠻提到孟獲,就不得不提南蠻。
  • 諸葛亮南徵最後到的「不毛之地」指哪裡?其實是在另一個國家
    諸葛亮為實行「和戎」政策,在建興三年(公元225年)進行了以攻心為主的南徵,降服了史稱「西南夷」中的叛亂蠻王孟獲。《三國演義》把諸葛亮怎樣軟硬兼施制服孟獲,描繪得淋漓盡致。可惜花了四萬字的篇幅,卻始終沒有理出諸葛亮南徵的路線來。當然,歷史小說不是史書。
  • 火燒曹軍,諸葛亮毫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他卻說必損陽壽
    在劉備去世前,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劉備的託孤,誓言要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當時,蜀軍的主力大部損失在了夷陵之戰。而蜀漢的南方,當地豪強煽動當地少數民族,趁機造反。諸葛亮針對這種情況,編練新軍。等到兩年後,軍隊訓練就緒,就親自率領蜀軍開始南徵。七擒孟獲,諸葛亮火燒藤甲兵。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08七擒孟獲在《三國演義》第87-91回,諸葛亮平定南中。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採用參軍馬謖「攻心為上」之計。於是,當地酋長孟獲悲催了,被捉住七次,放了七次。孟獲第七次被擒後,方心服口服,不再與蜀漢為敵,南中遂平。其實,小說中「七擒孟獲」水分極大。且看,《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年春,亮率眾南徵,其秋悉平。
  • 北伐時孟火在哪裡?當老玩家在《三國志11》中找到時
    諸葛亮打了無數次仗,孟火的七次抓捕是最著名的戰役之一,畢竟這是七戰勝利的結果,他逐個擊敗了雲南的所有部族,首領孟獲被打得跪下。孟獲清楚地認出了諸葛丞相,後來孟火為什麼不幫忙呢北伐戰爭?很明顯,南蠻有很好的戰鬥力參加北伐,魏國將很難用許多黑色技術抵擋野蠻人的入侵。
  • 擒2蜀將打敗趙雲、魏延,讓諸葛亮哭笑不得
    《三國演義》之所以讓世人喜愛,除了精彩的戰事描述外、舉凡劉關張三兄弟、諸葛亮的人物性格都描繪得十分精細;但書中女性人物中,卻大多成了陪襯的角色,無論是絕世美女或是女將大多一筆帶過,但有一人描述得十分詳盡,不但曾逮捕蜀漢後期2名勇將外,更力挫「常勝將軍」趙雲與魏延,而她就是南蠻王孟獲的妻子祝融夫人
  • 諸葛亮「五月渡瀘」,神奇的瘴氣到底是什麼?
    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徵蠻七縱勞。這是唐人胡曾寫下的名詩,記述三國時蜀相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該故事影響深遠,不僅在雲南等地,甚至在緬甸八莫等地,亦廣泛流傳。諸葛亮南下平叛時,馬謖送了幾十裡,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深得諸葛亮認同。如「七擒孟獲」是真事,馬謖肯定知道,則陳壽的父親亦知,《三國志》不會不記。
  • 諸葛亮的本領從哪裡來?什麼人引導他走上巔峰人生
    說到諸葛亮的大名,哪怕是小學生,也可以說出一大串關於他的故事。一部《三國演義》,既有圖書評書,也有電視電影,幾乎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讓中國人都知道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那麼諸葛亮是如何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或者說「火燒赤壁,巧借東風」,亦或是「七擒七縱,收服孟獲」,還有神奇的「八卦陣困住陸遜」等等神跡一般的操作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 三國諸葛亮是被小說神話嗎?他的真實貢獻更加可怕
    諸葛亮作為《三國演義》中男主劉備身邊最強的謀士,精通奇門遁甲,知天文,明地理,曉陰陽,陰陽八卦陣無人能破,還能呼風喚雨,被譽為亂世奇才,名聲貫穿古今。諸葛亮向來以智謀著稱,未出茅廬,便可三分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將他請出山後便大展才華。
  • 諸葛亮七星燈續命為何會失敗?這兩件事他做得太狠,慘被「折壽」
    這其實才是人生的定式,或說人生的「守恆定律」,如諸葛亮。 倘若說,《三國演義》中關羽之死,讓人多少有點顛覆感——關二哥竟然被活捉了!這似乎不符合人設。大概也正是因這個原因,在新版的《三國演義》電視劇中,關羽被改編為自盡。 那麼諸葛亮之死,卻給人以一股籠罩於天地蒼茫間的悲涼色彩。
  • 《鐵甲雄兵》1月新武將孟獲即將登場
    在全新版本中,南蠻王「孟獲」即將加入大漢陣營,隨之而來的還有全新的單位——戰象,相信會給每一位冷兵器戰鬥愛好者帶來全新的遊戲體驗!孟獲是三國時期南蠻地區的首領,據傳孟獲力大無窮驍勇善戰,深得當地民心。公元225年孟獲起兵反叛蜀漢,後被諸葛亮率領大軍七擒七獲後降服,直至諸葛亮去世前,南蠻再無反叛。隨著孟獲的降臨,一個全新的單位「戰象」也將踏上鐵甲大陸的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