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解體後的蘇聯所有國家加起來卻比蘇聯弱了那麼多?

2020-12-12 大鵬人文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解體後的俄羅斯已經不是撐持蘇聯的那個俄羅斯了。

蘇聯解體後,為了改變蘇聯時期計劃經濟帶來的弊端,葉爾欽任命時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蓋達爾開始經濟改革,也就是後來有名的「休克療法」。

蓋爾達其人

蓋爾達他爹鐵木爾·蓋達爾是大名鼎鼎的《真理報》的軍事記者,可能看過蘇聯繫列笑話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個報紙最大的真理就是上面登出的新聞一定不是真理。

可能是因為工作的影響,老蓋達爾從小就對他兒子灌輸一些在當時看來比較反動的理念,對蘇聯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不滿,對反對蘇聯模式的人抱有同情。受父親的影響,蓋爾達從小就很喜歡西方的思想,並立志用西方的經濟模式改革蘇聯,因此,他大學選擇了經濟學專業。

在蘇聯解體前後的這個時間段,蓋爾達被葉爾欽看中,擔任俄羅斯聯邦的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這一年他只有35歲。在1992年,葉爾欽甚至打算讓其當總理,但是被聯邦杜馬否決。

事實上,雖然這場經濟改革是蓋爾達一手主持的,但是方案的制定者是美國經濟專家傑弗裡·薩克斯。用這個美國人也不是俄羅斯政府的率性而為,事實上,這是個很厲害的人物。

在80年代,他將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實施,收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效。當時玻利維亞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高達24000%,經濟負增長12%,民不聊生,政局動蕩。薩克斯的方案是:放棄擴張性經濟政策,緊縮貨幣和財政,放開物價,實行自由貿易,加快私有化步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該療法實施不到一周,玻利維亞惡性通貨膨脹便得到了強有力的遏制,物價從暴漲趨於穩定。

事實確實如此,但是葉爾欽和蓋爾達都沒有看到,玻利維亞的經濟才多少體量?就算沒有這些花裡胡哨的改革方案,美國只需向其中央銀行注資,其國民經濟立刻就可以復甦。

而薩克斯在俄羅斯也是老調重彈,這個方案主要有一下幾個步驟:

1、開放物價。自1992年1月2日起,俄羅斯聯邦政府先後放開90%的消費品價格和80%的生產資料價格。取消對收入增長的限制,公職人員工資提高90%,退休人員補助金提高到每月900盧布,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

2、實行收緊的財政、貨幣政策。通俗點說就是減少政府的支出、投資,增加稅收,取消之前實行的優惠稅收政策。

3、實施大規模私有化。政府以無償贈送方式髮型1.5億張私有化證券,總價值達1.5萬億盧布,給當時每個俄羅斯公民發一張。公民可以憑藉此證券購買國有資產的股份。

先說說開放物價。

物價放開的頭三個月,整個俄羅斯的消費品市場瞬間繁榮。購物長隊不見了,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習慣了憑票供應排長隊的俄羅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商品,蘇聯時期卻要排隊呢?

那是因為蘇聯本身每年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就這麼多,在之前計劃經濟時期,每天賣多少都是一定的。而現在放開價格、放開供應了,索性把一年計劃的東西都拿出來賣好了,早賣完早利索。

但是賣完了呢?蘇聯的輕工業能支撐增長如此迅速的消費嗎?答案是不能。所以,當幾個月的時間賣光了原本一年生產計劃後,剩下為數不多的東西大家就得搶了。而一塊肥皂本來賣一塊錢,現在大家都想要,那我就賣兩塊好了,當然,如果有人出三塊錢更好。

到了4月份,俄羅斯的消費品價格比1991年12月上漲65倍。俄羅斯政府試圖通過政府行政命令強制限定國營商店物價,用來平抑通貨膨脹,但是人家這些商場也不傻。你政府限價,我索性不公開銷售了,偷摸著賣給黑市,更掙錢。

不光是這些日用品,由於大規模的通貨膨脹的存在,導致貨幣迅速貶值,而那些放開價格後燃料、工業原材料的價格也是一路攀升。到6月份,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14倍,如此高價令買家望而生畏,消費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旺反過來抑制了供給,企業紛紛壓縮生產,市場供求進入了死循環。

再說說財政、貨幣「雙緊」政策。

這個政策本來的目的是開源節流、增收節支,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因為放開價格後帶來的大規模通貨膨脹,導致企業生產萎縮,失業人數激增,市場進一步蕭條。

企業生產萎縮,就沒人交稅,還怎麼增收?失業人數激增,就需要政府救濟,還怎麼節支?所以沒辦法,收不上稅就只能印錢。1992年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這樣,更大規模的通貨膨脹即將來臨。

最後說說超級富翁誕生記,大規模推行私有化。

上面我介紹了,這個方案是將當時俄羅斯整個國有資產的1/3換算成盧布表示的證券無償贈送給每個俄羅斯公民,這是個相當簡單粗暴的私有化方法,連上完初中的孩子都能想到的資產分配方法,用在一個1.5億人口的國家,是不是有點太可笑了呢?

1992年10月,這個私有化方案正式啟動。

在這個計劃制定時,是1991年初,那會兒整個俄羅斯的國有資產的1/3價值約為1.5萬億盧布,所以發行了1.5億張價值1萬盧布的證券。

可是到了1992年10月,盧布已經貶值了近百倍,此時的1萬盧布只夠買一雙皮鞋的。就算這些人去買了國有資產的股份,可是他們既領不到股息(一雙皮鞋的一年利息能有多少),又無權參與決策。所以對於他們而言,把這些廢紙變成黃金、美元或是食物才是最現實的利益。

這時候,有一群原先官僚體系中的成功人士就站在焦急等待食物的人群中說:來,來我這裡,我給你們麵包和衣服,把你們手中的那張廢紙一樣的私有化證券給我吧。

就這樣,大量的私有化證券被集中到了極少數人手中,他們再拿著這些證券去套購國有資產,以極少的代價將大量的國有資產轉移到自己的名下。

這些人後來被統稱為「寡頭」。

休克療法只進行了不到3年,俄羅斯GDP幾乎減少了一半,GDP總量降到只有美國的1/10。

還有更慘的。

蘇聯時期伊拉克、印度、越南等蘇聯盟友向蘇聯借了很多錢,這些債務都用盧布表示。現在,盧布貶值了,本來100萬盧布能買一輛坦克,現在只夠賣幾發炮彈,可是人家償還外債的不管,照例還給你這些錢。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所有的核武器和70%的常規武器,連保養的錢都拿不出來。美國人許諾的經濟援助,都是以裁撤俄羅斯武裝力量為前提。也就是給你錢可以,你得先自我閹割一下。就這樣,俄羅斯人開始在「國際組織」的監督下銷毀了大量的核武器,等到你銷完了,援助呢?不好意思,上次規定銷毀的數量還不夠,你還得再銷毀一部分。。。

國內沒法混,發不出工資,蘇聯時期養的大量的科學技術人員就開始另謀出路,西歐、美國和東亞某國就成了最理想的目的地,俄羅斯人才大量外流。

人才外流、政府沒錢投資、國內通貨膨脹,就導致俄羅斯不管生產什麼都是沒人、沒錢、沒市場,可是國民經濟還要運轉啊,國家還得掙錢啊,那就只能挖礦賣原材料了。就這樣,燃料、電力和冶金工業成了民族經濟的關鍵部門,其比重在GDP中約為15%,在工業總產品結構中為50%,在出口中為70%強。

除了原料,還有蘇聯時期保留的不少軍工技術也挺值錢。為了美元,國內最先進的殲擊機生產線可以整體出口,當時世界上唯一一種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飛控和發動機偏轉技術也可以賣,即使是賣給對抗了半個世紀的敵人。

所以,你現在看到的這頭熊不僅僅是被戈巴契夫餓瘦了一圈的熊,還是一隻被葉爾欽灌了一桶巴豆的熊,還是一隻就差把自己的熊皮扒下來賣了的熊。

可是就算是這樣,人家還跟美國針鋒相對地又鬥了20年。

每當這時,我就發自內心地讚嘆戈巴契夫和葉爾欽,他們是世界和平真正的守護者,是俄羅斯的曼德拉。

題外話,熟悉NBA的朋友可能知道,籃網上一任老闆是俄羅斯人普羅霍羅夫。

這個哥們是土生土長的俄羅斯人,於1965年出生於俄羅斯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當地一家體育協會會員,母親從事科學研究。

他在首都莫斯科讀完中學,1989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莫斯科金融學院國際經濟關係專業,然後去了前蘇聯一家大型外貿銀行工作。

在私有化證券開始發行後,他利用自己在銀行的關係弄到了不少貸款,又從俄羅斯第一代財閥波塔寧那裡找了關係,於1991年通過私有化購買的方式接手了俄羅斯最大的鎳金製造公司,那年他只有26歲。

之後他一路風生水起,又擔任了俄羅斯最大的黃金生產商主席以及聯合進出口銀行老闆,個人資產最多時達到195億美金。

多少寡頭,就是這麼產生的,然後再用在俄羅斯掙的錢,去美國消費。

史達林要是地下有知,能氣得從墳墓裡爬出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解體後的蘇聯,卻比蘇聯所有國家強了很多
    首先,蘇聯解體並不是國內多數認為的分裂。而是經濟和總體實力最好的主體三國不想拖著蘇聯這個累贅帶著一幫窮兄弟玩了。倒是其他一堆加盟共和國依依不捨的拖到了最後。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即使在蘇聯時期在聯合國也是一直有獨立席位的。特別是蘇聯的絕對主體和創造者俄羅斯一直保持完整。
  • 蘇聯解體後,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
    一個強大的國家最終以俄白烏三國於白俄羅斯別洛韋日籤署協議並向全世界宣布蘇聯解體而停留在了歷史的記憶之中,但此刻蘇聯那支在二戰中所向披靡,一直令美國都惶惶不安的強大軍隊,是什麼樣的命運呢?大廈將傾,軍隊分家成必然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蘇聯原始開創國籤訂協議決定解體後,首先就意味著其政治上的分家已經完成,但更大的問題是,偌大個蘇聯的巨額家產,解體後各國的分配繼承問題就顯得很難處理,其中最為敏感且具爭議的便是軍事力量的分配。
  • 蘇聯解體後,最悽慘的國家,國土四分五裂,百姓一貧如洗
    古人有云「國雖大,好戰必亡」,戰爭亦或是動亂,對於國家的發展是有著致命的打擊的,所有矛盾最後被激化,國家支離破碎的根本原因,從來都是來自內部,自身的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全球最大的事件,影響最深遠的,必然非蘇聯解體莫屬。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與美國實力不相上下,但是最後還是走向了解體。
  • 蘇聯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蘇聯為什麼會解體?蘇聯還能重新出現嗎
    蘇聯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答案是蘇聯是一個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建起來的聯邦制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這個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建起來的聯邦制蘇聯強大嗎?答案是這個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建起來的聯邦制蘇聯很強大,他們創造了很多奇蹟,比如第一艘宇宙飛船東方號,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第一座原子能供電站,第一顆人造衛星,全免費義務制教育,全民免費醫療,免費住房等等。蘇聯這麼強大,可是他們為什麼會解散呢?答案是蘇聯的發展模式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他們在存續期間犯了很多錯誤,以至於不能再持續存在了!
  • 蘇聯解體30年:俄羅斯人怎樣看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隨後出現了所謂「獨立國家國協」。整整30年過去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現在是怎樣一幅景象?俄羅斯人又如何看待蘇聯的解體呢?經濟脫胎換骨蘇聯剛解體的那幾年,俄羅斯似乎到處籠罩著一片悽涼。曾經被寄予希望的「休克療法」將這個龐大的國家帶到了崩潰的邊緣。經濟的停滯、民生的凋敝無一不表明,解體的後遺症正在顯現。與此同時,「金盧布」的貶值帶來的是物價的飛漲。
  • 蘇聯在1991年解體,解體後分解為幾個國家?
    眾所周知,蘇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簡稱,是一個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1991年12月25日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立國69年的蘇聯從此正式解體,原本15個組成國也恢復了主權地位。
  • 為什麼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蘇聯解體了?
    美國漸漸佔了上風,蘇聯逐漸走了下坡路,直至解體分裂,剩下一個美國屹立在世界強者的位置,高唱「無敵是多麼寂寞」,無人可以撼動其地位。按道理來說,蘇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應該走向繁榮昌盛的美好局面,為什麼一夕之間就分崩離析,解體成了若干個國家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吧。
  • 中國比蘇聯弱小,為何蘇聯解體了,中國卻不斷崛起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國家之間的競爭和發展很多時候都取決於國家的實力。也就是國家實力越是強悍,那麼這個國家也就越是具有力量,能夠更加有效的應對外部風險,從而實現國家的穩定發展。現在世界那些發展好的國家,基本上也是國力非常強悍的國家,所以弱國是很難競爭過強國的。
  • 二戰結束後,蘇聯入侵過哪些國家,最後一個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二戰結束後,英國的霸主地位已經不在了。之後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這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非常強大,兩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除了冷戰,兩國還在其他地方開始熱戰。我們今天看一下二戰後的蘇聯在哪些地方進行過熱戰,入侵過哪些國家。首先是匈牙利。二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影響,匈牙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
  • 蘇聯解體,因為戈巴契夫改革失敗?卻不知是蘇聯模式的問題!
    蘇聯的解體其實是必然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弊端就日益的顯現了出來!工業領域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農業就更不用說了!而人們對史達林的敬愛可以說是只增不減,所以對史達林模式也是深信不疑!而後面的幾次改革也就無法找到弊端的關鍵!
  • 蘇聯解體後,有三個國家受益最大,如今個個強悍無比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雖然很多強大的王朝都存在著較長的時間,但幾乎都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如古代的大唐、神聖羅馬帝國、波斯帝國等,而現代的則有大英帝國、法國以及蘇聯。說起蘇聯,這個國家然我們印象深刻。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蘇聯,那麼用「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句話是最合適不過的。
  • 戈巴契夫否認「背叛」蘇聯,稱蘇聯解體,這兩個原因是關鍵
    二戰後,蘇聯和美國開始迅速崛起,並一躍成為世界上位居前兩位的國家。當時的美國和蘇聯極為相似,在幾乎所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鑑於兩國在二戰期間打下的友誼,美蘇兩國一開始還能夠以盟友自居,表面和睦。在邱吉爾的鐵幕演講後,國際形勢緊張,美蘇陣營開始分裂並走向對抗。在其後的幾十年中,美蘇爭霸成了主角,爭霸的範圍涵蓋了方方面面,涉及到軍事、經濟、政治、地緣空間、戰略武器、太空等,這一時期被統稱為冷戰時期,直到1991年蘇聯走向解體,冷戰才得以消失。蘇聯的解體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就連美國都措手不及。
  • 蘇聯解體後,這三個國家受益最大,都有誰?
    【千古浪】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很多強盛的國家或王朝,都會經歷四個階段,誕生、崛起、強盛、衰落。這是歷史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然,強盛的帝國大多數都能存在較長的時間,如古代的羅馬帝國、唐朝,神聖羅馬帝國等,現代的國家則有美國、蘇聯、大英帝國等。
  • 蘇聯解體後,士兵們是怎麼被分配國籍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國際上可以稱得上是大事件的也就兩件,其中一件就是曾經為二戰勝利做出了不少貢獻的蘇聯迎來了政治危機,之後蘇聯解體。到了勃列日涅夫在任的後半期,蘇聯陷入了發展的僵局,經濟滯後,特權階層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到了九十年代,特權階層隊伍達到了300萬人,相當於佔據了蘇聯總人口的1.5%。戈巴契夫上臺之後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挽救蘇聯在全蘇聯推行了經濟體制改革,但是所謂的經濟體制改革讓經濟下滑的趨勢沒有得到緩解還導致了民眾的不滿。
  • 此國是蘇聯最小加盟國,蘇聯解體後淪為歐洲最窮國,女人更可憐!
    蘇聯解體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之一,在這場重大變故中,只有極少數的陰謀家成為了既得利益者,而更多的平民百姓則成為了蘇聯毀滅的陪葬者。然而,在陰謀家的蠱惑之下,很多蘇聯的人民卻成為了這場分裂國家行動的參與者。然而當他們的願望真的實現後,他們卻發現,自己除了擁有一獨立民族國家的國籍,失去的是更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對於這一點,摩爾多瓦人感同身受。
  • 都是超級大國,美國如果解體了,會不會走蘇聯的老路?
    上個世紀有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現在的美國,一個是蘇聯!不過,人們現在提起蘇聯時,喜歡在前面加一個「前」字,叫他前蘇聯。把蘇聯喚作「前蘇聯」,卻不把美國喚作「前美國」,就是因為蘇聯已經是過去式了,早已不復存在!
  • 蘇聯解體給中國的三個歷史教訓
    由於意識形態和國家體量的相似性,1991年蘇聯的解體,某種程度上就能給中國帶來很多歷史教訓。那麼,中國能從蘇聯解體中學到哪些歷史教訓呢?一、要注重民生。蘇聯不夠注重民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過分追求霸權俄國(蘇聯)和美國都是在近代崛起的國家,對世界霸權都有很大的欲望。二戰後,兩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搞垮對方,都花了很大的精力。
  • 1991年,老大哥蘇聯解體,400萬蘇聯軍隊,到底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已經存在了70多年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由於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問題,西方各國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抹黑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還有400餘萬常備軍。面對政權的分離,蘇聯軍隊到底是什麼態度,為何沒有任何表示呢?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400萬蘇聯軍隊,到底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已經存在了70多年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由於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問題,西方各國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抹黑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還有400餘萬常備軍。面對政權的分離,蘇聯軍隊到底是什麼態度,為何沒有任何表示呢?
  •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國歌,為何繼承了蘇聯旋律?
    1991年12月25日,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其中,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要家底。按照道理來說,一個新政權建立以後,肯定各方面都是新的。但俄羅斯的情況不一樣,俄羅斯的國歌,基本上繼承了蘇聯的旋律,僅僅是歌詞不一樣而已。作者跟著俄羅斯國歌的節奏,還能把蘇聯國歌唱下來。